保健穴位
06-15
上肢1.肩髃(大腸經),取法:臂外展,平舉,在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前個即是. 針法:沿三角肌向內下斜刺1---1.5寸,可透極泉穴.針感:肩部酸脹,放散至手指. 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運動障礙,上肢關節痛等.2.曲池(大腸經),取法:屈肘,肘後紋頭向外5分,靠近骨邊緣處. 針法:直刺1--2寸,可透少海. 針感:麻脹感或觸電感,上至肩部,下至手指。 主治:肩臂痛、高血壓、過敏性疾病、咽喉腫痛、高熱等。3.內關(心包經),取法:伸臂仰掌,腕橫紋上兩寸,兩筋之間。針法:直刺5分--1寸,可透外關。 針感:有麻、脹感,上至腋,下至指。 主治:胸肋痛、上腹痛、心臟痛、心絞痛、呃逆、嘔吐、癔病、顛癇、神經衰弱等。4.合谷(大腸經), 取法:拇食指張開,第一、第二掌骨間,近第二掌骨緣中點。 針法:直刺1寸,可透後溪。 針感:麻脹感,上至肘或肩,下至指。 主治:頭痛、牙痛、感冒、神經衰弱、面神經麻痹、口腔疾病等。5.中渚(三焦經)取法:俯掌輕握拳,在手背第4、5掌骨間,掌骨小頭後1寸。 針法:針刺5分至1寸。 針感:麻脹感上至肘肩,下至4、5指。主治:聾啞、耳鳴、肩背痛、肋間神經痛等。下肢1.秩邊穴(膀胱經)【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主治病症】運動系統疾病:急性腰扭傷,梨狀肌損傷綜合症,下肢癱瘓;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腦血管病後遺症;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膀胱炎,生殖器疾病;其它:痔瘡,脫肛。【人體穴位配伍】 配委中穴、大腸俞穴治腰腿疼痛。【刺灸法】刺法:1.直刺1.5~3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下肢放散,用以治療下肢痿痹,坐骨神經痛等;2.斜刺2.5~4寸,針尖向前陰方向呈80度角,針感向少腹及前陰方向放散,治療前陰及少腹疾病;3.斜刺1.5~2寸,針尖向肛門方向呈70度角,針感向肛門方向放散,以治療痔瘡,脫肛。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7~9壯,艾條灸10~20分鐘。【穴義】臀部外散的水濕之氣由此傳於膀胱2.陽陵泉(膽經),取法:外膝眼下2寸,腓骨小頭前下緣凹陷處。針法:直刺1---2寸,可透陰陵泉。 針感:酸脹感,上至臀部外側,多放散至膝,下至足背。 主治:膝關節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下肢麻木、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胸肋痛的。3.足三里(胃經),取法: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 針法:直刺1.5---3寸。針感:有觸電感,上至膝,下至足。 主治:胃炎、潰瘍病、腹瀉、腹脹、便秘、消化不良、高血壓、偏癱、癲癇、神經衰弱、皮膚病的。4.解溪(胃經 ),【取穴方法】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伸直下肢的取穴姿勢,解溪穴位於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或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足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主治病症】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眩暈,癲狂,癲癇,精神病,頭痛,腓神經麻痹;2.運動系統疾病:下肢痿痹,踝關節周圍組織扭傷,足下垂;3.消化系統疾病:腹脹,便秘,胃炎,腸炎;4.其它:高血壓【人體穴位配伍】 配陽陵泉穴、懸鐘穴治下肢痿痹。【別名】草鞋帶穴,鞋帶穴。【穴義】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散流四方。【刺灸法】刺法:1.直刺0.3~0.5寸;2.平刺1.0~1.5寸;3.可透丘墟或商丘,局部酸脹,有時可擴散至整個踝關節。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15分鐘。5.太沖(肝經),取法:足背第1、2趾縫間上1.5寸。針法:直刺0.5--1寸。針感:局部酸麻脹。主治:高血壓、頭痛、目眩、閉經、乳腺炎、肝炎、血小板減少症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4個「生髮穴」
※為什麼人被風吹多了之後太陽穴會痛?
※女性穴位簡單保健法
※點揉穴位巧解牙齦腫痛
※中醫調理|每天按這些穴位15分鐘,養顏、防病、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