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您說說話|千念萬念就為了成就臨終純凈的一念嗎?

周末版

有人說:「千念萬念成就臨終純凈的一念,如果那一念是在憶念阿彌陀佛,自然感得西方三聖現前接引,彈指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嗎?

不管誰說的,不問誰說的,佛法依止的標準,就是四依法:

2017.10.1 · 周日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也就是四依四不依。

四依:依法、依義、依智、依了義經。

四不依:不依人、不依語、不依識、不依不了義經。

阿彌

陀佛

佛法擺在每一個人的面前,首先「依法不依人」,即依佛說的法,不依人說的法,這是一個大前提。 是佛說的法則依,是人說的法則不依。

「法」如何依?

順藤摸瓜,繼續向下順依:

「依義不依語」,這是「依法」的一個標準,依佛說法的「義」,也就是「如來真實意」,也就是透過這個法,能「望佛本願」,不是單單依止佛說的文字法、語言法。

「依義」這一標準,作為凡夫是很難達到的。

順藤摸瓜,再繼續向下順依:

「依智不依識」,這是「依法」的又一個標準,也是最關鍵的核心標準,決定上二下一之三依。

如何「依義」?依「智」解義,「智」就是般若智慧,依所證的般若智慧,圓解佛所說「法」的真實義,不是依凡夫的情識、感悟,隨文演義,隨文釋義。

「依智」這一標準,作為顛倒凡夫無人能及。

順藤摸瓜,繼續向下順依: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這是「依法」的最後一個標準。

「了義經」,即佛說的真實義,究竟圓滿義,真如實相義,第一義諦之經。

所以「四依法」中,以「依智」為核心,離開了依智,依法、依義、依了義經,都是空的,都是戲論。凡夫純識無智,無有慧心慧眼,全是濁心、濁見,顛倒識,顛倒見,無有能力明義、明了義。

既然凡夫無法依止「四依法」,當如何來依四依法呢?

這就需要憑藉祖師,在凈土宗具此慧心、慧眼者,凈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當之無愧。

何以見之?

凈土宗開宗宗典,善導大師之《觀經四帖疏》後跋言:

「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

凈土宗宗祖善導大師,是教界公認的阿彌陀佛化身再來,證得很深的「觀佛三昧」與「念佛三昧」,尤其善導大師所楷定古今之《觀經疏》,有三標明:

一標明「此義已請證定竟」:此義已經請阿彌陀佛親來證定完畢。

二標明「已請證竟」的「此義」,「一句一字,不可加減。」:盡顯此義之分量、價值,為聖言量,是不可移、不可變的真理。

三標明「已請證竟」的「此義」,「欲寫者一如經法。」:顯明此《觀經疏》與佛說的經,是「一如」的,一樣的,沒有二樣,沒有區別,遵依如經。

所以凈土宗第十五祖印光大師,贊善導大師言:

「世傳師是彌陀現,所說當作佛說看。」

印祖所服有宗,這都是有依據的。

在凈土宗,宗祖善導大師楷定古今的教義,是請佛證定竟,一如經法,就是依法、依義、依智、依了義經的金標準,聖言量!符合善導大師楷定義者,對!依止。不符合善導大師楷定義者,錯!不依止。

四依法,歸結於善導大師「望佛本願」:

「上來雖說定善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四依法,歸結於善導大師凈土三經之了義經釋: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此《經》(《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是善導大師望佛本願,這不止是《觀經》的了義,也是凈土三經的了義,更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一切經的了義。

善導大師圍繞此了義楷釋: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凈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這就是念佛往生的標準。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七日、一日,或十聲、一聲;如是念佛,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定得往生!

凈土宗的特色,是「本願稱名,平生業成」。也就是說,依止阿彌陀佛本願的稱名念佛,平生之機的平生念佛,平生業成。

平生業成者,即平生念佛,往生業事成辦於平生也,不須等到臨終也。所以然者,平生的千念萬念無量念,念念皆是往生因,念念往生業事成辦也!絕不是平生念佛,平生沒有成辦,要等到臨終純凈一念,方能成就往生業事,無有是理也!

何以為證?

阿彌陀佛誓願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曇鸞大師釋言:「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也。……十念業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

但積念相續,不緣他事便罷;復何暇須知念之頭數也?」

道綽大師釋「十念相續」言:

「十念相續者,是聖者一數之名耳。但能積念凝思,不緣他事,使業道成辦便罷,亦不勞記之頭數也。」

善導大師釋言:「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莫不皆往。」「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所以,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之「十念」,是「業事成辦」義,無關頭數!「十」不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個數字的名稱而已,猶如常說的十全十美之「十」,不代表「十」數,是形容齊備、完美義。

「乃至」者,平生之機也,即上盡一形,畢命為期,念念相續稱名念佛也;「十念」者,臨終之機也,即下至十聲、一聲之稱名念佛也;不管平生機,乃至臨終機,平生念佛平生業成,臨終念佛臨終業成,念念念佛念念業成。

「十念業成」,與佛說「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同義,即平生業成義,念念業事成辦義,是通神者的釋迦牟尼佛說,是能神者神之耳的阿彌陀佛說,是望佛本願之曇鸞、道綽、善導祖師說,此是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成辦,何須等待臨終那一念啊?平生念佛之因,自然得臨終佛聖來迎,自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之果,是法爾自然事,絕非等待臨終清凈一念才能往生!

若以平時千念萬念無量念作蓄積,全繫於臨終清凈一念,傾全力背水一戰於臨終清凈一念,期冀臨終清凈一念之憶念阿彌陀佛,感得西方三聖現前接引,彈指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倘若臨終不能獲得清凈一念,則不能往生。

此論完全是念佛自力功夫在作祟,大違佛願、佛教,障礙了很多人,誤導了很多人,念了一輩子佛,心裡都忐忑不安,心裡都往生不定,誰敢保障臨終能有那清凈一念啊?

如果平生一向專念,臨終暴病身亡,來不及念佛一聲,更別說清凈一念了,豈不是不能往生了嗎?這完全是語句上的自局分,法理上的自局分,經義上的自局分,完全是佛說佛話,人說人話,各說各話,無有此事!

此論一出,令好端端的一個平生業成的法門,念念業成的法門,人為地貶為臨終清凈一念才能往生的法門,有此臨終清凈一念得生,無此臨終清凈一念不生。此見害人匪淺,令很多念佛人失去信心。

此論一出,令好端端的一個念佛心安的法門,念佛大安的法門,念佛無恐的法門,念佛歡喜的法門,人為地貶為念佛不安的法門,念佛大恐的法門,念佛不歡喜的法門。豈不哀哉!悲哉!

此論既非佛說,亦非凈土宗祖說,那就不要依止,不要信從。

依止善導大師凈土宗法脈清凈傳承,往生乃佛力所作,佛來成辦,順彼佛願念佛,人人決定往生!誰平生念佛,誰平生業成,無關臨終之清凈一念之有無!所以依止善導大師的念佛人,人人念佛歡喜,人人念佛心安,人人念佛大安無恐,人人念佛信心滿滿!

唯願一切有緣人,唯依佛說,唯依善導大師楷定古今說,「一如經法」說!如是方是真實意義上的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作者:佛成居士

推薦閱讀:

在英國英格蘭人小心說話
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能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獨家]專訪張藝謀:避拍文革?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張藝謀
兩個人不怕吵架,就怕不說話
一談到王菲和竇靖童 謝霆鋒似乎就不太想說話

TAG:成就 | 說話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