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哈(理解)陝北方言嗎?
陝北地處陝西北部,雖然屬於陝西,但是陝北話卻和大家所熟悉的陝西話有所不同。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是陝西話是以關中話為代表,主要包括西安、渭南、咸陽、寶雞等市,但陝南和陝北分別有自己獨特的方言風格。
陝北方言屬於晉語區,除了山西的大部分地區,還包括陝北的延安、榆林兩市,當然與榆林相鄰的內蒙古個別地區例如鄂爾多斯和呼和浩特等都有講類似的方言。至今保留入聲。共有24個聲母,比普通話多了三個聲母,即有全濁的[v]、[z]、[?]。可能很多人對此不太熟悉,但是看過《平凡的世界》的人應該會對陝北話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因為作者是陝北人,所以運用了大量的陝北元素。
陝北風光
陝北話中有很多特色的稱呼,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婆姨
在2015年,習大大回延安考察的時候就曾這樣介紹夫人彭麗媛,這是我婆姨。此處的婆姨即為老婆,夫人的意思。
婆姨,在陝北話中多用於女人,一是指自己的老婆,二是指已婚婦女或者中年女人,很少用於年輕女孩身上,有點類似於英語中Mrs 和Miss 的關係。三是統稱女性,這種用法一般在特定語境中指代所有女性。如一句在榆林廣為流傳的俗語「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其中的「米脂婆姨」就是指米脂那個地方的女人,並無區分年齡和已婚還是未婚的意思,只是統稱。因為米脂的女人都很美麗,這在整個陝北都是知名的,因為米脂就是傳說中貂蟬的故鄉,而這裡的水又非常養人,所以這個女方的女人都很漂亮。
女子
女子和婆姨都是用於對女性的稱呼,有時候也會搭配在一起出現。女子也有幾重意思,第一,指自己的女兒。家長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孩子時,一般會說「這是我們女子」,也就是「這是我女兒」。第二,女孩,突出性別,與男孩相對,如「她生了個小子還是女子」,就是詢問生了男孩還是女孩。第三, 用於稱呼年輕的女孩,與婆姨相對,有時候也會和婆姨一起搭配為「婆姨女子」,統稱女性。
奶奶(/niá nia/ 或/nué nué/)
這應該是陝北地區所獨有的稱呼,這個字只有語音,並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漢字,現在已經消失。顧名思義,niá nia 就是指爸爸的母親,也就是奶奶, 爸爸的奶奶或者媽媽的奶奶稱為老niá, 即曾祖母和曾外祖母。陝北有的地區,不說niá nia說nué nue ,也是奶奶的意思。
老漢
老漢這個詞,在陝北方言中也有多種用法。最常見的用法是指老公,如「我老漢」、「你的漢」。全國地方也有很多地方方言中有「老漢」這個詞,但意思好像和這個不太一樣。還有「漢們」,這個詞裡邊的「漢」指的是男人,與「婆姨女子」相對應。第三個用法,可以指老爺爺,年齡大的男性,如「老漢漢」,這個詞多用於這種情況下的稱呼。
哥哥妹妹
哥哥與妹妹,這兩個詞在陝北方言中被賦予特別的含義。第一種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地用於兄妹之間的稱呼,不管是親哥哥親妹妹還是表哥表妹、堂哥堂妹,都可以用這種稱呼。第二種意思富有極大的感情色彩,用於戀人之間的稱呼,即所謂的情哥哥和情妹妹,這樣的表達多見於陝北的地方民歌之中,以此來表達情侶間獨特的感情關係。
當然,陝北各地的方言也是有所差別的,正所謂十里不同音。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稱呼,如妗子,用來稱呼舅舅的老婆;大大,是大伯的意思,指父親的兄長。姐姐(jǐ ji),榆林的米脂、綏德等縣稱呼姐姐為jǐ ji, 姐夫自然而然就是jǐ夫這也未能在普通話中找到相對應的字來表達。小編小時候曾經就被自己的表弟追著喊jǐ ji, 我內心是拒絕的。因為我們兩個不是一個地方的,我們本地就是直接稱呼姐姐。
有關陝北方言中的特色用法還有很多,以後我們再一一列舉。如果大家對陝北方言及發音很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聽一下陝北民歌——信天游,內含大量豐富又有特色的方言辭彙,成為男女之間表達情感的獨有方式,生動而動人。
彩蛋來啦
陝北民歌《蘭花花》的歌詞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
五穀里(那個)田苗子,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那個)蘭花花好。
正月里(那個)那個說媒,二月里訂,三月里交大錢,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個)吹來,兩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
蘭花花我下轎來,東望西照,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墳。
你要死來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來後晌我蘭花花走。
手提上(那個)羊肉懷裡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裡跑。
我見到我的情哥哥有說不完的話,咱們倆死活呦長在一搭。
作者:薛夢雨 主審:阮桂君
推薦閱讀:
※台灣的國語發音是否聽起來更文藝?和大陸地區的普通話有哪些差別?
※假如當今普通話是粵語,「北京話吹」們會從哪些方面強調北京話的存古?
※為什麼我感覺自己普通話挺標準的,但是周邊的人都說我有台灣腔?
※歐洲各國語言之間的差異和中國各地的方言之間的差異是否類似?
※漢語方言輕聲的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