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的文化價值及其影響

《 周易》的文化價值及其影響

在談《周易》的文化價值及其影響之前,首先說說《周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周易》:也稱《易》、《易經》,列儒家經典之首。《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兩部分。也就是說《易經》和《易傳》是《周易》中不同的兩個部分。周易與易經、易傳三者不能混稱,易經有三種:連山、歸藏、周易,史稱「上古三易」。按《周禮·春官宗伯·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且三《易》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按東漢桓譚《新論正經》云:「《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連山》作成後,藏於蘭台(漢代宮中藏書之處),《歸藏》藏於太卜(周朝設太卜之官) 。」 此外,《周禮》列三《易》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蓋後漢時此書尚存,這不應是憑空捏造。由於《連山》、《歸藏》早亡,後人又給以許多荒誕解釋,遂使顧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以為它根本就不是《易》書,只是後人因《易》之名以名之。而更加可能的情況,恐怕《連山》《歸藏》不僅是《易》書,而且曾被《周易》所參考。《連山》是夏代的《易經》,以象徵「山」的《艮》為首卦;《歸藏》是商代的《易經》,以象徵「地」的《坤》為首卦;《周易》是周代的《易經》,以象徵「天」的《乾》為首卦。因此,《周易》只是《易經》的一種,兩者之間是種屬關係,不應混稱。《易傳》則是在《周易》誕生幾百年之後的人闡解《周易》的十篇文章,其中的一些闡解文字還未必符合《周易》原意,所以不能歸入《周易》,更不能稱為《易經》。這三部易經,分別是夏、商、周三代的治國大綱,同時也是上古三代先人決疑解難、預測未來的工具書。說連山、歸藏是占筮之書,符合歷史。說周易是占筮之書,則未必盡然。因為周易這部古經經歷了一個由具有占筮功能之書到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功能而居於儒家「五經之首」位置的歷史過程。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來列為群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之首。三千多年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一直放射著智慧的光芒,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之一,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在東方各國有其廣泛影響,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視。國際上公認「《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世人稱它為 「天人之學」、「科學皇冠上的明珠」、「計算機之母」……。從實際上講,它是世界觀的理論形式,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人類的思維信息感知及其發展的最一般地規律學問。近年來,無論國內國外,都掀起學習《周易》的熱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謂絕無僅有。《周易》作為規範、影響華夏民族思維方式、幫助華夏子孫決疑解難的工具書,其邏輯屬性自應居於首位。並且一直流傳至今,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無此一比。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源頭是《周易》;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主軸,也是《周易》。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有三千年時間是在《周易》思想的主導下展開的。《周易》的義理精華造就了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周易》的道德訴求化育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周易》至今仍是華夏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文化瑰寶,是重要的寶貴的古文化遺產。

《周易》強調生生不息,認為整個宇宙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這種生生不息的宇宙觀相適應,它是不斷的變化的;《周易》十分強調國家的統一,反對分散割據。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幾千年來保持一統山河,各民族團結和睦;《周易》提倡「萬國咸寧」,中國從來主張天下一家,同領邦友好相處;《周易》主張發展農業,安定人民生活,國家要節約開支,「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發展手工業,使物產豐富,方便群眾,「備物致用,立成器,為天下利」,還要發展商業,促成物資交流,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要,「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有濃厚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時時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離散,無安士之心,社會就不會穩定。它教導歷代仁人志士「與民同患」,把人民的憂患放在心頭;《周易》重法治,主張「明罰清而民服」,不縱容違法者,不枉罰無辜,執法公平,賞罰嚴明。一切法令制度貫徹「遏惡揚善」的原則;《周易》勸戒人們樹立「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指導人們的政治實踐活動。它認為人在自然、社會的變化面前,不是無所作為的,恰恰相反,應當發揮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過程中的主體能動作用。在客觀事物的變化中,不可墨守成規,因循舊章,「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周易》強調「見幾而作」,即要求人們處事接物要善於觀察動向,看準兆頭,把握最有利的時機,採取最敢行動,「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周易》告誡人們凡事不可過分,「損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決」,要時刻想到「物極必反」的原則,防止「亢龍有悔」的局勢。「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知存而不知亡」。「亢龍有悔,窮之災也」。就是說進與退,得與喪,存與亡,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不能只看到一時的進、得、存,要時刻警惕走向它們的反面,即退、喪。亡。做事走向極端,不免造成不良後果。中華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歷史發展的危急時刻,總有仁人志士奮起進行政治經濟革新運動,這也同《周易》思想哺育分不開的;《周易》最早提出「革命」主張,「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這「革命」二字固然同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概念有本質區別,但它主張,「革命」事業,必須「順乎天而應乎人」,即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才是可取的;《周易》告誡人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引起變化,變化了就會暢通,暢通才能持久。過時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要及時修改,「損益盈虛,與時偕行」。當去掉的就去掉,當實行的就實行,「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周易》教育後代人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滿足現狀,存在麻痹思想:「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周易》提出的許多主張,都是從統一國家、安定社會、政治目的出發的。很多人文思想、世界觀對今天仍有一定借鑒意義和有其文化價值所在。

《周易》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三千年來,注釋、闡發、評議《周易》的著作,少也有三千多種,平均每年有一種易學著作傳世,這是非常奇特的文化現象。為什麼研究《周易)歷久不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此有過評論,寫道:「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當前《周易》研究所涉及的領域有文字學、考古學、哲學、政治、宗教、人倫、歷史、文學、美學以及自然科學中的天文、數學、物理、生物,還有醫學、氣功、武術等。《周易》為古代文化中的傳統思維模式與思想原則奠定了基礎,它既包含「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為工具理性所掌握的自然知識,又含有「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為價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文理想。《周易》闡揚的「保合太和」理想原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周易)對中國文學藝術影響深遠,它為中國美學建立了理論基礎,其取象思維原則,對古代詩歌的比興創作方法啟迪極大;其「意」與「象」結合的思維模式,孕育了中國畫的創作方法,美術家多認為「太極圖乃書畫秘訣」。舞蹈家們則認為八卦是認識宇宙的構架,同時也是審美標準的符號,對民間舞蹈影響特深。《周易》的陰陽協調原理,影響中國建築藝術,工藝技術,同西方藝術大異其趣。《周易》是融象數與義理於一體的獨特思想體系,具有創造性、靈活性,富有開拓未來的精神,故不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也堪稱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難燦的明珠。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出現過兩次《易經》熱,一次是上個世紀的80年代,另一次就是現在,就是這幾年。那麼《周易》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它到底有什麼文化價值,它有哪些思想的精華?有哪些歷史深遠的影響?

首先《 周易》是共有精神文化家園中的傳世魂寶,它是群經之首、群經之始、文化之源、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價值的源泉、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中國的書最重要的就是經典,《周易》是群經之首意味著什麼呢?它出現得很早。目前能看到的最古老一本書大概就是《周易》吧,《詩經》也好,《尚書》也好,都在它之後。它既然是在伏羲時候就出現了,所以它是最早出現的。最早出現的當然就是「首」了,它之所以成為「群經之首」,有極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深遠的影響。

其次是中國傳統的指導思想。我們現在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但是中國古時候沒有這個的,古時候人們想問題的指導思想是什麼呢?很多就是根據《周易》。所以,它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指導思想。這個傳統思想是什麼呢?宋代的易學家邵雍說,到了宋朝的易學家們,就把《周易》的基本精神,把《易》理都用圖來表示它。這個是太極圖,所以邵雍說,「圖雖無文」,這個圖雖然沒有文字,但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天地萬物的道理全在《周易》的這些圖裡面。中國傳統的指導思想全在這個圖上。中國人的道理都在這裡,這個圓圈就表示一個太極,太極的意思就是最大的極限,「太」就是最大,「極」就是極限,最大的極限實際上就是沒有極限,所以必須是無極才是最大,沒有極限的。那麼這個太極是一個什麼呢?就是一個整體,這就是一個整體觀念,這是一個意思。陰陽,白的是陽,黑的是陰,就是說任何的事物裡面都有陰和陽,用哲學的話來說一分為二,除了一分為二還有其他的意思嗎?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還有呢?合二為一。所以,任何一個事物都是一分為二,但同時又是合二為一。一個國家究竟是分裂的時候是發展的,還是它是統一的時候是發展的?這個就不如我們祖宗的這個太極圖。它就看到兩面,這個陰與陽的關係不是你死我活的,用老子的話來講它是「負陰抱陽」,老子認為萬物就是負陰抱陽,陰與陽的關係是你背著我,我抱著你,是和諧的關係。不是你死我活,不一定是我代表正確的,我就把你消滅了,不是這樣的,它是調和的。矛盾與和諧關係這個問題,忽略了另外一面,走到另外一個極端都會出問題。它是一個整體的觀念。它又是圓的,太極圖中間有一個中心,沒有中心就不成為圓了,要有一個中心這種思想。不能有兩個中心,兩個中心陰陽就失去了平衡。必須有一個中心它才平衡。一個國家也是一般,如果一個國家有兩個中心,這個國家肯定是不穩定的。所以我們在看問題,分析問題的時候你不要形而上,老是看見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陰與陽在一個事物當中它是在不斷的變的,你要用變化的觀點的觀點來看問題。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結晶。

另外,強調尚中,認為物極必反。尚中這個觀點就是在占卦的時候就曉得了,凡是處在中位,下卦的第二個位就是第二個爻,上卦的中位就是第五爻。這實際上和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樣的,就是反對極端,什麼東西都要強調要守中、適中。實際上尚中這個思想很玄妙,「中」這個思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是。你做人也應該是這樣,不要太極端,都要強調中道。《周易》占卦裡面也是反覆強調這個「中」,引導占卦的人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有「中」的思想。當然,還有「正」,還有別的東西,它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就是要懂得,危險的東西你要引導它變為平,「易」也是平的意思,平的東西也會傾倒。所以,平安和危險,穩定和輕浮,這兩者就是陰陽的關係。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你就「百物不廢,俱以終始」,謹慎的對待這個事情結果的發生,發生有什麼問題呢?你就要考慮,你不要老是沉醉在形勢大好當中,以為形勢大好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這就不對了。過去講大好形勢的時候你就不能講負面,我們幾十年過來都是這樣,我們那個時候的宣傳是年年都是大好形勢,而且今年肯定比去年好,過了幾十年之後才知道其實糟糕,那個時候是這樣的。我們的後代聽我們講的時候都覺得莫名其妙,這就是因為我們違背了這些道理。所以,《周易》裡面有很多真理。《周易》的確包含著相當豐富而深刻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總之,《周易》的文化價值與影響 不難預料,近年來所掀起的「周易熱」,定會在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指引下,按照「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並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這個主導思想,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相信隨著《周易》文化價值及其影響的進一步深入,一定會在和諧的大社會中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推動作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之一易中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漢武帝劉徹到底有多少女人?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詞來形容中國 ,你會選擇哪個詞語呢?
富順縣東湖鎮系列文化活動為鄉村振興「助陣」
好萊塢是否有意讓亞裔男星在電影中沒有西方意義上的「性魅力」?

TAG:文化 | 價值 | 周易 | 影響 | 文化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