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年蘇阿戰爭: 究竟是誰拖垮了一個超級大國

阿富汗,這個貧瘠的山地國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履獲世界主要強國的「青睞」。令人費解的是,這個國家似乎擁有一種特殊的能量,讓每一位決定入侵它的強國首腦頭痛不已。但凡與它作戰者,總是先擁有完美的開頭,卻終被拖入泥沼,難以自拔。這其中便以蘇聯的教訓最為慘痛。十年的蘇阿戰爭,硬生生將一個超級大國蘇聯拖得四分五裂。那麼,在那場戰爭中,阿富汗的自由戰士們究竟有何魔法,竟能拖垮一個超級大國?是誰在背後力挺?戰爭結束20餘年後,情況又是怎樣的?「莫名其妙」的蘇阿戰爭對於蘇聯緣何悍然發動阿富汗戰爭,史學界一直以來都爭論不休。就連前蘇聯地區的歷史學家們也弄不明白,還於近年在報刊上發表評論稱:「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蘇聯沒有任何對阿富汗內政進行干涉的直接理由」。更有學者用「莫名其妙」四個字來形容這場縱貫十年歷史的戰爭。讓我們稍稍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上世紀70年代,冷戰的背景不曾改變,但由於美國長年陷于越戰的泥潭,沒有更多的力量與蘇聯抗衡,所以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也不似以往那般緊張。在亞洲,按照既定的勢力範圍,彼此心照不宣地攏絡著各自的「小弟」。而阿富汗國內政局一直不穩,總統塔拉基與2號人物阿明之間斗得你死我活,刀光劍影,氣勢洶洶。就在總統意欲除去阿明之前,阿明搶先動手,擊斃塔拉基。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國內的政治鬥爭最為慘烈的時候,先後兩位國家元首都曾表達過希望莫斯科派兵支援的願意,但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共中央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卻定下了「決不放棄阿富汗」的基本調調。然而,是什麼促使蘇聯一改先前的態度斷然決定出兵呢?除了此前一連串發生在阿富汗國內的事件讓蘇聯人備感不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伊朗於1979年爆發的伊斯蘭革命。眾所周知,美國人對伊朗所傾注的汗水與美元絕不遜於蘇聯之於阿富汗。但這一場革命讓美國喪失了在伊朗擁有的一切,也輕易地打破了多年來維繫於此的地緣政治的平衡性。一部《逃離德黑蘭》的電影,就講述了美國人怎樣的恐慌與無奈,那其實正是當年美國政府的寫照。事實上,氣急敗壞的華盛頓方面曾派出特種部隊營救被困的外交官,卻以失敗告終。而這正提醒了蘇聯,伊斯蘭革命讓美國人發了瘋,勢必會採取另一種補救措施,極有可能會在阿富汗下手。若事實果真如此,那置苦心經營阿富汗半個多世紀之久的莫斯科於何地?蘇聯人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於是,1979年12月,阿富汗戰爭正式打響。 「有一個人改變了這場戰爭」對於蘇聯的侵略行徑,國際社會一片嘩然,這其中當然也以美國叫得最狠,鬧得最凶。可實際上,美國人更關心的卻是怎樣削弱蘇聯在阿富汗的影響力,以戰爭為契機,以阿富汗為借口,將蘇聯打壓下去。戰爭開始僅幾周之後,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飛往阿富汗鄰國巴基斯坦,和總統齊亞商談後決定出資3000萬美元援助阿富汗的「自由戰士」,並為他們提供先進的次等武器。1980年,主張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的鷹派人物里根入主白宮,如何處置與阿富汗戰事正酣的蘇聯,成了他的首要問題。於是圍繞要不要為阿富汗反對派提供武器,如何提供武器,提供什麼樣的武器,國會、中央情報局及國家安全委員會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親自前往阿富汗戰場考察過的自由研究基金會會長傑克 ·惠勒一針見血的指出:「阿富汗人控制地面,蘇聯人控制天空。如果把蘇軍趕出天空,他們就輸了。」而中情局長威廉·凱西則認為如果公開武裝阿富汗叛軍,便可能促使蘇聯將衝突升級,甚至可能入侵巴基斯坦和推翻齊亞。美國已經失去了一個伊朗,不能再連巴基斯坦也保不住了。美國國會則擔心,如若提供武器給阿富汗反對派,萬一這些武器被蘇聯繳獲,那聰明的蘇聯人即刻就能通過破解武器機密來研製對付美國的更新武器。總之,吵吵嚷嚷了幾年,在里根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這個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歷史便將重任賦予了一個名叫理查德·威爾遜的眾議員。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在回憶阿富汗戰爭時說道:「如果說只有一個人改變了這場戰爭,只有一個人配得上那金光燦燦的獎章,那這個人一定是尊敬的理查德·威爾遜先生」。他也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接過中央情報局頒發獎章的地方人員。他數次親臨阿富汗的近鄰巴基斯坦,見證了阿富汗軍隊武器裝備的落後,阿反對派的指揮官甚至指著天空盤旋的M-24對他說:這些「飛行坦克」決非我輩槍彈所能擊穿。更重要的是,在戰場上,他更多地了解了阿富汗反對派,他們雖然幫派林立,互不相服,但對國家都是一樣的熱愛,對蘇聯人同樣憎惡。這讓威爾遜感覺到,美國正好可以利用他們來制服蘇聯。於是,1983年底,理查德·威爾遜利用他在國會中的地位,力排眾議,甚至連中央情報局都奈何不了他,迫使國會將下一年支援阿富汗反對派的經費翻了三倍,達到1.2億美元!此後,就如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一般,每年的提案都會要求政府增加對阿富汗戰場上「自由戰士」的資金援助,1985年是2.5億,1986年4.7億,1987年6.3億。就連戰爭接近尾聲的1988年,美國人還注入了5.84億美元。

( 阿富汗抵抗組織手中的「毒刺」導彈,成為蘇軍永遠的痛。)「毒刺」改變了阿富汗的天空在威爾遜的努力下,里根政府資助給阿富汗「自由戰士」(包括塔利班組織)又怎會僅僅只是大把大把的美元?還有各式各樣的先進武器。僅在中央情報局的預算中,就增加了購買瑞士製造的「奧力康」高射炮的款項。擁有實地考察經驗的威爾遜甚至還說服了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的高官們,撥出專門的款向用於購買騾子。因為阿富汗崎嶇的山地不利於武器的運輸,最合適的運輸工具不是裝甲運輸車,不是直升飛機,而是這種「奇怪的動物」。據說中央情報局立即制訂了一個「宏偉」的計劃——空運美國活驢進阿富汗。但是這個計劃沒過多久就被槍斃了,因為運輸實在困難,無法保密,而美國驢不夠強壯,況且誰也不知道美國驢能否適應當地氣候。最終這一計劃是通過購買周邊國家的騾子而實施的。在所有的美式裝備中,最耀眼的明星自然是大家熟知的「毒刺」導彈。這種15公斤重的武器是美國陸軍引以為豪的得意之作,導彈高度精準,炒作簡便,能摧毀1500多米高空的武裝直升機。然而此時,該導彈只是剛剛研發出來,美軍自身尚未裝備,便迫不及待地提供給了阿富汗的自由戰士們。「毒刺」運到後,自由戰士很快就掌握了必備的操作技術,穆罕穆德·阿法塞爾是第一個在戰爭中使用這種武器的人。他第一次發射的11枚導彈就有10枚摧毀了蘇軍的飛機。在其後的200天內,阿富汗人平均每天擊落蘇軍飛機或直升機一架。據統計,從1986年起,美國人為阿富汗自由戰士們提供了上千枚「毒刺」導彈,共擊落蘇聯直升機400餘架。「毒刺」的運用,不僅讓蘇聯人喪失了空中優勢,而且導致了蘇軍士氣的直線下降,精銳部隊甚至出現尚未與敵接觸便班師回營的頹廢場景。不僅如此,美國的盟友們也競相為阿富汗訓練精兵。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在自己邊境開設了訓練營,教授破襲、爆炸、暗殺、埋雷等游擊戰技能,伊朗由於與西方世界和阿拉伯國家矛盾惡化,國內的訓練營只收留本國的志願人士和屬於它控制的那一派軍閥。巴基斯坦則不然,三教九流,無所不容。甚至在西方國家中,也有一些狂熱的反共分子自願參加了「聖戰」,另一些人則為錢所惑,充當佣軍,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退伍老兵。而蘇聯,一方面無法搞定零散卻神出鬼沒的「自由戰士」,另一方面,國際輿論的一邊倒,再加上西方輿論的故意抹黑,使得紅軍的聲望在國內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點。戰場上的軍人無心再戰,軍事領導人也漸漸失去了對國內政治事件的發言權。阿富汗之於蘇聯,正如越南之於美國,都是逃不出的魔咒,無法癒合的傷口。1988年4月,戈爾巴喬夫認輸了,與阿富汗簽署了和平協議,於1989年2月15日前全部撤軍。三十年後,美國暗吞自釀苦果 歷時盡10年的阿富汗戰爭給阿、蘇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軍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耗資達100多億美元,損失600架飛機和20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死亡1.5萬人,傷3.5萬人。阿富汗戰爭耗幹了蘇聯的國力。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結束不久,蘇聯便宣布解體了,社會主義的「老大哥」轟然倒台,美國人終於笑到了最後。然而,阿富汗卻並未因蘇聯紅軍的撤出而恢復寧靜。之前自立山頭的各種武裝,誰也不服誰,卻又都想一統天下,於是常年內戰,國內一片混亂。美國人沒有想到,自己一手調教出來的塔利班組織,最終卻成為威脅自己的恐怖分子。大名鼎鼎的本·拉登就出自蘇阿戰爭時期的巴基斯坦訓練營。彼時,他用所學的知識對付蘇聯紅軍,讓蘇聯人惱怒不已;此時,他卻用所學的戰術加上強大的精神控制,對美國實行反戈一擊。20年後,正是拉登和他的組織製造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從而挑起了美軍大舉進攻阿富汗的戰爭。在蘇阿戰爭期間,至少有10萬名伊斯蘭戰士被徵召到巴基斯坦,其中有6萬名不必從事過戰鬥便可入讀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義學校。根據英國《獨立報》1998年11月的一篇報道,1993年紐約世貿中心爆炸案和1998年美國駐肯亞及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案的幾名主要案犯,就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期間在拉登的營地中進行過訓練的。拉登營地中的這些受訓人員,是美國人直接從流亡國外的阿富汗難民中招募,經過簡單軍事訓練後,由美軍協助送到阿富汗。該計劃在美國人的秘密檔案中代號為「旋風行動」。這一次,美國人終於咽下了自己親手釀出的苦果!至於「毒刺」,則是美國人意料之中的不能承受之重。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結束之際,美國人擔心阿富汗的游擊隊會將剩下的「毒刺」賣給伊朗或朝鮮,成為與美軍抗衡的利器。他們也曾天真地想把這些「毒刺」高價買回來。然而,阿富汗人也不傻,豈會遂美國人的心愿。時至今日,無論是「毒刺」還是阿富汗戰場上所埋設的隱性地雷,都給美軍及其同盟國的官兵們帶來了無盡的傷痛。連年的戰亂,加上各種武器對土地的破壞,阿富汗的田地大都荒廢了,阿富汗的農業被全面摧毀,但卻出人意料地盤活了罌粟種植業。因為罌粟在被戰火吞沒的農業區極易生長,而且能給種植農戶帶來高額收益。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山區有一些加工廠則可以直接把罌粟的鴉片精鍊成粉末狀的海洛因。 西方禁毒機構官員說,現在海洛因在歐洲銷售的80% 以上,在美國銷售的25% ,均來自這個地區。面對此情此景,縱然是無所不能的美國也是仰天長嘆,無能為力。三十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人以此為契機,終於了卻解體蘇聯的心愿。三十年後,美國人挑起全球反恐的大旗,其根源其實還是三十年前的那場蘇阿戰爭。正應了中國的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美國究竟還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成功解決阿富汗問題,我們不得而知,唯願世界和平不只是口號。陸軍指揮學院 陳旻樂

推薦閱讀:

【佳片U約】日本二戰經典:三部集《戰爭與人》第一部
第一次中東戰爭
?敘利亞戰爭中的俄羅斯陸航部隊
Soldier of Three Army——勞瑞·托瑞尼
老兵自述:一面之緣的營長

TAG:戰爭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