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重臣崔浩突然被誅九族,揭秘「國史之獄」的殘酷真相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39年),北魏政壇上發生了一起巨大的政治地震,北魏太武帝下令逮捕漢人重臣崔浩,隨即將其處死,並且夷滅九族。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國史之獄」。
就表面而言,國史之獄發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即崔浩在編修北魏《國史》時,過於秉筆直書,未能美化北魏鮮卑皇室早期屈辱的歷史。加上崔浩政敵的構陷,稱其所撰寫之《國史》,雖名為《國史》,但實際是漢人對鮮卑人的污衊,認為鮮卑人不配做漢人的皇帝。觸動了北魏太武帝,這位胡族統治者敏感的神經,最終導致了崔浩被殺,國史之獄的發生。
不過,陳寅恪與日本學者宮崎市定則對國史之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均指出崔浩被殺事件,從表面上看來國史事件是一起因民族之別而引起的衝突,但實質應是一起政治事件,是皇權對門閥政治的一次絞殺。
崔浩出自清河崔氏,而清河崔氏在整個北魏時代乃至是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上,均是名人輩出、將相雲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因其地位的顯赫,故在中國中古這個注重門第的時代,清河崔氏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陽王氏,更被譽為漢人地位最高的「四姓」。
這四姓自東漢末年起,便因世代為官、家學相傳的特性,及其所擁有的龐大政治、經濟勢力,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所謂的門閥貴族。儘管,西晉政權於永嘉之亂後崩潰,中國北方陷入了長達三個多世紀的胡族統治與戰亂時代。然而由於漢人門閥所擁有的強大實力與號召力,眾多胡族政權的領袖,如劉淵、石勒、慕容垂乃至隨後的拓跋氏相繼與其合作,使留在華北的門閥士族服膺於胡人皇權之下,利用他們來幫助其治理漢人,以消弭民族矛盾。
北魏太武帝對於崔浩的重用,亦是出此目的。可國史之獄,卻又恰恰暴露了這個政治模式最大的問題,即皇權與門閥間的衝突。北魏王朝雖為鮮卑政權,但在入主華北後,迅速由部落制轉變為漢族皇帝制度。他們相比於漢人,擁有絕對優勢的武力,更是政治上的強者。此時的漢人門閥,僅是皇權的附屬者。
不過,隨著北魏政權的逐漸漢化,崔浩等漢人大臣的逐步受到重用,使他們產生了錯覺。崔浩認為北魏已經到了可以完全漢化的地步,他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將北魏轉變成如東晉一般,門閥與皇權共同執政的完全漢人政權。
這也就觸及到了鮮卑皇權的底線,因為對於皇權而言,不論皇帝是漢人還是胡人,他們所想的均是如何加強皇權,而非與人分權。
因此,崔浩這種復興門閥貴族政治,同北魏皇權平分權力的理想也就無異於自尋死路,最終,也就引爆了「國史之獄」。
參考書目:
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推薦閱讀:
※大戰一觸即發:中國不從敘利亞撤僑的真相終於曝光(圖)
※戀母情結引發夫妻不和的真相
※康熙傳位遺詔的真相如何?
※人面真相心法錄
※伊朗知識分子撰文揭示伊斯蘭教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