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分析】蘇仁:成立「戰時內閣」,英國為何急吼吼嚷嚷要對敘動武

學人簡介

作者系軍事評論員、國防科大教授

內容提要

英國為何急吼吼嚷嚷要對敘動武?如果美國進一步改口,那麼英國會單獨動手嗎?

當地時間13日早上,一覺醒來,許多英國人看到媒體的報道時頓時吃驚不已:因為就在此前一天,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召集了「戰時內閣」,宣稱欲加入打擊敘利亞政府的美英法聯合軍事行動之中,並稱最早可於當地時間4月12日晚間便發動打擊行動。英國為何急吼吼嚷嚷要對敘動武?如果美國進一步改口,那麼英國會單獨動手嗎?如果不,又將如何收場呢?

不惜讓英國成為「脫韁的野馬」

當地時間12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召開了一次特別內閣會議,事後宣布將當下的內閣確定為「戰時內閣」,意即緊急應對即將到來的衝突、戰爭與危險。鑒於是「戰時內閣」,梅姨認定,在英國真正採取軍事打擊行動之前將不會經過議會的討論,因為在內閣批准後數小時才能進入議會討論程序,這樣的話可能延誤戰機。而正是「戰時內閣」才能夠打個擦邊球繞開議會的批準直接決定(參戰行動)。

根據英國媒體的披露,本次會議,梅姨提出了幾點意見,一是由「戰時內閣」直接批准英國加入與美國和法國的聯合行動,旨在打擊所謂敘利亞政府的「化武設施」;二是將相關回應列為「緊急」內容,希望以特事特辦的方式來快速阻止大馬士革附近「再次出現化武攻擊」,既避免敘利亞出現人道主義危機,也避免英國政界出現無休止的爭吵。英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湯姆·圖根達特(Tom Tugendhat)解釋稱,盟國只要選擇襲擊敘利亞的化武存放地就能夠降低巴沙爾當局再次發起化武襲擊的能力,這是西方盟友完全可以一起採取的行動,而且將無需獲得英國議會的任何批准。

然而,英國梅政府這樣的做法意味著完全脫離了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定下的慣例和原則,從而使英國可能成為不受到任何約束和控制的「脫韁的野馬」。除了民間的不解和不滿,這註定會引發政界極大的爭議。

英國工黨領袖科爾賓首先向梅政府發難,他言辭激烈地反擊稱,梅作為首相,必須對任何重大軍事行動作出解釋,給出理由,以對英國納稅人負責。其實,早在幾天之前,科爾賓就一直反對梅首相的動武傾向。而在野的英國自由民主黨領袖凱博也表示,雖然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使用化武已經跨過了「紅線」,但英國政府必須向議會成員闡述任何擬定軍事打擊行動的原因、目標與準則。此外,一些朝野議員也都同時認為,無論如何都應該在任何軍事行動之前經由下議院的討論和批准,英國不能好了傷痕忘了疼,這顯然是當年布萊爾政府於2003年緊隨小布希政府發動了伊拉克戰爭,而到頭來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子虛烏有,但這場戰爭卻導致了英軍官兵上百人的傷亡。

「梅姨」為何如此急不可耐要動手?

在外界看來,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戰爭調門非常之高,甚至超越了美國特朗普政府,後者尚通過推特不斷發文變換立場似乎有意識地給自己留點退路(迴旋的餘地),而梅則完全自斷後路。「戰時內閣」甚至宣稱,最早可於倫敦當地時間4月12日晚間(北京時間今天早上)發動打擊。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她為何如此急於要動手?

首先,她是在配合特朗普政府,以顯示在有關敘利亞問題上英美立場完全一致,並給予特朗普政府某種形式的回報——回應其在有關俄羅斯前特工中毒一事上的大力支持。在英國政府因此而驅逐了部分俄羅斯外交官之後,特朗普政府也驅逐了60名俄外交人員,並關閉了俄羅斯在美國的一座領事館,很給力地力挺了英國政府。

其次,試圖將保守黨政府打造為一個強勢政府,給未來留下政治遺產。在近期與歐盟展開的脫歐談判中,英國政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加之此前提前選舉留下的「政治後遺症」,梅政府迫切需要消除頹勢挽回影響,以重新贏得英國內外的支持,提升政府的凝聚力。她自認為,一場戰爭必定能夠凝聚民心,重整旗鼓,從而在與歐盟的談判中擁有更多的籌碼。此前,她在俄羅斯前特工中毒一事上大做文章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值得一提的是,俄前特工中毒一事與此次敘利亞化武攻擊疑雲一樣,在尚未有任何結論的時候,梅首相便未卜先知地下達了結論,其欲加以政治利用的心思昭然若揭。

再次,讓英國政府始終站在道義的高點,以彰顯英國高貴的民主社會。梅這樣告訴媒體的記者稱,化學武器的使用必須受到嚴懲,且刻不容緩,英國必須發聲。此外,由於特朗普在此前已經暗示,美國有意退出敘利亞,並考慮由盟友來接盤。那麼,誰會是接盤者?英國認為非其莫屬,儘管同為歐洲列強的法國也一直在躍躍欲試。如果在對敘動武一事上「表現搶眼」,那麼英國梅政府自然會在特朗普的眼中得高分。

英國會單獨動手嗎?

特朗普的態度變化之快,令常人根本無法適應。如果特朗普政府態度有變,那麼英國還會單獨動手,或者拉上法國一起向敘利亞疑似化武存放地發動空中打擊嗎?

從軍事部署上來說,完全存在這樣的可能。因為英國已將潛艇部署到可打擊敘利亞境內目標的導彈射程內,而法國同樣作好了類似的軍事打擊準備。但問題是,未來的軍事行動理應是由英法美共同磋商、協調一致的行動。在此前這樣的磋商一直在秘密進行之中,美國及英、法兩國盟友已多次商討如何採取軍事行動來回應化武襲擊事件。三國一致認為國際社會應該密切合作,以確保讓巴沙爾政府、其支持者為其行為負責。

美英法聯手實力超強,擁有勝算,而如果美國臨陣退縮,英法兩國各有私心不說,根本就無法形成最強的戰力和規模,因為敘利亞並非當年的利比亞,而是有著俄羅斯和伊朗在背後支撐的軍力尚算完整的國家。最重要的,沒有美國的參與,無論是英國和法國,對敘動武的理由都顯得倉白無力。

也許精於算計的英國人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樣才能更加符合自身的長遠利益——是武裝介入好還是對正在失控的敘利亞局勢視而不見任由俄羅斯、伊朗坐大坐強更好?自然,使用武力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當軍事行動完全滿足了現實政治需求的時候,才會誘使某一方不惜訴諸武力,英國會認為到了這樣的時刻了嗎?

文章來源:上觀;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推薦閱讀:

明朝內閣大臣著名的三楊
載灃搞出「皇族內閣」,連梁啟超都看不下去了!
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內閣(1825年-1829年)
中國古代職官:丞相、三公、三省、樞密院、內閣、九卿、六部、六寺
明朝的內閣  狀元首輔周延儒

TAG:英國 | 內閣 | 聚焦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