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經驗總結

單反經驗總結數碼單反技巧總結

1:設置機身。 ① 檔位扭到AV檔(光圈優先) 因為在AV檔下光圈參數你可以自由設定,快門速度和ISO感光度會自動根據機身的測光來設定合適的曝光值,每一支鏡頭都有最佳光圈(在此光圈下 :最銳,能發揮出鏡頭的最佳素質) ,你完全可以在最佳光圈下進行創作拍攝,當然有些情況下並不適合最佳光圈,比如DA18-55 的最佳光圈為F8,在室內暗光情況下你若用最佳光圈,那麼 要麼是因為手抖(小

光圈會帶來長時間曝光) ,要麼是因為被攝主體的活動,最終你得到的會是一張糊掉的片子。這時候我們就要犧牲畫面素質,而只要求能保留可看的畫面,我們要使 用最大光圈+高感光度來實現了。 ,因為K30 的實際可用感光度在 1600 以內(當然 6400 也可用,但是你會得到噪點慘 ② ISO的設置:ISO陰天設置為 100-1600,晴天設置為 100-800 或 640(MEUN-C1-3-擴展感光度開啟) 不忍睹的畫面) 。 ,實現方法為MENU-C1-曝光設定步長選擇 1,C1-感光度步長選擇 2。然後按機頂+/—鍵,向右滾動後撥輪+2 格即可實現。解釋:因為賓得機器的正 ③ 曝光補償:設置為+2 格(EV+0.7) 常曝光情況下總會畫面有點偏暗,EV+0.7 或者 0.3 即可解決,當然在極強光下,我們甚至要-0.7 或者更多才能得到準確的曝光以不至於過曝造成畫面慘白一片。這個曝光補償,各位可 以根據實際條件來設置,當然增加曝光補償會造成快門時間的增加,這點需要注意下安全快門。 ) ④ 機身的其他設置:機身對焦撥扭撥到AF.S單次對焦(C為連續對焦,也就是追焦,適合配合高速連拍來拍攝高速運動的畫面。,MENU-1 自定義影像設置為自然(飽和度 2,色相 0 影 調 1,對比度 1,清晰度 3 能緩解紅色藍色溢出) ,平時出去拍風景可以設為風雅模式,這個完全看個人愛好,你可以拍一張照片在播放狀態下按MENU進入自定義影像逐個實驗那種色彩方 式適合你。MENU-C3-15.16 都設置為 1。MENU-2 自動對焦設定-AF自動關閉,擴大選擇區域開啟,對焦點切換設為第一種或第三種(隨後會講) ,對焦輔助燈開啟。2:對焦模式設定。新手往往會拍攝出很多焦點不對的照片,比如我明明想拍攝近一點的物體,但是機器總自動把焦點對到遠的地方,我很苦悶,我該怎麼辦?對這種相機的腦殘行為,我該強制設定焦 點,讓他必須聽我的話,做我的工具。① AUTO11-自動 11 點對焦:讓相機自己選焦點,它會自作主張的把某個對象作為重點(當然也許那並不是你要突出的) ,那麼該焦點所在的焦平面內的事物都是最清晰的。這個配合P檔可以拍出卡片機的風格。可以用在沒時間讓你構圖,或者連拍時候,例如運動會,賽車,抓拍。但是我個人不信任賓得的對焦系統,所以我本人是不推薦用的。② AUTO5:這個不推薦了。 ③ 11 點自選對焦點對焦:你在畫面中可以通過方向鍵選擇上下左右移動焦點,移到你要突出表現的那個對象上,此時它是最清晰的。很重要的一點是,你這是在先構圖,再對焦。這個是我最為推薦的,待機情況下INFO鍵選擇第一行第四個,後撥輪調為 11 點自選。然後半壓快門回到待機狀態,長按OK鍵致使對焦點放大,這時候你可以自由選擇對焦點,以便拍攝 的時候進行切換對焦點構圖。但是當你想調整ISO或者連拍之類的時候,你需要長按OK鍵讓對焦點選擇變小,你就可以設置別的參數了。我不推薦邊緣的焦點,只推薦中央十字五點間切 換,因為把焦點放在畫面的邊緣是不明智的選擇,除非萬不得已。一個鏡頭的中央畫面的素質和解析度是最好的,邊緣無一例外最差,任何鏡頭都不排除。我用的 11 點手動,但是基本 上只用中心點,鎖定對焦後平移,重新構圖,快不少。 ④中央單點對焦:拍攝出來的焦平面內是最清晰的,但不能選擇對焦點,焦點只能在畫面中央的那個位置。你做的事情是:先對焦,再構圖。這個也是很實用的,可以在這個模式下半按快門,進行鎖定焦點後不鬆快門,在一個焦平面內移動相機構圖,構圖完畢可以按下快門得到你需要的照片。當然有了 11 點自選模式外,其他的對焦模式都是多餘的。3:測光的設置。作為菜鳥的我們是否總看到大濕們拍攝的逆光糖水片?陽光從美女髮絲間灑落下來,美女身後是一片稻田,一抹殘陽照射在稻田上,唯美,可人。但是我們對著太陽拍攝出來的美女 為何總是臉上一片漆黑?讓美女不悅呢?使我們沒有準確的運用相機的測光模式。 跟我來設置機身:待機下 INFO-第二行 3.4 設置為 AUTO,MENU-C1-4 測光動作時間 3 秒,C1-6 連接對焦點與曝光開啟。設置完畢後,進入待機狀態,按 INFO,第二行最後一個我們可 以看到多分區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重點測光。① 多分區測光:聰明的相機會綜合它所看到的畫面,讓暗的地方沒那麼暗,讓亮的地方沒那麼亮,於是整個畫面被中和了,拍出來的片子,各個細節都有,但沒有對比反差。片子灰濛濛。② 中央重點測光:會盯著中央一塊區域看,準確還原中央一塊區域的亮度值,把它轉化為 18%中性灰,中央區域以外的也會照顧到一點點。有較大反差對比,相片變的立體生動起來。 ③ 重點測光:相機會盯著中央一點區域看,準確還原中央一點區域的亮度值,把它轉化為 18%中性灰,中央區域以外的它可不管。有很大反差對比,黑的很黑,白的很白。 利用這三種測光模式我們可以進行創作啦,例如拍攝低對比度剪影(逆光下被攝主體輪廓被加強,但是還依稀可見被攝主體細節) ,我們可以使用多分區測光,可以拍攝出這樣的效 果,例如夕陽落山,我們可以把紅日拍的很紅,大山輪廓很強。 拍攝高對比度剪影(逆光下被攝主體一片漆黑輪廓超強,背景突出) ,我們可以使用重點測光,配合曝光鎖定(下文) ,在明亮的地方測光並鎖定曝光,然後再構圖拍攝。 拍攝逆光唯美人像,我們需要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在美女面前打上反光板,沒有也無所謂,先把焦點對在美女臉上半壓快門進行面部黑暗的地方重點測光,然後不鬆快門,在焦平面 內進行構圖,構圖完畢按下快門就可以。當然曝光補償是要根據陽光強烈程度適當增減的。多嘗試幾次你就能得到比較不錯的初期照片。重點測光+單點對焦+閃光燈適合拍攝微距。4:AE鎖定曝光設置:MENU-C1-5AF 鎖定時的 AE-L 設置為開啟。 這個就是配合曝光跟隨焦點使用,限制用於自選焦點或者單點對焦,不適合 AUTO11 自動選擇焦點。舉例:在光線穩定的情況下,我不想每次拍攝都要測光,我只想對焦,按快門這 么簡單,但是我是小白,我該咋辦?我抓耳撓腮的絞盡腦汁還是想不出來對策,來,教你一招,就是 AE 鎖定曝光。 首先測光方式可以根據被攝物體大小需要自行選擇(大物體就用多分區測光,細小物體就重點測光) ,其次焦點自選為中央點(最好) ,然後把焦點對準光線比較均衡的地方,半按快 門進行對焦測光,測光完畢不鬆快門,按下機背的 AE-L 鍵,當取景器右側顯示*號的時候可以鬆開快門,這時候曝光參數已被鎖定,你就可以在這個光線環境下不用再進行測光,只使用 這一種曝光量來進行對焦,拍攝了。其實舉一反三,可以鎖定曝光,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這樣不會出現因為對焦時候的測光不準而拍攝高速移動物體時候造成一張欠曝一張過曝的照片 了。一.首先是曝光補償按鈕:如圖所示,紅圈就是此按鈕位置。相信各位入單反的吧友肯定已經了解何為曝光準確了。此按鈕多用在自動曝光檔位,即P、AV、 TV、ATV檔位。各位新手在使用自動曝光檔位拍攝時有沒有發現照片會比較暗,不亮麗呢?通過觀察在機內和電腦上的直方圖發現兩者 是有區別的,所以通常情況下,我們使用曝光補償+1 檔或 2 檔直出的圖就能大大減少欠曝的情況。 再來說說 M 檔下曝光補償按鈕的意義, 很多人認為 M 檔即是手動曝光, 此模式下曝光補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但通過具體實驗發現, 當我給與曝光補償+5 時,機器內置測光提示表測同一場景時,游標會發生右移到-5 的現象,但拍攝出來的照片和我曝光補償 0 時,參 照測光表游標在 0 位置時拍出的相片是一樣的。 故得出以下結論,M檔下曝光補償的作用可能是給予機器一個我想達到的曝光值,機器通過調整測光表 0 點的位置,來方便使用。此 模式對於有自動測光功能的鏡頭意義不大。 但如果使用非賓得家手動鏡頭時, 由於賓得自家綠點測光是基於準確曝光來自動調整參數, 固可以通過曝光補償,來使綠點測光達到曝光補償的目的。二.AF-S、AF-C、MF 對焦模式撥桿:AF-S即單個對焦,拍攝靜物用的,AF-C,拍攝運動物體用的,MF手動對焦用的。通常我會把MENU—拍攝設置 2—自動對焦設定—AF自動選項關閉掉,以避免當我想使用AF-C時,機器判斷不出來的情況,而且此情況發生概率在 90%以上……所以想體驗小 3 追焦功能的朋友,果 斷換到AF-C吧。三.RAW/FX按鈕:我通常將其設定給光學預覽,因為在取景框中看到的畫面為了保證亮度永遠是最大光圈的景深,在我使用小光圈拍攝時會不能準確判斷景深是否完全包含主體,所以此時我用光學預覽功能來觀察景深。四.AF/AE-L 按鈕1AF和AE-L的含義,AF即自動對焦,AE-L即自動測光鎖定。前者在拍攝模式下和半按快門,自動對焦的作用是一樣的,那他的實際意義何在呢? 我只能說確實沒什麼意義…… 但在錄像模式下,此按鈕的意義就能體現出來了,因為錄像過程中,在大光圈,小景深的前提下,如果要切換前景、後景的焦點,只有通過 AF鍵或者手動對焦來實現。但是用AF鍵的對焦聲音和速度都會讓人抓狂,可能換成帶超聲波馬達的頭,此現象會很大改善吧。 此按鍵通常都綁定給 AE-L,即測光鎖定,首先需要設定此按鍵給 AE-L。如圖所示在 MENU 菜單中,拍攝菜單(即照相機圖標) 4—自定義按鈕 —AF/AE-L 選項中,把啟動 AF1 換成 AE 鎖定。 顧名思義,AE鎖定就是測光鎖定的意思,此按鍵也是適用於P、TV、AV、ATV的,如果我們要良好的使用此功能,還需設置如下,MENU—C1— AF鎖定時的AE-L設置為開啟,MENU—C1—連接對焦點與曝光設置為開啟。 準備完畢後,當我們半按快門自動對焦完成,會看到取景框內出現*號,此時保持半按快門不變,再按下AF/AE-L鍵,聽到滴一聲響,便代表 鎖定完成,鬆開快門後,會發現LCD屏幕和取景框中都會有一個*號,現在隨便拍吧,你的曝光在 30S內永遠都不會改變了。 五.綠鍵:這個賓得用戶獨享最方便的功能,此按鍵可謂入門手動頭攝友的福音啊。使用手動頭時,因為不再有測光提示欄,對於新手面對一個 場景會覺得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設定參數來達到曝光準確,那麼我們可以通過綠鍵測光來實現這個目的。 操作方式(僅 M 檔有效) :首先,在手動頭上調整需要的光圈環,根據環境設定固定的 ISO,然後對準場景,深呼吸一口氣,按下綠鍵,啪一 聲,會發現快門數自動變了,此時按下快門,啪一聲,看看 LCD 屏,居然是張準確曝光的圖!六.拍攝前準備工作—機身設定:① 自定義影像,我常用 3 種模式:鮮明,人像,風雅。 其中鮮明主要拍小品和室內靜物,用的較少,感覺風雅模式可以替代,詳細設置裡面對比度+2,清晰度+2,為了增加小品和靜物的某些厚重的感覺。 人像自然是拍人了,拍的是老婆,由於賓得色彩普遍飽和度較高,人臉通常發黃或帶有一點農村紅,故我使用此模式時,設置為飽和-1,色相-1,對比度-1,清晰度-1。這樣設置 經測試,可以把妹子拍的粉嫩點兒,但是拍男人和老人就算了…… 風雅模式總體是我用的最多的,也是比較惹人眼球的,可以讓大部分場景的色彩都讓你覺得很滿意,當然此模式並不像名字一樣說是風雅,其實口味還是挺重的,我的設置是飽和+1, 對比度+2,清晰度+2。 ② 實時取景設置: 實時取景我在熟練習慣使用取景窗之後用的比較少,一般只有在使用手動頭,又很難對焦的情況下才使用,但其功能很強大。 MENU—拍攝設置 4—實時顯示—AF 時自動放大打開,對焦輔助打開,網格線顯示第 2 個(對角線+9 宮格) ,信息顯示打開。 ③ 其他雜項設置: MENU—C1—AF 鎖定時的 AE-L:開 連接對焦點與曝光:開 B 門時的拍攝方法:模式二(除非你使用 B 門時願意一直按著快門或者遙控器……)七.一些說的比較少的小技巧:先引入一個概念,何為影調。通俗點說就是一張照片的明暗程度。我們在拍攝照片時,並非曝光準確就是完美的片子。在大師手中,某些欠曝或過曝的片子反而更具有藝術感,而曝 光補償就是最簡單決定影調的方法。AV 光圈優先,90%都用這個.可以確定景深關係,TV 快門優先,拍運動物體用。M 檔是較少的特定環境下才用。 AV:光圈優先,光圈控制景深,想拍背景虛化的時候用,調大光圈,拍景就固定在 F8 以上.此時最銳,基本上最常用; TV:快門優先,拍運動物體,或者那種懸浮照的時候用; TAV:快門,光圈優先(就是這兩個都能調)。對於 ISO,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比如:白天 100 或者 200;室內 800----1600。所以 TAV 在某種情況下就等於是 M 檔了,而且 ISO 最 好別調成自動,高了影響畫質。① 曝光補償技巧:由於相機的準確曝光,其實就是通過控制相機參數把主體的反射光控制在 18%,100%即全反射,主體呈白色,0%即全吸收,主體呈灰色,只有當反射 18%時,主體的色彩為最準確, 至於為什麼是 18%,就要問科學家了…… 對於曝光補償的運用,首先在於,我們需要何種影調,是想相片發暗顯深沉、厚重,還是發亮顯鮮明、生動,亦或是中間的平淡調,那麼我們就根據需要來調整曝光補償來達到這種 效果。另外提下拍雪景或者黑色物體時的情況。上面也介紹了相機是為了 18%反射光,而黑白此時會被還原成 18%中性灰,所以此時使用默認設置拍攝,會發現黑的不黑,白的不白。 大家使用曝光補償時可以遵循這個原則,白加黑減,即片內白色多時,增加曝光補償,黑色多時,減小曝光。就是畫面白色的地方多,比如白雪,就要加曝光補償;黑色的多,比 如煤炭,就減曝光補償,原理是自動測光都是還原純色調為 18%中性灰,白、黑這兩種純色都會變灰,導致畫面欠曝或者過曝。② 測光的技巧:此技術基本上是攝影上最高深的學問之一了,我入手單反才半個月,基本還是懵懂狀態,理論掌握不少,但實際操作實在很翔……還是為大家帶來點我掌握的理論知識吧。 小 3 內置 3 種測光模式,通常最簡單常用適合新手的就是多分區測光,這個就略過吧。 中央重點測光適合拍固定物體和人像,對著臉和物體對焦拍就OK。 接下來是最難掌握,也最靈動的點測光。 在一幅光影交接,光線反差適當,側光環境中,我們如何將景色或物體的明暗部以及陽光斜灑下來的質感準確表達出來呢? 如果我們使用多分區測光,會發現出的片子高光和暗部雖然細節都保留了,但是片子過於平淡,沒有藝術感覺在裡面。大師此時如何做的呢?自然不是一檔一檔調節光圈快門,去測 試。他們便會用到點測光。 首先我們要學會分析場景類各種調調,是暗部面積大,還是高光面積大,我們需要的藝術氛圍是損失暗部,保證高光適當,還是損失高光區,保留暗部細節。 當我們確定下來我們需要拍攝的影調和場景內各種景物的調調之後,那麼就開始使用點測光了。 如果影調為偏亮,那麼尋找場景內中性偏暗的點測光,如果影調偏暗,那麼尋找場景內中性偏亮的點測光。 再試拍一張片子,看看影調是否偏向自己所需,如果偏向,但略微不滿,可以再調整參數,來達到效果。③ AE—L實用方法:當我們使用自動曝光模式,進行連拍(非連拍模式,指連續拍攝有略微變化的同一場景)時,是否發現幾張圖片的調調居然不一樣。此時在第一張拍攝時按下 AE—L 吧,30S 隨便你 啪啪啪,想怎麼啪怎麼啪,保證曝光是一樣的…… 另外當我們拍攝較遠景色,假設我們拍一座沐浴在陽光下的山峰,山峰內有很亮的白雪,也有發暗的綠色,此時點測由於目標過遠很容易在白與黑之間互相變換,導致測光不準。 解決此種辦法最簡單的就是找一個較近的測點,對著它測光,然後 AE-L,切回要拍攝場景。④ 手動頭使用技巧:對於剛拿到手動頭的吧友,肯定按奈不住興奮,連拍幾張,結果一看,全是虛影……作為近視眼的我更是苦逼,帶著眼鏡,都快瞪瞎了我的氪金眼,還是不準,有人說不是有合焦提 示么,我只能呵呵一笑,真心的……不太准…… 直到我使用了 LV,相信用單反的都比較反感用 LV,我起初也是很反感用那個來對焦。但事實上,無論是構圖和對焦,LV 除了有一定延遲和顯得不專業以外,作用都比取景窗更大, 尤其是手動頭。 在 LV 模式下,開啟對焦輔助後,用波輪放大要對焦區域,然後緩慢轉動對焦環,直到主體線條出現最清晰白線,並再次開始模糊時,迴轉一點,OK 對焦完成~!基本上一次就能搞2定。近視眼的新手們放棄取景窗吧,當你還在糾結聽到那滴聲,感覺還是沒對上焦,反覆轉對焦環時,可能用 LV 的同學已經拍 N 張了……八.測光:為了得到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精確測光就相當的重要。在自動曝光出現以前,人們只能通過自己的經驗去選擇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的組合。除非你非常有經驗,否則幾乎無從下手。 但在自動曝光出現以後,相機就可以代替我們完成這樣的任務。 目前,相機的測光系統已經非常先進,眨眼的工夫就能找到正確的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的組合。但是別忘了,在實際的拍攝中,拍攝的環境和對象通常是千變萬化。因此,針對不同的 拍攝對象,數碼單反通常都提供了多種曝光模式可供選擇。根據實際拍攝的對象,選擇最適合的測光系統,才能得到最精確的曝光。否則,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錯誤地選擇了測光模式, 可能會出現令你意想不到的結果!數碼單反中用得最多的是評價測光,或者叫矩陣測光、多區測光。叫法不同,但是道理類似。在這種測光模式下,相機會將整個畫面分成多個區域,然 後對每一個區域都進行測光,然後綜合所有區域的測光數據,再綜合給出一個曝光值。可以想像,這種測光模式適合風景拍攝,因為它能照顧到畫面的每個區域。 中央重點測光則是矩陣測光的一種變形。相信任何人在拍攝時,都喜歡把被拍攝的物體放置在靠近畫面中央的位置吧?所以,畫面中央區域的測光數據我們可以「重點對待」而,邊 角區域的測光數據,我們只是參考一下就可以了。這就是中央重點測光的概念。它的應用也很廣泛。 另一種測光模式叫局部測光。它只針對畫面中的某一局部(通常占整個取景畫面的 5%-9%)進行測光,而不管其他區域的亮度情況如何。如果你拍攝的物體的亮度和背景亮度存在很 大差別,而你又需要突出主體,OK,局部測光就能幫上忙。我只要被拍攝物體的曝光合適就行了,其他的關我何事? 局部測光發展到極致就是點測光。顧名思義,點測光就是相機的測光系統只針對某一點進行測光(嚴格的點測光只佔畫面的 1%大小) ,而完全不管其他地方有多亮或者多暗。這在拍 攝一些人像題材的時候特別有用。高端的數碼單反相機還可以輸入多個點測光數據並進行平均,這樣,你所需要進行正常曝光的點都可以得到準確的曝光。 為了說明不同測光系統的差別,最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逆光下拍攝人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矩陣測光,因為通常人臉只佔畫面的一小部分,而背景又非常亮,所以相機會減 少曝光量。背景倒是曝光正確了,但是你的臉卻成了一張大黑臉!相反,如果選用局部測光或者點測光,讓相機只針對面部就行測光,就能保證臉部曝光的準確。看,在這個例子中,不 同的測光模式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1. 點測光:點測光是從P檔開始的手動檔才有的測光方式,從AUTO開始的自動檔沒有。首先轉到這些檔,按相機最中間的那個功能鍵,出現調節菜單,然後用上下鍵調到測光處,再用左右鍵調到中間只有一個點的測光方式,按功能鍵(func)確定,然後半按快門鍵對準需要測光的部位到綠框內,快門保持半按,再按一下左上角那個+/-鍵,使得曝光鎖定,然後鬆開快門,重 新構圖,最後就是按動快門。2. 光圈優先與快門優先光圈越大,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光線越多,反之則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為字母「F+數值」,例如 F5.6、F4 等等。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 F4 就要比 F5.6 的光圈大,並且兩個相鄰的光圈值之間相差兩倍,也就是說 F4 比 F5.6 所通過的光線要大兩倍。相對來說快門的定義就很簡單了,也就是允許光通過光圈的時間,表示的方式就是數 值,例如 1/30 秒、1/60 秒等,同樣兩個相鄰快門之間也相差兩倍。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當前測出正常的曝光組合為 F5.6、1/30 秒,如果將光圈增大一級也就是 F4,那麼此時的快門值將變為 1/60,這樣的組合同樣也能達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組合雖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攝出來的圖 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這裡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謂景深就是指當鏡頭對焦於被攝體時,被攝體及其前後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範圍,這個範圍就叫景深。 a、 光圈優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風景時 光圈優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這個光圈值確定快門速度。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 泛。在拍攝人像時,我們一般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定。在拍攝風 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們往往採用較小的光圈,這樣景深的範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b、 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例如體育運動、行使中的車輛、瀑布、飛行中的物體、煙花、水滴等等。 與光圈優先相反,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 光圈值。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 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並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律的,那麼快門的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 1/125 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 1/1000 秒。 總之,在光圈優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光圈的大小來輕鬆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門優先的情況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對運動的物體能達到很好的拍攝效果。這兩者都要靈活運用,滿足 我們不同情況下的拍攝要求。3. 拍人像:要用到長焦,3--4 倍的長焦非常適合拍人像,廣角端會使得人像有些變形,不好看,超過 4 倍甚至更長焦會使得人臉過於扁平,不夠生動。最後,構圖。人像最好佔到 1/3-1/2,並且臉部在上方 1/3 處(從下看是 0.618 處) 。這樣拍出的人像片就會生動,有視覺的衝擊力,讓人看著好看。其次,光圈優先,選擇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門變快,減少晃動,並且使得背景儘可能的虛化。 最好選擇點測光,對人臉點測光,並使用曝光鎖定。因為其他測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顏色的影響,使得人臉曝光不正常。4. 拍微距: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構圖講究技巧。 5. 曝光補償:首先要掌握的是怎麼把微距拍清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兩點就行了。 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穩,放大之後總看到片糊,所以第一條,用三角架。 然後,用自拍。我們發現,即使用架,在按動快門時仍然帶入了晃動,最好的辦法,啟動自拍機。 按動+-鍵,就會出現曝光補償調節條,左右鍵調整正負補償及大小,一次 1/3 級。 調整好後再按一次+-鍵確定。 曝光補償怎麼應用呢? 總起來講,是白加黑減,白的環境下,測光有偏低的狀況,需要增加,反之亦然。 a、 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 b、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 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c、 當你在一個很亮的背景前拍攝的時候,比如向陽的窗戶前,逆光的景物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閃光燈。 d、 當你在海灘、雪地、陽光充足或一個白色背景前,拍攝人物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並使用閃光燈,否則主體反而偏暗。 e、 拍攝雪景的時候,背景光線被雪反射得特彆強,相機的測光偏差特別大,此時要增加曝光量,否則白雪將變成灰色。 f、拍攝黑色的物體,在照片里看和色變色發灰的時候,應該減小曝光量,使黑色更純。 g、 當你在一個黑色背景前拍攝的時候,也需要降低一點曝光量以免主體曝光過度。 (夜景拍攝需要通過加大曝光補償來獲得足夠的曝光量) h、 夜景拍攝,應該關閉閃光燈,提高曝光值,靠延長相機的曝光時間來取得燈火輝煌的效果,這一點對於沒有手動調整模式的自動型數碼相機特別重要。很多使用數碼相機的人感覺夜景拍攝 能力很差,其實沒有正確使用相機的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 i、 陰天和大霧的時候,環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實際物體的照度明顯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補償則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適當的曝光補償,加 0.3 到 0.7 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j、 在某些藝術攝影中,比如拍攝高調的照片,要增加曝光補償,形成大對比度的照片,更好地表現作者的拍攝意圖。同樣的,在某些時候,需要刻意降低照片亮度的,就應降低曝光補償。 善 於應用、合理使用曝光補償,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攝影作品的成功率,拍出畫面清晰,亮度合適,觀看舒適的照片,提高拍攝質量。 這是根據在用光方面頗有建樹的攝影大師托尼?科貝爾的著作編譯的順口溜,供我們攝影愛好者易學而且易記的學習口訣。一、基本控制 【關鍵詞】1、 <解釋>拍攝的不是被攝體,而是落在被攝體上的光,而陽光又不易控制。2、 採用「相對補光」,進行光的轉變,來控制現場的自然光1、 拍攝的不是被攝體,而是落在被攝體上的光,而陽光又不易控制。 拍攝的是光感,光是攝影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變化多端的東西。好的自然光比影室里仿製的強,但是不好找、不好 用、不好控,即使是好天好景,但光的強度又是難題。當然有日出後和日落前的絕佳光線,但每天不能都等到那拍攝的瞬間。 2、 採用「相對補光」,進行光的轉變,來控制現場的自然光即使在強烈的日光下,也可通過「相對補光」進行光的轉變,營造最好光線,控制現場的自然光,延長拍攝時間,而不必等一天中 那段完美時刻。3【三字經】 <解釋>1、 背景亮,閃光燈1、背景亮,閃光燈;2、主體明,擋板用;3、反光板,位置清;4、光束少,塑料頂加:背景過於明亮而主體過暗時,使用閃光作補償,閃光燈照亮主體,就要相應地提高快門速度,而在閃光燈照明範圍以外的所有區域就自然而言被壓暗。快門速度越高,背景中能被 相機感應器感應的光越少,因此背景就有效地壓暗,從而產生一幅整體曝光平衡的作品。 重點:為有效加光,一是不要讓襯託人物的景物看起來太亮,二是要使用正確的曝光參數。 2、 主體明,擋板用 減:背景較暗,主體日光直照較亮,你就可讓別人用黑板或不透明的傘什麼的在主體頭 上擋光,提亮背景。但有人說那不是在陰影中嗎?只要調整光圈和速度就會得到來自被壓暗的主 體更多的光,同時就自然而然地提亮背景,如果身邊沒有工具,可以讓主體站到門廊下,樹下或能遮擋直射光的物體下方。重點:這一技術是用來提亮主體和背景在內的整個場景,簡 單調整曝光量,就能使畫面明亮。 3、 反光板,位置清 如果你希望通過反光板把自然光反射到構圖中較暗的區域,反光板的位置是離主體不遠的地面陰影處,在這裡補主體背光,光的方向最合適。如果給臉部補光。要使用白色的織物,白 色的 T 恤衫也是很好的選擇;而給頭髮或胳膊邊緣補光用銀色金屬類。 重點:不想用閃光燈時,掌握利用反光採光的方向和材料 4、光束少,塑料頂 除:通過半透明的材料過濾照在主體上的陽光,改變光的質量(強度和色彩) 。如你拍攝的畫面很完美就有一束光躲不過去,你就可用半透明的擋光板或傘甚至塑料布改變光束強度。 重點:如果你用長焦拍肖像,用這個方法在一天中不用愁了。二、具體控制 【關鍵詞】1、 <解釋>數碼相機拍攝時,讓畫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強。2、 不要認為沒有好景遺憾,不要讓背景束縛,背景不能喧賓奪主。1、 數碼相機拍攝時,讓畫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強,如果曝光過度,相機感測器會認為畫面很多區域沒有圖像信息,這樣用 PS 也 P 不回來,爭取得到畫面光照範圍均勻的照片。 2、 不要花大把時間去尋找完美的拍攝點,不要讓背景束縛,背景不能喧賓奪主。通過使用長焦稍微改變手段,你家房後可能就是絕妙的地點,只要把它虛化掉,處處都是形形色色不可言的背 景。在某些場景拍攝時不要不捨得扔掉一些背景,應清楚拍攝的主體是什麼。【三字經】1、光照臉,再選景; 5、尋機會,穩操控; 2、交界光,見佳境; 6、光線佳,轉選景; 3、反射區,影鮮明; 7、輪廓清,方向正 4、曝光准,光乾淨<解釋> 1、 光照臉,再選景首先應選光能照到臉的地方,讓人看上去容光煥發,光彩照人,美化臉部,然後再選周圍的景是否能達到你拍出好照片的要求。2、 交界光,見佳境學會使用陽光和陰影之間的「邊界光」能拍出精彩的照片。原因一是雖然在純陰影中拍攝不會遇到頂著光的問題,但陰影中的光陰冷平淡,沒有方向感,不能照亮人物的眼睛而無法表 現個性。二是在陽光陰影交界出容易得到照亮人物的頭髮和輪廓光,有景深加大的感覺,使人物更有立體感,更有活力。3、 反射區,影鮮明戶外人像攝影時,尋找有反光的區域如牆壁反射的陽光做主光源,能給被攝者提供漂亮的光。獲得反射光的方法:一是白天到被照射的建築物周圍去找,那裡是巨大的柔光箱,反射光 有鮮明的屬性:非常飽滿、醇厚。二是一條真理,所有物體都反光,就看自己能否發揮創意。 4、 曝光准,光乾淨 要嚴謹用光,雜亂光線不可用,確保臉部用光的乾淨,正確曝光,控制臉部的同一色溫 5、 尋機會,穩操控 穩操控不是僅僅尋找用光地點,更重要的是尋找用光機會。不反對到窗戶邊、樹枝下、屋檐下,或一天中自然光線最可人的時段,我們也要到更多的地方用光機會去拍攝。這些不同的 地點將會擴展你戶外攝影的範圍。如停車場地面反光可照到臉上你就在那拍,馬路對面的大樓能反射很棒的光,你就可以立即創作。 6、 光線佳,轉選景 如果你正處在一天最好的光線中時,原地旋轉 360 度,尋找周圍最合適的拍人像的位置,然後再下手。這樣拍出來的人像才能多種多樣。 7、 輪廓清,方向正 尋找拍攝地點時,除了有光能照到人物的臉部之外,最好能有光照到人物的頭髮、背景和畫面的邊緣,不要只滿足人物臉部的不錯的光感。要找到一個能為你被攝主體提供優美的輪廓 光、背光的地方,讓這道光為你的 PP 漂亮的繪上一筆。]同時,自然光線下人像攝影最易犯的錯誤是所用光方向不對。如看到樹榦周圍的光很美,你就立即在對面架起相機拍人像。但 你要知道包圍樹榦的光也包圍被攝者的臉,有可能從他的後腦勺照過來,這就是用錯了光的方向。 附:通俗好記的用光口訣基本控制: 1、加:背景明亮主體暗,使用閃光作補償 3、乘:反光板要巧使用,擺放位置要妥當 具體控制: 1、先尋光照後選景,臉部美化最為重 4、光照不能只顧臉,頭髮背景輪廓清 7、所處最佳光線中,原地轉圈選美景 2、陽光陰影交匯處,邊界光中見佳境 5、雜亂光線不可用,臉部光照要乾淨 8、錯誤出現你未覺,光線方向沒選正 3、反射區域要常用,光感漂亮影鮮明 6、採光地點雖重要,用光機會需掌控 2、減:主體明亮背景暗,找個東西擋住光 4、除:光束單一照臉上,塑料口袋派用場每個物體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質感和表面細節,的確,它往往就是該物體所具備的最顯著的特點.照片上成功地表現出這種質感可以大大地增強照片的效果,特別是要求拍出迷人的和 引人注目的效果。表現出質感並不十分困難,它只要求多少善於觀察。關鍵是要懂得對不同的被攝體用什麼光線效果最好。你一旦了解你需要的光線效果,那麼你要拍一張優秀照片就可 以有一半把握了。 為了表現質感,最明顯和常用的是側光,光線以較低角度照射物體表面。這會在木器、石器和紡織物上產生極好的效果。但是它要求點光源,室外攝影就用太陽光,室內則需要用閃 光燈。如果你離得很近觀察,你會看到從每個細小的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形成的長長的,反差較大的陰影,效果強烈。 陽光明媚的天氣是進行拍攝實踐的理想機會,你可以練習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攝體,改變你的拍攝位置,以便取得最佳效果。為了拍一張有特色的照片,也許有必要等上幾小時, 直到太陽處於恰當的位置,或者第二天再來,這樣做十之八九是值得的。 然而,側光並不總是行之有效的。當側光恰到好處時,它的效果會很好,但是有時陰影多了,也顯得亂。當效果太強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現象。選擇一個室外景物,你自己觀察其4在太陽移動時所產生的效果。首先,當光線角度造成越來越大的陰影時,出現的質感越來越明顯。但是當陰影部分開始變長,以致佔據了大部分畫面時,問題就出來了,這種效果就受到 破壞了。運用側光的部分技巧,就是要能判斷什麼時候的光線角度最合適。 如果被攝體表面有凹陷很深的部分,或者形狀複雜,那麼會出現另一個困難。側光既能夠很好地表現出物體表面的質感,但是它也會從物體結構的其餘部分投射出巨大的,漆黑的陰 影。有一天當我拍攝一艘舊船尾部的殘骸時,我碰到過這種例子。我很好地表現了生鏽的輪軸的質感,但是當我印製照片時,我發現輪軸周圍其餘部分投射的雜亂陰影卻很突出。 然而,儘管側光有其缺點,但它仍然是攝影家所掌握的一種得心應手的有用的武器。不一定要用太陽光,把閃光燈不裝在相機上就可以提供一種室內攝影用的側光。 更好的是,如果你有一台幻燈機,你可以用它作為一種光源,使用這種光源可以調整光線角度和照相機的位置,直到你感到完全滿意為止。幻燈機的光線強烈又清晰,是很理想的光 源。這種光線也很明亮,曝光無需超過幾秒。 使用側光拍攝,景深是個值得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被攝體與相機平行,可以使用大光圈,以便在不損失主要被攝體的清晰度的情況下使雜亂的背景模糊。這會取得使被攝體看起來 有更清晰的效果,使主體更加引人注目。如果你的單鏡頭反光相機具有景深預測按鈕,那麼你可以使用它來判斷拍攝該使物體的最佳光圈。 除了側光之外,還有表現質感的其他辦法。例如,逆光可能是特別有效的,當這種光照射到物體表面到達相機時,你從來沒有想到的細枝末節和不可名狀的東西都會呈現出來。 在某些情況下,逆光能象側光一樣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是要使相機對著光,而不是讓光線從側面照射。逆光真正美妙的地方是拍攝濕潤的或稍稍有點發光的表面——光反射出成千上 萬個小亮點,非常搶眼。 目前相機所採取的測光方式根據測光元件對攝影範圍內所測量的區域範圍不同主要包括點測光、中央部分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平均測光模式、多區測光等。點測光模式:測光元件僅測量畫面中心很小的範圍。攝影時把照相機鏡頭多次 對準被攝主體的各部分,逐個測出其亮度,最後由攝影者根據測得的數據決定曝光參數。 採用點測光在室內對 MM 的眼睛進行測光的效果 一般來說,在這種模式下測光元件僅會測量畫面中心很小的範圍。攝影時把照相機鏡頭多次對準被攝主體的各部分,逐個測出其亮度,最後由攝影者根據測得的數 據決定曝光參數。這種測光模式大多應用於拍攝者希望將拍攝主體充分表現的情況下使用。例如在光線均勻的影室內拍攝人物,許多攝影師就會使用點測光模式對人物 的重點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點的衣服、肢體進行測光,而著重表現其具有特點的部位,以達到突出主題的藝術效果來。中央部分測光模式:這種模式是對畫面中心處約佔畫面 12%的範圍進行測光。其實是對中央點測光模式的一種擴展,相機的測光元件會對畫面中心處約佔畫面 12%的範圍進行測光並最 終進行平均加權而得出測光數據,這種測光模式非常適合各種畫面被拍攝主體在畫面中心位置或環境光線反差不大的風景照片的拍攝時使用。例如從圖 3 中我們可以看 到,被攝的人物由於服裝和面部的色彩反差較大,而其與環境色彩的光線反差較小,拍攝者就使用了中央部分測光模式,對處於畫面中央的整個人進行測光,而避免了 衣服和面部反差較大所可能造成的欠曝或過曝情況,而獲得了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這種模式的測光重點放在畫面中央(約佔畫面的 60%), 同時兼顧畫面邊緣。它可大大減少畫面曝光不佳的現象,是目前單鏡頭反光照相 機主要的測光模式。 當使用這種模式測光時,相機會把測光重點放在畫面中央(約佔畫面的 60%),同時併兼顧畫面的邊緣。使用這種測光模式的好處是,當畫面出現高反差或色彩迥異的 情況時,相機會對多個區域進行測光,並根據拍攝者的需要強調對某個區域進行重點測光,然後進行加權平均,這樣,所獲得的圖像會很少有某個區域欠曝或過曝的問 題出現,但對於一些重點主體部位,圖像卻能很清晰的進行反映,因此,非常適合於拍攝各種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風景或運動照片。平均測光模式:它測量整個畫面的平均光亮度,適合於畫面光強差別不大的情況。這種測光方式,也許是所有數碼相機中最常見的一種了,它測量整個畫面的平均光亮 度,比較適合於畫面光強差別不大的情況,可以滿足大多數情況下的測光需要,但問題在於,當環境光線複雜或光線亮度反差過大時,其所獲得的測光數據, 僅僅是一個平均數值而已,很容易出現圖片暗部過曝,而亮部卻欠曝的情況,例如,在上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的暗部不暗,亮部不亮,會出現 一種灰濛濛的感覺,使人感覺非常失敗。多區測光模式:它對畫面分區域由獨立的測光元件進行測光,由照相機內部的微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求得合適的曝光量,曝光正確率高。在逆光攝影或景物反差很大 時都能得到合適的曝光,而無需人工校正。這種測光方式的實質其實就是將整個畫面劃分成多個區域,然後各自使用獨立的測光元件進行測光,再由照相機 內部的微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以求得合適的曝光量的方式。 一般來說,不同廠家生產的相機所使用的模式和名稱都會有所不同,但事實上原理都是一樣的,例如,尼康在其高端數碼相機中,將這一測光模式稱之 為矩陣測光,而佳能則叫做 256 區多區評估測光,柯尼卡美能達的則被改為蜂窩式測光等等。而無論是那種多區測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都能在逆光攝 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時都能得到合適的曝光,而無需人工校正,因而非常適合在各種複雜光線條件下使用。利用,圖 6 中,藍天與地面的反差相當大,但由於 拍攝者使用了多區測光模式而設定了正確的光圈和快門組合,從而使其天空與地面的亮度都可以恰到好處的被表現出來。 事實上,無論採用那種測光方式,都是需要根據拍攝者的實際需要來進行的。而在攝影中,無論何時,我們都應清楚的了解自己要拍攝的是什麼,只要 抓住了自己需要拍攝的是什麼,也就是明確了所要拍攝的主體,我們的測光、構圖以及最終如何設定光圈和快門組合也就變的簡單起來了。 在拍攝時,無論採用那種測光方式,測光的重點都應該是被拍攝的主體。而當主體比較單一時,我們就可以使用點以及中央部分測光方式來進行測光, 而如被拍攝的是一些如景物類的分散的主體時,則可以使用多區測光或平均測光連進行。另一方面,如果想讓測光作到相對的正確,我們也可以利用數碼相 機的優勢,在一台數碼相機上使用多種測光方式對其進行測光,或利用包圍曝光的方式,對同樣的被拍攝物體進行曝光補償處理,而在最後選擇出自己最滿意的圖片來。 總體來說,要想真正的熟練使用數碼相機的測光系統而對被攝物實現正確曝光,拍攝時就一定要多注意觀察環境光線並估算被攝物體的色調與環境的反差之間的關係,最後,在根據自己的 需要,來適當調整光圈和快門,對光線進行調整,以獲得自己滿意的圖片。 如果能用好「曝光鎖定」 ,的確對照片曝光準確有幫助。可以在「自定義設置」里將右上角的小按鈕 AF/AE-L 設置為「AE 鎖定」,這樣在拍攝時只要按下按鈕即可鎖定曝光。基本的曝光鎖 定的應用是,如果你在拍攝逆光人像或者背景亮而拍攝主體暗的情況時,為了得到正確的曝光,你可以使用 EV 補償,但畢竟 EV 補償的區間是固定的(1/2 或 1/3) ,不一定適合所有情況,最好 的辦法是先走近被攝主體,半按快門一次獲得較正確的測光值,然後鎖定再退後進行實際構圖和拍攝。但如果被攝主體較遠或較難靠近該怎麼辦?除了一格格加減 EV 的方法之外,另一種方法 是,如果你想讓被攝主體更明亮一點,可在離其最近的略暗處測光,然後鎖定曝光再拍攝,而若你想讓被攝主體更偏暗一點,可在離其最近的略亮處測光,鎖定後再重新對焦、構圖和拍攝。以 下是拍的三張照片, 基本效果可看到。 1. 無曝光鎖定直接拍 攝;2. 測光點選擇在 鬧鐘下被光照射著的 桌布上,鎖定曝光,再 重新對焦拍攝;3. 測光點選擇在練習本與桌面下的陰影處,鎖定後再重新拍攝。第一張是自然狀態下拍的,其實後來還拍了張先近距離對焦鬧鐘, 鎖定後再重新構圖拍攝的照片, 那張曝光更準確, 可惜沒穩住,糊了。 曝光不足:由於沒有考慮到畫面以白色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這張片子把淺粉白色的蝴蝶蘭拍攝成灰白色。是一張曝光不足的失敗片子。在拍攝的時候,增加半檔到 1 檔曝光,將使這張照 片得到正確的曝光量,表現出粉白色調的浪漫花語。 曝光過度:這張片子雖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確,但是作為表現的主要部分,大面積天空的色彩和雲彩細節因過曝而丟失。所以是一張曝光過度的失敗片子。如果能以天空的曝光為基準,參考山脈 和前景的曝光,就能得到一張朝陽斜照山脈、前景形成剪影、以紫藍色天空和白云為主要表現的寧靜清晨照片。 曝光準確:這張人物肖像照片,人臉部分曝光正確,很好的抓住和表現了人物神態。背景的暗化更強調了人物,是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 什麼是曝光我們已經有所了解了,那麼什麼是正確曝光呢?其實正確曝光是相對的,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物體的淺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膠片(或 CCD 等電子感光器件)正確5的表現出物體,針對淺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說,在同一拍攝取景範圍內,只要物體反光度不同,必然有部分區域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所以在這樣情況下,只要我們能 做到想要表現的主體曝光正確,這張照片就可以說是曝光正確了。現在的相機基本上都有自動測光功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讓我們拍攝到曝光合適的照片。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出現曝光讓 人不滿意的片子。往往是我們人眼能夠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後,差距會非常大。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還需要了解感光寬容度的知識。 從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設人眼能夠看到以下範圍,那麼膠片(或 CCD 等電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現的遠比人眼看到的範圍小的多,而這個有限的範圍就是感光寬 容度。了解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在逆光的條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築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雲彩(明) 。而一旦拍攝出來,要麼就是雲彩 顏色絢爛而建築物變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麼就是建築物色彩細節清楚而原本美麗的雲彩卻成了白色的一片。感光寬容度(光線範圍僅為說明問題,不代表真實數 據範圍)「曝光正確」 因為明暗反差過大,雲層曝光正確的同時,建築嚴重曝光不足,色彩細節全無,成了黑色的剪影。 (但這正是這張圖片想要表現的效果,所以儘管建築嚴重曝光 不足,這張圖片仍然可以說是「曝光正確」的片子。 )事實上,當時人眼範圍是基本上能看清建築的細節的。拍攝者利用了「感光寬容度」原理,正確的曝光雲層, 而讓建築成為剪影,使片子有一種神秘而又威嚴的感覺。如果需要將建築色彩細節能夠表現出來,那麼天空就會全白的一片。 考慮到感光寬容度問題,在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選擇陰天拍攝,使得前後景的光線差別不大,因而拍攝出前景曝光正確,而後景也有細節反映的片子。如果 在光線強的時間拍攝,可能前景曝光正確的同時,後景幾乎全黑沒有細節。可見,合理利用曝光和了解感光寬容度問題,能夠創造出不同感覺的照片。 通過上面的拍攝實例我們了解「曝光」、「正確曝光」、「感光寬容度」的概念。要得到正確的曝光,須通過評測來確定需要多少曝光量。下面讓我們 來了解如何測光,在不同情況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測光方式,才能讓我們得到正確的曝光。掌握好測光,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發揮光影創意,在平常的場景中, 拍攝到非凡的作品。 首先我們來了解相機測光的模式,現在地單反相機和數碼相機基本上都有以下 3 種測光模式: 1. 平均測光:對整個取景區平均計算測光值。這是一般相機默認的基本測光模式,使用率最為普遍。在取景範圍內光線比較均勻,明暗反差不大的情況下, 幾乎都能讓你得到一張滿意的照片。 「仙人掌」當時的場景光線很平,取景區內的仙人掌色彩和光線都比較平均。使用平均測光模式,就能得到一張曝光正 確的照片。 2、中央平均測光:是以取景範圍中部的 30%左右的區域平均測光為主的測光模式。 當需要表現的主體在取景範圍中間部分,而環境明暗與主體有較大 的差別時,選擇中央平均測光,偏重對中央大部分區域測光,能使主體的曝光較為準確。 「故宮」這張片子的構思是利用前景突出一種壓迫感,表現故宮的 尊威。拍攝的時候,主體城樓的和前景的光比差異較大。使用中央平均測光模式,整體測光以在取景大致處於中間部分的城樓為主,拍攝出主體曝光合適, 前景成為剪影的照片。符合構思目標。如果使用平均測光模式,主體可能曝光稍過,而前景的陰影中留下太多細節,使畫面顯亂。 3、點測光:又稱重點測光,是對取景範圍中的 1%-5%區域內測光。點測光模式用的極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況下,點測光卻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了解在何種情況下應該使用點測光,並能正確使用點測光,一方面可使主體曝光精確,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寬容度」來創造出現實中無法看到的奇妙圖片。運用點測光:以下,將對如何用好點 測光模式作圖例說明。點測光模式適用的情況:點測光方式在取景內光線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況下適用。這種情況如果不用點測光,可能會造成需要表現的主體曝光不正確,太亮至白或 者是太暗沒有細節。 曝光鎖定:在使用點測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鎖定的使用。相機點測光的測光點在取景區的中心。使用點測光的時候,需要把取景區中心點(點測光的測光點)對準需要表現的主體來測 光。如果在你想要表現的取景中,表現主體並不在中心點,可以先用點測光的測光點對準錶現主體進行測光,並使用相機的曝光鎖定功能鎖定對主體測光的數據,最後根據自己的想法,重新構 圖,對焦後按下快門。大多數相機的曝光鎖定都有專門的按鈕,能夠使我們得以輕鬆的在曝光鎖定後重新考慮構圖。但也有一些相機曝光鎖定和對焦都是通過半按快門實現,假如測光點和對焦 點並不一致,例如圖 2 的測光點是太陽邊的雲彩,而對焦點是建築物,就需要先對雲彩點測光後曝光鎖定,然後重新構圖對建築物對焦。有些相機不能提供單獨的曝光鎖定和對焦鎖定,也可以 先對主體點測光後記下曝光數據,然後把相機的拍攝模式設置為 M 檔,按點測光的數據設定曝光數據,然後進行構圖和對焦。 (圖 9) :從取景環 境看,需要表現的主 體荷花較亮,而荷葉 等較暗,且莖桿參差 影響構圖。如果按照 平均測光,那麼平均測光值就會偏向較暗環境的光線強度,拍攝得到的結果是花葉、池塘曝光正確,而我們要表現的主體荷花確是慘白一片 (曝光過度))。拍攝的時候,因為荷花反光較多,荷葉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機的點測光功能,對主體荷花花瓣進行點測,就能對荷花正確 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細節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蓋了層次的莖桿,更好的強調了主體荷花。 (圖 10) :這是一部置於屋內的自行車。大概是下午的時候,屋裡沒有開燈,陽光從門外照進來。在取景範圍中,光線分布極不均勻,反差 比較大(肉眼能夠清楚的看到自行車輪胎和車後面的背景) 。拍攝的時候,點測亮部的鑰匙,鎖定曝光後,重新構圖。因為前面的反光比較 強,導致背景幾乎純黑一片,使畫面相當地簡潔,突出自行車局部的線條和弧度。事實上,這也是攝影的魅力所在。它反映的雖說真實,但 由於膠片感光寬容度太窄,又與真實看到的不一樣。如果不是用相機拍攝,肉眼是看不到這樣的效果的。通過對感光寬容度的了解,預測拍攝的效果,利用點測光,從而在雜亂、平凡的景物中, 提煉出這張有意思的片子。 (圖 11) :這副作品拍攝於 SRAS 期間,地鐵的入口處,陽光反射強烈,人影長拽,周圍環境陰暗,給人一種未知而恐懼的感覺。其實,拍攝時肉眼看到的環境很亮,點測反射陽光的地面為曝 光值,使周邊環境暗化,突出反射的部分亮處和人影,從而營造出這種感覺。如果用平均測光,得到的是一種曝光正常,周邊環境較亮的片子。 (圖 12)拍攝人物的時候也要注意測光,人像攝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現人的臉龐。這張圖片利用自然光,拍攝時對面部進行點測光,使面部正確曝光,周邊環境、衣物由於曝光不足變得黑暗。 畫面簡潔人物突出,類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覺。如果平均測光,就會造成周邊環境清晰,人臉過曝顯得慘白。 (圖 13) :拍攝的時候,先點測反光的亮部,曝光鎖定後,對焦在螺釘上拍攝。點測在拍攝這張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使亮處曝光正確,形成明暗對比,突出題材的線和面。 什麼時候使用曝光補償?怎樣進行補償?補償量多少好呢?下面,舉例說明曝光補償功能的應用。 由於數碼相機在拍攝的時候可以從液晶屏上大致看到景物的明暗程度,特別是當按下半截快門的時候,畫面會顯示出一個近似最終成像效果的樣子,此時留意一下它的畫面效果和亮度, 如果明顯偏亮或偏暗,說明相機的自動測光準確度有較大偏差,要強制進行曝光補償,不過有的時候,拍攝時顯示的亮度與實際拍攝結果有一定出入。 由於數碼相機可以在拍攝後立即瀏覽畫面,可以更加準確地看到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明暗程度,不會再有出入。如果拍攝結果明顯偏亮或偏暗,則要重新拍攝,強制進行曝光補償。 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 EV 值,EV 值每增加 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 EV 值,EV 值每減小 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 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 1/2 或 1/3 來調節。 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 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當你在一個很亮的背景前拍攝的時候,比如向陽的窗戶前,逆光的景物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閃光燈。 當你在海灘、雪地、陽光充足或一個白色背景前,拍攝人物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並使用閃光燈,否則主體反而偏暗。 拍攝雪景的時候,背景光線被雪反射得特彆強,相機的測光偏差特別大,此時要增加曝光量,否則白雪將變成灰色。 (對比一下雪景拍攝不用曝光補償和使用+1.0EV 補償的拍攝效果) 拍攝黑色的物體,在照片里看和色變色發灰的時候,應該減小曝光量,使黑色更純。 當你在一個黑色背景前拍攝的時候,也需要降低一點曝光量以免主體曝光過度。 (夜景拍攝需要通過加大曝光補償來獲得足夠的曝光量) 夜景拍攝,應該關閉閃光燈,提高曝光值,靠延長相機的曝光時間來取得燈火輝煌的效果,這一點對於沒有手動調整模式的自 動型數碼相機特別重要。很多使用數碼相機的人感覺夜景拍攝能力很差,其實沒有正確使用相機的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6慢速同步閃光燈與曝光補償的配合:某些老式的數碼相機的閃光燈可能沒有慢速同步模式,比如柯達 DC215,這對於拍攝夜景下的人物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只要使用了它的曝光補償功能, 一樣可以得到滿意的效果,對於已經有慢速同步閃光功能的相機,適當的曝光補償可以更加突出輝煌的夜景燈光。 陰天和大霧的時候,環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實際物體的照度明顯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補償則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適當的曝光補償,加 0.3 到 0.7 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在某些藝術攝影中,如拍攝高調的照片,要增加曝光補償,形成大對比度的照片,更好地表現作者的拍攝意圖。同樣的,在某些時候,需要刻意降低照片亮度的,就應降低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的使用難點和心得,穩定、經驗壓倒一切,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是通過延長快門的時間或加大光圈的大小來實現的,因此在加大曝光補償後,要注意保持相機的穩定,否則畫 面會抖晃模糊。 液晶屏的清晰度將影響你的判斷能力,在拍攝時,我們可以憑液晶屏顯示的圖象狀況來判斷成像是否明亮清晰,但是,相機液晶屏的清晰程度不同,視角不同,自身的亮度設置不同, 則會影響你的判斷能力,通常,在液晶屏上看到的畫面要比拍攝結果更亮,且反差小,在液晶屏上看還算不錯的照片實際效果可能是比較昏暗的,對此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到底什麼 樣子是最清晰的,需要平時多實踐,掌握你的相機的特性。 拍攝條件不好的時候,最好採用多種不同的曝光模式拍攝,以便日後挑選曝光良好的照片,注意的是,現在很多中高檔次的數碼相機擁有了「包圍曝光」功能,比如奧巴 3040,富士 4900/6900 等相機,在此種模式下可在拍攝的時候自動使用標準、高一檔和低一檔的曝光值連拍 3 張,由你挑選最好的那個,這大大方便拍攝,畢竟一次可以搞定,不需多次拍攝了。 由於相機的快門時間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並非總是能達到 2EV 的調整範圍,因此曝光補償也不是萬能的,在過於暗的環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時要考慮配合閃光燈或增加相 機的 ISO 感光靈敏度來提高畫面亮度。 實踐練習和豐富的攝影知識是正確調整曝光的必備條件,在拍攝比較重要的照片前,要確認相機的曝光補償設置是正確的。 總結:善於應用、合理使用曝光補償,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攝影作品的成功率,拍出畫面清晰,亮度合適,觀看舒適的照片,提高拍攝質量,本文所述的方案適合尤其廣大擁有中低檔次 家用數碼相機的朋友,正確地使用這個功能,可以大大彌補你的器材在測光方面性能的不足。與傳統相機不同,數碼相機的「液晶取景、即拍即現」能力使得你在取景的時候就可以大 致了解曝光的效果,及時做出適當的調整,從而減少或改善預設拍攝時曝光不足或過頭的失誤,降低拍攝失敗的風險,此過程同樣也可提高你的拍攝經驗和技術! 需要記住這下面 5 擋色調。為了方便使用,只要把相應的顏色名稱加到對應擋位後就可以了。例如,如果你對綠色區域測光並使用測光表建議的讀數進行拍攝,不管實際的綠色是怎樣 的, 在底片上都會被記錄為「中等綠色」。 測光表就是告訴你怎樣把被攝對象記錄為中等色調的。 開大一擋可以在幻燈片上呈現「淺綠色」, 比測光表讀數減小一擋可以呈現「深綠色」。 比測光表讀數開大 1 1/2 擋,現在底片上會記錄為「非常淺的綠色」,而比初始的測光表讀數減小 1/2 擋會得到「輕微淺的綠色」。可以理解這個概念嗎?測光表只是給出了建議的中 等色調的讀數,通過增減擋位可以使測光區域呈現不同的色調。當然,你同時只能對取景框里的一個的位置正確曝光,其他的部分只能做出一定妥協。因此,你必須檢查每個構圖裡你 認為最重要的部分的曝光是否正確。 這裡有一個可供練習的場景。設有兩個人挨著站在一起,並在相同的光照環境下。其中一個人穿的是深藍色的襯衫,另一個人穿的是淺藍色的。該怎樣測光才能得到正確的曝光?先 選擇一個區域進行測光,選擇哪裡都沒關係。比如我們選擇對深色的襯衫測光。對深色的物體測光後,怎樣使底片上記錄的也是深色呢?先對它測光,然後減小一擋光線拍攝,這樣它 就會記錄為深色的了。但對深藍色的襯衫又會怎樣呢?它同樣也會被正確的曝光。當深藍色的襯衫記錄為深藍色時,淺藍色也會被記錄為淺藍色,反之亦然。只要一個顏色的色調曝光 正確了,那其他的顏色也同樣會正確。如果覺得奇怪,可以這樣想一想,當你對中等色調的物體測光時,比如對灰卡或中等綠色的草叢測光時,發生了什麼?當用測光表的讀數拍攝時, 中等色調的被記錄為中等色調的,深色被記錄為深色的,同樣淺色也被記錄為淺色的。這裡還有另一個測試可以幫助你理解這些概念。假設在你前方有一個物體,它有從「極度淺」到 「極度深」的一系列色調。這個物體的所有部分都處在相同的光照條件下。當你用點測光對唯一的一塊中等色調區域測光時,測光表建議的曝光讀數為 1/60 秒和 f/11。現在對深色區域 測光,並在測光讀數基礎上減小一擋。現在得到的曝光值是什麼?然後再對淺色區域測光,並在測光讀數基礎上開大一擋。現在的曝光值又是什麼?繼續,再對「極度深」色區域測光, 在測光讀數基礎上減小兩擋。現在的曝光值呢?對「極度淺」色區域測光,在測光讀數基礎上開大兩擋。得到曝光值是什麼?其實在上述每一種情況下,得到的曝光值都是一樣的:1/60 秒和 f/11。因為照射到此物體上各部分的光線是一樣的,我們只是對不同色調的部分進行測光,並根據不同的色調對測光表讀數進行了調整。精確曝光的保障!點測光在單反相機的手動對焦時代,傳統的中央重點測光方式幾乎一統天下,直到步入AF自動對焦時代後,多區域綜合評價測光方式才漸趨成熟並最終成為主流。 與中央重點和多區域評價測光方式相比,點測光(Spot Metering)的普及率和認知率要低許多,因為在銀鹽膠片時期只有昂貴的專業機型才擁有點測光功能,換 句話說,過去利用點測光方式來把握曝光精度的多是那些經驗豐富的職業攝影師。點測光的精準度非常高,因為他在整個取景範圍中僅截取了 1%—5%的狹小區 域作為採光源,這是一種絕對突出主體而「漠視」環境的測光方式。 通常來說點測光可以在三種光照環境下充分展示其魅力:一是逆光攝影時,他可以緊扣被攝主體而排 除雜亂環境光源的干擾; 二是在取景視野光比較大時, 點測光能夠忠實地按照 18%的基準灰調來採光取樣, 從而最大程度避免高反差影像的影調喪失,三是在風光、建築、夜景等大場景攝影時,可以用點測光進行 多點測量,以便最後綜合權衡找到一個最精準的曝光組合。駕馭點測光需要經驗與技巧,事實上許多老練 的職業攝影師早已將這種精準的光線測量方式當作了唯一的選擇。從精密測光元件的設置到繁鎖的採光量 後期運算,每一款具有點測光功能的單反產品都因這種測光方式的存在而加大了研發和製造成本更提高了 身價,因此這項功能的閑置將是您的一項重大損失。不要再遲疑了,在漆黑的暗夜中點燃一支蠟燭,去體會一下點測光的魅力吧。囊括精準的曝光組合——包圍曝光相機的內置測光系統所提供給我們的曝光組合通常只是「正常曝光」值,這離真正的「精準曝光」還有一段距離,為了使眼前的美景不至於因曝光誤差而失去細節,您可以嘗試用自動包 圍曝光(Auto Bracketing)功能來確保萬無一失。包圍曝光程序通常可以向您提供 3 組不同的曝光量組合(高級單反可達 7 張) ,每張照片的曝光步長值可以按照 1/3EV、1/2EV、或 1.0EV的幅 度來調節(高級單反可達正負 2EV) ,您最後可以得到過曝、正常、和欠曝效果的數張圖片。需要提到的是,包圍曝光功能在膠片時代必須要依賴電動卷片馬達才能實現,採取手動單張過片方 式的膠片單反機型是很難實現包圍曝光功能的,而在目前的DSLR產品身上包圍曝光已經成為一項基礎標配功能。 有必要使用自動包圍曝光的情況一般有兩種:首先是比較關鍵的記錄性場景,如重要會議、大型合影、科技微觀攝影等,這些畫面都不容閃失;其次是光照環境較為複雜的取景畫面,此 時內測光系統往往會受到迷惑, 因此也應該用包圍曝光功能來加大成功係數。 在使用這項功能時應盡量使用三腳架或端穩相機, 以保證構圖幅面的恆定不變和機位的穩定性。 自動包圍曝光是DSLR 的特色優勢功能之一,他的妙處就是能夠保證您最終得到一個最精準的曝光組合。另外,一次獲得三張(和多張)內容一樣、但曝光不同的照片還能通過後期合成處理大幅提升畫面細節,將照 片提升至一個全新的層面。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自動曝光包圍的基礎上,目前已經有廠家發展出了更加豐富的包圍曝光功能,如感光度包圍、白平衡包圍、對焦點包圍甚至是閃光包圍,它們 與自動曝光包圍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偏移量不是曝光補償而是其他參數。步入最佳光影的階梯——曝光補償幾乎所有職業攝影師都對曝光補償這項簡捷有效的曝光控制功能垂青尤佳,然而令人深感遺憾的是,許多影友 DSLR 上的曝 光補償旋鈕或按鍵卻常被擱置不用。18%的中性灰調光照環境是我們視覺最舒適、最明銳的視野環境,同時這也是所有相機測光 系統所採用的標準光線測量基準,但是現實生活中這種理想的光照環境並不多見。於是,曝光補償功能作為一種有效的二次光源 校準措施,就顯得十分可貴了。 曝光補償分為正補償(增加曝光量)和負補償(減少曝光量) ,多數 DSLR 機型都可以按照 1/3EV、1/2EV、1.0EV 的步長值進 行正負 2.0EV 範圍的曝光量增減,而尼康 D2Xs 這樣的頂級數碼單反產品的曝光補償範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0EV 至- 5.0EV 之間。通常在逆光人物攝影,視野中出現大面積天空、水面、雪地 時,以及翻拍白底黑字的文字作品或者追求高光影調畫面的情況下,會使用正補償以增加曝光量。而負補償多用在以大面積深色塊為背景的主體拍攝時,比如教室黑板前的講師、小區域聚光燈 下的演員等,拍攝陰影下的樹叢和草原這樣反射率較低的場景時也可以進行適量的負值曝光補償。美妙光影不容篡改——自動曝光鎖定自動曝光鎖定 AEL(Automatic-ExposureLock)是一項極為便利的曝光組合的記憶功能,他能在複雜混亂的光照環境下,按照您的意圖存儲住被攝主體正確的曝光數值,然後再進行二次構 圖並完成拍攝。許多商業攝影師喜歡將曝光鎖定功能與點測光方式配合使用,實踐證明無論是自然光照或人工布光環境下的人像或婚紗攝影時, 「AEL+點測」都是一種既實用又好用的拍攝方式。 多數影友習慣於通過半按快門來鎖定曝光量,並維持半按快門不松的狀態,接著調整構圖並最終完成拍攝。但事實上,利用機身背部獨立的 AEL 按鍵來鎖定曝光數值,快門按鈕僅負責去 釋放快門的做法也是一種不錯的嘗試。我們發現許多體育攝影師和新聞攝影記者,都是使用 AEL 按鍵來完成自己的自動曝光鎖定過程,因為這會明顯提高反應速度和操控便捷性。許多影友彷彿 已經忽略了曝光鎖定功能的存在,甚至養成了舉起相機就去輕率按下快門的不良習慣。可惜,這並非因為他們對手中 DSLR 的熟悉程度已經超越了布勒松大師對徠卡旁軸相機的純熟操控。原汁原味的影像記憶——RAW 格式JPEG和RAW是單反常用的兩種影像存儲格式,其中JPEG是一種經過了優化、加工的壓縮格式,其壓縮比率通常在 10:1 至 40:1 之間,由此JPEG格式可以節省下極大的存儲空間。與JPEG相比,RAW則屬於一種專業化的存儲格式,他所記錄的是一 種原生態的真實影像數據,他能夠給予每個像素點更深的數字深度,從而保留住更真實、更豐富的色彩和寬容度。RAW的優點 是便於後期對影像進行處理時擁有更廣闊的自由度,同時擁有最詳實、最忠誠的影像細節和質感。RAW格式的弱項是需要佔用7較大的內存空間,這會降低相機的存儲效率,同時這種影像存儲格式的後期處理稍顯繁鎖,對PS技術和影像審美情趣也有著更高的要求。 我們應該考慮在面對重要場景和嚴肅畫面時及時地使用RAW格式,而不應使這種高品質的影像存儲功能被閑置,忽略RAW格式,在某種程度上就等於放棄了完美影像。必須提及的是,源自 不同品牌的DSLR產品,在圖像感應元件(CCD或CMOS)像素點的排列和轉換方式方面會有所不同,影像處理引擎的運算方法也存在區別,於是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只能使用原廠提供的數據處理軟 件才能順利打開本品牌DSLR所攝取的RAW格式影像文件,這種狀況使人深感不便。如今,以Photoshop-CS2 為代表的一些通用圖像處理軟體在數據插件的支持下已經能夠對主流DSLR產品所攝取 的RAW文件做到基本兼容了。隨著更大容量數碼相機存儲卡的普及和身價下跌,以及DSLR產品存儲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建議您去盡情嘗試原汁原味的RAW格式吧。畢竟, 「無力駕馭RAW格式的攝影 師,將難以成為數字影像時代的一名合格攝影師」 。營造最理想的色彩空間——自定義白平衡您稍加留意就會看到這麼一個現象,許多手持頂級 DSLR 機型的影友竟然也在使用自動白平衡設置。這種現象簡直有點匪夷所思。那 些依賴自動白平衡設置的影友往往會告訴你他們的心得:一是方便省心,無需根據光照環境反覆調整白平衡設置;二是後期 PS 時校正白 平衡非常容易,只需點擊一下圖像處理軟體中的「白平衡一鍵校正」就行了。雖然乍聽之下似乎滿有道理,但在事實上自動白平衡設置只 是一項極不嚴謹的簡易智能程序,他對色溫的識別能力和校準精度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單反用戶而言自定義白平衡才是您營造最理想色彩空間的好夥伴,他被俗稱為手動白平衡,能夠根據參照物在不同光源條件下的不同色溫表現做出精準的色差判斷,並提供一個接近標 准灰卡的色溫設定。對於採用數字化圖像感應介質的 DSLR 產品來說,偏色永遠是大敵之一,而誤差極大的自動白平衡設置通常就會造成偏色,這種先天的色彩偏差不僅難以在 PS 過程中得到完 美校正,甚至會使一些細節影調和色彩層次永久喪失!白平衡雖然是個略顯抽象的概念,難以用簡單的數據來表述,但是通過正確白平衡設置所取得的畫面效果永遠是真實而美妙的。如果您想 使鏡前美女模特的膚色如凝脂般迷人,如果您希望「咔嚓」一瞬後所得到的湖光山色通透而鮮亮,那從今以後就堅持使用自定義白平衡吧,他略顯繁鎖但卻真的好用。「職業殺手」的快捷鍵——測光/對焦點聯動將點測光或局部重點測光區域與對焦點合二為一實現聯動運作,這絕對是便捷易用的人性化設計。在本質上,這是光線測量系統與自動對焦系統的極佳 融合。最初,只有體育、新聞、或野生動物題材攝影師才對這種快速的雙項聯動功能垂青不已。而如今,在日常攝影創作中更多的普通影友也逐漸領略到了 其間的妙處。不過,很多低端單反並沒有提供此項功能,其僅在一些中高端 DSLR 上才可以由用戶自行設定開啟。 任何一個對焦點也可以同時是測光點,需要提示您的是,在多區域綜合評價測光系統與自動智能焦點識別程序匹配使用時,測光/對焦點聯動功能的 效率和準確度會有所折扣。另外,在使用高速連拍和連續伺服跟蹤對焦的情形下,測光/對焦點聯動的精度也會受到明顯影響,因此這項便捷的聯動功能並 不能包打天下。雖然一些 DSLR 機型在使用分區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時,也照樣能夠實現測光系統與任何一個對焦點的協同運作,但這並不 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事實上,職業攝影師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會藉助點測光與單點對焦方式的攜手,來充分發揮測光/對焦點聯動功能的 最完美效用。測光/對焦點聯動無論應對快速抓拍還是從事日常的靜態攝影,都便捷好用。在老練的「職業射手」們心中,他是 DSLR 身上不 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之一。最嚴謹的防抖措施——反光板預升抖動是影響畫面清晰度的最主要因素,多數DSLR用戶的防抖策略往往集中在機身防抖、鏡頭防抖這些差值抖動補償技術,或乾脆添置 上一個笨重的三腳架。而那種最嚴謹,最有效,也最低成本的傳統防抖措施卻被忽略了,這就是「反光板預升」功能。絕大多數DSLR產 品都擁有此項功能,而其他品牌則多是較高檔次的單反機型才有反光板預升能力。 通常情況下, 反光板快速起降與快門幕簾的瞬間開啟幾乎是同步完成的, 而這種一氣呵成的連續性動作對機身造成的震蕩力是相當明顯的。 反光板預升功能在實質上,就是將這個聯動步驟分解成了兩個獨立的動作:第一步是提前升起並鎖定反光板;第二步再按動快門按鈕以完 成快門幕簾的高速開啟。這種「兩步走」的曝光過程,會最大程度地降低綜合震蕩力。在從事夜景、微距、以及使用長焦遠攝鏡頭拍攝靜 態畫面時,反光板預升功能所起到的防抖效用非常顯著,這也是其他防抖措施難以替代的。焦點在我掌控之中——連續對焦提到 AF 自動對焦就不能不提美能達, 因為他於 1985 年推出的α7000 是世上第一款通過機身一體化系統將自動對焦技術推向實用階 段的產品。而如今的 DSLR 往往同時具有 AF-S(單次自動對焦)和 AF-C(連續伺服自動對焦) ,但許多影友僅會依靠 AF-S 方式完成聚焦過 程,似乎早已忘卻了 AF-C 功能的存在。 連續對焦是一項複雜的焦點追蹤過程,要通過焦點檢測、同步驅動、綜合運算、伺服確認等多個步驟才能完成,然而連續對焦又是一 項高效快速的過程,可以說連續自動對焦能力是權衡一款單反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體育和野生動物的攝影通常會為連續對焦功能提 供大展伸手的空間,其捕捉高速運動主體的能力是單次自動對焦方式所望塵莫及的。在使用 AF-C 連續伺服自動對焦時要注意三點:一是 相機應盡量與被攝主體保持平行關係;二是機位的移動應平穩柔順,要選擇合理的同步追隨速度;三是構圖時留有必要的空間,以方便後期二次剪裁。擁有的不僅是絢爛夜色——B 門曝光如今 DSLR 產品在設計方面愈發顯現出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這在提高產品性能的同時,在客觀上也造成了機型功能的趨同,這也使得 B 門(Buble setting)這樣的傳統個性化功能開始受 冷遇。B 門也被稱為手控快門,這項功能可以自由地控制快門開啟時間,以幫助攝影者完成非常規的攝影創作。時下,許多機型的最長曝光時間只能達到 30 秒,要想超越這個最慢快門就只能 使用 B 門了。 操控B門時離不開三腳架,由於DSLR普遍使用了電子快門系統,因此電能保障也十分重要的。多數影友只知道在攝取夜景時需要使用B門,事實上,記憶星球運行軌跡的天文攝影,高精度的 翻拍攝影,及現場氛圍濃郁的低照度風光攝影都離不開B門。除了三腳架之外,在操控B門時,還應使用帶電子快門線,並盡量使用相機的反光板預升功能。B門曝光滿懷趣味,並充滿了創作潛 力,將攝影藝術稱為瞬間藝術,但B門卻使得瞬間藝術突破了時間的禁錮。在嫻熟掌握B門操控技巧之後,不僅是絢爛的夜色,還擁有了無限的影像樂趣和真正的視覺創造力。忽略我就等於忽略了成功——景深預覽常聽在取景窗中看到的景象與實際攝取的畫面有很大出入,即便縮小光圈以達到加大景深的效果,人物背後本 想要表達的景物也被虛化了。其實,這就是忽略了景深預覽功能才出現的問題。DSLR 機型在取景時為了保證視野的 明亮,都將光圈默認到了最大通光量狀態,但此時我們所看到的景深控制範圍並不真實。在曝光過程中,隨著快門 的起落,光圈葉片會收縮至預設的實際通光孔徑,以保證按照測光結果完成正確的曝光組合。即在取景構圖過程中, 您會被取景窗中的假象所迷惑,而景深預覽功能就是幫助您擺脫這種假象的最佳手段。 在 MF 手動對焦時期, 老練的職業攝影師習慣於通過觀察鏡桶上詳盡的景深刻度表來預測將會得到的前後景深范 圍。但進入 AF 自動對焦時代後,對焦距離標識大多採用了窗屏式顯示,刻度標識也被大大簡化了,於是景深預覽按 鈕就成為觀測被攝主體前後清晰範圍和焦外漸變效果的唯一手段。無論是運用的大光圈追求背景虛化的人像攝影, 還是利用小光孔達到大縱深清晰效果的風光或建築場景攝影,要想使您先期的創作意圖和最後所獲取的影像結果趨於一致,那就絕對離不開景深預覽功能。職業攝影師們早已將景深預覽當成了 每次按動快門前必須踐行的一道程序,而不少初級影友卻幾乎已經忘記了景深預覽功能的存在,這真的令人遺憾,也許這就是專業與業餘之間的區別點之一吧。 結語:用高度智能化的 DSLR 拍出一張照片是輕而易舉的,但是要用 DSLR 拍出真正的攝影作品卻並不那麼簡單。要出佳作,首先必須熟悉手中的弄影工具,玩轉單反決不是一句空話, 他需要踏實研習和點滴積累。攝影藝術需要熱情,也需要金錢,但最為重要的還是一種虔誠的態度。 解讀數 碼相機 的直方 圖 與傳統 相機相 比,數 碼相機的是LCD液晶屏,可即拍即現。除了可用來取景、查看照片中的人物是否拍攝到了自己需要的場景、效果是否滿意等。不過,其尺寸較小,像素也比較低,顯示效果與實際拍攝效果往往 有差異,一旦輸入電腦或輸出照片時很容易發現曝光不足或過度,為了追求影像的品質,我們需要用到LCD液晶顯示屏的另一項功能,那就是「直方圖顯示功能」。 直方圖也叫柱狀圖,它以坐標軸上波形圖的形式顯示照片的曝光精度,其橫軸表示亮度等級,從左側 0(暗色調)到右側 255(亮色調) ,將照片的亮度等級分為 256 級,而縱軸則表示每個 亮度等級下的像素個數,峰值越高說明該明暗值的像素數量越多,在畫面中所佔的面積也就越大,將縱軸上這些像數值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了連續的直方圖波形。通過直方圖的橫軸和縱軸我們8可以理性地判斷曝光是否合適,影像的層次是否豐富,是否超出了數碼相機的動態範圍等等。 當然,要想使用直方圖,首先得學會如何解讀「直方圖」:以一般的正確曝光的要求來看,一幅 照片需要有豐富的層次,無論是高光部分還是陰影部分,細節層次越多越好。這樣的照片通過直方圖來顯示時,則從左到右都有曲線分布,同時直方圖的兩側不會有像素溢出。典型的直方圖形 狀有以下 5 種,分別對應不同的曝光狀況(由於數碼相機與 Photoshop 的直方圖顯示方式相仿,故以 Photoshop 上的直方圖顯示為例,以便於直觀了解) : 1. 平滑型—曝光正確:正確曝光照片的亮度色調分布應該是比較平均的,表現在直方圖上其曲線形狀看上起平滑飽滿,由左端 0 位置開始,漸進變化,平滑過渡到右端 255 這個位置,在 各亮度等級上均有像數表現,並且在左端(最暗處)和右端(最亮處)沒有溢出現象,保留著各亮度的細節層次。如圖 1 所示,圖 1 的直方圖中沒有斷檔和溢出,說明這是一幅曝光準確的照片, 亮部和暗部都保留了豐富的層次和細節。而圖 2 雖然過渡並不平滑,但亮度和暗部均沒有溢出,中間也沒有斷檔,所以也是一幅曝光準確的照片。 2. 右坡型—曝光不足:曝光不足照片的直方圖曲線波形偏重於左側,多數的像素集中在左側,波形圖的右側有較明顯的下降,並且其右側到 255(最亮處)位置處有一段空白,很少甚 至沒有像素。這種照片看上去過於暗淡,暗的部位較多,亮調不足,可通過增加曝光補償、增大光圈或降低快門速度來調整。在用 Photoshop 進行後期處理時,可以點擊「圖像→調整→暗調/ 高光」,拖動「暗調」項滑桿來修正曝光不足。如圖 3 所示,直方圖左邊暗部看不見末端,且峰值有溢出現象,表明該幅照片的暗部細節沒有被數碼相機完全記錄下來,溢出部分在照片里表現 為「死黑」,這些像素的記錄值為 0,而右邊亮部的峰值很低,且所佔比例很小,說明這幅照片曝光不足,畫面偏暗,需要增加曝光。 3. 左坡型—曝光過度:過曝照片的直方圖與曝光不足照片的直方圖剛好相反,像素集中於右側,而左側的像素很少,從 0(最暗處)到曲線波形的起始處有一段空白,很少甚至沒有像素, 照片的色調很亮,或有大面積的反光源。拍攝時可通過減少曝光補償、縮小光圈或提高快門速度來調整曝光設置。在用 Photoshop 進行後期處理時,可以點擊「圖像→調整→暗調/高光」,拖 動「高光」項滑桿來修正過曝現象。以圖 4 為例,右邊亮部的曲線溢出,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現為「死白」,左邊曲線很低,說明畫面亮部曝光過度,亮部細節有明顯損失。 4. 中凸型—反差過低:直方圖上的像素集中在曲線的中間部位,波形在中間凸起,兩邊下降,靠近 0 和 255 位置沒有像素,缺少暗調和亮調,對比度不足,照片看上去模糊、灰濛濛。這 種直方圖很常見,主要時拍攝時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造成,比如有霧、沙塵、太陽光太強等,可使用偏震鏡等設備加於調節。在用 Photoshop 進行後期處理時,可以點擊「圖像→調整→色階」, 將兩端黑白場滑桿分別移動到直方圖兩側起始點稍稍向里一點的位置,可使照片的影調得到一定的調整。圖 5 的直方圖的峰值集中在中間,左邊暗部和右邊亮部都缺失,說明圖片反差過低,在 陰雨天或者光線不足的條件下拍攝很容易出現反差過低的情況,這張照片就是在陰天拍攝的。 5. 中凹型—反差過大:這種照片的直方圖曲線波形是兩邊高、中間凹陷,像素主要集中在左右兩側,中間很少,照片有明顯的暗調和亮調部分, 但中間中等亮度部分比較缺少,明暗反差大。這種直方圖除了特意進行剪影或高反差創作外,主要是沒有掌握好測光部位及測光方式,可以將測光點定 位在明暗交接部位等方法進行調節。在用 Photoshop 進行後期處理時,可以點擊「圖像→調整→暗調/高光」,分別拖動「暗調」和「高光」項的滑桿來 修正。從圖 6 的直方圖可以看出,兩側峰值都有溢出,說明畫面反差過大,亮度和暗部細節都有所損失,拍攝時最好用中灰減光鏡減小反差,或者根據 需要以亮部或者暗部為基準曝光,以此圖為例,刻意突出松樹的質感,而忽略雲層的細節。儘管直方圖上看上去反差過大,但仍達到了筆者想要的結果。 以上 5 種形狀的直方圖是比較典型的直方圖,但這並不說明所有照片的直方圖都如此,不同照片具有不同形狀的直方圖,並不是千篇一律的,甚至 有些不規則直方圖的照片反而正是拍攝者所追求的效果,有些特殊情況,如有些深色背景的照片其直方圖也像曝光不足照片一樣,曲線偏重於左側,但曝光是準確的。所以,用直方圖指導曝光 時要根據自己的拍攝需要和想要達到的拍攝效果,完全曝光準確的照片未必是效果最好的照片。另外,為了降低後期處理的難度,拍攝時也不能過去偏離自己的曝光要求。拍攝時最好掌握以下 兩大曝光原則:首先,當拍攝場景的動態範圍超過數碼相機的動態範圍時,至少要保證直方圖亮部或暗部其中一項不溢出,這時最好的辦法是用中灰減光鏡降低反差,或者也可以根據你的拍攝 需要以亮部或暗部為曝光基準,另外也可以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用包圍曝光拍攝幾張照片,再在後期用 Photoshop 等圖像處理軟體疊加,以擴展照片的動態範圍。其次,「白加黑減」這一曝光 法則不僅適用於傳統相機,數碼相機也同樣適用。在畫面中亮度或暗部佔據很大面積時,要適當增加或減少曝光,至於增加或減少多少曝光量,則根據拍攝場景中所佔的比例而定。 總結:用直方圖指導曝光是很實用的方法,當然這要建立在你的拍攝主題之上。要準確應用好直方圖來判斷曝光準確性,還需要多拍、多實踐。大師教你曝光秘訣每年,我經常會帶領一些旅遊攝影團或小組。參加這些團隊的人大多對自然攝影都非 常感興趣,在這些旅途中我都無可避免的被問到同一個問題:我們到那去拍些什麼?其 實這是一個不該問的問題,這個問題會使拍攝出的照片缺少一些讓人激動的內容。如果 沒有激情, 我們拍攝出的照片無非只是記錄一些場景。 我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應該是「我 們到那應該去發現什麼?」只有當我們的大腦和眼睛滿懷熱情的去發現那些大量存在於 我們身邊的自然界里的驚奇事物時,我們才會有拍攝的興趣。 攝影的過程應該一個發現新事物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記錄這些發現的過程。在這個攝影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許多決策而使我們周圍混沌的事物變的有序。我們必須做出決定,要突出強調 我們發現的事物的哪個方面,而忽略其他的。我們會希望用一種恰當的方式表現某個主題,以表達我們自己是如何被它感動的。為了作到這些,我們必須做出冷靜的決定:取景器里應該包括那 些東西,以及如何組織這些內容。從這開始,攝影的過程也開始了。現在我們又必須做出一些技術性的考慮,當然是和攝影相關的:使用什麼鏡頭、什麼底片、如何用光、以及如何曝光。攝影 的過程應該是經過認真考慮的和有計劃的。攝影創作的任務就是對可見環境的設計和組織,但是這個設計不會無端的出現。對於鏡頭、底片、和自動曝光的選擇過程也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能夠 熟練地應付攝影中遇到的美學以及攝影器材出現的問題,否則我們會得到失敗的結果。 攝影這種雙重的本質一直吸引著我。對於好的攝影作品,各個方面是平行發揮作用的,不會互相壓倒對方。形式和內容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使它成為一個同時吸引著觀眾思維和感 情的有趣的作品。為了達到這種和諧,作為攝影師的你必須同時完成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你必須是一個詩人和藝術家,發揮你的想像力來面對直觀的和神秘的世界;另一方面,你必須是 一個技師,理性的來處理快門速度、光圈值和焦距。沒有技術的想像力和沒有想像力的技術同樣是失敗的。我們肯定都看過那些憑著個人的熱情和感情拍攝的照片,但缺乏技術性的競爭力。我 們會因為這些照片缺乏組織性而丟棄它們,而且會認為拍攝者沒有使用好攝影這個工具。同樣,我們也一定看到過那些技術很精湛的照片,但是它們缺乏照片的靈魂,是缺乏藝術氣息的、空洞 的、沒有靈感的作品。 很多人都比較缺乏攝影技術方面的技能。我們通過眼睛可以看到很多圖像,但怎樣把它們記錄在底片上呢?我們的旅行是非常精彩的,但往往最終拍到的照片卻和我們的經歷幾乎沒什麼關 系。為什麼?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充當了一次臨時攝影師。他們一直處在學習攝影的起步階段,一直沒有掌握基本的攝影技術。結果是,許多人傾向於買一架喜愛的 相機,然後把它設置為自動對焦、自動曝光、甚至全自動的模式,這樣他們根本不用去想相機是如何去工作的了。但是,這意味著他們放棄了攝影師的責任,而變成了一個相機攜帶者,而不是 一個攝影師。他們讓一個機器來為他們做出決定,而不是學習如何去控制這個機器。 經常會聽到有些人說,他們學不會如何操作相機,因為它太複雜了。一些人在其他方面有非常強的能力,但當面對光圈f值或三腳架時,他們顯得是那樣無助。同樣是這些人,他們可能是醫 生、律師、教師、或者是計算機程序員,他們每天都會做許多比操作相機更複雜的事情。其實相機只是一個機器,並不比其他機器更神秘。如果你能開汽車、騎自行車、或者操作電腦,同樣你 也一定能操作一架相機。 當掌握了攝影技術方面的技巧,你就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美學層面上,這也是我為什麼著重強調攝影技術的原因。如果你一直在笨拙的應付鏡頭和三腳架,那你大腦里的那些靈感很快就 會蒸發掉。你一定也希望掌握攝影技術方面的技能,這樣就可以更多的關注照片本身而不是具體的過程。如果想拍出精彩的照片,對攝影技術和美學兩方面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1)曝光的基本理論:不論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業餘愛好者,所有攝影者都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使膠片正確的曝光。如果曝光錯誤,那其他的都是開玩笑。你可能有最新最貴的器 材、去到那些最迷人的地方、在最恰當的時間和光線下到達最恰當的位置、並且你的攝影技術很精湛……但是錯誤的曝光會是使你拍出一堆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的照片。 對於許多攝影者來說,使用他們的相機中內置測光表建議的曝光值曝光就是正確的曝光了。但是,測光表總是能告訴我們正確的曝光值嗎?我將深入的討論這個話題,如果你想變成一個更 好的攝影師,對曝光理論的深入理解是個很好的開始,因為曝光是攝影概念中最最基本的。如果想躲避這些攝影的基礎知識,那就不可能成功面對更高級的攝影技術。 我假設你的照片質量對你很重要,否則你大可不必繼續讀下去。如果你打算拍攝出好的照片,那你就要能夠控制曝光的整個過程。「控制」可以這樣實現,使用相機上的所有的曝光參數拍 攝同一場景,然後在這些照片里選擇一張最好的,但這明顯是對膠片和時間的浪費。如果你打算這樣做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如何記錄那些一輩子只出現一次的瞬間?你的目標應該是在所有可能 的情況下都能準備好正確曝光,並且知道你的曝光是不是你想要的。這當然不是說我們總要手工設置曝光參數,而不理會相機的測光表,但我個人相信相機的手動模式是最容易使用的,因為你 設置的就是你最終得到的。使用「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同樣可以拍攝出精彩的照片,但前提是你要清楚的知道相機是如何選擇曝光參數的,並且有足夠的知識讓你可以正確的衡量相機選 擇的設置是不是就是你想要的,在需要時你還要知道如何去修改它們。做為一個攝影師,你的相機應該始終在你的掌控之中,而不要讓你的相機控制你。 在我開始討論如何正確曝光之前,我們需要先定義一些常被誤用或誤解的術語。「正確的曝光」意味著底片的曝光是以你想要的曝光結果進行的。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在 Arches National Park 拍攝一張沙石和藍天的照片。如果你希望底片上的天空是淺藍色,而實際上洗出來後確實是淺藍色,那你的曝光就是「正確的曝光」。因為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結果。 然而,如果底片上的天不是淺藍色時會怎樣?那說明你設置了一個錯誤的曝光值。如果天空的色調比你想要的更淺,那你的底片「曝光過度」了。在這樣的情形下,淺藍色的天空變成了 灰色,或者說是退色的發白的藍色,比你拍攝時看到淺藍色淺很多。 (2)曝光的基本理論:當然,相反的錯誤也會有問題,天空的色調比你想要的要深。例如,在你的底片上,淺藍色的天空變成藍色或深藍色。 這時你得到一張「曝光不足」的底片。但是,如果你的照片主題需要用這樣深色的色調錶達,那你的曝光也是正確的曝光。簡單來說,「正確的曝光」 是指底片曝光結果和你想要的一致;「曝光過度」指底片曝光的表現比你希望的要亮;「曝光不足」指曝光結果比你希望的暗。請注意,在這三種情形 中,都沒有提及相機中的測光表。曝光正確與否和相機自動曝光系統中測光表的讀數沒有任何關係。測光表建議的曝光值只是在一個特定的曝光級別上 的讀數,它也許是正確的曝光設置,也許不是。如果你一直使用相機測光表曝光(例如一直把你的相機設置為「自動曝光」模式),那你有可能會得到希9望的曝光結果,有時未必。問題是:這些曝光結果是你想要的嗎?為什麼有對有錯?一個解決辦法是使用負片(負片在解決曝光問題上比幻燈片有一定的優勢)並在放大時對曝光問題進行修正。 然而,讓曝光問題一直存在不是一個現實的解決方法。俗話說「垃圾終究是垃圾」,最好的辦法是在錯誤發生前就糾正它。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關於在大街上隨機詢問路人,「你對照片質量的定義是什麼?」結果是,許多人對「照片質量」的定義是能夠從照片中認出自己。他們並不關心有沒有失焦,構圖是不 是夠好,也不關心顏色是不是還原的真實。當然,我相信這個定義肯定不能被你接受。如果你和我的年紀差不多,那你一定還記的彩色電視機剛出現的年代裡的事情。那時候我迫不及待的跑去 鄰居家看電視,因為他家是我那個街區里第一個買彩色電視機的。那時候的彩色電視機有很誇張甚至恐怖的色彩表現,但當Ed Sullivan的桔子色的臉在屏幕上出現時,還要關心那麼多嗎?至 少他是彩色的,這就夠了。 現在彩色電視的表現已經很接近真實了。這個例子還告訴我們,不僅彩色電視機的發展要經歷這個過程,我們的照片同樣會有這個過程。能夠使我們拍出精彩的照片的,不是某個鏡頭或某 個型號的膠捲,也不是某個少見的很神秘的濾鏡。能夠使我們拍出精彩的照片的,是攝影技術的恰當的使用,這其中就包括對曝光過程的深入理解和運用。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不論在何 種光線條件下,也不論在任何地點,我們都能使底片曝光正確。相對於憑運氣使底片曝光正確,我們需要掌握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應用的精確而且熟練的攝影技術和技巧。 (3)曝光的基本理論:在我看來,對曝光的控制是整個攝影過程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成分。你必須學會在按下快門前就能確保在底片上的成像和你想像中的是一樣的。當然,這是 一個漸進的學習過程,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很不錯的照片放在一個高級攝影師眼裡,也許是屬於被捨棄的範圍。但彆氣餒,你對底片的控制能力會隨著你的努力而逐漸增加的。我們最終的目 的,不是成為一個被程式化的曝光規則所左右的攝影技術的奴隸,而是能夠在充分理解曝光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攝影師。 現在我繼續解釋一些重要的名詞,以便我們能使用文字來討論曝光的問題。在整個攝影過程中,和曝光有關的事情都會圍繞著一個重要的概念「擋」。「擋」在這裡定義為一個給定參數的 一半或者一倍。他們是相關聯的,比如,對於一個給定的曝光參數,你可能需要這個參數的一半,或這個參數的一倍。這個一半和一倍的概念會經常出現後面我們關於曝光的討論中。對「擋」 的理解和使用越清晰,那麼對曝光控制就能越自如。 在任何攝影過程中有三個因素決定了實際曝光量的多少:(1)相機機身上設置的快門速度;(2)鏡頭的光圈大小;(3)使用的底片的感光度。「快門速度」決定了快門幕簾打開的時間長短, 從而決定了有多少光線可以照射到底片上。快門速度的數值表示快門開啟的到關閉的間隔,通常以秒表示。「光圈」決定了鏡頭打開的大小程度,當快門打開時,光圈大小決定了有多少光可以 通過鏡頭照射到底片上。這個設置通常用「f-擋」的數值來表示。「底片感光度」表示在一定的光線照射下,底片上感光材料發生化學反應的速度,通常用ISO數值表示。所有上述三個參數都 是通過「擋」位的加倍或減半來設置,而且這三個參數是互相關聯的。下面我先分別介紹這三個參數,然後在解釋他們之間的關係。 快門速度:快門速度通過秒或幾分之一秒來表示時間的長短。不同的相機生產廠家的機身會有不同的快門速度起始範圍,這個範圍也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至少都有以下的快 門速度(也許會更多):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 1/1000 秒。有些相機的速度會使用簡略方式,如把 1/30 秒標記為「30」。為了區分秒和分之一秒, 一般會在機身上使用不同的顏色或其特殊的標記標示這些數字。例如,Nikon和Canon的機身通過在數字 2 後面加一個分號(")標記來表示秒,因此 2"表示 2 秒而不是 1/2。仔細閱讀你的相機的 說明書,看看你的相機是如何進行區分的。看了上面一系列的快門速度會發現,每一個快門速度都是前一個速度的一半,而是後一個的一倍。例如,1/125 秒是 1/60 秒的一半,而是 1/250 秒 的一倍。它們都相差一「擋」,每一擋都相差一半或一倍的時間。從 1/125 秒到 1/250 秒移動了一擋(時間減半),到 1/500 秒又移動一擋(再次減半),到 1/1000 秒就移動了三擋。來個小小的 考試:從 1/30 秒到 1/500 秒需要移動幾擋?再往相反方向(往速度慢的快門方向),從 1/30 秒到 1/2 秒需要移動幾擋?答案很簡單:都是需要移動 4 擋。 當相機設置為某種特定的自動曝光模式時,大多數相機可以實現「無級」的快門速度。也就是說,快門速度可以被電子裝置決定並設置為任何快門速度,而不受固定的擋位的限制。但即使 相機被設置為這種模式,「減半」和「加倍」的概念依然存在。在最近幾年新上市相機中,大部分相機的快門速度可以進行 1/3 擋的增減。例如,我的Nikon相機的快門擋位包括:1/8、1/10、 1/13、1/15、1/20、1/25、1/30、1/40、1/50、和 1/60 秒等等。從 1/30 到 1/60 秒是一擋,同樣的,從 1/20 到 1/40 和從 1/13 到 1/25 也是一檔。 當你改變了快門速度時,同時也改變了運動物理被記錄在底片上的方式。快門速度越快,運動物體就會在底片呈現更清晰的影象,反之,快門速度越慢,運動的物體就越模糊。 (1)光圈:鏡頭的光圈大小,同樣用擋位來表示,使用f擋的數值表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f-擋每擋之間也是減半或加倍的關係,但f擋的數值並不是減半或加倍的。標準的f擋序列 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和f/32。不是所有的鏡頭都有這些擋位,一般只是有其中的一些擋,尤其是那些使用大底片(大於 35mm)的相機,可能還 有其他的一些擋位。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明白這些數值表示的是光圈通過鏡頭的孔徑(光圈)的大小。上面的光圈值序列包括了所有的擋位。每一擋光圈相對於它前後的擋位,只能讓一半或一 倍的光線通過鏡頭。一定要記熟這些光圈擋位的數值,並能夠輕鬆的增減計算。 雖然從數值上看,光圈值沒有寫成分數,但實際上它們都是分數。把光圈值看成分數也方便理解光圈值和光圈大小的關係:光圈值越大,光圈越小,通過鏡頭的光線就越少。例如 f/2 表示 一個相當大的光圈孔徑並可以通過很多的光線,而 f/22 則是一個很小的光圈孔徑,僅僅很少的光線可以通過。可以把他們看成分數來理解:1/2 比 1/22 要大很多。 現今,許多相機都可以以數字方式顯示光圈值,並能象快門速度那樣實現 1/3 擋的增減。例如,你可能會發現這些f值:4、4.5、5、5.6、6.3、7.1、8、9、10、和 11。只要記住改變一擋 一定有一擋的增量變化,而無論這一擋是從哪開始的。從f/4 到f/5.6 是一擋,就和從f/11 到f8 也是一擋一樣。同樣,從f/5(比f/5.6 低 1/3 擋)到f/7.1(比f/8 底 1/3 擋)或從f/6.3 到f/4.5 也都是一擋。雖然數值上他們不是線形的,當同樣適用減半和加倍的概念。還需要提及的是,有很少的一些相機可以進行 1/2 擋的增減設置,而有一些(例如Nikon F100)可以用程序控制的方式 設置所有的擋位:1/2 擋或 1/3 擋。 (2)光圈:在現代的鏡頭裡,只有比較少的一些還保留有真正手動的光圈環。Nikon的鏡頭一直都有這個功能(包括所有的大畫幅相機的鏡頭)。雖然 光圈環一般在轉到每一擋的位置時都有明顯的停頓的手感,但還是可以把光圈環轉到任意一個位置。光圈環停頓的感覺只是方便計算光圈轉動了幾擋, 並沒有其他的含義。大多數大畫幅相機的鏡頭有指針或刻度來標示光圈值。有兩個術語一直用來分別表示光圈的變化。「開大」表示使光圈更大,使鏡 頭有更大的通光孔徑。這意味著准許更多的光線通過鏡頭照射到底片上。另一個術語「收縮」實現相反的過程,使光圈更小,減少通過鏡頭到達底片的 光線數量。所以可以這樣說:從f/8 開大光圈到f/4,或從f/8 收縮光圈到f/16。 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一起配合可以控制有多少光線可以到達底片上,而且這兩個因素必須要同時考慮。它們都是以擋位的方式工作的,而且是相互 關聯的,我們稱之為「互易關係」。一旦可以確定正確的曝光需要的光線總量,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中的任一個發生了改變,都可以很快的根據互易關 系確定另一個應該設置的值。在照射在底片的光線總量不變的情況下,一擋快門速度的改變等同於相反方向上一擋光圈大小的變化。也就是說把快門和光圈中的一個減半,而把另一個加倍,通 過鏡頭照射到底片的光線總量(也就是曝光量)是一樣的。 互易關係是個很重要的概念,所以你必須理解它。你可以這樣理解,把快門速度加倍並且把通過光圈的光線量減半,完全等同於把快門速度減半同時開大光圈讓加倍的光線進入鏡頭。我們 來做兩個比喻,例如你想倒一升水,你可以把水龍頭開的很大,在一瞬間就倒滿一升,也可以把水龍頭開的很小,讓水一滴一滴的流出來,這樣會需要很長時間。但這兩種方法沒有任何區別, 最終你都能得到一升水。這就是互易關係。再打個比方,你需要掙 20 塊錢。你可以找一份每小時能掙 4 塊錢的鐘點工,干 5 個小時;或者找個每小時掙 5 塊錢的工作,干 4 個小時。或者其他 什麼的,每小時 2 元的工作干 10 小時,或每小時 10 元的工作干 2 小時。你可以任意選擇,但最後你得到的都是 20 塊錢。 (3)光圈:用攝影的術語來表達,就是可以用慢速快門加小光圈或者用快速快門加大光圈,兩種方法得到的曝光量是一樣的。但是(注意,這點很重要)兩種方法在底片上成像的效果是不一 樣的。成像效果不同的原因我會在後面關於景深和移動物體控制的章節里介紹。從這一點開始,做為一個攝影師,你應該開始學習怎樣判斷你的照片的效果是不是和你希望的效果一致。 在實際操作中,互易關係意味著,一旦通過對場景測光(後面會講到如何進行測光)而得到一個特定的曝光量後,你可以很自如的選擇一個快門和光圈組合,而得到正確的曝光。假設對某個 場景的合適的曝光值是 1/15 秒和 f/11。你可以把快門速度增加到 1/8 秒(改變一擋,快門時間加倍)並且把光圈縮小到 f/16(同樣改變一擋,光線減半)。因為 1/15 秒和 f/11,與 1/8 秒和 f/16 是完全等同的曝光。同樣的,還可以使用 1/4 秒和 f/22、1/30 秒和 f/8、1/2 秒和 f/32、和 1/60 秒和 f/5.6。所有這些組合都可以讓相同總量的光線照射到底片上,而得到正確的曝光。了解 了這些,我們就可以選擇使用我們需要的光圈大小或快門速度,並且做出符合互易關係的調整。 實際上,這個互易關係在相機上實現起來比我們在這討論來的更容易。在你改變光圈或快門的設置時,記錄下改變的擋數,同樣改變相同擋數的另一個設置就可以了。只要確保一個是增大, 另一個是減小,就可以保證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假設 1/250 秒和f/4 是正確的曝光值。那麼增加 4 擋快門到 1/15 秒(增加快門時間)同時需要縮小 4 擋光圈到f/16(縮小孔徑),這樣就可 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如果你的相機的快門和光圈有相同的增量,例如 1/2 擋或 1/3 擋,那你只要數快門轉盤和光圈環轉了幾個擋位就可以了。 (1)底片速度(感光度) :實際上快門速度和光圈的選擇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拍攝時使用的底片類型。底片對光線的敏感程度用「底片速度」來表示,或者稱為 ISO 值。低 ISO 值的底片被 稱為「慢速」底片,因為在底片上成像時需要比較多的光線來完成底片上的化學反應;相反,高 ISO 值的底片稱為「快速」底片,因為它們需要比較少的光線就能完成同樣的事。我們通常把 ISO 值小於 100 的底片歸類為慢速底片,ISO 值為 100-200 的稱為中速底片,那些 ISO 值大於等於 400 的稱為高速底片。後面我會有專門的一節更詳細的討論底片,但有一點現在就要說明,那 就是,隨著底片速度的增加,底片的成像質量會下降。 我先前曾提到過,底片的速度也是使用「擋」位的方式表示,同樣也就使用增倍和減半的概念,就想快門和光圈一樣。再強調一次,你對「擋」的概念理解的越透徹,你對曝光的深入理解 就會越容易。底片速度的表示是個線形的序列,每一個 ISO 數值都表示一擋,每擋之間都是增倍或減半的關係。例如,從 ISO50 到 ISO100 相差一擋,到 ISO200 是第二擋,再到 ISO400 相差三 擋。通過簡單的增倍或減半很容易計算出這些數值。再例如,ISO1600 和 ISO25 之間相差幾擋?是的,也許你看出來了,我試圖通過逆向的計算來迷惑你,但如果你對這種計算很明白了,就不 會被迷惑而算出正確的結果。所以,從 1600 開始,我們可以算出 800、400、200、100、50、25,一共 6 個擋。 對ISO值之間的關係的認識,對你在恰當的時候選擇恰當的底片是很有幫助的。如果你已經知道使用某種速度的底片進行正確曝光時需要的曝光量,那你很容易的就能換算出使用另一種速 度的底片在進行相同曝光時的曝光量,前提是你知道這兩種底片的速度關係。其實很簡單,只是對擋位的增減就可以了。例如,如果是用柯達E100S(ISO100)底片時正確的曝光參數是 1/15 秒和 f/8,那如果使用富士Provia 400(ISO400)底片時正確的曝光參數應該是多少呢?計算ISO值的不同:從 100 開始,加倍得到 200,再加倍是 400,所以ISO值增加了兩擋。因此把E100S的曝光參10數改變兩擋就是富士底片的正確曝光參數了。我們把曝光參數改為:1/60 秒和f/8。當然你可以改成任何等價的曝光值,例如 1/60 秒f/8 等同於 1/125 秒f/5.6 或 1/250 秒f/4 或 1/500 秒f/2.8, 或者換一個方向,1/30 秒f/11 或 1/15 秒f/16 或 1/8 秒f/22。 (2)底片速度(感光度) :標準的底片速度擋位也是以 1/3 擋為增量的。25 32 40 50 64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20 400 500 640 800 不是所有的速度都有相應的底片,不過需要記住的是ISO值增倍或減半就意味著相差一擋。ISO200 比ISO800 慢兩擋,但比ISO50 快兩擋。從上面的 序列中,可以得出柯達的Kodakchrome 64(ISO64)比Porvia 100F(ISO100)慢 2/3 擋。有些相機不能在機身上顯示所有的ISO數值,因為沒有地方標記那麼 多的數字。所以在這些相機上的 1/3 擋增量都用圓點表示,類似下面這樣:25 . . 50 . . 100 . . 200 . . 400 . . 800 再補充說明一下,在有的相機上,快門速度或光圈 f 值也是以這種圓點的方式來標識的,因為它們可能沒有很大的轉盤,沒有足夠的地方來標記這 些數字。一擋增量表示增倍或減半的概念是攝影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應該學慣用這種擋位的概念去思考曝光問題。我的攝影師的工作,以及這本書的論 述,都是基於對擋位的概念的理解來完成的。如果你對這些概念不是很適應,請耐心的重讀這一節。對曝光基本理論以及擋位概念的理解,註定將對你 的攝影工作和你希望成為一個更好的攝影師的願望有很大的幫助。沒有測光表時的曝光: 「晴天 f/16」法則(1)內置在相機里通過鏡頭進行測光(TTL:through-the-lens)的測光表使我們進行的攝影工作簡化了很多。實際上,我們非常依賴於這種測光表,如果沒有它,當各種事物出現在我們的鏡頭前 時,我們會感覺到有些迷失方向或混亂。我知道,有一些攝影師可以憑經驗比較準確的估算出正確的曝光參數,他們也為他們的這個能力而自豪,但我不是這種人。 然而,在一種情況下,正確的曝光參數是一個不變的常數,那就是當你在明媚的陽光下進行攝影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得到正確的曝光值,你應該遵循我們稱之為「晴天 f/16」法則 的一些規則:在明亮的太陽光底下(高空無雲,沒有薄霧,沒有空氣污染),大概從日出以後的幾個小時開始直到接近日落前的幾個小時,對正面光照的被攝物體的正確曝光值近似接近於,用底 片 ISO 做為快門速度,同時把光圈設置為 f/16 時的曝光量,或者是其他任何等同的曝光參數。呵呵,這樣說有點太空洞了,讓我們來更深入的研究一些這些規則。 首先,「晴天 f/16」僅適用於明亮的、直射的太陽光線,而不適合凌晨或黎明的太陽光,也不適合薄霧或陰天的光線。而且這個法則也不適合在北美地區深冬時使用,因為這時的太陽離 地平線很近,光線很低。「晴天 f/16」也不適合拍微距,因為許多鏡頭在近距離對焦時有效光圈的大小都會發生改變。理論上,光圈 f 值只在無限遠處是準確的,相同光圈下,當焦點移近時, 焦點處進入鏡頭的光線也會減少。不過通常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你的 TTL 測光表已經把這個變化計算進去了。但是,「晴天 f/16」法則是不用測光表時的曝光值,所以當這些條件變化時, 這個法則就不靈了。而且這個法則只適合應用於正面光照的被攝物體(太陽光從高於你的肩的高度直接照射到被攝物體上)。所以,在夏天的正午,此時 太陽是從頭頂直射下來的, 只有當你想從上往下拍攝你的雙腳時, 才可以應用「晴天 f/16」法則。 如果你想在此時象往常一樣拍攝, 那你就需要修改「晴 天 f/16」法則的參數以適應側面光照的曝光需要,後面我將簡短的介紹如何進行修正。 還有,這個法則只對均勻(average)色調的被攝對象有效,太亮或太暗物體都會出問題。其實大多數被攝物的色調都是很均勻的,用攝影師的話說, 都是「中間的」(middletoned)。我個人不大喜歡「中間的」這個說法,因為當我們討論色調時,有太多的攝影師使用「中間灰」(middletone gray)這 個詞,但我們並不是在討論黑白攝影。因此我用「中等的」(medium)這個詞來代替。這樣就可以說「中等綠」、「中等紅」、「中等藍」等等。(譯註: 這幾個詞:average,middletone,medium 實在把偶搞的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翻比較合適,其實表達的應該就是 18%灰的概念)別忘記的是,當使用「晴 天 f/16」法則時,不是一定要使用 ISO 值做為快門速度和 f/16,還可以是用其他等效的曝光參數進行曝光。而且這個法則中沒有提到使用的地點。我就曾被人問過在山頂是否可以使用「晴天 f/16」法則。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太陽離我們有 93,000,000 英里遠,我不認為當我們走近太陽 10,000 和 12,000 英尺時,會對「晴天 f/16」法則有多麼大的影響。沒有測光表時的曝光: 「晴天 f/16」法則(2)現在讓我們假設用的是 ISO100 的底片,使用「晴天 f/16」法則,正常條件下的曝光參數是 1/125 秒和 f/16 或其他等效的值。在明媚的陽光下,沒必要只使用 1/125 秒和 f/16,還可以使 用 1/250 秒 f/11,1/500 秒 f/8,1/1000 秒 f/5.6 或 1/2000 秒 f/4。使用慢速的快門速度,可以使用 1/60 秒 f/22 或 1/30 秒 f/32 進行拍攝。這些曝光參數都可以讓相同數量的光線到達底片。 如果使用 ISO400 的底片,那就要從 1/400 秒 f/16 開始,如果使用 ISO25 的底片,那就是 1/25 秒 f16,……等等。 相同的曝光意味著有相同數量的光線照射到底片上,所以可以根據拍攝環境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曝光參數實現相同的曝光。你是否需要使用高速快門捕捉瞬間動作?或者需要小光圈來實現比 較大的景深?如果你正在用ISO50 的底片拍攝一隻奔跑的鹿,你還會使用 1/50 秒f/16 的參數嗎?在你不假思索的說「不」之前,請先仔細思考一下。在那種情形下真的只有一種曝光組合是正 確的嗎?難道你不喜歡用模糊的畫面來體現運動的感覺嗎?在任何情形下,光圈和快門組合的正確與否決定於你希望拍出什麼樣的照片。曝光是否正確完全由你自己決定。在大多數情況下,當 你拍攝野生動物時,你會用你最長的鏡頭,並且更多的時候是調整合適的快門速度以便捕捉瞬間的畫面。但是從f/16 開始,計算光圈應該開大幾擋以配合快門速度才合適是很費時的,不過有 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等同於「晴天f/16」法則,可以使用我稱之為「快速f/5.6」的法則來實現和「晴天f/16」相同的曝光量:把你使用的底片的ISO值後面加一個零作為快門速度,光圈使用 f/5.6。例如使用ISO100 的底片,「晴天f/16」使用 1/125 秒f16,「快速f/5.6」使用 1/1000 秒f/5.6。它們是一樣的嗎?通過換算,會發現它們有相同的曝光量。在拍攝動物時,這個方法用 起來很方便,因為可以少計算很多數,而通常這時候你用的光圈也都在f/5.6 附近。 順便說一句,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這個估計的曝光值是針對正面光照的被攝物體的。對於側面光照的物體,應該比基本的曝光值開大一擋;對於背面光照的物體(逆光)應該開大兩擋;對 於整個畫面構圖中都是顏色很淺的物體,應該縮小一擋;對於顏色很深的應該開大一擋。不過要記住,這些估計的曝光值只在沒有測光表的情況下使用,它們不適用於使用 TTL 測光表的時候。 下面來個實驗:晴天在佛羅里達,在側光情況下拍攝白鷺的大特寫,應該如何估計正確的曝光值?你應該可以估算出正確的結果。因為我們會使用一個長焦鏡頭,所以使用「快速 f/5.6」法則。 縮小一擋曝光以記錄白鷺身上白色的細節,因為側光所以再開大一擋,現在又回到了「快速 f/5.6」的曝光值了,這就是我們估計的曝光值。現在讓我們再試著在 9 月份的大晴天里,到黃石公 園逆光拍攝深褐色的野牛。我們拍的野牛是不怎麼走動的,所以我們使用「晴天 f/16」法則。因為是深色對象,所以開大一擋;因為是逆光拍攝,所以再開大兩擋。這樣一共開大了三擋曝光 值(從 f/16 開大到 f/5.6)。當然你也可以開大或縮小光圈或快門的組合,以挑選一個你認為合適的曝光參數。沒有測光表時的曝光: 「晴天 f/16」法則(3)雖然你不會總使用這些估計的曝光參數去拍攝照片,但「晴天f/16」法則是個很有幫助的參考。你可以經常使用這個法則來檢查你的測光表的讀數,因為這個法則提供了一個已知的曝光基 准。如果你在明亮的太陽下拍攝,你的測光表的讀數應該和「晴天f/16」法則是相近的,除非是有什麼東西出了問題。是不是相機的電池快沒電了?或者是你忘記把濾鏡從鏡頭上擰下來(例如, 使用偏振鏡一般需要開大兩擋曝光)?當在明亮的光照條件下拍攝時,例如在佛羅里達拍鳥或在肯亞拍野生動物,最好把相機的曝光參數預先設置為估計值,這樣就可以應付一些突發的事情, 有利於抓拍。 使用「晴天f/16」法則還會遇到一個問題,你需要知道如何把鏡頭的光圈設置為f/16。這看似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對有些鏡頭來說並不容易。現今的許多變焦鏡頭都使用一種稱為「可變 光圈」(variable aperture)的設計,當鏡頭變焦時,實際光圈大小也跟著改變。這些鏡頭用兩個f值標記它們的最大光圈值,例如Nikon 28-105mm f/3.5-4.5 或Canon 35-350mm f/3.5-5.6。 如果要實現恆定光圈,當鏡頭焦距改變時,光圈也必須作相應變化。如果光圈保持物理大小不變,那當鏡頭變焦時,光圈f值就會發生變化。對於大多數可變光圈的鏡頭,鏡頭上標記的光圈值 只在短焦一端是正確的。對於老式的相機,或者只用鏡頭短焦一端使用「晴天f/16」法則,或者隨著鏡頭變焦推測合適的光圈值。我之所以稱一些相機是「老式的」,因為許多新型號的相機可 以通過電子控制的方式設置光圈值,或者是有這個可選的功能。所有的Canon鏡頭都是以這種方式工作,Nikon鏡頭既可以通過鏡頭上的光圈環用機械方式設置,也可以使用相機機身上的指令轉 盤以電子方式設置。當使用電子方式設置時,你設置的光圈值就是實際的光圈大小,只有長焦端的最大和最小光圈是個例外。 讓我們用Nikon 28-105mm的鏡頭說明上面講述的現象:當光圈開到最大時,鏡頭焦距由 28mm變焦到 105mm,光圈大小也會從f/3.5 變化為f/4.5。這裡有 2/3 擋的變化。這個 2/3 擋的變化 同樣會發生在最小光圈時。在 28mm端,最小光圈是f/22;而在 105mm端,是f/29。如果使用電子方式在f/4.5 和f/22 之間設置光圈值,當鏡頭焦距變化時,光圈會保持恆定不變。綜合上面的事 實,如果在使用電子相機和變焦鏡頭時使用「晴天f/16」法則,應該避免使用最大或最小光圈。只要使用中間的光圈值,就不會對「晴天f/16」法則的應用有任何影響。順便說一句,如果以前 從來都不知道有估計曝光和「晴天f/16」法則這回事,那你真的是錯過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如果想得到更多的信息,請查看富士或柯達膠捲包裝盒裡印刷的內容。景深和快門速度(1)所有的野外攝影都會有一些需要折中的情況發生。你在拍攝時使用的光圈和快門組合必須依據很多的實際條件來決定:你正在拍攝的是靜止的風景還是奔跑的 動物?被攝對象有沒有因為風吹而晃動?你用的鏡頭有多長的焦距或放大倍率是多少?你希望你的照片最終成像有多銳利或者有多柔和?沒有一個合適的答案可以 同時解決上面所有的問題,必須根據你對照片最終的期望而選擇合適的步驟進行拍攝。 最先應該做出的決定是,你該選擇什麼樣的快門和光圈組合。你是需要拍攝運動的瞬間(使用快速快門和大光圈)還是要需要使用大景深拍攝(通過使用小光圈和 慢速開門實現)?「景深」是指在照片中焦點附近成像清晰的一個區域。 理論上,任何被攝物體只有一個平面是處在最佳的焦點位置:鏡頭焦點所在的那個平面。但事實上,在這個焦點平面前後兩邊一定範圍里仍可以得到清晰銳利 的成像。當超出這個相對銳利的範圍時,不論在焦點平面的哪一邊,成像的銳利程度都會下降。 這個成像銳利的區域,也就是「景深」的實際大小由四個因素來決定: 1.拍攝時的實際光圈大小 2.使用的鏡頭的焦距長短 3.被攝物體的大小 4.相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景深和快門速度(2)讓我們來看看這四個因素是如何影響景深的。對於所有鏡頭,當收縮光圈時,景深就會增大。相反,當開大光圈時,景深會減小。在同一個鏡頭上,相對於f/2、f/2.8 和f/4,把光圈設置 為f/16、f/22 和f/32 可以達到最大的景深。光圈的孔徑越小,景深越大;光圈孔徑越大,景深越小。11如果你在同一個地點重複拍攝同一個物體,無論在哪個給定的光圈 f 值時,當鏡頭的焦距增加,景深都會減小,反之亦然。舉個例子,如果你把一個 28mm 的廣角鏡頭換成 200mm 的中焦鏡 頭,即使在中焦鏡頭上使用與廣角鏡頭相同的 f 值,仍然會得到比廣角鏡頭小的多的景深。在更換鏡頭同時,在照片里被攝物體的大小也會改變。因為沒有改變拍攝位置,所以照片的透視效果 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因為使用了更長焦距的鏡頭,在取景器里可以看到更大的被攝物體。現在通過取景器,你會看到比使用廣角鏡頭時更少的景物,但此時你失去了原有的景深。簡單的說就是, 為了獲取放大倍率,而損失了景深。 上面的說明也解釋了第 3 點。對於任何確定的鏡頭和確定的光圈 f 值,當縮短從鏡頭到被攝物體的距離時,景深也同時減小。當你離被攝物體越來越近時,通過鏡頭會看到更小的景物。我 們假設你正在拍攝山坡上的樹和花叢。可以用任何鏡頭來拍攝,假設我們用一個 35-70mm 的變焦鏡頭的 70mm 端和 f/16 拍攝,這時的景深大概有幾百碼。現在我們移動位置,離的更近一些,以 便仍然用 70mm 和 f/16 拍攝一棵單獨的樹。現在景深就要用英尺來衡量了(1 碼=3 英尺=0.9144 米)。讓我們再移近一些,以便用 70mm 和 f/16 來拍攝那棵樹上的一個枝杈,此時的景深要用英寸 來計算。繼續靠近,當我們用相同的焦距和光圈拍攝樹下的一朵鮮花時,此時的景深就要用幾分之一英寸來度量了。再一次說明,我們為了獲得更大的圖像而損失了景深。 但是,如果保持被攝物體的圖像大小不變,不論使用什麼鏡頭,只要光圈大小相同,都會得到相同的景深。也許你曾經聽說過一種說法,廣角鏡頭有比較大的景深,望遠鏡頭有比較小的景 深。這種說法不是完全準確。當拍攝位置不變時,廣角鏡頭可以比望遠鏡頭拍攝更寬的視角,而望遠鏡頭只能拍攝其中的一部分。這就是第二點中所說的。但是當被攝物體的畫面保持不變時, 在相同的 f 值下,所有的鏡頭都產生相同的景深。用 50mm 鏡頭拍攝一張照片,然後後退 4 倍於鏡頭到被攝物體的距離,這時你可以使用 200mm 的鏡頭拍攝到相同畫面的被攝物體(此時焦距是 50mm 的 4 倍)。如果兩個鏡頭的光圈設置的一樣,那這兩張照片的景深就是一樣的。如果再向後退一倍的距離,使用 400mm 的鏡頭和相同的光圈值,同樣可以拍出相同景深的照片。如果站在用 50mm 鏡頭拍攝照片的位置,向前走近一半的距離,使用 25mm 的鏡頭和相同的光圈,景深仍然不變。這些照片看起來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由於鏡頭的視角不同,而導致背景的幅面不同,而且 透視效果也不同,但所有照片中的景深是一樣的。景深和快門速度(3)現在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你是需要大的景深還是需要高速的快門速度?在許多情況下,曝光參數的設置必須在你希望的成像結果和拍攝環境的影響之間做出折衷。也許你喜歡使用 f/22 拍攝風景,但結果是你必須使用比較慢的快門,從而使被風吹動的草叢變得模糊。或者,你喜歡使用至少 1/500 秒的快門拍攝鳥的瞬間動作,但結果是因為景深很小的原因而導致只有鳥 的頭在焦點範圍內。折衷,再折衷……但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後再作出決定。一般來說,在拍攝風景時,需要先選定合適的光圈以獲得合適的景深,然後再確定相應的快門速度。因此風光攝影可 以被認為是光圈優先的情形。對於拍攝動物,需要先選擇需要的快門速度,然後確定光圈大小。因此動物攝影需要使用快門優先的思考方式。 沒有哪一個快門速度或光圈大小能適合所有的拍攝情況。我曾經聽說一些攝影師主張始終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拍攝風景,因為可以獲得最大的景深,但是我非常不同意這種觀點。要根據你 希望的景深大小選擇合適的光圈f值。無論何時,都沒有必要把光圈縮小到以至超出了你的需要。如果 1/60 秒和f/11 的曝光值產生的景深已經可以滿足你的需要,繼續把光圈收縮到f/32 反而 會增加使照片模糊的可能,比如相機或被攝物體的輕微晃動等等。事實上,通常對於任何鏡頭,只要把光圈值比鏡頭的最大光圈收縮兩擋,就可以得到最銳利的成像。但是如果這個光圈不能產 生你需要的景深,那為什麼還要什麼它呢?使用現代的鏡頭和底片,在任何f值其實都可以得到你希望的成像結果。當討論如何使照片更清晰時,使用一個穩定的三腳架比收縮光圈更有用。 在沖洗出底片前,我們是無法看到快門速度造成的效果的,但我們可以「看」到景深的效果。正常情況下,當通過取景器取景時,不管你設置的實際光圈是多少,我們看到的都是在最大光 圈時的景深效果(譯註:這隻適用於單反相機,旁軸取景相機是看不到景深效果的)。這可能會產生誤導作用。因此,對於一個嚴謹的攝影師,我不會去購買任何一部沒有「景深預視」 功能(可 以通過鏡頭看到光圈收縮後景深效果)的相機。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希望能夠看到在底片上的成像結果究竟是怎樣;也希望能夠看到景深效果以選擇合適的光圈;並且希望控制整個 攝影過程。校準你的測光表(1)象我這樣的攝影師都趨向於相信,越昂貴的相機就會越精確。有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信任Nikon,相信他們已經把F5相機的ISO值刻在了正確的位置上,以使每一張照片都能使用精確的ISO 設置。因為只有當ISO值設置正確時,從測光表才能得正確的測光讀數,無論是相機內置的TTL測光表,還是最昂貴的手持式測光表。 大多數新型號的相機,尤其是最近 5 年裡推出的相機,都可以提供非常精確的 ISO 設置,一般誤差在標記值的 1/3 擋範圍以內。然而,比較舊的型號的相機可能會有不同的誤差範圍,有時 候誤差可能會有一擋或兩擋之多。無論你的相機有多新,我都建議你使用你的測光表來校準一下 ISO 設置,以便確定 ISO 值能被設置到正確的位置。 首先,挑選一個你認為是中等色調的被攝物體,它必須沒有非常淺或非常深色的區域。(請記住:「中等色調」意味著介於深和淺色之間的中間色調:中間綠色、中間藍色、中間褐色、中 間紅色等等。不要去問其他人,你選擇的被攝物是否是中間色調的。因為你們的標準是毫不相關的,他拍他的照片,你拍你的。)不要使用灰卡進行這個測試。灰卡是為室內使用而設計的,當 在戶外使用時,會產生比較亮的反光而使測光表讀數偏大。事實上,我只建議把灰卡作為視覺的參考。找一個與你在野外攝影時的拍攝對象相近的被攝物作為測試對象就可以了。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不要改變光照條件。如果一定需要的話,你也可以在室內用燈光照明進行測試,但我強烈建議你等到一個多雲的晴天,在戶外自然光照的條件下進行這個測試。畢竟, 那是你進行攝影的真實條件。 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並調整鏡頭焦距,使鏡頭裡儘可能只看到你選擇的被攝物體,而沒有其他多餘的東西,並鎖定三腳架和雲台。可以使用任何鏡頭進行測試,因為我們只想測試相機內 置測光表,而不是鏡頭。在相機里裝一個中等速度的反轉片(不能使用負片進行這個測試),並把機身測光表的ISO值設置為對應的讀數。不要使用膠捲上的DX速度標記,而是手動設置ISO值。把 相機設置為「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程序曝光模式,並確認曝光補償為零。可以使用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模式,不要使用評價測光模式。關閉或遮擋住取景器的小窗口,避免光線從取景 器進入相機影響測光表的讀數。現在可以進行第一次曝光(拍攝)。最好在取景範圍內放一張寫有ISO值的小卡片,這樣在沖洗出底片後,可以知道哪張底片對應哪個ISO設置。校準你的測光表(2)接下來,把ISO值設置到下一個值(增加 1/3 擋),然後拍下另一張。這樣重複此過程兩次,然後再把ISO轉盤從最開始的位置往反方向轉,同樣拍三張。最後,你將得到七張幻燈片,拍攝的 是同一個中等色調的物體,沒一張幻燈片ISO值相差 1/3 擋。例如,如果使用ISO100 的底片進行這個測試,先把測光表設置為ISO100 拍一張,再設置為ISO125、160、200 分別拍三張。在相反 方向上,設置為ISO80、64、50,再分別拍三張。你需要拿出平時最嚴謹的態度仔細挑選這些幻燈片。從這些幻燈片里挑出一張你認為曝光最準確的一張,而不要考慮除曝光之外其他方面的因 素。這張幻燈片對應的ISO值就是你使用測試時的這架相機和底片時應該使用的ISO設置。這個ISO值的實際數值已經沒有意義,而且也和底片增感及沖洗時間沒有關係。你只是找到了那架相機的 內置測光表的正確的起始點,使用這個ISO設置,在拍攝中等色調時可以在底片上得到中等色調的成像。而且這個數值也和其他人的或其他相機的沒有任何關係。 一旦調校好了一個測光表,那就可以很容易的使用這個已知的參數調校其他相機的測光表了。可以很容易的在室內完成這個調校過程。如果可能,最好使用三腳架,這樣方便調整機身設置。 用相機對淺色牆壁測光,即使是有室內光照明的牆也沒有影響。先使用剛才測試過的機身得到一個曝光讀數,再使用第二個待測的機身測光,調整ISO值使測光表得到與前一個機身相同的讀數, 調校就完成了。可能兩個機身的ISO值並不相同,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光圈/快門的組合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擁有四個相機機身。其中有三個機身的ISO值是一致的,但第四個不是。他們相 差 2/3 擋,所以不得不在使用ISO100 的底片時把這個機身設置為ISO64 以獲得正確的曝光。很不錯是吧,通過設置為ISO64,這個機身的測光表可以得到與其他機身使用ISO100 時相同的讀數。 因為大多數相機的ISO都是線形的,所以我可以在使用其他底片時也把ISO值相對正常設置減少 2/3 檔。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曾經建議在做這個測試時把北方的天空作為中間色調。現在我認 為這不是一個好的主意,因為天空的色調會受很多因素影響:污染、濕度、霧等等。還有,上面講述的測試方法其實是很不精確的。校準你的測光表(3)也可以使用曝光補償功能來調校相機實現正確的曝光,此時ISO值可以使用相機的DX編碼的功能。因為曝光補償也可以 1/3 擋增減,和改變ISO值的效果是一樣的。如果你需要讓你的底片減 慢 1/3 擋,把曝光補償調到「-1/3」(在某些相機上是「-0.3」)就可以了。這就是這個相機在使用測試時的底片時,曝光補償的新的起始位置,它等同於曝光補償為「0」。 如果你有一個手持式的測光表,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校準。其實,如果你這個測光表是一個反射光測光表,只要把它和一個已校準過的相機進行比較就可以了。如果是一個入射光測 光表,也有一個簡單的方法進行校準。選一個符合「晴天 f/16」法則的天氣,在正午的時候,把入射光測光表的圓頂(那個白色的測光用的塑料球狀物)對著太陽。此時測光表的讀數應該是「晴 天 f/16」法則的讀數。如果不是,就調整 ISO 值,直到讀數正確為止。有些測光表實際上有內置的調校方法。我有一個 Gossen Luna-Star 測光表,它可以進行 1/10 擋的調整增量。我需要有 「-0.1」的設置,這個微小的增量表明了我對正確曝光的關注程度。不過,這可能也說明我有點太較真了。當你校準測光表的時候,有一個前提是,你的測試環境是始終不變的,所以要謹慎的 選擇測試環境。選一個比較專業的測試環境有利於減小測試時的誤差。最後,因為你最終拍攝的照片質量比這個測試更重要,所以別在這個測試上太吝嗇。使用相機的測光表(1)在買了一架昂貴的、高質量的單反相機後,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用它進行的正確的曝光嗎?讓我們仔細想一想。相機的測光表只是給我們一個曝光的建議值,對於任何場景,這個建議值可能 是正確的曝光(還記的嗎?「正確的曝光」是指能使底片得到我們所希望的成像結果的曝光)也可能不是。為了能控制攝影的過程,我們必須考慮到我們正在做些什麼。 所有的相機內置測光表都是「反射光測光表」。它們能測量測光表所指向的物體的反射光量,並給出的建議的曝光參數。現在大多數相機都能提供幾種測光模式供選擇,比較典型的有:點 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多區矩陣測光或評價測光。這些測光方式的名稱基本上說明了在取景框里有多大的面積被 TTL 測光表實際測量。 每種測光模式都一些細微的不同。「點測光」,正如其名稱所說的,只對取景框里的很小的一個部分進行測光,而忽略鏡頭裡的其他部分。當你只想對一個區域測光時,點測光是非常有用 的。許多比較新型的相機准許你在取景器上選擇測光「點」的位置,當然,如果你的相機沒此功能,也可以先進行測光,在得到曝光讀數後再重新取景。測光時的取景當然可以和實際的取景不 同了。「中央重點測光」著重對取景畫面的中央部分進行測光。例如,在這種模式下,Nikon相機對中央區域(對焦屏中央標記的圓形區域)的測光占 60%,剩下的 40%由邊緣決定。「矩陣評價測 光」把取景器細分成很多小的分區,通過軟體進行計算得到測光結果。例如,Canon EOS-3 有 45 的分區,而Nikon F5 有 1,005 個不同的分區。 需要立刻說明的是,測光模式的選擇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和你是否使用自動曝光或自動對焦無關。你可以在使用手動曝光和自動對焦時使用點測光。你也可以在使用自動對焦或手動對焦時 使用分區測光。你有三個相互之間完全獨立的選擇:用什麼樣的測光模式;使用手動對焦還是使用自動對焦的機身和鏡頭;使用手工方式控制曝光還是使用自動曝光功能。可以根據你拍攝的題 材混合搭配使用它們。所有的 TTL 測光表都是通過測定從被測光物體反射的光線多少,給出一個建議的曝光值,而這個曝光值的依據是,使被測物體在底片上的成像為中等色調,也就是和校準12這個測光表時的中等色調一致。換句話說,如果已經把測光表校準為中等色調的,那麼當用這個測光表給出的建議曝光值進行曝光後,無論你測光的對象是不是中等色調的,最終在幻燈片上的 成像都會是中等色調的。而且這與你是否自己設置光圈快門還是由相機自動設置沒有任何關係。 唯一的例外是評價測光模式。請查看你的相機說明書,以確認你的相機的「矩陣測光」或「多分區測光」模式是不是評價測光方式的。一些比較老的相機的矩陣測光只是簡單的把取景框分 成若干小的區域,比較每個區域的測光讀數,然後捨棄哪些反常的讀數。而評價測光通過一個程序軟體對被測光物體的色調或顏色進行計算。然後這個程序軟體在不「詢問」你的情況下給出被 攝場景的曝光結果。在這一節的最後,我將介紹如何使用評價測光。使用相機的測光表(2)另外,所有的反射光測光表僅僅只做一件事:它們告訴你拍攝時應該使用的曝光值,前提是你希望測光區域的成像結果和校準測光表時的效果一樣。在校準了測光表之後,當選擇了一種測 光模式並對一個特定區域測光時,相機的測光表被設計成只會做一件事:讓這個特定區域的成像為中等色調。 如果被攝物體被測光的區域本來就是中等色調的,而你也希望在底片上的成像是中等色調的,那你已經把一切準備就緒了。只要簡單的對著中間色調的區域測光,並使用建議的曝光參數拍 攝,當然可以選擇你認為合適的快門光圈組合,最終就會得到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但是,如果你拍攝的東西不是中間色調的,那在拍攝前還有一些中間步驟需要做。作為替代物,你可以先對 一些你認為是中等色調的物體測光,注意所選擇的替代物要在與被攝對象相同的光照條件下。如果被攝對象是正面光照的,就不要選擇側面光照的替代物進行測光;同樣, +2 1/2 擋: 純白 如果被攝對象是在樹陰下的,就不要選擇太陽光下的替代物進行測光。一旦完成了對替代物的測光,就把相機指向真正的被攝對象,重新構圖,並使用對替代測光的曝光 +2 擋: 極度淺 讀數進行拍攝。因為落到被攝對象和替代物上的光線是一樣多的,所以這是一個簡單的獲得正確曝光的方法。 +1 1/2 擋: 非常淺 如果附近沒有中等色調的東西用來測光怎麼辦?為了預防這種情況,你可以在身邊帶一個中等色調的替代物。所有的攝影器材商店都有賣一種叫 18%灰卡的東西,這 種灰卡可以反射中等色調的光線。當你拍攝的時候,在與被攝對象同等光照的情況下,把灰卡放在鏡頭前就可以進行測光了。然而,可以很容易的預見到,這種方法在一 +1 擋: 淺 +1/2 擋: 輕微淺 些情況下會有問題。在拍攝時,任何用來測光的替代物都應該和實際的被攝對象有相同的光照條件。但是當你站在山腳的陰影下,想要拍攝山谷對面陽光下的風景時,該 怎麼辦?最好我們有一條很長的胳膊,可以伸到山谷對面,否則測光用的灰卡就處在錯誤的光照環境下。考慮過如何給響尾蛇拍特寫嗎?難道真的要把拿著灰卡的手伸到 0 擋: 中等 響尾蛇跟前去測光?而當我們想拍攝日落的時候又該怎樣?我不得不放棄使用灰卡,因為有太多的情形不能使用它進行測光。你也許可以考慮買一個灰卡作為視覺的參考, -1/2 擋: 輕微深 不過不要用它進行測光。 -1 擋: 深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對實際拍攝對象的一部分進行測光,然後適當的調整測光表的讀數。你可以對任何東西進行測光,只要它是中等色調的,或者看成是中等色調的 物體,有時候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對於測光而言,這個概念很重要。你可以讓任何東西在底片上呈現任何色調,選擇權始終在你手裡。最終的照片不僅僅是對被攝對象的 -1 1/2 擋: 非常深 簡單記錄,也可以是對所見情景的精確再現,也可以通過深一點或淺一點的不同色調來烘托不同的氛圍。照片不一定是現實的重現,而是要體現你自己的視覺感受。每一 -2 擋: 極度深 張彩色幻燈片大概可以容許 5 擋的色調深淺範圍,從純白到純黑。我們的眼睛可以分辨更多的級別,大概有 12 或 13 擋。所以,學習像底片一樣「看」東西絕對是拍出好 -2 1/2 擋: 純黑 照片的基礎。沒有任何一種底片可以逼真的記錄現實,只有人的眼睛可以。使用相機的測光表(3)如果彩色幻燈片可以記錄 5 擋的色調範圍,那中等色調就是這個範圍的正中間,離兩個極端一半的位置。在中等色調的兩端各有 2 1/2 擋。因此,你可以在拍攝時,對畫面里的任何部分測 光,並通過增加曝光量使色調比中間色調更淺,或減少曝光量而使色調比中間色調更深。從中間色調的測光讀數開始,開大一擋可以使色調變「淺」,開大兩擋可以使色調「非常淺」。同樣, 從中間色調的讀數開始,減小一擋可以使拍攝的物體色調更「深」,減小兩擋讀數可以產生「非常深」的色調。半擋的調整可以產生介於它們之間的色調。當然,你可以通過改變快門速度或光 圈大小來實現色調擋位的實際增減,或根據環境需要保持快門和光圈中的一個不變,而改變另一個設置。從而實現增加光線使被測光物體的色調變淺,或減少光線使色調變深。 需要記住這下面 5 擋色調。為了方便使用,只要把相應的顏色名稱加到對應擋位後就可以了。例如,如果你對綠色區域測光並使用測光表建議的讀數進行拍攝,不管實際的綠色是怎樣的, 在底片上都會被記錄為「中等綠色」。測光表就是告訴你怎樣把被攝對象記錄為中等色調的。開大一擋可以在幻燈片上呈現「淺綠色」,比測光表讀數減小一擋可以呈現「深綠色」。比測光表 讀數開大 1 1/2 擋,現在底片上會記錄為「非常淺的綠色」,而比初始的測光表讀數減小 1/2 擋會得到「輕微淺的綠色」。可以理解這個概念嗎?測光表只是給出了建議的中等色調的讀數,通 過增減擋位可以使測光區域呈現不同的色調。當然,你同時只能對取景框里的一個的位置正確曝光,其他的部分只能做出一定妥協。因此,你必須檢查每個構圖裡你認為最重要的部分的曝光是 否正確。 這裡有一個可供練習的場景。設有兩個人挨著站在一起,並在相同的光照環境下。其中一人穿的是深藍色的襯衫,另一人穿的是淺藍色的。該怎樣測光才能得到正確的曝光?先選擇一個區 域進行測光,選擇哪裡都沒關係。比如我們選擇對深色的襯衫測光。對深色的物體測光後,怎樣使底片上記錄的也是深色呢?先對它測光,然後減小一擋光線拍攝,這樣它就會記錄為深色的了。 但對深藍色的襯衫又會怎樣呢?它同樣也會被正確的曝光。當深藍色的襯衫記錄為深藍色時,淺藍色也會被記錄為淺藍色,反之亦然。只要一個顏色的色調曝光正確了,那其他的顏色也同樣會 正確。如果覺得很奇怪,可以這樣想一想,當你對中等色調的物體測光時,比如對灰卡或中等綠色的草叢測光時,發生了什麼?當用測光表的讀數拍攝時,中等色調的被記錄為中等色調的,深 色被記錄為深色的,同樣淺色也被記錄為淺色的。 假設在你前方有一個物體,它有從「極度淺」到「極度深」的一系列色調。這個物體的所有部分都處在相同的光照條件下。當你用點測光對唯一的一塊中等色調區域測光時,測光表建議的 曝光讀數為 1/60 秒和 f/11。現在對深色區域測光, 並在測光讀數基礎上減小一擋。 現在得到的曝光值是什麼?然後再對淺色區域測光, 並在測光讀數基礎上開大一擋。 現在的曝光值又是什麼? 繼續,再對「極度深」色區域測光,在測光讀數基礎上減小兩擋。現在的曝光值呢?對「極度淺」色區域測光,在測光讀數基礎上開大兩擋。得到曝光值是什麼?其實在上述每一種情況下,得 到的曝光值都是一樣的:1/60 秒和 f/11。因為照射到此物體上各部分的光線是一樣的,我們只是對不同色調的部分進行測光,並根據不同的色調對測光表讀數進行了調整。使用相機的測光表(4)拍攝過程中經常需要在不同的擋位之間轉換,這也是為什麼我比較喜歡在取景器里有以模擬方式顯示測光表讀數的相機的原因,很多相機都有類似的功能。這是一種通過在取景器里顯示測 光結果與「零」值或中間色調的相對關係來顯示測光讀數的方法。測光時,會有一個指示棒或箭頭標記出測光結果與「0」點(也就是中間色調)之間的差距。通常,在顯示範圍的兩端還會各有 一個箭頭,標記測光結果是否已經超出了顯示範圍。你可以把這種模擬顯示的測光結果看作是上面我提供的曝光表的另一種表示方式。 假如你對一個區域測光,並想把這個區域成像記錄為深色調,例如前面例子里的深藍色的襯衫。你不必先讓測光表的指針先指到「0」,然後再減小一擋,而是可以直接通過調整光圈或快 門讓指針指到「-1」的位置。此時,如果你把鏡頭指向那件淺藍色襯衫,測光表的指針應該在「+1」的位置。 我經常使用這個指針範圍來判斷在不同畫面中我所希望記錄的色調是怎樣的。我先用點測光對一個區域測光,並把它設置為我所希望的色調,然後我只需通過移動鏡頭指向其他的區域就可 以了。這時,取景器里的測光表指針會隨著鏡頭指向的不同區域而變化,並顯示出每個區域之間會有多少擋曝光的變化,以及這個區域將被記錄為什麼色調。假設我正在森林裡拍攝,我最擔心 的是透過樹葉照到被攝對象上的斑紋狀的陽光。我很擔心這些光照很強的部分,這些強光對於拍幻燈片來說絕對是件壞事,所以我需要確定整個畫面是否能被底片記錄下來。首先,使用點測光 對取景畫面中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進行測光(也許是一些附近的樹之類的), 並把它設置為我希望的色調。 現在把鏡頭指向那些明亮的強光部分。 真討厭, 測光表指針顯示這些強光部分有比「+2」 還要大的值。現在我可以知道,如果我按下快門讓底片曝光,這些強光部分會成像為「極度淺」的顏色,甚至更淺的顏色,這是非常煩人的。與其這樣拍攝,沖洗出底片後也是要扔掉,還不如 在按下快門前重新構圖後再拍攝。為什麼要在一個不利於拍攝的情形下浪費底片呢? 現在,讓我看看評價測光是怎樣工作的。當使用評價測光時,評價計算的軟體會在中間色調測光讀數的基礎上進行增加或減少曝光量的調整。問題是你並不知道它調整了多少。假設你對一 個區域測光,並希望把它記錄為「淺」色的,需要把測光讀數開大一擋。對於使用非評價測光模式,只要把對這個特定區域的測光讀數開大一擋就可以了。不錯,現在被測光的部分會成像為淺 色調。這也適用於評價測光嗎?是該開大一擋?還是半擋?還是更多?我們對所發生的事情並不了解。當評價測光的結果顯示給你時,曝光值已經進行了調整。所以你得到的測光信息並不能作 為中間色調的參考。舉個例子,Nikon相機在它的使用說明裡說,使用分區評價測光直接瞄準拍攝時,不需要使用曝光補償,無論是增加曝光量還是減少曝光量。 我的經驗是,如果所拍攝的整個畫面的色調都在一擋範圍之內,那麼評價測光還是可以正確工作的。如果跑出了這個範圍,也就是說畫面中很大部分的色調在測光表刻度的兩端,那你最好 還是不要用評價測光,最好還是根據我提供的 5 檔色調範圍來調整曝光值。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快速檢查評價測光是否準確:到戶外對著雪地測光。純白色的雪應該比中等色調讀數開大兩擋, 所以先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測光,然後再用評價測光。兩種測光方式的讀數一致嗎?評價測光建議的曝光值可以使雪地記錄為白色嗎?我的經驗是,評價測光對雪地測光時,會比中等色調讀數 開大 1 擋。這個色調是你手掌的色調(譯註:這裡說的應該是白種人的手掌,俺們東方人的手掌應該接近中等色調吧),顯然雪的色調比你手掌的的色調淺。一、相機的測光原理:相機(數碼和各種膠片)的測光原理並不複雜,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相機的測光系統(或測光表)是以何為測量基準的!通俗地講,就是相機在測量一個場景的光線時,它怎樣「想」 自己看到的東西?記住: 所有的相機在測光過程中, 會將「看到」的所有物體都默認為反射率為 18%的灰色 (攝影的專業術語叫「中級灰」) 並以此作為測光的基準。 , 也就是說, 在相機的「眼」 中,所有的被攝體都是灰色的,曝光的目的是為了正確還原這種灰色。為什麼是這個特殊的 18%灰?因為 18%灰與人皮膚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調一樣,而人是我們最常拍攝的對象。 (其 它物體的反射率,如銀是 96%,繪圖白紙 75%,純黑是 3%等。 ) 測光表工作時,要看被攝體的反射率是否為 18%,如果反射率是 18%,那它測量出來的數值就十分準確了,按此數值曝光,被攝體的色彩和影調就會得以真實地還原,所以,對我們的皮膚、 平常的色彩斑斕的景物來說,這種以灰色基調為還原標準的曝光是非常準確的。如果被攝體的反射率不是 18%,那麼相機測光系統測量出來的數值就不準確,若直接按此數值曝光,畫面的影調 和色彩就會出現失真:像拍攝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機也把它們當作灰色來還原,直接對著它們測光聚焦,往往會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小竅門:數碼拍攝中,合理測光的幾個小技巧:13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對著你的手半按快門(對自己的皮膚進行測光),再對著要拍的雪按下快門,那麼雪就是白顏色了;拍攝穿黑衣服的人像,應先對臉部進行測光,然後再構圖拍攝。 ② 當拍攝明亮物體時,應採用比測光表推薦的指數高 1~2 檔的光圈,而對陰暗物體則要適當減少曝光量。 ③ 在陽光很充足的季節拍照,將使照片產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須要對景物的明亮、陰暗部位分別測光,並以兩者的平均曝光指數進行拍照。 大秘訣:記住下面的一些物質,它們的反射值接近 18%,也許對大家在複雜的條件下拍攝非常有用:① 草(割後的草地!,但注意,不是墨綠、特別綠或發黃的草;② 大部分淺綠的樹葉或植 ) 物葉子;③ 有些、但不是全部樹榦;④ 舊的、修復的柏油路和混凝土(這個非常有用) ;⑤ 長期放置、沒有刷油的木材;⑥ 紅/棕色的磚,包括水泥牆;⑦ 干樹葉。 、 二、相機的測光方式:由於各類相機的構造和功用不盡相同,因此,與之相適應的測光系統和方式也各有所異。目前,幾乎所有的數碼相機測光方式都採用 TTL (Through the lens) 自動測光(Auto Exposure)系統經過鏡頭來測光。所以,我給大家主要介紹鏡頭(TTL)測光的一些基本知識,通過鏡頭(TTL)測光的方式具有攜帶、使用方便的特點,並在使用濾光鏡或近 攝皮腔時可以簡便、直接地測量出光線經過濾光鏡或近攝皮腔阻擋、衰減後的亮度值。基本上,數碼相機的測光模式有四種: 1、 平均測光 (又名「整體測光」) :這是最基本的一種測光方式,這種測光方式將被攝體在取景屏畫面內的各種反射光線的亮度進行綜合而獲得平均亮度值。平均測光的特點是使用簡單, 但測光精度不高,在取景範圍內明暗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下,較難直接依據測光數值來確定合適的曝光量。尤其是當畫面中有大面積的白或黑色物質時,給我們提供的往往是一個不準確的曝 光值。這種類型的測光系統,主要是在一些低檔的入門級數碼相機中應用。 2、 中央重點測光 (又名「中央均衡測光」 Centerweighted averaging metering ) :中央重點測光主要是測量取景屏畫面中央長方形或圓形(橢圓形)範圍內的亮度,畫面其它區域則給以 平均測光,長方形或圓形(橢圓形)範圍外的亮度對測光結果的影響較小。至於中央面積的多少,因相機不同而異,約佔全畫面的 20-30%。由於是依據畫面中央最重要主體的光亮度來讀 取合適的曝光值,顯然,這種測光系統的精度高於平均測光。另一種中央測光的形式叫做「底部測光」,與中央測光相似,它是對畫面的下半部測光,從而可減少對天空的過多注意而產生 的錯誤。中央重點測光系統一般用於中檔小型數碼相機,這種測光模式較適用於人像寫真拍攝。 3、 點測光 (Spot metering ) :點測光的測光範圍是取景器畫面中央占整個畫面約 2~3%面積的區域。點測光基本上不受測光區域外其它景物亮度的影響,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點測光對 被攝體或背景的各個區域進行檢測。點測光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精度。但不管怎樣,一定要記住,要想實現準確曝光,測光對象應該適合 18%灰的要求。 :這種測光模式也稱「智能化」測光,是一種高級的測光方式。測光系統將取景畫面分成若干 4、 矩陣測光 (又名「分區測光」、「多區域評價測光」 Multi-zone evaluative metering ) 區域(不同的相機劃分的形狀、方式不同) ,分別設置測光元件進行測量,然後通過相機內的微電腦對各個區域的測光信息進行運算、比較,並參照被攝主體的位置,推測出被攝體的受光 狀態是逆光還是一般光照,從而決定每個區域的測光加權比重,全部衡量後,計算出合適的曝光值。有些相機的矩陣測光系統在決定曝光需要量的同時,還把場景的色彩也計算在內。矩陣 測光目前較廣泛地應用於一些高檔數碼相機,它能夠使相機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都取得較好的自動曝光系統。強調:弄明白我們自己手中 DC 的測光方式非常重要!建議大家好好查閱一 下手頭的說明書,如果說明書介紹不清楚,可在網上查閱相關技術數據或到你買相機的器材店諮詢清楚。三、不同測光模式下的測光技巧㈠、平均測光模式:這種測光模式最容易出現錯誤,因為測光系統對每一個物體的測量,都假定為 18%的灰。為了防止錯誤地曝光,拍攝中可以考慮採用以下控制測光的方法: 1、現在不少數碼相機具有「曝光鎖定」功能,它的工作方式是,當我們用相機對準拍攝場景中的某一特殊部位(這部分的反光應該相當於 10%灰)測光,得到正確的曝光數據後,用曝光鎖定 控制固定這個曝光條件,然後重新構圖,按自己的畫面要求取景,最後按下快門。 2、對於沒有「曝光鎖定」控制,但具有「手動控制」功能的數碼相機,在這種測光模式下,同樣也可按此方法拍攝:即靠近現場合適的拍攝主體,讓它充滿取景器,或者讓相機對準反光值相 當於 18%的其它部分,按這時的曝光值設定光圈和快門,然後回來重新構圖、拍攝。 註:當靠近拍攝物體去測光時,不要讓自己擋住光線,而且要認準這部分被測光的景物反射值接近 18%灰!當測光物體與鏡頭的距離和被攝主體與鏡頭的距離不一致時,要注意控制好焦距。 ㈡、中央重點測光模式:中央重點測光比平均測光模式更準確,但仍然經常出現上面類似的問題,所以,仍然可以參照前面的測光控制方法和拍攝技巧。 ㈢、點測光模式:點測光模式能較好的計算曝光量。我們在拍攝中需要記住的是,尋找取景器畫面中光線反射值相當於 18%的那些地方,讀取曝光量,最好用曝光鎖定控制保持住,直到重新構 圖(如果需要的話) 、按下快門。註:數碼相機在自動拍攝模式下,可先調整鏡頭準確測光後半按快門,然後移動相機構圖、按快門! ㈣、矩陣測光模式:使用矩陣測光模式,差不多可以得到 95%左右很好曝光的效果,但即使是這樣,也有可能出現被相機「騙」的遭遇。此時,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仔細研究一下「失敗」的 PP,總結經驗,然後在遭遇類似拍攝情況時認真調整,補上(或減少)合適的曝光量。四、測光複雜情況下的「分級曝光」技巧有的時候,由於拍攝現場複雜、光線非常不好掌握,或拍攝時間比較緊張、根本來不及考慮太多的測光技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錯失一生難得的攝影機會,我們可以考慮採用「分級 曝光」拍攝。 「分級曝光」是一項攝影技術,通俗地講,就是在同一場景中拍攝多幅相同的照片,而每幅照片的曝光設定不是按測光系統測定的曝光值,相對於測光表的曝光值,有的曝光不足, 有的曝光過度。目前,一些先進的數碼相機具備自動分級曝光功能(有些相機在說明書中,將這種技術稱為「包圍式曝光」) 。啟用該功能後,DC 會連續拍攝三張照片,而這三張照片的曝光量 相差一檔或者兩檔,這樣,三張照片中肯定會有一張是曝光正確的。下面,我們通過舉例來更形象地說明「手動控制」拍攝模式下的「分級曝光」技巧: 假定在一個光線複雜的拍攝場景中,相機的測光指示該場景的曝光值是 f8、1/250 秒,但我們無法肯定測光是否可靠。於是,可考慮採用下面的「分級曝光」技術拍攝。 1、首先按測光指示的曝光值設定(f8、1/250 秒) ,拍攝一張照片;接下來,分別改用 f11、1/250 秒和 f5.6、1/250 秒各拍攝一張(還可用 f16、1/250 秒和 f4、1/250 秒再多拍兩張) ; 2、現在,換到原來設定的 f8 光圈,改變快門速度,分別用 1/500 秒和 1/125 秒各拍攝一張(同理,仍可用 f8、1/1000 秒和 f8、1/60 秒再多拍兩張) ; 將上面拍攝的各張照片傳到電腦上對比分析,我們就能逐漸輕鬆掌握複雜光線情況下的測光和曝光竅門啦。提醒: ① 在「分級拍攝」情況下,改變光圈或快門的設定時,應注意「景深」的變化。同時,還需防止當相機的快門速度低於 1/60 秒時,相機的抖動和拍攝物體運動的問題。 ② 實際拍攝中,可不必按所有的光圈光圈分級,如果我們只是稍微地不確定曝光設定的正確性,用半檔光圈分級會更好一些。 ③ 現在很多數碼相機都預設有不同場景拍攝模式,這樣測光時就相對精確多了,求助於它們的幫助,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補償。五、不同受光情況下的測光方法和技巧根據光源的性質和照明狀況,拍攝時被攝體的受光情況大致有三種:連續光、閃光和混合光。在這三種光照下,測光的方法和技巧是有所區別的。 ㈠、連續光測光:連續光的最大特點是穩定及便於觀察照明效果,因為,它的測光方法是最多的,通常有機位測光法、接近主體測光法、平均測光法、中性灰卡測光法、被攝體主調測光法、 最亮點與最暗點測光法以及多點測光法等。其中,最為實用的是中性灰卡測光法和被攝體主調測光法。 1、中性灰卡測光法:中性灰卡測光法是既簡便又較為準確的測光法,它將反射率為 18%的標準灰卡作為測光對象。用此法測光時,要盡量使中性灰卡靠近被攝體,並與之平行,灰卡正對照相 機,與鏡頭光軸垂直,為避免灰卡反光,可將灰卡稍向前俯。中性灰卡測光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因對被攝體的測光部位選擇不當而產生測光誤差。 攝影小常識:一般攝影器材店都銷售「灰卡」,買一個放在自己的相機包里,關鍵時刻會起作用的! 2、被攝體主調測光法:當被攝體的亮部和暗部分布均勻、照明均勻時,測光是很容易的;反之,測光就變得較難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可採用被攝體主調測光法。該法是對被攝體的主 要局部作「點測光」的測光方法,它的操作較簡便,測光時的關鍵是選好被攝體的主調,即是以被攝體的亮部作為主調,還是以中間調部分或暗部作為主調。被攝體測光法的優點是能確保 被攝體主調部分有良好的層次與細節表現。 ㈡、閃光測光:閃光不同於連續光,它只是瞬間發光,因此,使用一般的連續光測光表是無法進行正確測光的,必須考慮帶有閃光測光功能的測光表,並且將測光狀態置於「閃光測光」狀態。 目前對閃光的測光一般採用入射式測光表測量,測得的數值是閃光照明下反射率為 18%的中性灰的曝光值。有關詳細技巧可在以後的《數碼相機的閃光攝影》中再做專題介紹。 ㈢、混合光測光:混合光是指發光性質不同的光源混合使用。它在攝影中其實並不常用,主要是因為不同光源的色溫不同,會給被攝對象各區域色彩的準確還原帶來困難,另外,性質不同的 光源混合使用,尤其是連續光和閃光混合使用,也會給影像的曝光控制帶來困難。輕鬆從零開始學攝影曝光補償 EV 調整前兩節已經說到了光圈和快門的初步知識,其實很直白的說,攝影就是 通過相機來控制光的過程,通過合理的構圖和曝光來達到理想的相片!光圈和 快門都是物理上控制曝光的,而數碼相機中的 EV 卻可以通過調整相機內部軟 件來控制更合理的曝光度!應該說合理掌握了 EV 可以更好的幫助攝影者得到 曝光更準確的相片。很多玩家在挑選數碼相機的時候,往往只注意到數碼相機 的光學變焦倍率,像素,解析度大小等問題,對於數碼相機曝光參數的注意往+0.3+0.7往不夠,而這確實數碼相機拍攝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說到曝光則不可能不提到 EV——曝光值。曝光值與光圈、快門以及 ISO 感率有關,當 ISO 固定時,EV 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特定組合。我們用一個 光圈快門對應表來講述 EV 的概念。 第一行是光圈序列 A,從 f/1~f/32,而左邊則是快門的速度,單位是秒,從 1 秒至 1/1000 秒。我們以 EV=6 為 例,從表中找出任意一個 6,看它的行和列分別對應的數值,比如第 8 行第 4 列是一個 6,那麼它對應的光圈序列是 F1.4,快門速度為 1/30 秒。這個14表很簡單,大家應該很快就看懂的,不過普通消費級數碼相機的光圈範圍大多在 f/2.8~f/8 之間。 曝光補償分為正補償和負補償兩種。正補償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標示為 EV+;負補償即曝光量要減少的意思,標示為 EV-。而從表中可以看出,EV0 是 1 秒、f/1 的組合,EV20 是 1/1000 秒、f/32 的組合,可見曝光量最大值是 EV0,最小值是 EV20。這和數碼相機中正補償、負補償的表示方式恰好相反,也就是說正補償 EV+,其實 EV 值要減小;而負補償 EV-,EV 值要增加。 。 數碼相機的曝光模式:現在的數碼相機曝光模式一般分為兩種:程式自動模式和全手動模式(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 光圈優先模式是指由拍攝者人為選擇拍攝時的光圈大小。由相機根據景物亮度、CCD 感光度以及人為選擇的光圈等信息自動選擇合適曝光所要求的快門時間的自動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動、 快門時間自動的曝光方式。這種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優先考慮景深的拍攝場合,如拍攝風景、肖像或微距攝影等。它的優點是可讓拍攝者根據需求控制景深。 快門速度優先模式是指在拍攝者選擇確定快門的基礎上,由相機根據測光信息、CCD 感光度和人為設定的快門時間,自動選定正確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門時間手動選擇,光圈自動 調定。在該模式下,大多數相機無論是手動選擇快門時間,還是相機自動調定光圈係數,都會在 LCD 屏幕上和取景器內顯示。手動曝光模式下拍攝需手動完成光圈和快門速度的調節,可惜有此 功能的數碼相機不多,不過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部分用戶對於曝光調整的需求。有曝光補償的數碼相機能使相片的明暗度得以改變。 用自動曝光模式在大多數光線下都可以拍出不錯的效果,但嚴格地說,自動曝光的設置並非在任何光線條件下都可以完美地完成曝光控制,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陷,由於所拍物體處於不同 的環境光線下,因此如何正確控制曝光顯得至關重要。閃光燈、反光板等自然非常有用,正確使用曝光補償是對這一缺陷的最好補償,使相機能拍出高質量的圖像來。現在商用數碼相機一般均 提供曝光補償功能,調節範圍則一般在±2.0EV 左右(一般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值的步長是 1/3EV,有些是 1/2EV) 。一些較好的數碼相機還具有自動曝光包圍拍攝(AEB)功能,也就是在用戶自 己設定的自動曝光補償的步長下,連續拍攝 3~5 張照片,讓用戶從中挑選出效果最接近實物的來,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閃光燈在開啟 AEB 功能的時候無法使用。 對曝光作出怎樣的調整還是決定於攝影者本身,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什麼時候該加大補償、什麼時候該減小補償」 。選擇什麼樣的亮度最終是由攝影者的眼睛來掌握的,但也有一定 的原則:一般來說,白色和高亮度多的對象,應增加補償;黑色和昏暗的區域廣的對象,應減小補償。 攝影很多時候不要局限於機器的優劣,當然專業的相機更能幫拍攝者實現更多的拍攝想法,光圈,快門,EV,鏡頭等等都是一台 DC 基本固定的,所以在了解了這些技術後,最要緊的就是 培養自己的審美觀和獨道眼光的培養!不知道本人的愚見是否大家認同「獨到的眼光勝於專業的鏡頭」 曝光鎖定與對焦鎖定首先,介紹下兩個名詞:曝光鎖定(通過按曝光鎖定鍵後測量對焦點處的曝光值並記錄),對焦鎖定(通過按對焦鎖定鍵後測量對焦點處的距離並記錄)。下面說應用: (1)對焦鎖定:一般的拍攝方式是,中心點對焦,然後鎖定對焦,然後重新構圖,拍攝。注意,這個只對於離拍攝物比較遠時適用,否則餘弦誤差就會比較大,出現跑焦現象,所以一般現在 都是選擇對焦點對焦。那麼這個鎖定對焦有什麼作用呢?我理解是對於不容易對焦的物體,可以找一個距離基本一樣的物體作為對焦鎖定對象,然後再拍攝要拍攝的物體即可。 (2)曝光鎖定:如果在取景器中觀察會發現,當半按快門後,移動鏡頭,裡面的光圈大小或快門速度會跟著變(既曝光值) 。所以需要曝光鎖定功能鎖定好你要正常曝光的物體的曝光數值, 這樣在重新構圖後才不會發生曝光值變化導致拍攝物過曝或欠曝的現象。 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好被攝的主體後,想讓主體清晰,那麼我們就對主體半按快門對焦,這時候如果你不再移動鏡頭重新構圖,得到的畫面就是主體上的測光數值和對焦清晰度。如果對 焦後我們移動畫面去重新構圖的話得到是什麼呢?是新畫面中心點的測光數值,就是說焦距是固定了,但是主體上的曝光未必能保持準確曝光。在對主體對焦後,我們想讓主體保持原來 的測光數值,在重新構圖的時候主體的曝光數值不變,在移動前按下 AE-L 鎖定按鈕,在確定得到所需要的畫面後按下快門。 這個按鈕在主體和背景或環境光反差比較大的時候應用比較方便。例如我們拍夕陽下的牛,逆光中的牛的輪廓線很美,我們測光的時候就要考慮應該測在牛的陰影面部,保證逆光下的牛 也是基本清晰的,得到的照片就是背景明亮的照片。對焦測光後我們構圖中會發現,測光數值是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改變,如果移動畫面過程中構圖中心點一旦對在明亮處,得到的是牛的 剪影畫面,對在暗光處得到的就是過曝的主體。這時候,在對牛的主體對焦測光後,移動前拇指按下測光鎖定鍵別抬起,相機無論怎麼構圖,視窗里的曝光測測光數值都不會改變,得到 的就是主體牛曝光正常的照片。拍攝人像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操作,例如我們要拍攝一個女生,她站的地方環境光線很複雜,有路燈照射,旁邊又有大型霓虹燈,我們可以跑到她前面將鏡 頭對準她的臉部按下 AEL 鎖,然後再後退,對焦、構圖、按快門拍攝,如此就能等到人物臉部的正常曝光值。 人物照以人物的眼睛為曝光鎖定為好,雪景中有人物則以人物為曝光鎖定為好,沒有人物以灰色板或自己的手背為曝光鎖定為好,藍天白雲以天色為曝光鎖定為好,湖面綠柳以樹的明暗 處的亮處或以水面的反光處為曝光鎖定為好,日出日落則以太陽旁邊的雲彩天空為曝光鎖定為好,但切記最好別把鏡頭直接對準太陽,以免因光線太強而燒壞相機的測光糸統。 相機的自動對焦(AF)系統通過對位於取景器中心的對象自動對焦進行工作。如果按下快門釋放按鍵時拍攝對象不在畫面的中間,那麼對象就會出現對焦不準的情況,因為相機會針對畫 面中間的對象自動設置焦點和曝光。要想正確地對焦和曝光不在畫面中間的對象,就需要使用「對焦鎖定」,這是一種告訴相機在何處對焦的系統。 (3)使用「對焦鎖定」:首先將拍攝對象置於取景器的中間。然後將快門釋放按鍵按下一半,在拍攝對象上鎖定焦點。按下該按鍵時,會聽到喀噠聲或看到 LCD 上的焦點指示燈(通常是一個 綠點)點亮。按下快門釋放按鍵一半來鎖定焦點,此時手指保持該位置不動保持按下一半快門,重新定位拍攝對象,使它不在 LCD 的中間位置。重新構圖時要小心,您和拍攝對象都不要 離開原始位置。最後完全按下快門按鍵即可拍攝照片。通過先鎖定焦點,可以讓拍攝對象即使不在中間也能正確對焦。由於您不會只拍攝對象在中間的圖像,所以請練習一下該技巧,日 後即可隨意構圖並讓對象保持正確對焦。 (4)使用「對焦鎖定」時調整曝光:在拍攝對象上鎖定焦點後,相機還會針對該對象來設置曝光。換句話說,如果在非常明亮的對象上鎖定了焦點,那麼相機為了讓拍攝對象曝光正確,就會 使照片整體曝光不足。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整個照片看起來稍微偏暗。相反,如果在非常暗的對象上鎖定了焦點,則相機會使照片整體曝光過度,這樣會使照片看起來稍微偏亮。科普一下光通過鏡頭,被反光鏡反射到磨砂取景屏中。通過一塊凸透鏡,並在五稜鏡中反射,最終圖像出現在取景框中。當按下快門,反光鏡 沿箭頭所示方向移動,反光鏡被拾起,圖像被被攝在CCD上,與取景屏上所看到的一致。單反 和普通數碼相機的區別 1、結構不同 :單反與我們接觸較多的普通消費數碼相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系統,這裡說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兩者的內部結構上,和傳統單 反相機一樣採用了特殊的構造,數碼單反相機根本上解決了象差的問題,就是說從取景器內部看到的就是將要暴光在膠片上的圖象,普通 數碼相機由於採用了CCD感光模式,大家在LCD上看到的就是CCD感受到的圖象,也就是說拍攝者在液晶屏上看到的也是大家將要拍攝的圖 象,也不存在像差問題,所以普通數碼相機也能拍攝好微距!所以從這點來說,單反相機不佔優勢。 2、快門問題 :普通數碼相機對於普通用戶拍攝到此一游的照片已經足夠,但是它的快門速度對有較高要求的要適應惡劣拍攝環境的攝影 者來說卻是極為重要的,在普通數碼相機中最快快門速度極為重要維持在 1/1000 秒左右,而單反數碼相機的最快快門速度輕鬆就能達到 1/10000 秒左右,這麼快的快門速度讓普通數碼相機望塵莫及,非常適合拍攝生態環境。 3、鏡頭不同 :提到單反數,很多人都會津津樂道它擁有多種可支持的鏡頭,也有人認為單反與普通數碼相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可更 換鏡頭另一個則不可以,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仔細想想其實不然。比如 Olympus 的 E20P 就是一部不可換鏡頭的單反數碼相機,當然市 場上絕大多數單背後都有配套的鏡頭群的支持。在拍攝活動中我們可以更換不同的特效鏡頭,通過取景器便可以查看不同的特殊效果,最 終選擇合適的鏡頭嘗試拍攝。 單反數碼相機不單支持的配套鏡頭多,更重要的是在鏡頭指標上也有普通數碼相機達不到的高度。首先如廣角端的拍攝效果,普通數 碼相機大都堅守 35mm~38mm 的陣地,少數高端機型的鏡頭支持到 28mm 廣角,但是單反數碼相機通常情況下使用原配鏡頭就可以拍攝出令人欣慰的廣角風景照片,配合特殊的廣角鏡頭甚至可以 繼續擴大可視範圍。其次數碼相機對抖動是很敏感的,在曝光過程中即便輕微晃動都會產生模糊的照片,如果普通數碼相機不是高倍變焦鏡頭機型的話,很多都不帶防抖動這一實用功能,而單 反數碼相機則可以外加鏡頭來防止拍攝中持機不穩抖動情況的發生。 另外鏡頭部分與成像質量也是密切相關,比較大多數普通數碼相機與單反數碼相機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出,普通數碼相機鏡頭的鏡片很小,與鏡筒口徑不成比例,有些機型的鏡片只有鏡筒口 徑的 1/3 左右,而單反數碼相機鏡頭的鏡片基本與鏡筒口徑相當,這也造成了兩個系統光學性能表現力的巨大差異。總之多一個鏡頭選擇就多了一分拍攝時的保障,好的鏡頭能夠使拍攝工作從 容自在地完成。 4、感光材料的面積差別 :單反相機大多數採用全片幅的 2/3 為感光材料,少數高端產品做到了全片幅(就是和 35 毫米膠片的大小一樣) ,往往比普通的數碼相機採用的 ccd 的面積大幾倍,所 以數碼單反一般躁點非常小,而普通的數碼相機躁點控制要差很多,例如 800w 的 canon 20D 和 800w 的 sony f828 比躁點控制相差太大了,簡直無法比! 重點說明:數碼單反相機和傳統單反相機的快門是故障率很高的部件,因為在拍攝的時候首先是反光鏡要翻上去,然後再暴光,這一系列動作都是非常快的,而且都是機械裝置。有些朋友在使用單 反時可能也注意到了,當按下快門一瞬間,從取景器看出去,只看到一片黑,通過以上講解大家應該知道了為什麼,在按下按門後反光鏡會向上翻,這樣光線才能通過鏡頭到達 CCD 或 CMOS 進行曝光(反光鏡相當於一個光路的切換開關) 。 單反相機在更換鏡頭的時候內部很容易進灰,特別是數碼單反,如果 CCD 上面髒了一般就要拿到專業維修部去清洗,所以在更換鏡頭的時候盡量找乾淨無塵的地方進行。 許多剛剛使用單反數碼相機的用戶抱怨單反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色彩灰暗,銳度不夠,甚至不如袖珍數碼相機那樣透亮。其實這並不是相機的問題。這是因為單反數碼相機的圖片處 理概念和袖珍數碼相機完全不同,單反記錄的圖像信息更加豐富真實(保留的原始數據較多)以便用戶擁有更大的調整範圍,獲得更滿意的圖片,同時也需要用戶有一定的電腦照片 處理水平。袖珍數碼機多會在圖片處理方面自動進行處理,如色彩誇張及影像邊緣銳化等,留給用戶後期處理的條件就很少了。15鏡頭:有幾個名詞需要理解清楚:景深,焦距,光圈 景深: 先理解下,為什麼照出的照片有虛像和實像的 區別?物體的光線經過鏡頭的折射之後匯聚到感光器 件上,但是有的光線並不是正好匯聚到感光器件上, 而是匯聚在感光器件之前或者之後,在之前匯聚的折 射後會反射虛像到感光器件上,在之後匯聚的也會出現虛像在感光器件上。只有正好在感光器件上匯聚的點才會呈現最清晰的圖像。但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清晰成像」是有個範圍的,就 是說從正好在感光上匯聚的點開始,周邊的虛像點越來越多,在一定範圍內是不會被肉眼發現的。這個不會被肉眼發現的範圍就叫做景深。意思就是清晰的景象的範圍。景深越大,代表 清晰的範圍越大,照片上虛化的範圍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小,清晰的範圍越小,虛化範圍越大。我們把導致虛化的光線叫做彌散斑。在景物和鏡頭的距離不變的前提下,影響景深的因 素有兩個:焦距,光圈。 焦距 :焦距是指鏡頭和感光器件之間的距離。焦距越小,接受的彌散斑就越小,景深就變大。焦距越大,接受的彌散斑就大,景深就變小。但是我們這是在考慮景物和鏡頭距離不變的情況下的。 我們可以反過來想,鏡頭的折射程度是一樣的,焦距越小,它能對焦接受的景物距離就短,於是遠距離的景物就無法拍攝清晰。焦距越大,可對焦範圍就大,遠距離的景物就可以拍攝清 晰。於是就有出現了長焦等鏡頭。那既然有彌散斑,我用個擋板擋住彌散斑不就可以讓照片景深變大嗎?對的,這擋板就是光圈。 光圈 :在同樣的焦距下,光圈小,則就能更好擋住外圍的彌散斑,看景物就越清晰,景深大。反之,光圈大,則外圍彌散光就越多,景物虛化的部分就更大,景深小。這裡光圈大小是使用一個 f 值來進行衡量。光圈半徑 = 焦距 / f 值,比如 50mm 的焦距,f4 的光圈大小,則光圈半徑就是 50mm/4。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光圈大小實際上是和光圈入光的半徑呈反比的。 如何拍攝高質量數碼照片 1.選擇適當的快門:在沒有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比「鏡頭焦距倒數」短兩級以上的快門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多數初學攝影者,手持相機拍攝的極限快門時間是焦距的倒數。例如使用 28mm 焦距 的鏡頭,「極限時間」是 1/30 秒,使用 105 或 135mm 焦距的鏡頭,「極限時間」是 1/125 秒;使用 500mm 焦距的鏡頭,「極限時間」是 1/500 秒等等。「極限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很多訓練 有素的攝影師,可以端著比「極限時間」低兩級的快門時間拍照,當他們使用防抖動鏡頭時,快門可以慢到接近 1 秒(廣角鏡頭) 。但是他們此時拍攝的照片,仍然經不起放大的,更不用說高 倍放大。我曾經測試過很多自稱是可以端 1 秒的攝影師的手持解析度,在他們用標準鏡頭,並使用 1/4—1/15 秒的時間拍攝時,平均的手持解析度都到不了 20lp/mm。 我曾經對攝影專業的學生,進行過 400 人以上的實驗,在使用標準鏡頭,並使用 1/30 秒、1/60 秒和 1/125 秒的速度拍攝時,平均的手持解析度都到不了 30lp/mm。超過了 70lp/mm,並且 能重複實驗的,在 400 人中,一共只有 7 個人;平均解析度超過 50lp/mm,不足 30 人;多數學生是在 20—50lp/mm 之間;有 20%的人,在以上情況下,平均手持解析度只有不足 10lp/mm,有的 甚至不足 5lp/mm。但是我也同樣對於很多學生進行過這樣的實驗:使用標準鏡頭,使用 1/125—1/500 秒的快門拍攝,幾乎無論是有經驗還是沒有經驗的人,有可以輕易獲得 50lp/mm 以上的手 持解析度;而我同樣實驗過,任何人只要使用了三腳架,只要對焦準確,從 1 秒到 1/125 秒。都可以輕易獲得 70lp/mm 以上的解析度(最佳光圈) 。由此可見,使用三腳架對於任何人都是獲得 高清晰度照片的好方法。 三腳架是證明你的鏡頭是不是足夠好的必備工具。 很多人在使用了高檔三腳架以後才發現自己的鏡頭原來如此之好。 那麼, 在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 儘可能地使用比「倒 數時間」短兩級以上的快門時間,同樣是非常有效的拍攝方


推薦閱讀:

藥理學總結
這些字你會讀嗎——108個多音字總結
張岩整理:旺衰知識點總結
陳履生在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第8分會「禁忌與教化」上的總結
幼兒教師大班工作總結

TAG:經驗 | 總結 | 單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