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印順佛學思想研究述評

當代印順佛學思想研究述評

作者 : 歐陽鎮

    印順法師(1906—2005)是當代著名的中國佛教思想家。他早年追隨太虛大師,後遷居台灣。他的著作基本上在台灣出版,大陸難以見到,因此他的佛學思想在大陸鮮為人知。郭朋在《印順佛學思想研究》一書的後記中慨嘆道:「具有如此博大精深思想體系的一位佛學大師——印公,自從他於全國(除台灣外)解放的前夕離開大陸之後,由於海峽兩岸的長期隔離,幾十年來,他在大陸鮮為人知——甚至在大陸的佛教界也鮮為人知,以致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的佛教詞條里,甚至把並不屬於佛教界的人物都收了進去,卻沒有收入印順法師!這真是一件令人深感遺憾的事。」隨著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加強,大陸也出現了一些研究印順佛學思想研究的成果,但「相對於台灣而言,中國大陸僧俗二界於《妙雲集》的研習及闡揚者甚少,雖時有介紹印順導師的文章刊出,但也多是只鱗片爪、零星散落,無法形成氣候。」[1]但是,近年來,大陸僧俗二界都加強了對印順佛學思想的研究,學術成果涉及面也越來越寬,在吸取台灣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將會向縱深發展。為了今後進一步深入研究印順佛學思想,我們必須了解印順佛學思想的研究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印順著作及思想評價

  印順法師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他將自已的著作編集為《妙雲集》(24冊)、《華雨集》(5冊)及其它專著十餘部,總計有七百餘萬字。他的這些著作受到學術界高度讚揚。陳兵等編著的《人間佛教》中就記載:「印順著述宏富,各種著作合計有七百多萬字,若加其編訂之作,則超過千萬字,……為當代佛學著作最為豐碩者,與呂澂並稱現代佛學研究的雙璧。」黃夏年也指出:「印順法師是當代最著名的佛教學者,他一生著述等身,撰有各種著作41部,涉及大小乘佛教,以及中印佛教的各個宗派。他的著作在佛教界和學術界影響甚大。他撰寫的一些著作,是享譽於學術界和佛教界的重要著作,對推動當代中國佛教和中國佛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2]台灣星雲法師認為:「印老的思想豐富,立論創新,他對佛學的闡釋常有獨特的見解,他的佛學著作具有深度,可以說是一位佛學上的開悟者。」[3]郭朋在所著的《印順佛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的內容簡介中說:「印順是當代台灣著名學者,同時又是享有盛譽的佛教大師。他多年潛心研究佛學,在印度和中國的佛教思想與教派的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其論述多有獨到之處。」印順的著作在僧俗二界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釋聖嚴在《印順長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論——讀〈大乘起信論講記〉》中指出:「他(印順)為了將佛法作各種層面與各個角度理清給大家看,透過他的著作,可以讓我們知道佛陀釋迦世尊所留的遺教,主要是給人間用來離苦得樂的觀念及方法。」李尚全認為:「他(印順)的佛學著作澤被了兩岸僧俗學人。」[4]

  透過印順法師的著作,可見其思想博大精深。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也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在關注中,既有對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給予肯定評價的,也有給予質疑和批評的。我們從對印順佛學思想給予肯定評價中,可以看出印順佛學思想的價值和意義。郭朋認為:「印順是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劃時代偉人。」並認為印順「在佛教思想史的研究上,能夠達到這樣的理論高度的,又有幾人!」[5]宏印法師認為印順的「思想創見,可以說是為唐末會昌法難以來,缺乏新思想新活力的中國佛教,注入了一股新生命。」[6]羅顥也認為:「印順導師是當今海內外所一致推崇的佛學大師,他在佛學研究上的許多貢獻具有開創性意義。」[7]《印順長老訪談錄》中有:「學術界認為,二十世紀有系統的對傳統佛教思想進行清理的,突出的是印順導師和歐陽竟無二系統。」[8]藍吉富評價印順法師:「印公的思想,就象佛教歷史路線上的路標。透過這一路標的指引,後人如果繼承得宜,那麼佛教史的發展,是很可能轉向的;中國佛教史,是很可能有嶄新的一章的。」接著藍吉富還評價了印順思想對台灣等地的影響。他認為印順是從五十年代至今「在佛學思想上對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華人佛教徒影響最深最大的出家人。」[9]印順法師離開大陸後,主要居住在台灣,其思想對台灣佛教的影響巨大。在《妙雲集導讀之一》的總序中有:「印順導師游心法海七十年,在佛教思想上,宗教精神上,對於近四、五十年的台灣佛教,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這已為海內外佛教界所公認。」

  但是,印順的佛學思想也受來自教內人士的質疑和批評。楊惠南就指出:「印順導師的思想,受到誤解和批評的,恐怕比受到諒解(不要說了解)和讚美的,來得還要多。」[10]邱敏捷也認為:「質疑、批評、詆毀印順的人也不少。」[11]相對來說,溫金柯對印順的批評就較為具體。他認為印順「所奠定的佛教風格,現代性有餘,但是對於修證道的熱情不足,也是明顯的問題。這將使漢傳佛教在不斷往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也含藏著俗化、淺化的傾向,甚至可能導致佛教面貌的模糊,與根本精神的淪喪。」[12]

  從以上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印順法師的著作量大,而且思想精深,學術界是比較一致贊同的。但是印順的某些思想如凈土思想、菩薩道修證思想等,受到少數人的指責和批評,這並不能否定印順思想的價值,相反正說明了印順思想不與人苟同的特色。

  印順人間佛教思想

  關於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默雷在《法音》1997年第5期發表了一篇《台灣學術界對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之研究》,全面敘述了印順人間佛教思想的研究狀況。此外,楊惠南於1990年寫了一篇長達三萬餘字的《佛在人間——印順之「人間佛教」的分析》,文中闡述了人間佛教的思想來源、人間佛教的內容和本質、印順的佛身觀、教判和凈土思想等重要課題,是迄今最為系統的研究印順人間佛教思想的力作。

  本人根據近年來的最新有關印順人間佛教的資料,對印順人間佛教的研究現狀作一概述。

  有關印順人間佛教思想之淵源,在現代學者著作中,多有論述,但歸納起來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有下面四種:1、楊惠南認為印順人間佛教有五個來源,它們是:三論與唯識法門,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阿含經》和《廣律》,日本佛教學者,以及梁漱溟等新儒家學者(《當代佛教思想展望》,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第182頁)。2、邱敏捷在博士論文中,所概述的印順人間佛教思想淵源,仍不出楊氏之說,唯將楊氏所列後三個來源於「超越三論與唯識思想期」中,綜合論述(台灣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印順佛教思想研究》,1998年,第63頁)。3、李玉蟬在碩士論文中,將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淵源,歸納為四點,亦雷同於楊氏所述(《當代人間佛教思想的探討——兼論原始佛教的人間性格》,香港私立能仁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4、陳美華則跳脫前三者窠臼,從受到太虛大師思想的影響、佛教本身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和個人宗教觀三個方面,論述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淵源(《個人、歷史與宗教——印順法師人間佛教與其思想源流》,載台灣《中華佛學學報》第15期第436-444頁)。[13]

  學術界對印順人間佛教的理論都一致表示肯定。《法音》2005年第6期第50頁載有「印順法師倡導和闡發的人間佛教思想,對當代漢傳佛教界的思想和實踐產生了深刻影響,海內外佛門後學無不受其法乳沾溉。」王雷泉在《批判與適應——試論「人間佛教」的三個層面》中指出:「印順法師闡揚的人間佛教思想,為佛教從信仰層圈出發,契入社會、文化層圈,完成佛教的現代轉向奠下了理論基礎。」《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1期上的《印順長老訪談錄》有「現今海峽兩岸也都共同認同人間佛教此一理念,其中高舉人生佛教進而推展到人間佛教思想體系並完成的就是印順導師。」印順人間佛教思想的影響集中表現在台灣佛教界。邱敏捷就認為:「印順對當今台灣佛教影響最大者莫過於人間佛教思想。」[14]鄧子美讚歎說:「印順的人間佛教理論建構,特別是他與太虛基本一致並予以豐富發展的一面,既突出了人間佛法根本,也體現了時代潮流,加以印順即使在那最艱難的日子裡,也始終不渝地致力於人間佛教理念的推廣。這些,終於使提倡人間佛教成為台灣佛教主流。」[15]正是由於印順人間佛教思想產生了積極作用,因而大陸佛教界號召大家「應深入學習領會太虛大師、印順法師和趙朴初居士等高僧大德關於人間佛教的思想,不宜將人間佛教僅僅作為一句口號,而應作廣泛的講解宣傳和深入研究。」[16]不過,對印順人間佛教的實踐也有表示疑慮和批評意見的。江燦騰就認為:「印順主張的人間佛教,固然對治了傳統中國佛教常有的重經懺法會,喜神秘神通的流弊現象,但同時也削弱了宗教體驗的成分,而建立在宗教實踐基礎上的禪定經驗、宗教觀,是不可能為文獻學上的辨偽所說服的。」[17]李元松在《從為什麼提倡現代禪到現代禪未來發展方向之我見》中認為:「印順提倡的人間佛教即人乘的菩薩道或凡夫的菩薩行,淺化了大乘菩薩道。」

  將印順人間佛教與太虛人生佛教進行比較研究,在學術界也出現了一些新成果。一般都認為,印順的人間佛教,是對太虛人生佛教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但也有一些新看法。江燦騰認為「印順是在太虛人生佛教的『舊瓶』里,裝了自己的『新酒』。」而且指出:「印順法師的思想,絕非承襲太虛大師,而是對其批評,並展開自己的理論體系。如不理解這一點,縱然讀盡印順法師的所有著作,亦是枉然。」[18]魏道儒在《略談人間佛教與新世紀中國人間佛教建設》一文中比較研究了太虛、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特點。他認為太虛倡導人生佛教最顯著的特點,是在契理契機原則指導下,有選擇地辯證繼承以往佛教的優秀遺產,對佛教進行全面的變革,使佛教適應中國社會乃至世界潮流,建立現代化的中國佛教。印順倡導的人間佛教理論有三個顯著特點:其一,突出強調佛教適應社會的重要性。其二,從研究整體佛法中開發佛教最寶貴的精神資源。其三,確立「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尊重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貫穿到人間佛教理論的始終。蔣九愚在《太虛、印順人間佛教理路之歧異》一文認為太虛、印順人間佛教理路上的「異」是「同中之異」,表現在二者思維路向、所宗經典、詮釋內容等方面的側重點不同。

  上面從三個方面概述了印順人間佛教的研究現狀。人間佛教的淵源方面,雖然列舉了多種情況,都是泛泛而論,沒有突出重點,也沒有從根本上進行理論上的闡述。人間佛教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印順人間佛教的理論得到一致的認同,實踐上的不足受到了指責。印順人間佛教與太虛人生佛教的比較研究,不僅有助於突出印順人間佛教的特點,而且有助於加深理解印順人間佛教的思想。

  印順禪凈思想

  印順的禪宗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的《中國禪宗史》一書中。1973年,印順以該書在一向被視為世界禪學研究之重鎮的日本,獲得論文博士學位,並被日本禪學界有宗師之譽的關口真大教授讚揚,稱「本論文是近代以來從敦煌或其他許多新資料的發現,因而就研究中國禪宗史而言,已進入一革新的階段。以中國學者的見地,將立論的著眼點,放在禪宗的遞嬗過程,是從印度禪演化為中華禪,從而形成了一部新的中國禪宗史之研究。」關口真大最後指出「總之,本論文對於須要究明的本旨,均能妥善的達成,其考證與論述的宗旨亦可稱允當。本論文對舊有中國禪宗史將可以促成其根本而全面的更新。於是,本論文的問世對於學術界貢獻了一部偉大而卓越的精心創作。」[19]印順禪宗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大陸的學者。楊曾文在《考察禪中國化的卓越嘗試——讀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文中認為:「七十年代,印順法師在長期從事佛教和禪宗研究的基礎上,並利用國內外最新發現的禪宗資料,撰寫出《中國禪宗史》,填補了中國佛教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他還進一步指出:「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至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日本的年輕學者伊吹敦將此書譯成日文,1997年由山喜房出版,認為此是『不朽的名著』。」洪修平在《印順法師與禪宗史研究》一文中,從禪宗史研究的角度概括印順對禪宗思想的五點貢獻:1、印順法師提出「禪宗史研究,必須弄清楚超時空的自心體驗,現實時空(歷史)中的方便演化」,這對禪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2、印順對楞伽師、楞伽禪的辨析,有助於理清中國禪宗形成和發展的脈絡。3、印順法師關於如來藏的看法,以及對道信「《楞伽》與《般若》合一」的禪法特色的概括等,對把握中國禪宗思想的基本特點及其演變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4、印順法師對《壇經》及其作者和神會思想的研究,表現出了他以理服人、求實客觀的學者風範。5、印順法師對「印度禪」向「中華禪」演化的關注,提升了中國禪史研究的意義。麻天祥從禪宗史、禪宗研究方法等不同的角度將印順法師與胡適、鈴木大拙進行了比較,他寫了兩篇文章:一是《胡適·鈴木大拙·印順——禪宗史研究中具體問題之比較》;另一篇是《胡適·鈴木大拙·印順禪宗研究方法之比較》。在台灣,關於印順批判禪和禪宗的思想意見分歧,褒貶不一。林朝成等認為:「印順以佛法緣起的慧學與大乘的慈悲精神,批判中國禪宗,並嚴斥道家化、玄學化的禪,對研究中古時期思想的學者提出問題意識與挑戰,這些都是有價值的研究成果。」[20]相反,李元松卻認為:「我覺得印順法師對禪(包括對密教、對凈土)的批評並沒有深及禪的內在生命。換句話說,印順法師對禪的批評只停留在表面的思維層次。」[21]

  印順著有《凈土新論》一書,這本書集中反映了他的凈土思想,曾在台灣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對印順的批評甚至達到人身攻擊的地步。楊惠南就寫道:「在台灣,他(指印順)的《凈土新論》一書,更引起某些傳統凈土信仰者的大力反彈;他們一方面展開焚燒《凈土新論》的作為,二方面誣告印順導師『為匪宣傳』。至於不曾形諸文字和行動的各種批評,至今依然不時傳之於耳。」[22]釋昭慧在《印順導師對本生談與西方凈土思想的抉擇》一文中分析印順凈土思想受到攻擊的原因時,認為印順「對於大乘佛教的凈土觀、佛陀觀與菩薩觀等,都有他獨到的見地,而這也是傳統佛教對他頗不諒解的地方,因為他們認為,印公的此諸看法,已經衝擊到大乘行人的信仰。」

  有關印順凈土思想的研究,楊惠南在《佛在人間》裡面,認為印順提倡創造凈土與人間凈土十分符合於人間佛教的理念。江燦騰在《台灣當代凈土思想的新動向》一書中,一方面承認印順《凈土新論》是對傳統凈土信仰反省的最有系統、最深刻的傑出作品,但另一方面卻指責印順對中國文化的本質與因之而衍生中國佛教思想體系,缺乏同情。聖凱在《印順法師的凈土思想》一文中,以《凈土新論》為基,從三個方面探討了印順的凈土思想:1、從現實的時空理解凈土;2、以人間凈土為基礎的凈土觀;3、萬善同歸的念佛觀。既突出了印順法師對傳統凈土信仰的反省,又提出了要糾正現代凈土弘揚者所出現的偏差。

  印順的禪宗思想貢獻,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贊同和肯定。相反,印順的凈土思想在台灣佛教界卻引起了強烈反響,形成了鮮明對比和反差,但這也不能完全否定印順凈土思想的特有價值。

  印順中觀思想

  關於印順中觀思想的研究成果很少,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學術界目前還未看到研究印順中觀思想的專著出版,而研究其內容較為豐富的,只有郭朋的《印順佛學思想研究》一書,他在這本書中專門列了一章分六節作了敘述,即書中的第九章中觀思想(223-282頁),約3萬餘字。另外只有零星的幾篇相關文章。如藍吉富編輯的《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印順導師八十壽慶論文集》(正聞出版社,1992年,四版)收錄的文章:李恆鉞的《我從導師所學到的中觀》、許巍文的《〈中觀今論〉讀後贊》等。然而印順中觀思想在學術界受到高度的評價。游祥洲在《從印順導師對空義的闡揚談起》一文中認為:「就中國近五百年來的研究情形而論,能如當今印順導師這樣全面而有條理地對《阿含》、《般若》、《中觀》的空義加以綜貫闡揚的,似乎尚無第二人。」藍吉富在倡印緣起中寫道:「(印順)對中觀學(空義)的闡釋與推演,為民國佛學界之一絕。事實上,從嘉祥吉藏以來,國人中很少人能象導師這樣對緣起性空大義有如此透闢的認識。」[23]見心在《趙朴初會長會見印順大師》中也讚歎印順是「自宋迄今對中觀的研究最有貢獻的學者。」[24]印順中觀思想獲得如此高的評價,這與他的佛學思想的淵源分不開。釋聖嚴就認為:「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是淵源於《阿含經》、《中觀論》,那就是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為他的立足點,然後再去博涉印度的大小乘佛法以及中國的各宗派思想。」[25]

  但是印順中觀思想不是十全十美,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認同的意見。李元松認為:「印順法師有過於注重緣起性空的形式意義的傾向,以至於對一些在形式上和般若中觀系的風格略有不同的宗派,印順法師便認彼宗有佛法以外的雜質。」關於這一點,他還認為印順法師站在出家人的立場「比較缺乏跳出佛教圈的開闊式的思考和眼光。」[26]而宋澤萊認為印順的中觀思想完全背反《雜阿含經》教義,印順所謂中觀是《阿含經》的通論是站不住腳的[27]。印順中觀思想表現了印順法師獨特思維和理論特色,雖然有一些不認同的意見,但並不能掩蓋印順對中觀理論研究的成就。

  當前,僧俗二界對印順佛學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上幾個方面。同時,對印順佛學思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們也不可忽視。研究印順原始和部派佛教思想、律學思想、如來藏思想、儒佛關係等,也出現了一些專著和論文。專著如:蒲長春著《印順如來藏研究》(博士論文)、李嶷著《印順法師佛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釋清德著《印順導師的律學思想》等。論文如:釋開仁的《印順導師對初期大乘菩薩觀之抉擇探源》、羅顥的《印順對大乘佛教的判說》、楊惠南的《儒家在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中的地位》等。在這些研究成果中,也存在對印順佛學思想看法不一致的地方。

  【注 釋】

  [1] 福建佛學院師資進修班編訂的《妙雲集》教學大綱。

  [2] 《印順的人間佛教思想》,見《佛學研究》,2005年。

  [3] 《值得尊崇的當代佛學泰斗——永懷印順導師》,見《普門學報》第30期。

  [4] 《印順思想脈絡論》,見《佛學研究》,2005年。

  [5] 《印順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頁。

  [6] 宏印法師主編《妙雲集導讀之一》總序,南普陀寺慈善會佛經贈送處印贈。

  [7] 《印順對大乘佛教的判說》,見《佛學研究》,1998年。

  [8] 《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1期。

  [9] 《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印順佛學思想的特質及歷史意義》,第213頁。

  [10]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第218頁。

  [11] 《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法界出版社,2001年。

  [12] 《繼承與批判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評性廣法師〈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

  [13] 以上四種說法轉引自黃富秀《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研究》第12頁,南京大學哲學系2006年博士論文。

  [14] 《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法界出版社,2001年,第5頁。

  [15] 《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智慧的結晶——人間佛教理論的建構與運作》,見《法音》1998年第6期。

  [16] 陳星橋《關於當前佛教界幾個思想理論問題的反思(上)》,見《法音》2006年第2期。

  [17] 《人間凈土的追尋——中國近世佛教思想研究》,稻香出版社,1989年,第204頁。

  [18] 《人間凈土的追尋——中國近世佛教思想研究》,稻香出版社,1989年,第205頁。

  [19] 藍吉富編輯《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正聞版1992年,第333頁。

  [20] 邱敏捷《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法界出版社,2001年,第12頁。

  [21] 《我有明珠一顆》,現代禪出版社,1993年,第26頁。

  [22]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第218頁。

  [23] 藍吉富編輯《印順導師的思想與學問》,正聞版1992年。

  [24] 《法音》1994年第10期。

  [25]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正台書局,1999年,第200頁。

  [26] 《本地風光》第25期。

  [27] 邱敏捷《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法界出版社,2001年,第10-11頁。


推薦閱讀:

月夜歸航09-【修鍊】佛學-心經
佛學疑問解答
走進大圓滿-生老病死的真相
佛教為什麼不吃肉?
他身無分文,卻富可敵國,有種風骨叫做南懷瑾!

TAG:思想 | 佛學 | 當代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