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灸學第9講—內科症治1

聲明:此教學視頻版權歸原製作方所有,此處僅供了解醫學知識,內部學習參考,嚴禁商業用途。如需其他事宜,請與原製作方聯繫。

視頻建議wifi狀態下閱讀

二、奇經八脈

什麼是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指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共8條,故一稱奇經八脈。

腧穴的主治特點

(一)近治作用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療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鄰近組織、器官病證的作用。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規律的體現。

(二)遠治作用

遠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療其遠隔部位的臟腑、組織器官病證的作用。腧穴不僅能治療局部病證,而且還有遠治作用。十四經穴,尤其是十二經脈中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經穴,遠治作用尤為突出這是「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規律的反映。

(三)特殊作用

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雙向的良性調整作用和相對的特異治療作用。所謂雙向良性調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對機體不同的病理狀態,可以起到兩種相反而有效的治療作用。此外,腧穴的治療作用還具有相對的特異性

二、腧穴的主治規律

腧穴(主要指十四經穴)的主治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主要有分經主治和分部主治兩大規律。大體上,四肢部經穴以分經主治為主,頭身部經穴以分部主治為主。

(一)分經主治規律

分經主治,是指某一經脈所屬的經穴均可治療該經循行部位及其相應臟腑的病證。古代醫家在論述針灸治療時,往往只選取有關經脈而不列舉具體穴名,即所謂「定經不定穴」。實踐證明,同一經脈的不同經穴,可以治療本經相同病證。根據腧穴的分經主治規律,後世醫家在針灸治療上有「寧失其穴,勿失其經」之說。

另外,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任脈和督脈經穴既具有各自的分經主治規律,同時又在某些主治上有共同點。總之,十四經腧穴的分經主治既各具特點,又具有某些共性

二)分部主治規律

分部主治,是指處於身體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療該部位及某類病證,即腧穴的分部主治與腧穴的位置特點相關。

如位於頭面、頸項部的腧穴,以治療頭面五官及頸項部病證為主,後頭區及項區穴又可治療神志病等。一、特定穴的意義

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並有特定稱號的腧穴,稱為特定穴。

根據其不同的分布特點、含義和治療作用,將特定穴分為「五輸穴」、「原穴」、「絡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和「交會穴」等10類。

一)五輸穴

十二經脈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的5個特定腧穴,即「井、滎、輸、經、合」穴,稱「五輸穴」,簡稱「五輸」。

古人把經氣在經脈中的運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認為具有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五輸穴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意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頭;

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為經氣初出。

「滎」,意為小水,喻剛出的泉水微流;

滎穴分布於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為經氣開始流動。

「輸」,有輸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淺漸深;

輸穴分布於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後,為經氣漸盛。

「經」,意為水流寬大通暢;

經穴多位於腕、踝關節以上之前臂、脛部,其經氣盛大流行。

「合」,有匯合之意,喻江河之水匯合入海;

合穴位於肘膝關節附近,其經氣充盛且入合於臟腑。

《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是對五輸穴經氣流注特點的概括。五輸穴與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輸」之稱

(二)原穴、絡穴

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於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稱為原穴,又稱「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氣之意,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為十二經脈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於腕踝關節附近。陰經之原穴與五輸穴中的輸穴同穴名,同部位,實為一穴,即所謂「陰經以輸為原」,「陰經之輸並於原」。陽經之原穴位於五輸穴中的輸穴之後,即另置一原。

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各有1個腧穴,稱之為絡穴,又稱「十五絡穴」。「絡」,有聯絡、散布之意。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一絡穴。十二經脈的絡穴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穴鳩尾位於上腹部;督脈絡穴長強位於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於胸脅部。

三)郄穴

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陰蹻、陽蹻、陰維、陽維脈之經氣深聚的部位,稱為「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16個,除胃經的梁丘之外,都分布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

四)背俞穴、募穴

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稱為「背俞穴」,又稱為「俞穴」。六臟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12個。背俞穴均位於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第1側線上,大體依臟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並分別冠以臟腑之名。

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臟六腑各

(五)下合穴

六腑之氣下合於下肢足三陽經的腧穴,稱為「下合穴」,又稱「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個,其中胃、膽、膀胱的下合穴位於本經,大腸、小腸的下合穴同位於胃經,三焦的下合穴位於膀胱經。

(六)八會穴

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聚會的8個腧穴,稱為八會穴。八會穴分散在軀幹部和四肢部,其中臟、腑、氣、血、骨之會穴位於軀幹部;筋、脈、髓之會穴位於四肢部。

有一募穴,共12個。募穴均位於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


推薦閱讀:

針灸彙編
針灸和方劑各有千秋
針灸學重點-(2)
針灸大成
急症針灸_針灸大全

TAG:針灸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