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獸」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自古以來」的傳說?

【按:昨天的推送:中國神譜大全,三千六百位神仙晃瞎你的眼!最早發後台索取《五福帖》的「寧武子」、「su」(抱歉我打出su前面那個單詞就報非法字元)和「嚴丹」成為幸運粉絲,祝新年快樂。以後經常會有福利,不一定藏在哪裡,所以每期文章一定要讀到最後】

馬上就要過年了。

我們從小學的時候,每年都被告知一種「自古以來」的傳說,說「年」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怪獸。過「年」就是要驅逐這種怪獸。

這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於是,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然而奇怪的是,像我這樣的專門研究神仙鬼怪的人,竟然沒有在任何一部古籍里看到過這個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又是怎麼來的呢?

調查了一圈發現,大家對這個故事的認識,基本停留在寒假作業、枱曆、以及《中國春節民俗典故》等談不上有多麼學術性強的書里。

有365夜故事。

有中國兒童報。

有小說《新年》。

有央視節目主持人。

……

然而,靠譜的來源到底在哪裡?說好的「古老傳說」呢?

而且,「年」和怪獸也不搭邊呀。「年」這個字的意思,第一是谷熟,第二是地球一個公轉周期。什麼時候跑出一個年獸來呢?

甲骨文的「年」,是一個人舉著谷穗的樣子,表示豐收。

於是我就在網上發出帖子,請教各種人,然而回答一般都無外乎上面幾個來源。兒童故事、寒假作業、《春光燦爛豬八戒》……

終於我想到,用資料庫查,查一查最早的這個故事的來歷。

最開始是@積水潭的河漂子查出來的,出版物里搜到最早的是1982年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年節趣話》 :

這個仍然是解放後的,那麼,有些人說六七十年代就聽說過,一定可以追溯到解放前。

有些資料庫可以查出解放前的期刊,結果真讓我查出一條:

這個故事,來自1947年的《大家》,作者是李一。故事雛形已經具備:古老相傳,年是一種猛獸,食人傷生,殘暴無比……

然而既然這裡有,應該還有更早的來源。於是@大意覺迷先生又查出一條:

1939年12月31日《申報》第23650號第13頁:《過年的傳說》

全文是:

據說,在四千多年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物,名叫年。這種動物很大,性喜冷,在每一年的終了,與第二年開始的那一夜,他就要出來吃人;所以,那時候的人,都是存有懼怕之人,並且沒有一個方法來制阻他的活動。

於是在這時,大家就把他當做一個關,就是現在所說的「年關」。又因為逃過了未被年吃掉的緣故,所以就把第二年的第一天,叫做「新年」。

後來人類漸漸的聽明了,想了一個法子,就是在新年的前夕,大家掛了紅色的東西,因為年是最怕紅色,所以這一家倘掛了紅色的東西,年就不敢近了,於是人類得了較安定的生活。所以直到現在舊式的家庭中,還在門外,或卧房外,掛著紅色的布門帘,或在房門上塗有紅色的漆,但他們是以為吉慶,其實是弄錯了。

又為什麼在一年的開始的第一日要說恭喜恭喜呢?這是因為互相慶賀,沒有被年吃掉的緣故;又為什麼要辦很多菜呢?因為年雖然性喜吃人,但與有美味好菜也不肯捨棄,所以人類利用這個原因,使年見美食而忘掉吃人的事,在他吃菜的時候,人類就可以逃去,以免於一死。

後來因為年的生殖力低弱,所以漸漸消滅了,到現在年已經沒有了。但過去的防預步驟,到現在還存留著;但因為年沒有了,所以有很多的東西由自己享用。如菜是為自己所吃,掛紅是表示四季平安,萬事如意,五相慶賀是為了大家又多活了一年,所以現在的過年意義,與從前過年的意義已不同了!祇好與端午節為記念屈原而自食粽子,中秋節為記念嫦娥而自食月餅,彼此並行了。

再往前找,就再也沒有了。

這個故事的來源,目測編造的成分也很大。因為第一,它沒有說明出自哪裡,如果是負責任的作者,應該指明文獻來源。

第二,如果是民間傳說,也應該指出,是哪裡流傳的民間故事,是誰、做過什麼樣的田野調查。

這些都是給文章加分的,如果有的話,為什麼一句不寫呢?

這其實也告訴我們一個鑒別謠言的經驗:看有無參考文獻和出處。

另外一個經驗是:今天流傳的各種「自古以來」的傳說,很可能都是近現代的創造。故事越有鼻子有眼,就越值得打個問號。

《申報》的商業性很強,就是這期報紙,頭版是赫然一個「抗淋濁」:

然後二版接下來就是一個:

抽獎可得「美女牌代乳粉奶瓶一隻」(這個貌似貧道現在就)。

而且奇妙的是,這篇文章刊登於12月31日,是公曆新年,而不是陰曆新年。

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作者,大概認為「年」是一種世界性的動物,而不是我們中國人專有的。這篇文章,帶著濃濃的小報故事味道。

不過,這個案子並沒有完。

因為,這個故事編得相當好!

除了「年」和怪獸扯不上邊之外,它相當完美地結合了古老的民俗。

從這個所謂的「年」獸怕紅色、怕火光、怕巨響,需要人們來驅逐的特徵來看,其實就是古代除夕目的在於驅鬼的儺祭:

《後漢書》卷九五《禮儀志·大儺》:驅逐厲鬼。選一幫十幾歲的小孩子,叫「侲子」,裹著紅頭巾,敲著鼓。有一個人扮作方相氏,穿著熊皮,黑上衣紅裙子(注意,紅色),拿著武器,在宮裡驅鬼。

「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為侲子,皆赤幘皂制,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于禁中。……黃門令奏曰:侲子備,請逐疫!於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歹+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干,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因作方相與十二獸儛。」

這一段太晦澀,大概意思就是說,十二月臘日的頭一天,要驅逐厲鬼。選一幫十幾歲的小孩子,叫「侲子」,裹著紅頭巾,敲著鼓。有一個人扮作方相氏,穿著熊皮,黑上衣紅裙子,拿著武器,在宮裡驅鬼。

日本的方相氏驅鬼

這裡列舉的鬼怪名字有歹+凶、虎、魅、不祥、咎、夢、磔死、寄生、蠱等,而吃它們的神獸是甲作、胇胃、雄伯、騰簡、攬諸、伯奇、強梁、祖明、委隨、錯斷、窮奇、騰根。

這個習俗,一直到唐代還沒有改。沈佺期有一首詩《守歲應制》寫道:「殿上燈人爭烈火,宮中侲子亂驅妖。」這裡「烈」是點燃的意思。寫得多麼形象!王建「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這裡,紅色、火焰等元素也都有了。

至於爆竹,也是類似的作用。

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這其實也是儺的一種延伸。

「山臊」就是山魈,古人認為的山中鬼怪。

這種習俗,到了清代其實還有,只是具有表演性質,南方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儺祭,而北方大部分地區,任務逐漸轉移給了專司表演的戲班了。

清宮正月初一,有「跳靈官」的習俗(後來凡戲開場也跳)。曹心泉謂:「清宮演劇,每年正月初一日演戲,開場先跳靈官。除頭齣戲由南府扮者外,其餘後台所有人眾,俱扮靈官。」

靈官長得什麼樣子呢?「三隻眼,紅須紅袍,左手挽袂,右手持杵」。這是道教宮觀看門的王靈官的形象。

其實我們從這神異的形象來看,很可能就是上古方相氏(或其他驅魅神像)的變種(當然其中還會有很多拐彎)。好像某年春晚還上過,當然不能明目張胆地這麼叫了。

和「跳靈官」相似的,還有「跳鍾馗」。鍾馗也是和方相氏一樣,是專司驅鬼的神。我們看他身穿紅袍,手持響器和寶劍,也基本上貫徹了方相氏的衣缽。

跳鍾馗

「年獸」這個梗,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

從我查閱的各種期刊來看,它最早不會早於上世紀30年代,應該是當時報紙上編造的故事,更不要說是「自古以來」的傳說。

期刊是傳遞知識的載體。讀到靠譜的期刊,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所以今天要向你推薦的是:

(以下是猝不及防的廣告(?˙ー˙?))

推薦閱讀:

如何以「嘿,你在幹什麼」為開頭寫一個結尾與開頭一樣故事?
如何以「老江湖」為主題寫一個反俗套故事?
讀《子不語》時偶然發現的一個極其機智的少女
瞞著家人未婚先孕,嫌丟人趕我出家門,得知我嫁富豪要彩禮二百萬
廿八

TAG:故事 | 傳說 | 這個 | 年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