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親是孩子的「掌舵人」(思維心理、行為習慣、家庭教育)
對於兒子來說,好父親就是他成長的榜樣。爸爸怎樣發展事業,如何頂門立戶,他是一個什麼類型的父親……方方面面,男孩都會不斷學習、模仿,而父親也在自覺不自覺中用他的特徵塑造著兒子。教育兒子,父親絕不能成為「配角」,因為長大後,他就成了「你」。當年肖驍大學畢業時,周圍很多同學都靠家裡的關係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他也很想問父親自己下一步怎麼辦。不過,因為知道父親非常不喜歡托關係、求人,所以一直也沒張口。從肖驍記事起,父親就一直走技術路線,調動、升遷靠的都是自己的本事。「有一年我爸到國外進修,同去的很多人都比他學歷高,但是他有股鑽勁,苦學幾個月後,因為技術過硬得到老外的認可,還成了同批進修者的組長。這件事對我影響很深,我覺得靠任何關係都不如自己長本事。」肖驍說。畢業後他找了一家外企,經過十來年的奮鬥,現在當上了部門經理。肖驍說:「臨近父親節,我特意發了條微信感謝父親。現在我工作很順,越干越自信,可當年那些靠關係的同學,卻越走越弱。畢竟任何關係都是有『保質期』的,不可能無限使用下去。沒有能力,最終還是要被淘汰——這正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一課。」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對社會的認知、判斷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孩子,這確實是父親應該做的。與之同樣重要的,還有適度表達對孩子的情感,特別是對兒子。很多男人性格內向,不善於溝通,面對兒子總覺得需要「嚴管」,不能給「好臉」,甚至時不時要故意給他一點懲戒。即使這些父親心裡比較關心兒子,也會表現得很冷漠,跟孩子幾乎沒有溝通。但凡兒子做出一點令他不滿的事,父親就會大發雷霆,對其粗魯體罰——這種充斥著冷漠、懲罰的親子關係,是父親提供給兒子的失敗案例,然而令人無奈的是,負面影響也會一代一代地複製。子皓的婚姻很失敗。當年他找了一個比自己大8歲的女人。離婚後,他曾自己分析:從小到大看到的就是一個懦弱、冷漠的父親,所以成年後他根本不知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找比自己大的女人,就像是在尋求母愛。離婚後,他給兒子的贍養費很多,這跟當年父親就知道把錢拿回家養他們姐弟如出一轍。現在跟10歲的兒子互動,儘管他很想表現得親密一點,但是「肉麻」的話說不出口,別說摟摟抱抱,就連拍拍肩膀之類的動作爺倆都很少,因為記憶里父親從未這樣對待過他,他也不習慣去做。子皓說,第一次真實感覺到父親的存在,是他考上大學那年,父親到車站送他。火車開動時,他感覺父親很不自然地低了一下頭,眼裡彷彿有淚光。除此以外,從小到大,父親就像一個符號。而離婚多年,他自己在兒子的生活中也同樣扮演著一個給錢的「符號」。
2對女兒:關鍵時指點引領方向有調查顯示,爸爸對女兒生活的良性介入,對於女兒的智力發展、情感形成等至關重要。跟母親對女兒生活細緻入微的關照不同,父親往往給予更多精神支持和關鍵點的引導。而這些是貫穿在女兒整個成長過程中的。小佳讀高中時一直埋頭苦學,對大學專業和職業規劃一片空白。所以當年高考後了解院校、分析填報志願的工作,基本都由老爸主導。「那時候是估分報志願。估分之後,我對報志願毫無頭緒。爸爸比我操心多,每天早上,我都聽見他在客廳里嘩啦嘩啦翻資料,遇到合適的學校和專業,他就記在小本子上。爸爸有幾個同事的孩子在外地上大學,為了更詳細了解那些學校的情況,他特意給他們打電話。」小佳說。當然,父女倆也並非沒有分歧。小佳想報考西南一所大學英語專業,而父親通過分析則認為她上北京的一所高校更好。老爸耐心勸導:「你擅長寫作,喜歡英語,可以學國際新聞這類跟英語沾邊的專業。北京一來離家不遠,二來重點院校多,教育氛圍也更好。西南那所高校咱們並不熟悉,辦學質量可能還不如北京這所高校。」小佳一直都很相信父親,加上多年來爸爸幫她做的決定基本都是正確的,所以這次她也把決定權交給了父親。事後證明,小佳到北京學習國際新聞專業確實如魚得水,畢業後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父親對女兒的持續關注和關鍵點引領,二者缺一不可。對於女兒來說,父親是她生命中接觸的第一個異性,父親的形象常與高大、力量、溫暖、勇敢、責任等一系列辭彙聯繫在一起。父親對女兒的愛護與關注,是雙方能夠溝通心靈的基礎。而關鍵點的指引,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學業、職場如此,婚戀亦然。蘇蘇跟前男友分手之後,有半年時間沒有對象,雖然認識一個男孩,但始終沒有發展。蘇蘇媽問她,男孩父母是做生意的,他家境好,長相英俊,又喜歡你,為什麼不試著接觸一下?蘇蘇的回答特別簡潔乾脆:「我覺得我爸可能不喜歡他。」事實也的確如此,後來跟蘇蘇媽聊天時,蘇蘇爸表態,這個男孩和女兒不大合適。因為女方是公務員家庭,男方父母是商人,兩邊差異較大,很多想法可能都不一樣。蘇蘇爸看好追求女兒的小陳,說兩個孩子是大學同學,知根知底。對方父母是知識分子,兩個家庭門當戶對,更容易溝通。最後蘇蘇果然沒有接受「富二代」的追求,而是和小陳走到了一起,婚後生活也很幸福。女兒跟父親若一直相處很好,情感積累多,那麼她一定會把父親對自己無論事業還是婚姻的建議都記在心裡,逐漸內化成自己的標準。相反,父親平日對女兒不關心,到了她談婚論嫁的時候偏要來插一杠子,很容易適得其反。
專家解讀爸爸手中有根看不見的絲線心理諮詢師、央視《心理訪談》嘉賓 建評父親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爸爸對子女的影響,最終體現在孩子的人格上,比較明確的就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主體間性心理學學派認為,孩子最後是根據他(她)得到的經驗模式,形成自己的經驗組織模式。一個合格的爸爸應該是什麼樣的家庭角色?很多男人認為,自己給家裡掙錢了,兒女就幸福了。其實孩子幼年最需要得到的是「愛」。陪伴子女成長,進行情感投資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人引領。用行動為孩子婚戀「掌舵」父親對子女婚姻的「掌舵」,基本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做」出來的。一個男人在家庭中扮演著「頂樑柱」的角色,有責任感、有擔當,勇敢、有氣魄,愛妻子、孩子……男人做到了這些,他的兒子自然而然就會學習、模仿,將來孩子的婚姻關係也會和諧。而女兒面對一個呵護她的父親,才會有安全感,在人際交往中更自信。好父親是女兒情感期待的榜樣,女兒找對象也會按爸爸那個類型找。男人不要以為在孩子婚戀年紀為其嚴格把關或安排相親就是對兒女婚姻負責。這時再發力,就太晚了。孩子的「婚姻基因」,在過去二三十年與你的互動中已經定型。
虹瑚 愛琳
推薦閱讀:
※性與心理的磨合 姐弟戀為何如此「猖獗」
※為什麼有那麼多mtf,偽娘卻很少?
※不喜歡被別人盯著看是為什麼?
※心理專家教你如何理智處理婚外情
※如何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心理諮詢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