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偉:蘇聯改革的若干思考(3)
06-14
王昕偉:蘇聯改革的若干思考(3) 發布時間:2014-04-13 11:14 作者:王昕偉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 8686次
2.一路走來——成就與問題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文革結束後,中共中央及時開始了以思想解放運動為先驅的改革開放,由此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人民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鬥,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結構層面上,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已經部分或初步實現了艱巨複雜的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生產力層面上,已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經濟管理和發展模式上,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政治上,由高度集權的政治模式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轉型;社會治理上,由倫理型人治社會向法理性法治社會轉型;文化上,由強調高度統一的一元文化社會向多元文化社會轉型;理論創新上,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大浪中,繼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創造性的提出完善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上種種,為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化、法制化國家開闢了前進的大道,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令人歡欣鼓舞的巨大成就,為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了堅實基礎。由此,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的發展充滿著希望,前景遠大,前途光明。 但也應看到,中國當前的改革任務和現代化建設依舊任重道遠。如今,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推進到這樣一個交叉口上,一方面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徹底掃除一切建立完善的市場化、法制化國家體制的障礙。另一方面,改革的動力系統在弱化,「改革的後十年,支持改革的力量不是在增強,而是在削弱」。從而直接導致中國改革步伐步履維艱,逐漸放緩,改革有陷入危機,淪為勃列日涅夫改革後期停滯狀態的可能。 隨著改革的深入,大規模、多層面的利益調整與社會階層分化開始進行,特別由於市場化的力量在此階段開始對社會各個層面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和衝擊,加之資源資本化的增值效應大大減弱,改革普遍受益已成為過去。而權力資本化的擴張,導致利益分配日益失衡,更加劇了社會經濟結構和階層結構的分化,既得利益集團因之形成。社會貧富分化日益擴大,利益分配的非人民化傾向明顯,挫傷了許多人民的積極性,並造成了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發展的困境。逐漸引起了廣大中下層民眾對黨和社會的憤懣與不滿。如果不著力解決這些問題,切實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不僅會喪失我們的群眾基礎,也會喪失執政的合法性,會激發各種社會問題矛盾的產生,導致社會危機和不穩定,進而將會和蘇聯一樣陷入改革的「深淵」,從根本上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並最終極有可能步入蘇聯的後塵。 同時,也應當看到,我們在具體的改革層面上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一些缺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缺少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三位一體的文明結構的理論去認識改革,片面理解「發展是硬道理」,把生產力標準當做唯一標準,忽視了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深刻理解體制改革也是一場全方位的「革命」。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對舊體制的變更缺乏高度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制度創新缺乏系統性和配套性,其力度和速度嚴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經濟上,國企改革的「硬核」產權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以及由此導致的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國有企業效益低下,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等嚴重問題。市場失序,市場分割現象嚴重,這些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政治上,政黨界限不清,政企關係未完全理順,權力尋租等政治腐敗現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精神文明上,社會的一元化的價值導向與成員多元價值取向還沒有達成契合,整個社會風氣呈現萎靡之勢,道德良知日漸泯滅......因而,中國社會改革過程中充滿著種種非常嚴峻而又必須解決的深層問題,隨時有夭折失敗的可能,必須慎之又慎。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 3.共同圓夢——奮鬥與前行 我們應當積極借鑒和吸取蘇聯歷次改革的種種經驗及教訓,把握時代潮流,結合我國國情,解放思想、事實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攻堅克難,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建立健全權力制約監督機制,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文明素質的提高。彰顯主流價值觀,堅定馬列主義信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依靠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尊重基層人民群眾特別是地方的改革首創精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一種既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要求,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和方向的制度模式。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既能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又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保持社會穩定,注重改善人民生活,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同時,不斷加強完善執政黨建設,不斷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凝聚社會共識,協調推進各領域各環節改革,努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習近平十八大講話) |
來源: 共識網 | 責任編輯:邵思思 |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要思考這麼多呢?
※你相信頓悟嗎?
※成為有錢人必須有的6種思考方式
※論政而不誅心 就事論事和提出異議的人真的沒有關係嗎?
※我們可以以什麼樣的態度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