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專欄:NASA 每日一圖 2013(8月合集)

外媒專欄:NASA 每日一圖 2013(8月合集)

圖片來自NASA,翻譯來自星友空間站,搜集整理來自看大圖。(共28張 + 3視頻)?打包下載

本期幫忙圖片整理的是@CATCat_Han,如果你也想來幫忙搜集整理這些精美圖片,可以聯繫我 qq 1817189800。

中國上空的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Xiang Zhan(Beijing Planetarium)

彗星塵埃在這個月初撤向地球,穿過夜空形成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天文學家Xiang Zhan八月12/13日晚上在中國.河北省張北草原觀賞此太空天氣事件時,於4小時期間用廣角鏡頭拍下了一系列10秒長曝光照片。後來,他把補捉68顆流星的照片疊加起來,合成了上面這幅夏季英仙座流星雨影像。雖然沙粒大小的彗星碎片在運動時是彼此平行,但視覺上流星雨的流星卻像是來自天空的英仙座內 之一點,而這群流星雨也因之得名。這種輻散現象是透視效應的產物,就如同平行的鐵軌看似在遠處會聚一 般。下一群主要的流星雨將是十月的獵戶座流星雨。

Arp 271內的互撞螺旋星系 影像提供與版權:Gemini Observatory,GMOS-South,NSF

這些星系將來會怎樣?螺旋星系NGC 5426 和NGC 5427正擦身而過,但它們在這次碰撞後應該都能倖存。星系碰撞時,通常大星系會將小星系吃掉。然而,在這個案例中,兩個星系卻非常相似,都是龐大的螺旋星系,具有廣延的旋臂和緻密的核心。這兩個星系在接下來的數千萬年內,因重力潮汐作用而聚集的氣體會產生新的恆星,但它們的成員星卻不會互撞。仔細瀏覽上面這張由位於智利的8米南雙子望遠鏡所拍攝之影像,可以看到現在有物質脊連接兩個星系。這對作用星系合稱為Arp 271,位於黃道的室女座內,大小約130,000光年,離我們約有9千萬光年遠。現近的預測指出,在數十億年之後,我們銀河系和仙女座大星系也會經歷類似的碰撞。

M8: 礁湖星雲 影像提供與版權:Ignacio Diaz Bobillo

這團美麗的星雲,是用望遠鏡進行夜空巡禮時,到達人馬座時常會停下來欣賞的景點。十八世紀的天文學家梅西葉 (Charles Messier),為這個銀河中心方向的明亮星雲定下了M8之編號,而現代天文學家認為這個距離約5,000光年遠的礁湖星雲 (Lagoon Nebula),是個恆星形成區。星雲內的疏散星團NGC 6530之熾熱恆星,則是這團雲氣發光的能源。這張清晰影像呈現了星雲的細微結構,包括礁湖星雲眾多的纖細輝光雲氣及黝黑的塵埃雲。礁湖星雲中心糾結的小沙漏狀明亮結構,是強烈恆星風和星光作用下的紊亂產物。這張美麗的彩色照片,是用望遠鏡和數位相機在智利黝黑山區所拍攝的M8。以礁湖星雲所在的距離來估計,這張照片大約涵蓋了60光年的區域。

奧地利.Albrechtsberg古堡上空的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Sebastian Voltmer

叢林中這座建於中世紀的Albrechtsberg古堡,位在奧地利.Melk鎮Pielach河的北岸。在這幅攝於2012年8月12日清朗夜晚的西眺影像中,古堡上方籠罩著北半球的夏季星座,其中有寶瓶座 (Aquarius)、天鷹座 (Aquila)和暗淡、位在中右方的小小海豚座 (Delphinus)。影像也捕捉到一顆出現在古堡上方的明亮流星,它的央源可回溯到高懸在清晨天空中的英仙座。英仙座流星雨的來源,是史威福-搭托彗星 (comet Swift-Tuttle)彗尾中的塵埃微粒,當地球掃集彗尾所留下的塵埃微粒時,它們就會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在這個周末,英仙座流星將會再次閃耀在地球的夜空中。

半人馬座的星雲三重奏 影像提供與版權:Tony Hallas

用望遠鏡巡視半人馬座及我們銀河中心區時,這三個明亮星雲經常是其中的標的。遠在18世紀時,天文學家梅西葉就編錄了影像中左方的M8及右方美麗的M20這兩個星雲。第三個星雲是NGC 6559,位在較大的M8上方,一道塵埃隔開了二者。這三個星雲都是離我們約五千光年遠的恆星誕生區。龐大的M8之大小超過一百光年,亦稱作礁湖星雲,而M20的著名昵稱則是三裂星雲。在三裂星雲內,氫原子輻射讓發射星雲帶著紅色的輝光,而對比鮮明的藍色輝光,則來自被塵埃反射的星光。這張用望遠鏡和數位相機拍攝的彩色影像里,梅西葉星表中的疏散星團M21,位在三裂星雲的上方。

北回歸線影像提供與版權:Rogelio Bernal Andreo(Deep Sky Colors)

這座紀念碑位在台灣.花蓮市與台中市的連線上。紀念碑二條分立的支柱,跨在稱為北回歸線 (Tropic of Cancer)的地球北緯23.5度緯度圈上。這道圈是太陽能通過天頂的最北位置,每年就只出現在北半球夏至的那一天。而北回歸線的緯度,也正是地軸相對於公轉軌道的傾角。北回歸線英文名稱則來自巨蟹座 (Cancer the Crab),因為在古時候,北半球夏至之時,太陽位在巨蟹座內,但受到地球地轉軸進動的影響,現在夏至時,太陽位在金牛座內。在這幅星夜影像中,白色的紀念碑受到都市燈火的渲染,橘柱在北回歸線北側,而白柱在南側。很顯然的,南半球也有對應於北回歸線的緯圈,稱為南回歸線 (Tropic of Capricorn)。

冰島上空的流星和極光 影像提供與版權:James Boardman-Woodend (Images ~ Inspired by Nature);Annotation:Judy Schmidt

那座火山後方發生了什麼事?很多。首先,Kirkjufell火山是座位在冰島西側Grundarfj?reur鎮附近的老火山。陡峭的山體前方有個峽灣,2012年12月中拍照時,它剛開始結冰。而雖在肉眼中,背景的極光極暗淡,但在25秒的曝光影像中,極光變得多彩而明亮。但這幅影像最特殊的在於:它同時也補捉到來自雙子座流星雨的流星跡;如果極光更亮的話,流星可能就隱不可見了。影像左側遙遠的背景中,可見到我們銀河的帶狀盤面,前方則散布著眾多我們鄰近的恆星。在這個周末,英仙座流星雨將達到極大期,或許能為觀星者帶來難以忘懷視覺經驗。

不停改造的木衛一表面 影像提供:Galileo Project,JPL,NASA

如同都市裡的鬧區以及任何自重的網站一樣,木衛一的表面一直不停地在改造。這顆木星的衛星,擁有太陽系火山活動最活耀天體的頭銜;它怪異的表面在岩漿流的影響下,不停改變和再生。這張高解析度的組合影像,是用伽利略號探測船在1996年所拍攝的數據組合出來的,影像呈現了永遠背向木星那面的木衛一。影像經過對比增強提交,以突顯木衛一表面的亮度和顏色的變化,也呈現出小至2.4公里大小的表面結構。木衛一表面看不到隕石坑,這顯示它表面火山沉積物的覆蓋速率,遠比隕石坑出現的速率要快。然而,推動這種火山活動的能源何在呢?一種可能的來源是木衛一繞這顆大質量氣態行星運行時,由木星和其他伽利略衛星所引起的潮汐效應。潮汐作用加熱木衛一的內部,推動主要噴出物是硫的火山活動。

草莓紅的太陽 影像提供與版權:Laurie Hatch

這幅看似外星世界的景像,其實就出現在地球上。這張有著赭色天空和草莓紅太陽的照片,8月22日攝於美國.加洲草莓鎮附近的小村落。該地位於108號公路旁,在加州邊緣野火起燃點北方48公里處;這場野火至今仍威脅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Yosemite NP)及周邊地區。這場野火所造成的大範圍煙塵,在太空輕易可見。當從焚煙內看出去,懸浮在大氣中的煙塵微粒,讓太陽變暗,並散射藍光讓天空染上赭色。

地球朝土星揮手 影像提供:NASA,JPL-Caltech,Cassini Project,Denizens of Earth

這張滿載著友誼的集錦影像,建構自1,400多張地球住民照片,是卡西尼任務發起的7月19日朝土星揮手活動 (Wave at Saturn event)成果之一。當繞行土星的卡西尼號太空船用相機為地球拍照時,地球只是一個背景中的淡藍小點,不過,上面底圖中的地球,則是從土星望過來時應見到的景觀。當時土星距離地球有9.65天文單位,所以這些地球人向土星揮手的光影,要歷時80分鐘才能傳到那頭。想看這些照片嗎?點此下載全解析集錦影像 (28MB jpg檔)。

地球上空的天空實驗室 影像提供:Skylab,NASA

天空實驗室 (Skylab)曾是一座地球軌道上的實驗室,它是在1973年由土星五號火箭推送升空。美國航太總署的太空人曾三次造訪上面影像中的天空實驗室,有時甚至停留二個半月之久。曾經在天空實驗室進科學實驗包括:在紫外波段和X射線波段進行天文觀測,得到了許多有關科胡鐵克彗星 (Comet Kohoutek)、太陽和來自天空各處的神祕X射線背景輻射之重要資料。1979年7月11日,天空實驗室在墜回地球時焚毀。

哈伯望遠鏡所見的明亮行星狀星雲NGC 7027 影像提供:Hubble Legacy Archive,ESA,NASA;Processing:Delio Tolivia Cadrecha

它是地球天空中最明亮的行星狀星雲之一,然而,該用何名來稱呼它呢?人類早在1878年,就用一部普通的後院望遠鏡在天鵝座內發現了星雲NGC 7027;可能因它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亮斑,故很少人會用綽號來稱呼它。不過,使用位在軌道上的哈伯太空望遠鏡為它造像時,就見到星雲有許多細微結構。仔細瀏覽哈伯所拍攝的NGC 7027影像,會發現它是個約在6百年前開始擴張的行星狀星雲,而且這團雲氣和塵埃雲含有不尋多的物質,足有太陽質量的三倍之多。上面這幅假色影像里,清楚可見摻雜 著塵埃的層狀結構,或許對星空愛好者為它找昵稱有助益。歡迎為它推薦名稱,先前已提出的建議名稱,可參見APOD的線上討論板。

海豚座新星的光譜 影像提供與版權:Jürg Alean

上星期,當一顆新星出現在海豚座時,天文學家發現它的光譜隱指這團幻影的本質。現命名為海豚座新星 (Nova Delphini 2013)的這顆恆星,在最大亮度時的可見光譜位在上圖之中央。這幅鄰近星場光譜是使用稜鏡光譜儀和望遠鏡所取得,於8月16/17日晚攝於瑞士的Sternwarte Bülach。這顆新星最暗的那些譜線,是由氫原子所造成的強烈吸收線;但這些強吸收線在靠紅光那側的邊緣,則鑲著明亮的發射線。這種特殊光譜,是物質從激變雙星系統 (典型新星)拋射出去的銘記。上面星場中,其他較暗的恆星則用它們的伊氏編錄號 (Hipparcus catalog numbers)、視星等和光譜型加以標記。湊巧也在這片星野里的行星狀星雲NGC 6905,其光譜在圖的右下端。

加拿大.安大略省上空的英仙座流星影像提供與版權:Darryl Van Gaal;Annotation:Judy Schmidt

這些流星打那裡來的?以在天空的方向而言,它們源自英仙座。也因此在過去數天之間達到極大期的這群流星,稱為英仙座流星雨,因這整群流星都像是源自英仙座內的單一輻射點。以三維空間的觀點來說,來自史威福-搭托彗星的沙粒狀碎片,循著特定軌道繞行太陽,而與地球交錯於英仙座前方。所以,當地球穿過這顆彗星的軌道時,掉入的碎片就像是源自英仙座。上圖是由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早期的13張照片組合而成,其中包括8月11日晚上掠過加拿大.安大略省Oakland鎮上空的數顆明亮流星。

金星和三個紫外波段的太陽 影片提供:NASA/SDO& the AIA, EVE, and HMI teams;Digital Composition:Peter L. Dove

這是發生在去年的不尋常日食。通常是月亮造成太陽的食缺,不過在去年六月,很罕見輪到金星伴演此一角色。就如同月亮的日食過程,隨著金星與太陽逐漸重合,金星的相位越來越小,在完美重合時,金星眉狀亮區完全消失 (相位為零),形成一輪橫越母星的暗斑。技術上來說,這可算是金星造成的環食,只不過外圍有一圈龐大無比的火之環。上面這幅攝於掩食階段的影像里中,月盤是由太陽動態觀測衛星所拍攝的三個波段影像所合成,盤面右側的暗區則是日冕洞。數小時之後,隨著金星在軌道上持續前行,纖細的眉相復現。要見到下一次的金星凌日,得等到2117年。

可能會危害地球的小行星之軌道影像提供:NASA,JPL-Caltech

小行星會造成危害嗎?有些會,但一顆危險小行星在特定的某一年會撞擊地球之可能性則很低。在過往,小行星撞擊曾導致生物大滅絕事件,所以,人類把尋找和編錄未來可能會影響地球生命的小行星之工作列為優先。上圖呈現了超過1,000顆具危害性小行星 (PHAs)的軌道。這些被紀錄、在太空翻滾的巨石或冰塊,大小超過140公尺,而通過地球時的間距小於七百五十萬公里,大約是月球距離的20倍。雖然這些小行星在未來百年之中,都不會衝撞地球,但並非所有危害性小行星都已找到,而且一百年後有些小行星的軌道難以預測。如上列小行星之一衝撞地球,危害之一是會引發危險的海嘯。事實上,每天都有許多的細小的石塊和冰塊撞擊地球,通常它們不會帶來危害,偶而會形成火流星或流星雨。

落日時分的雷雨雲影片提供與版權:Alan Dyer(The Amazing Sky)

這是那種雲啊?這是一團消散中的積雨雲 (cumulonimbus cloud),較常見的名稱叫雷雨雲;這團雲的特殊之處在於:近端帶著乳狀雲 (mammatus cloud)特有的凹凸雲底,而同時,遠端則下著雨。這幅影像攝於7月中旬的加拿大.亞伯達省南部,當時相機後方的紅日西沉,而雲則往東退卻遠去。影像中,西天的彩霞,把已經很上相的雲朵渲染上橘和粉紅色,後方則襯著逐漸昏暗的藍天;右側更遠處,半輪漸盈的明月已東升。

麥哲倫流 資訊提供:科學-NASA,ESA,A. Fox, P. Richter et al.影像-D. Nidever et al.,NRAO/AUI/NSF,A. Mellinger,LAB Survey,Parkes,Westerbork, andArecibo Obs.

在天文版的「尋找尼羅河源頭」里,天文學家現在有強烈的證據指證麥哲倫流 (Magellanic Stream)之源頭。這幅組合全天影像里,1970年代在電波波段找到長帶狀氣流,以粉紅色調上色,因此和後方的可見光銀河盤面影像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影像右端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二者皆是我們銀河系的矮衛星星系),位處物質流的源頭處。使用哈伯望遠鏡的宇宙起源光譜儀 (COS)探索物質流至截斷流線的類星體間元素之丰度,所得之數據指出,麥哲倫流大部份的物質來自小麥哲倫星系。麥哲倫流可能是二十億年前,這兩個矮星系重力作用所引發的潮汐尾;而小麥哲倫星系質量較小,所以在接觸後失去較多的物質。

扭曲的NGC 3718影像提供與版權:Martin Pugh(Heaven』s Mirror Observatory)

仔細瀏覽這幅彩色宇宙影像,就能見到大熊座內數量意外眾多、遠近不一的各種星系。其中,最醒目的是位在影像中心處的扭曲星系NGC 3718。NGC 3718的螺旋臂看來扭曲且伸展得長長的,上面點綴著許多年藍色的年輕星團,而被扯出的塵埃帶則橫亘在黃色星系核心的前方。在它右方15萬光年處,可見到另一個大型螺旋星系NGC 3729。這對離我們約有5千2百萬光年遠的星系,可能在重力上相互牽扯,因而讓NGC 3718的外觀變得如此奇特。NGC 3718上方靠近影像的上緣處,可見到奇妙的Hickson56星系群,這群星系離我們超過4億光年遠,共擁有5個互相牽扯的成員星系。這幅影像是2013年David Malin天文攝影競賽的優勝作品。

台灣的月落 影像提供與版權:顏鴻選 (Hung-Hsuan Yen)

要三個天體才能畫出影像中的這兩條線。第一個天體很明顯的是地球,它帶來影像中下方分隔海與天的橫線,而黑夜即將蒞臨拍照之地。第二個天體是月亮,它幾乎隱不可見,因為月球夜面受到地球落日紅輝的掩蓋,只留下一道細細彎彎的眉月。第三個天體則是太陽,雖然它並非直接可見,但影像中所有的光都是源自太陽。這幅半秒曝光影像,上星期攝於台灣.台南的安平。這張照片拍攝的數分鐘之後,地球自轉導致月亮追隨太陽西沉海中,使地平線沒入黑夜的懷抱里。

塘鵝星雲內的IC 5067 影像提供與版權:César Blanco González

在這幅動人的星野里,鮮明脊狀發射結構的編錄號是IC 5067。周圍那團更大型的發射星雲,因其特殊形狀而 有塘鵝星雲 (Pelican Nebula)的昵稱;這些脊狀結構則位在這隻宇宙級塘鵝的頭與頸部,長度約為10光年。哈伯望遠鏡在為恆星形成區造像時,用特定的色表呈現所記錄的輻射,而這張假色影像也依照這張廣被採用的色表,展現了無所不在、由原子所發出的窄波段輻射。在這幅半度視野的廣角影像里,奇特的黝黑形物,是被熾熱大質量恆星恆星風和輻射鵰塑出來的低溫雲氣和塵埃雲。為這些雕塑雲所進行的特殊觀測顯示,它們有些內部具有新誕生恆星的徵兆。編錄號為IC 5070的塘鵝星雲離我們約2,000光年遠,可在天鵝座亮星天津四 (Deneb)的東北方找到它。

完美的螺旋星系M74 影像提供:NASA,ESA, and theHubble Heritage(STScI/AURA)-ESA/ Hubble CollaborationAcknowledgment:R. Chandar (Univ. Toledo) and J. Miller (Univ. Michigan)

也許還不夠完美,不過這個螺旋星系至少是最上相者之一。 這個M74 presentsa gorgeous正面對著我們的壯麗M74,是一個位在雙魚座內的宇宙島,距離我們有3千2百萬光年遠,擁有大約一千億顆成員星。被歸類為Sc星系的M74,巨大且優雅的漩渦臂上面鑲著明亮的藍色星團和黝黑的宇宙塵埃帶。 由2003年與2005年哈伯望遠鏡先進巡天相機數據建構出來的這幅清晰影像,涵蓋了M74近三萬光年的區域,影像記錄了來自氫原子的輻射,因此突顯了星系大型恆星形成區的紅色輝光。最近,許多天文學家正在追蹤一顆發生在M74之內的明亮超新星。

希臘.Meteora上空的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Babak Tafreshi(TWAN)

8月7日掠過這片夜空的這二顆明亮流星,是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成員。流星彩色的流星跡,回指位在影像右上角英仙座的央源,而這群流星雨也因此命名。此外,北極星在影像的左上角,位這些曳出短弧狀流跡的恆星之中心。前景這些建於高聳沙岩懸崖上的修道院,位在希臘中部的Kalabaka鎮,是邁泰奧拉 (Meteora)建築群的一部份,名列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

新星海豚座2013 影像提供與版權:Jimmy Westlake(Colorado Mountain College)

在8月14日用小望遠鏡巡天時,日本業餘天文學家板垣公一 (Koichi Itagaki)在海豚座內找到了一顆新星,現已被正式命名為新星海豚座2013 (Nova Delphini 2013)。上面這幅影像則是8月15日攝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Stagecoach (驛馬車村);其中,天箭座 (Sagitta)直指這顆高懸在夜空中的「新星」,而附近尚有明亮的牛郎星 (Altair)和著名的夏季大三角。這顆新星可輕易用雙筒望遠鏡觀賞,而在無光害地區則裸視幾乎可見。深空星圖指出,海豚座新星所在之處,先前有一顆17星等的暗星,因此這顆星的視亮度遽增了超過25,000倍。為何一顆恆星會經歷這麼劇烈的變化呢?海豚座新星的光譜顯示它是一顆典型新星,也就是說它是雙星系統的成員之一,前身是一顆緻密熾熱的白矮星 ;因為來自較冷龐大伴星的物質,不斷堆積在白矮星的表面,直到觸發了熱核反應事件,導致表層的碎片被拋擲出去,亮度也急遽暴增,但恆星並未被摧毀。典型的新星會複發;落到白矮星表面的物質會再次累積,直到產生另一次爆發。

星系NGC 3370的清晰影像影像提供:NASA,ESA,Hubble Heritage(STScI/AURA);Acknowledgement:A. Reisset al.(JHU)

大小與結構都和我們銀河系相近的螺旋星系NGC 3370,位在獅子座內,離我們約一億光年遠的。由哈伯望遠鏡先進巡天相機所拍攝的這幅細緻影像里,這個正面對著我們的龐大美麗螺旋星系,除了很上相之外,影像的清晰度也讓星系內個別的造父變星可以被探索;而這些會脈動的恆星,可用來精確測定NGC 3370的距離。之所以會選定NGC 3370進行研究,是因為在1994年,有一顆特性確知的第一型超新星爆炸,就發生在這個螺旋星系內。結合了這種標準亮度的超新星所定出之距離、造父變星所定出的距離、以及觀測其他更遙遠的超新星,使 我們得以測量宇宙的大小及擴張速率。

星系NGC 5195:宇宙級問號的點 影像提供:Hubble Legacy Archive,NASA,ESA-影像提交:José Jiménez Priego

矮星系NGC 5195常被稱為是螺旋星系M51 (渦狀星系)的小夥伴。它們兩者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宇宙級問號的曲部和點,在19世紀羅斯伯爵(Lord Rosse)手描的觀測繪圖裡,是其中原始的螺旋狀星雲之一。和亦名為NGC 5194的M51比起來相形見小的NGC 5195,跨幅約有二萬光年;它在和M51近距離遭遇後,很可能觸發大星系的恆星誕生和鮮明螺旋臂之形成。在上面這幅建構自哈伯望遠鏡影像資料庫的壯麗特寫影像里,清楚可見NGC 5195現今位在M51的後方,因為從M51外圍伸出、由黝黑塵埃和年輕藍色星團所構成的潮汐橋,橫亘在矮星系偏黃輝光的前方形成了剪影。這對著名的星系位在獵犬座內,在北斗七星的斗柄附近,離我們則約有三千萬光年遠。

月亮與仙女座大星系,影像提供與版權:Adam BlockandTim Puckett

仙女座大螺旋星系(M31)離我們只有二百五十萬光年遠,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大型螺蜁星系。仙女座大星系的表面亮度很低,因此在一般觀星者的肉眼中,它只是個小而黯淡的瀰漫光斑,讓人們難以察覺這個星系在地球天空擁有驚人的跨幅。這幅娛樂性的組合影像,把這個鄰近星系的張角和較亮的常見天體作了比較;其中,仙女座大星系的長曝光影像里,可見到從明亮黃色核心遠遠伸出的螺蜁臂上之美麗藍色星團,其上則疊著常見的一輪明月。在相同的角度尺標上,月亮在天空的跨幅約有半度,而背後星系的大小則有數倍之多。長曝光影像同時也呈現了M32和M110(下方)這二個明亮的衛星星系。

在錐狀星雲附近地區 影像提供:Subaru Telescope(NAOJ) &DSS; Assembly and Processing:Robert Gendler

穿過哈伯超深空 影片提供:NASA>,ESA, F. Summers, Z. Levay, L. Frattare, B. Mobasher, A. Koekemoer and the HUDF Team (STScI)

站外在線: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f7OpjMNMZo/

穿越遙遠宇宙會見到何種景觀?為找出答案,一群天文學家為至今最深空影像(HUDF;哈伯超深空)中的5,000多個星系訂定距離。因為光要很久的時間才能穿過宇宙,上面影片中所見的大部份星系,只是它們現今年齡的一小部份,仍在形成之中,和現在的星系比起來形狀相當怪異;也就是說,像我們銀河系和仙女座大星系這種成熟的螺旋星系還不存在。在接近影片的末尾時,虛擬觀察者飛過了哈伯超深空影像中最遙遠的星系,其紅移量超過8。這些早期的低亮度星系,內部很可能有高能量恆星,它們所輻射的光,把大部份殘存的一般冷物質轉化成熾熱的遊離態電漿。


推薦閱讀:

【陳兵教授專欄】真實論(一)
男左女右專欄之十六:舊情人的故事_紅了綠了的博客_紅了綠了
【黃蠟石專欄】天生麗質  蠟石欣賞
玄之又玄外道玄|陀羅尼專欄 - 觀世音勝妙羅網 - powered by phpwind....
【大咖專欄】手把手教你原輔料相容性試驗

TAG:NASA | 外媒 | 2013 | 合集 | 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