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絡的那點事--足陽明胃經

1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安頁)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髕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靈樞·影印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07)

足陽明胃經之脈,起點在鼻樑,大概在我們眉頭的地方,旁邊連著足太陽膀胱經。從鼻樑,約眉頭處出發,足陽明胃經循著鼻子邊,走到上唇,進入我們上齒中。上節課我們講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中。在生活上,我們牙齒或者牙齦腫痛也比較常見。在中醫看來,這個牙痛,要分上下牙齒。如果上牙齒痛,那麼就是胃火比較盛,治療就需要清胃火,使用諸如玉竹、麥冬一類滋養胃陰、清瀉胃火的藥物。如果下牙齒痛,就是大腸濕熱,治療就需要使用諸如槐花、黃連等祛濕清熱的藥物。

胃經進入上齒後,走出嘴角,環口唇一周,在承漿,也就是我們下唇與下巴之間凹陷處,左右的胃經相接。然後,從承漿往後,循著我們的下頜走到下頜角,拐個彎往上走在耳朵前,循著我們前額的髮際線走到前額。好了,到這裡我們發現比較奇怪,經絡都是主線聯繫臟腑的,而這裡原文卻說,其支者,也就是分支,從大迎,從下頜角往下走,經過人迎,也就我們頸動脈搏動的地方,靠著喉嚨往下走,到鎖骨上窩,進入體內,聯繫胃,並與脾臟相連。至於為什麼是分支聯繫臟腑,我現在還沒想明白,所以,先留著不講。但是,胃經的體表循行還沒結束,從鎖骨上窩開始,胃經繼續往下走,經過乳頭,往下直走到我們腹股溝的地方;然而,到這裡之後,它還要等一條分支才能繼續往下走。

這條分支就是剛才聯繫胃的那條路線,從胃下口,在肚子裡面往下走,到腹股溝的地方聚合,繼續下行到大腿外側,進入膝關節的髕骨外緣,往下走在我們脛骨的外側,到達足背,直達腳趾中指的內側。然後,還有分支,足陽明胃經的分支特別多,大家課後要仔細再複習一下。有一條分支,就是從足三里處分出來,直接到腳趾中指的外側;最後一條分支,則從足背分出,直接到腳趾大指的末端。

那麼,我們說完這複雜的陽明胃經循行,有什麼用呢?我們先記住胃經所經過的,幾個重要的部位,鼻子、咽喉、乳頭、腹部,待會講穴位的時候要用到。

1承泣

承泣是足陽明胃經的第一個穴位,定位:在我們的面部,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下骨頭邊緣之間。先看命名,承泣,承,是承受的意思;泣,《說文解字》說,無聲出涕曰泣,就是我們默默流淚,這個眼淚,就是泣。我們看眼淚盈眶的時候,就是在眼球之下,所以叫承泣,裝淚水的地方。所以,這個穴位首先可以治療不同原因導致的流淚。其次,這個穴位在眼旁邊,我們說,穴位具有局部的近治作用,我們常見的青少年假性近視,可以按揉這個穴位。這個穴位我們一般不刮痧,不針刺,也不艾灸,按揉為主。

2四白

與承泣常配伍使用的,是四白穴,定位:承泣穴之下,摸到有一個稍凹陷的小孔便是。命名,四,指四方,暗含廣闊之意;另外,該穴位在面頰上,所處之地四方平整;白,為光明、潔白之意。所以,這個穴位,是可以能夠讓我們視野開闊、看到光明,小時候做眼保健操,就有按揉四白穴這一節。

3乳根

接下來,我們講乳根穴,定位: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在鎖骨中線上。乳根穴,一來是因為這個穴位在乳房的根部,二來這個穴位具有通乳的作用,是乳汁之根源。所以,乳汁不通,或者臨床上看到乳腺良性增生的癥狀,可以點揉這個穴位。因為是乳房的根部,所以,這個穴位還有良好的豐胸作用。而且,靳三針中的乳三針:肩井、膻中、乳根,通過這個配伍,可以作為乳房疾病的基礎方。在2009年我們學校的一篇碩士畢業論文就以乳三針的豐胸作用進行研究,結果是在這三個穴上,進行針刺與艾灸,每周行6次,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可以取得良好的豐胸效果。灸法,我們一般選用艾條灸,時間按常規治療20-30分鐘,避免選用麥粒灸損傷乳房局部皮膚。

4滑肉門

接著講是滑肉門,定位:在臍上1寸,距前中線2寸。怎麼取穴呢?我們說針灸取穴要按照同身寸,就是按照個體化的比例進行分段取穴。一般我們規定,在正中線上,肚臍帶胸劍聯合(也就是我們肋弓自然上移到胸前交點的地方,按之酸痛)是定為8寸,也就是這一段線分為8等分,其中1等分就是1寸。然後,距前中線2寸怎麼定位?我們設定,前正中線到鎖骨中線的距離是4寸,這兩線之間的中點,就是2寸的距離。滑肉門,命名上就很容易理解了,這是一個可以「滑」肉的地方。滑滑的,如果比作動詞,給人的感覺就是溜滑梯一樣,一下子滑下去了。所以,這個滑肉門,就是去肉的地方,常用的功效就是減肥。我們針灸埋線,也常常選用這個穴位。我們平時埋線沒有條件操作,那麼可以用手指點揉這個穴位,甚至對於一些脾虛濕盛,就那些喝水也發胖的人,用艾條灸的辦法處理。也正因為這個穴位可以滑肉,有時候我們說肉吃多了不好消化,也可以選用這個穴位,促進我們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5天樞

足陽明胃經在腹部的穴位比較多,也比較常用。接下來講,天樞,也是在腹部上,定位,肚臍旁開2寸。這個穴位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我們《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身半以上,天之分,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地氣主之。半,所謂天樞也。」也就是說,以肚臍為水平分界線,肚臍以上,屬於天,肚臍以下,屬於地。而天地之間,這位置,就是樞紐,像我們門的旋轉樞紐一樣是溝通天地之氣的地方。但是,這既然是天地之間的樞紐,那麼為什麼叫天樞,而不叫地樞?我們說,天氣下行,地氣上行。這個天樞穴,是天氣下行的門,所以叫天樞。因此,這個穴位最常見的功效,就是通腑氣,使得氣往下走。最常用的,就是治療便秘,採用針刺、或者點揉的方法。反過來,如果天氣下降太過,出現腹瀉,怎麼辦,那麼我們艾灸,通過艾灸的補益作用,把這道門關得好一點,不容易出去。剛才便秘,就是通過針刺、點揉,使得這道門容易打開,方便出去。

6水道

天樞下來第三個穴位是水道穴,定位:肚臍下3寸,旁開兩寸。3寸怎麼取?我們的手掌,食指到小指並排,以中指的靠近手掌的指間關節為縱線,四指的長度,就是3寸。再看命名,水道,這個穴位是跟水相關,是水流動的通道。而這個穴位又屬於胃,在腹部。所以,這個穴位可以治療胃腸道的濕邪。常見的腹瀉,拉出來的大便如水樣,或者說小孩子睡覺容易流口水,都可以可以艾灸這個穴位,選用麥粒灸,雙側取穴,每次每穴灸3-5壯,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也可以選用艾條灸。再有,這個穴位可以利小便。我們臨床上,尤其術科,病人做完手術之後卧床,不習慣床上小便,就會導致尿液瀦留在膀胱。對於這情況,我們更多的選用吳茱萸熱敷,或者紅外線燈照射,但是療效不一。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水道行電針,用毫針針刺水道,連接電針,使用疏密波。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導尿作用。另外,我們說,血有餘便是水。所以,水道,也可以治療跟血相關的疾病,常見的如痛經。痛經發作的時候,特別怕冷,喜歡熱敷小腹部。但是小腹哪一個部位更具有特效性呢?選水道。水道,也是血道,血脈的通道。通過艾灸,起到溫經通絡,疏經止痛的作用。

7梁丘

接著我們講胃經的郄穴,梁丘。定位,在膝蓋上,大腿外側,髕骨底上2寸,在我們屈膝的時候微微有一點隆起出,像一個小丘。而這是胃經郄穴,我們之前說,郄穴是經氣流動最迅速的地方,胃又與飲食相關,所以名為梁,通糧食的糧。因此,這個穴位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而郄穴善治急症,梁丘最突出的,就是治療胃痛。在急診實習的時候,有遇見過急性胃腸炎的病人,在用藥之前,先針刺足三里,疼痛不能緩解,在針刺梁丘,這個病人就可以自己慢慢翻身。所以,對於急性胃腸炎的疼痛,這個穴位是很有幫助的。至少在西醫介入之前,我們可以讓病人等待過程中,不用那麼痛苦。同樣,這個穴位也可以艾灸,麥粒灸與艾條灸都可以。對於慢性胃炎,經常腹部隱痛的,我們甚至可以選用熱敏灸,增加刺激量。

8足三里

接著講足三里。這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一個穴位,定位:在小腿前外側,我們髕骨下凹陷處為起點,往下,用剛才我們說的手指量法,量3寸,在小腿脛骨外,這是水平線;小腿脛骨前緣1橫指外,這是經線,經線與緯線的交點,就是足三里,按之酸痛的地方。那麼怎麼取1橫指?以我們中指,指尖與拇指指尖相對,成一O形,在中指第一指間橫紋與第二指間橫紋之間的距離,就是1寸。先看命名,足三里,在小腿上,所以名為足;以3寸下取,所以名三里。但是,叫三里,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治療上、中、下人體三個部位的疾病,所以叫三里,三處地方。在上,這個穴位可以治療乳腺不通、乳汁分泌不足;在中,可以治療胃痛、腹瀉、消化不良;在下,可以治療雙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而且,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胃經為陽經,陽經的合穴五行屬於土,胃經也屬於土。所以,足三里是一個土性非常強的穴位。我們可以想像,土地肥沃的狀態,是怎樣?萬物生長茂盛,欣欣向榮。因此,這個穴位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能夠生化氣血,豐滿肌肉。以前有人做發泡灸,用麥粒灸足三里,灸到起泡化膿,已達到補益、延壽的功效。當然,現在我們生活條件變化了,更多時候我們是選擇拍打足三里,或者艾條灸就可以了。發泡灸由於化膿之後的護理比較麻煩,一般很少使用,但是看書的時候,傳聞日本有一個長壽村是說每個人成年之後都會化膿灸足三里。這因為未經查證,暫且存疑。但是在古籍記載,我們的古人是有化膿灸足三里以達到補益、強健身體的目的。

9豐隆

最後一個穴,我們講豐隆。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這是水平線,是緯線;距離脛骨前緣外側2橫指(中指),這是經線,交點就是豐隆。為什麼叫豐隆?我們站立,或者坐下,雙腿伸直,小腿前面凸起來,肌肉最豐滿,最結實的部位,就是這個豐隆穴。有豐滿、隆起之意。這是從形狀去解釋這個穴位。另一方面,豐隆,也是古代神話中雷神與雲神的名字。在《淮南子·天文》中說「季春三月,豐隆乃出」。這春三月,就是春雷與春雨的時候。這就暗喻這個穴位的功效,可以有雷雨一樣的功效。所以我們常說的痰多蒙蔽清竅,整天昏昏沉沉的感覺,就可以選用這個穴位,化痰開竅。就如下一場雷雨之後,雨過天晴的感覺。也反過來說,我們如果覺得身體有那種雷雨來臨之前的發悶、頭暈的感覺,那麼這個穴位是可以選擇的,具有清利頭目的作用。同時,我們臨床上還說,痰液非豐隆不化,就說這個豐隆穴具有很好的化痰作用。我們有時候會發現,一喝水就會吐,吐出一些很稀的,好像粘稠的口水一樣的東西。這就是痰濁內阻心胸的表現,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選用豐隆穴。操作方面,我們不扎針,就選用艾灸,麥粒灸或者艾條灸。

好了,足陽明胃經就講到這裡。胃經上有很多穴位也有很好的功效,這裡我們只挑選比較突出、常用的。大家課餘有興趣可以再看看胃經在腹部上的穴位,這些穴位互相配伍使用,可以增強臨床的效果。


推薦閱讀:

經絡的調治作用
張秀勤全息經絡刮痧
能量養生--經絡常識
各家各派的經絡手診法
「經絡療法」您不二的明智選擇!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