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危機報告-野生動物的悲歌

「一切處於異乎尋常的寂靜中。小鳥哪裡去了?房屋後花園裡的飼料盆始終空著。尚能瞥見的少量鳥兒也己瀕臨死亡:它們渾身直抖,不能再飛。那是個聽不見聲音的春天。從前,在晨曦中回蕩著百靈、鴿子、松鴉和無數其他小鳥的合唱聲,現在卻已銷聲匿跡……」這是美國女作家卡爾森在1962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寂靜的春天》中預言的一個情景。她接著寫道:這不是兇惡的魔法,也不是巫師的詛咒,這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將近40年後的今天,卡爾森筆下的情景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正在成為現實。人類對於大自然的威脅和破壞,早已不僅僅是學者筆下的預言和擔憂。在工業文明轟鳴的機器聲中,原本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卻變得越來越沉寂。人類不斷邁向新的物質享受高度的腳步,卻把自然界越來越多的野生動植物逼向了滅絕的深淵。科學家指出,現存物種與業已滅絕的物種之比已達:1:6000。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無節制地對大自然的開發,已經使世界上300多種鳥類、100多種兩棲爬行類動物和近200種獸類滅絕。瀕臨滅絕的鳥類有6000多種,獸類有4000多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有3000多種,而瀕臨滅絕的植物則多達30000多種。這一滅絕速度,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2000倍。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讓選擇繼續下去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科學基礎》也詳細列舉了一組關於物種滅絕趨勢的數據。這份報告說,在1850一1950年的100年間,平均每年就有一個物種被滅絕,在地球上今天約13000個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物種中,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達到自然狀態下的100到1000倍了。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生態環境面積減少90%,則其物種的半數將滅絕。如果當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在今後10年中將喪失世界物種的20%,這樣的速度是恐龍時代物種大量滅絕以來最高的。對地球約13000個物種來說,每一天潛在性滅絕的物種將達到一百多種。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到本世紀末,人類已知道的160萬種動植物中的30%將會被滅絕,如果環境遭受破壞的速度不變,40年後,這些物種將喪失一半以上。「人類活動對大自然影響最為深遠,最不可逆轉的是極大地加速了物種的滅絕」。人類在陶醉於對大自然的一個個暫時的勝利的時候,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對於每次這樣的勝利,大自然都報復了我們」。大自然的報復,就是——人類已在日益走向孤獨。那時,地球,這古老的使花開花謝的生命的載體,將會最終失去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一切。二幅員遼闊、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多樣的中國,承繼了十分豐富而獨具特色的自然野生物資源。資料表明,中國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多樣,陸地生態系統(森林、草地、荒漠)共有27個大類、460個類型,濕地和淡水水域有5個大類;而海洋生態系統有6個大類30個類型。就野生生物種類而言,中國有高等植物3.28萬種,動物種類10·45萬種,並且,由於中國大陸受第四紀冰川(最近一次冰期)影響較小,保存了許多古老的遺屬種。在地球陸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區——北半球,中國的自然物種多樣性堪稱首屈一指。「然而,當代中國卻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野生物種瀕臨滅絕的危險。根據《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中國動植物種類中已有15一20%受到威脅,高於世界10----15%的水平,在國際公認的640個瀕危野生物種中,中國佔了156個。另外,野生自然物種的主要棲息地也在不斷遭受侵佔和破壞。資料表明,中國的原始森林由於長期受到亂砍濫伐的破壞,每年減少5000平方公里,天然草原由於超載放牧的原因,退化的面積達87萬平方公里。一位韓國學者曾指出,每每文明有所進步,人類的權利便會相應地減少,生活會既讓人感到幸福,同時也讓人感到不幸。當代中國也許就處於這樣一個「幸福」與,『不幸」並存和齊頭並進的關口。一方面,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獸類近500種,鳥類1189種,爬行類320多種,兩棲類210多種,魚類2200多種,高等植物30000多種,野生動物種類佔世界總種數的10%以上,而高等植物佔世界總數的12%以上。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野生物種卻不斷地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瀕危物種的名單在不斷地拉長。擁有12億人口的中國,也沒能擺脫「日益走向孤獨」這一可怕的命運。自然生靈不斷遭到殘害的觸目驚心的事實,給我們未來的環境投下了又一個沉重的陰影。1991年,一名美國豹類研究專家來到青海某雪豹棲息地考察雪豹,當他在野外進行了3個月艱苦、細緻的搜尋後,竟沒有發現一隻雪豹的蹤影,最後他不得不失望地離去。同年6月,青海公安部門卻在西寧市一皮匠家中,一次查獲正在加工的雪豹皮400張。而雪豹是比大熊獵數量更稀少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4年,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委副書記索南達傑等人,在可可西里太陽湖地區,一次就查獲盜獵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皮1300餘張,更令人震驚的是,在與盜獵分子的激烈搏鬥中,索南達傑竟被盜獵分子兇殘地槍殺。這兩起事件,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中國所面臨的野生動物朝不保夕的嚴峻形勢的典型寫照。青海省是我國野生動物數量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全省現有鳥類292種,獸類110種。這些鳥獸中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就有67種。青海高原的野生動物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大。還有不少聞名世界的珍稀動物,如野驢、野氂牛、白唇鹿、雪豹、「藏羚羊、金錢豹、黑頸鶴、盤羊等。正因為如此,青海省成為偷獵者的眾矢之的。從1988年至今,青海己發現的獵殺、收購、販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案件有上百起。被盜獵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30隻、白唇鹿83頭、馬鹿118頭、野氂牛200多頭、藏羚羊1800餘只,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0餘頭(只)。此外還查獲非法收購的雪豹皮42張、鹿茸180公斤、麝6萬多隻、鹿蹄筋及黃羊、岩羊蹄筋660公斤,藏羚皮2800多張。在這種情況下,野生動物的命運就不能不令人更為擔憂。同青海省一樣,海南省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良域之一,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然而,隨著大面積的開發建設以及管理不力等人為因素,各種野生物種迅速減少,許多物種瀕臨滅絕,一些珍稀種類已絕跡。海南省環境資源廳和省林業局提供的有關資料表明,海南島上原有的344種鳥類已減少到現存的28種,雲豹和、熊已經絕跡。全省1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都已大大減少。如黑冠長臂猿,已從1959年的近3000隻減少到目前的20隻,其他珍稀動物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在越來越多人的錢包漸漸鼓起來、越來越多人的飯碗里剛剛有了肉吃的同時,關心自然生態環境的人們,卻聽到聲聲野生生靈的悲啼!虎,大約在300萬年前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中國的東北平原出現,以後向西,向南擴遷。從土耳其東部至整個南亞及蘇門答臘島,從爪哇和巴厘島到亞洲東海岸,都曾有虎分布。據本世紀之前的統計數字,世界上的虎有十萬隻之多。然而在百獸中稱王稱霸的虎,在強大的人類面前,卻成了道道地地的弱者。到了近現代,由於人類的影響,虎家族急劇衰落,八個亞種中有三個亞種(即已厘虎、裏海虎、爪哇虎)已基本滅絕或趨於滅絕。據80年代的統計數字,全世界的虎已只剩下3000隻左右了。在中國,野生的東北虎已不足30隻,新華社的攝影記者隨科研人員乘飛機對東北林區作低空考察,他們原先為虎準備了不少膠捲,結果一張也未用上——連虎的影子也未拍到。而另一種為我國所獨有的體型略小的華南虎,處境則更為悲慘,野生的老虎只剩下20隻左右了!華南虎是現代虎的八個亞種之一,僅分布在中國,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從其原始的頭顱特徵可以推測,其它虎亞種都是由其演變而來,可見其科學價值有何等重要。華南虎曾在我國華東、華南、西南等二十幾個省市廣泛分布,在五十年代初的分布幅度大約是東經119度一120度(浙閩邊境),西至東經100度(青川邊境),南至北緯21度一22度(粵桂南端),北至北緯34度一35度(秦嶺至黃河一線)。在這個東西2000多公里,南北1500多公里的範圍內,野生種群在50年前大約還有4000隻。然而今日華南虎無論從分布範圍,還是種群數量,與四十年前都有了天壤之別。據中國有關部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在90年代初的一次調查,華南虎的分布區已縮小到湖南、廣東、江西、福建四省的局部地區。這次調查沒有見到活體,只是根據活動蹤跡以及訪問當地群眾的一些間接因素推算,野外數量不過20隻左右,恐怕其三分之一已經失去了繁殖能力。虎,本是一個對自然條件的適應性、自然競爭力、自身生命力以及自然繁殖率都很強的物種。在五十年代初,華南虎在秦嶺以南還有廣泛的分布。有關資料表明,在1956年的一年間,僅江西一省被捕殺的華南虎就達170多隻,其種群數量之多由此可見一斑。然而在不足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卻變得蹤跡難覓。1981年,中國林業部曾懸賞尋覓華南虎的蹤跡,賞金是3000元。如果一任上述的悲劇一再發生,那麼幾年以後,即使把賞金提高到3000萬元甚至更多,恐怕也難覓其一。虎作為高等的哺乳綱貓科食肉動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鏈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常,「一個山頭一隻虎」,雌雄一對虎的生存範圍廣達數十平方公里,在一般情況下,虎的生態代表著整個地區的生態狀況,對維護各種動植物的種群平衡和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起著控制器的作用。平時,虎以野豬、羚羊、樟、鹿、兔等大小動物為食,如果這一區的虎絕跡了,這些動物則會畸形繁衍,從而導致更弱小的動物和植物的衰落甚至絕滅,反過來又會使原先作為「虎食」的那些動物,也因無物可食而走向滅絕。在特定條件下,這種不正常的生態傾斜甚至會引發巨大的自然災難。不斷走向文明的人類與虎共同在這個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成千上萬年了。今天,如果因為人類的原因而使這一龐然大獸滅絕於世,那麼我們的後代是不會原諒我們的罪過的。對此,一個專家這樣說道:保護每一隻虎和每一隻珍貴的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四「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如今的三峽地區卻變得一片沉寂,再也聽不到古詩中指的催人淚下的長臂猿的啼叫聲了。猴,是人類的近親。金絲猴、長臂猿、葉猴,懶猴、獼猴、短尾猴、毛公猴等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猴種。這些與人類休戚相關的動物,對於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和開展科學研究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人類的亂捕濫獵,中國的猴資源卻在銳減。我國獨有的舉世有名的特有種如白頭葉猴、滇金絲猴等,更是已成為當代最稀有的猴類之一,其數量比大熊貓還少。這些人類的近親時刻面臨滅種的危險,它們的命運握在人類手中。滇金絲猴即雲南金絲猴。這是一種惹人喜歡的動物,仰天鼻、鮮紅色的嘴唇,頭頂黑色的尖形毛冠,頗似卡通片里的形象。滇金絲猴現存數量已不足1000隻,作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這種猴類可以說是僅次於大熊貓的「第二國寶」已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中,中國政府在1977年就將它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然而,已近滅絕的滇金絲猴仍不斷遭到獵殺,而當地人偷獵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吃猴肉。今後10年,滇金絲猴野外絕滅的機率高達50%,就是生活在白馬雪山國家級保護區內的金絲猴,也未能倖免。尤為危急的是,滇金絲猴在不斷面臨著喪失家園的危險。由於滇金絲猴分布地區的地方經濟落後,砍伐木頭是財政的主要來源,據調查,這裡有滇金絲猴200多隻,佔全球滇金絲猴總數的1/5。與滇金絲猴的命運類似,黔金絲猴也面臨著嚴峻的滅種的危機。黔金絲猴是珍稀瀕危的一類保護動物。地下發掘的化石表明,黔金絲猴在我國曾有廣泛分布,透過歷史的煙塵,人們似乎還能看見它在古老的時空里狂奔騰躍的矯健身影。今天這種動物已經在絕大部分地區絕跡。長期以來,科學家為尋覓它的蹤影踏破了鐵鞋,由於未見活體,有人甚至宣布黔金絲猴已繹滅絕。據有關部門調查,黔金絲猴僅存於梵凈山約50萬畝的原始森林裡,現有5個自然種群,共760隻左右,相對於滇金絲猴(約1000隻)和川金絲猴(約2萬隻),更顯珍貴,幾近滅絕邊緣,因而被列為我國一類保護動物,其地位和大熊貓、雲南野象相當。正因為如此,黔金絲猴更受到偷獵者的注意。長期以來,偷獵與保護、文明與野蠻的鬥爭從未停止過。無疑,在眾多的因素中,人類對於黔金絲猴的影響是主要的。如果說這種動物有一個最危險的敵人,那就是人類。生活在中國海南熱帶雨林中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冠長臂猿(黑猿),全球僅有15至20隻。而根據專家們的研究,一個物種如果存活數小於100隻就意味著搶救工作困難重重。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拯救方案,這一物種很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據介紹,黑冠長臂猿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現代醫學、心理學、動物學、人類學、生命學和社會學的重要實物。其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不在大熊貓之下,也是中國的國寶之一。在我國現存靈長類動物中,黑冠長臂猿數量最少,棲息地面積最小。為保護瀕臨滅絕的黑冠長臂猿和其它珍稀野生動植物,1980年成立了霸王嶺保護區,1988年晉陞為國家A級,是海南重要的熱帶雨林分布區與第二大動物植物保護區,但是,由於人口的膨脹,經濟活動的增長,森林環境的惡化,熱帶雨林的大量砍伐利用,使黑猿失去了大部分生息地。如果黑猿拯救保護工作再得不到及時和實際的重視,它將毀於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另外,白頭葉猴也是中國的特有動物,現僅分布在廣西左江一個十分狹小的三角形地帶內,面積不足二百平方公里,現存白頭葉猴的數量僅600一800隻,同樣屬於高度瀕危的物種……還有與恐龍同時代、距今己有一億三千多萬年繁衍歷史的中華鱘,素有「活化石」之譽,也是「中華國寶」之一。1989年,有關方面把它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一般體長2.5米,體重200公斤,堪稱「長江魚王」。如今更是面臨滅絕的命運。五鳥類,作為飛翔和自由的象徵,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熱愛自然的孩子們的作文里,「鳥語花香」四個字更是集中體現了大自然的真諦和精華。但是現在,當清晨人們從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有多少人能夠聽到窗外清脆悅耳的鳥啼?當西風驟起、落葉知秋之時,仰望天空,還能有多少振翅高翔的候鳥映入我們的眼帘?在首都北京及全國各大中城市,隨著「林間自在啼」的鳥類越來越少,「鎖向金籠里」的鳥市卻空前地興旺起來。根據有關部門透露的數字,北京市每年有約100萬隻,廣州市每年有260萬隻「籠養鳥」在市場上成交,而每有一隻鳥被捉入籠子,就意味著有9隻鳥在被捕捉和販運的途中死去。在廣東湛江市,掠捕、擺賣、宰殺珍稀益鳥的情況變本加厲,愈演愈烈。一到深秋季節,鳥市就自發形成了。這是由於當地的自然條件和陳舊陋習——每逢秋風一起,雷州半島農閑的一些山民們便紛紛出門捕捉到此過冬的候鳥及其他益鳥,動用火藥槍、網罩、鐵銑、圈套等多種工具、器械上陣,美其名曰「靠山吃山」,而城裡人也津津有味地品嘗山珍野味,謂之「冬令進補」,益鳥的命運也就在劫難逃了。據不完全統計,在廣東省,這樣的鳥市不下2000個,每個市場每天售出的各種益鳥都多達六七百隻……在山東的膠東半島,每年的11月初,天鵝就成群結隊地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度過溫涼的冬季。然而,當地的許多農民居然以捕殺天鵝為生,並成立了打天鵝專業隊。一天下來便有40多隻天鵝喪生。80年代中期,當地開始圍海造田養蝦,天鵝湖也在此之列,3個天鵝棲息地被填平了兩個。在新疆,也有一個美麗的「天鵝湖」,湖中天鵝數量之多,自然環境之優良均為世界少有,這就是著名的巴音布魯克天鵝自然保護區。這個面積1000平方公里的國家級保護區,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的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天鵝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上天鵝最多最集中的繁殖區,享譽國內外。然而,自1994年5月以來,不斷有在天鵝保護區修建水庫的提議。擬建的水庫位於天鵝保護區中心地帶,有2000多隻天鵝在那裡繁衍生息。水庫建成後,將有十分之九的天鵝繁殖生區被淹役,天鵝生存環境將基本蕩然無存,美麗的天鵝湖將消失。水庫蓄水後,天鵝的數量將減少70%以上,屆時,世界矚目的巴音布魯克天鵝湖將名存實亡,不復存在。環境及鳥類專家們的擔心及呼籲,不知是否已得到有關方面的回應,可是人們不能忘記的是,在短短几年以前,在首都北京的一個有名的公園裡,還有人端起槍向在湖中自由游戈的天鵝瞄準射擊。高額利潤的引誘和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的結果,不僅給一批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帶來絕種的危險,而且把更多的野生動植物推向或正在推向瀕危的境地,蛇也許正是這樣一個例子。當代中國,不知從何時起,在所謂的吃「田雞(青蛙)熱潮」之後,食蛇之風從沿海席捲內地,不僅各類餐廳相繼開設蛇宴,就連街邊的小攤也擺了蛇來招攬食客。據有關部門的權威調查,目前市場上的蛇大多數是由蛇販子從農村收購來的。所謂的人工養殖的「蛇場」,實際上只是蒙人耳目的把戲而已。據一項對廣東、廣西、湖南、貴州等地10個蛇場的抽查,沒有一家是人工繁殖,甚至沒有一家是把幼蛇養大後再出售。在那裡,幼蛇要麼被加工成藥材,要麼被用來制酒。由於有了這蛇場,捕蛇者的隊伍空前地壯大。雖然目前還無法得到野生蛇資源銳減的具體數據,但面對如此龐大的食蛇和捕蛇隊伍,自然棲息和繁殖已經遭到巨大破壞的蛇類的命運,不能不讓人深為憂慮。研究表明,一條成年蛇一年至少可吞食150隻老鼠。當蛇類進入瀕危物種的行列的時候,不難想像,人類的生態環境會受到怎樣巨大的影響。一些生態學家們不斷向全社會發出警告:「人類已經可以不靠捕獵野生物種為生了,人類的貪慾和畸型的、過度的消費最終將毀滅人類自己。」其實,從餐桌上的食譜可以了解一個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所謂野生動物更好吃的說法是沒有多少科學依據,即使有依據,人類也沒有理由為了自己無限膨脹的慾望,去剝奪別的野生物種生存的權利。吃野生動物是一種陋習,人類的後代將會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瀕危物種只是人類對於環境和生態平衡破壞的首當其衝的先行受害者,如果誰瀕臨滅絕就保護誰,那麼瀕危物種的名單就會越來越長。實際上一個物種如果到了瀕危狀態,就很難有效保護。動物要在野外生存,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種群,否則儘管棲息環境得到保存,但由於近親繁殖等原因也只能延長它滅絕的期限。物種滅絕再不能復活,這將是整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全人類都無法挽回的損失。只有喚醒和提高全民族的保護意識,野生物種保護工作才有希望,在這方面有兩項工作是至關重要,一是法制,二是教育。一首北美印第安人的一首叫作《只有在那時》古老的歌謠中唱道:「只有當最後一顆樹被刨,最後一條河中毒,最後一條魚被捕,你們才發覺,錢財不能吃。」
推薦閱讀:

田文林:伊斯蘭國引發的危機仍會向深處發展
從敘利亞伊朗危機看各大國的博弈
古樹茶的真危機之二
女人婚後巧妙化解婚姻危機的三大秘籍
大多數人的職業危機,隱藏在20多歲的選擇里

TAG:中國 | 動物 | 環境 | 危機 | 野生動物 |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