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豆瓣給了這個「油膩」英國老男人8.6分!

A:抽煙,喝酒,胖,愛罵人

B:不抽煙,不喝酒,體型勻稱,為人謙和

B看上去非常nice,可他是希特勒;A看上去很不靠譜,但他是丘吉爾。

是不是很有戲劇性?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知人知面不知心」?

對於普通人來說,選一個好leader,在一定程度上是個概率遊戲。因為唯有手握大權那一刻,這位leader的真才實學和本性才會全然顯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死存亡之際的大不列顛民眾還是挺幸運的。(笑!

這幾天,一部關於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電影正在院線上映——《至暗時刻》(Darkest Hour)。

影片導演喬·賴特(Joe Wright)曾執導過2005年版《傲慢與偏見》、《贖罪》等影片,飾演丘吉爾的是英國國寶級演員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你聽著可能耳熟。

對!就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腐敗警察《第五元素》里的嘻哈軍火販子《吸血鬼驚情四百年》中的多情吸血鬼伯爵的德古拉《蝙蝠俠》系列中的戈登局長以及大家都最愛的的《哈利波特》中的小天狼星啊!(迷妹臉

我一直很避免使用「教科書式的演技」這個詞,被渲染的都爛大街了,似乎是個人都行。但對於加里·奧德曼我實在是想不到更合適的形容詞了。娛樂周刊說,

我們再也看不到任何人能把丘吉爾演得如此活靈活現,除非是丘吉爾本人復活。

這是他本尊:

這是他扮演的丘吉爾:

據說加里·奧德曼扮演的丘吉爾甚至連丘連吉爾檔案館的管理員都分不清真假,誤將定妝照當成是歷史資料。

這部影片自上映以來,在海內外媒體間保持著超高口碑圈粉無數,不少人被片中生動真實的丘吉爾這一角色所打動。

《至暗時刻》改編自英國傳奇首相丘吉爾在二戰期間奇蹟般促成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真實經歷。

影片在宏大歷史視角下聚焦1940年5月到6月間的短短几周,以丘吉爾的三次重要演講為線索,真實再現了大不列顛最艱難的時刻:

軍隊孤立無援、國家搖搖欲墜,面對政黨內與納粹議和為主的政治風向,他必須有所決斷。

如果說之前熱映的《敦刻爾克》將撤退聚焦到尋常百姓、飛行員和士兵身上,那《至暗時刻》是則聚焦於上流社會的官僚、國家黨派對於撤退事件之前的暗潮洶湧,英國是否要和希特勒和談,戰與和只在一瞬間。

那也是丘吉爾個人生命中的「至暗時刻」。

這個年過65,步伐笨拙,脾氣乖戾的「天降偉人」,每時每刻都需要雪茄和烈酒陪伴才能度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而其所展示的高超領導藝術和執行力,其實更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鑒。

一、保持領導范,時刻

博主顧硬硬評價《至暗時刻》時寫道:

從未看過這個角度描寫Leadership(領導力)的影片,完全拋開戰爭場面和平民苦難,從歷史上最關鍵的歷史人物的內心視角和心路歷程出發,以及共通的人性,非常感人,正因為人性是普遍相通的,所以才深刻。

爛番茄的評論家Katie Walsh則稱讚道:

喬·賴特(導演)很好地傳遞給觀眾們他自己的視覺美學,每一幀畫面都滿載弦外之音和深刻意味。

真正的領導者,並不會隨意露出自己恐懼和不自信的尾巴。

一個團隊需要的是自信和堅定的主導者,氣場太弱就容易喪失權威性,無法令大家感到信服。有領導范,會讓團隊更加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和普通人一樣,丘吉爾在面對危機和不信任時,同樣猶豫和動搖過,一個人坐在屋頂惆悵。但是在議會、作戰室和法國人面前,他從未表現出對反對派的妥協和對納粹的畏懼。

二、善於表演,隨時

斯坦福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傑弗瑞·菲佛認為「領導力的秘訣就是表演」。

職場生涯難免會有沉浮,在你不夠自信的時候,也要為自己打氣,這樣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其他人也會深受感染。

劇中有句台詞是,丘吉爾「把自己當作一個演員」。丘吉爾從小就習慣在鏡子前模仿那些政治家、連洗澡時也在模擬演講。領導者有時就是一個「表演藝術家」,需要在合適的時候扮演合適的角色來鼓舞所有人。

著名雜誌《Indie Wire》就評價道:

《至暗時刻》用一種不那麼敏銳但卻足夠適合的方式,證明了語言的力量及其所能激發的無限潛能。

片中,導演喬·賴特堅持不用電腦特效,片中丘吉爾的三次重要演講都全部採用600人在場的實拍,尤其是那段「We shall never surrender」的說辭,讓無數觀眾聽得熱淚盈眶。

三、樹立一致目標,必須

沒有目標的團隊猶如一盤散沙,缺乏凝聚力。沒有目標的工作猶如一團亂麻,沒有章法。

一個合格的領導者,上任之初就需要縱覽全局、確立目標,然後讓整個團隊接受並朝著目標共同努力。

丘吉爾上任之初面臨的是妥協何和談還是反抗的艱難抉擇,作為一個有遠見的首相,他看透了局勢兇險,心中唯一的目標就是「勝利」(V手勢就是丘吉爾發明的)。

藉助非凡的演講才華,在議會上,他多次表達了戰鬥的決心和勝利的信念,讓議會和民眾都接受了這一目標。

於是我們看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軍民船隻共同渡海救援的感人場景。

四、懂得激發潛力

好的團隊是每個人都能夠發揮所長,而好的領導就是善於激發潛能。單純的管理總會因為機制問題而落於刻板。

所以,要用激發代替管理,讓每個人都參與,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力量強大的團隊。

丘吉爾並非首相的合適人選,也並未得到議會內閣和自己黨派的全力支持,但是為了實現目標,在最後的博弈中他不走尋常路,沒有固守戰時內閣的會議,而是跑去和外閣溝通,用激情的演講了解了大家的真實想法,獲得了無形的支持。

五、強大執行力

職場老人對於開會、計劃、進度這幾點都深有體會。

好的領導者有強執行力,時間性、計劃性都很強,說話開會簡明扼要,團隊效率氛圍十分和諧;而壞的領導者,推諉拖拉,遲遲無法決定,整個團隊都沒有幹勁。

即便沒有獲得所有人的信任,但是僅僅一個月時間,丘吉爾就充分發揮首相的職權,建立戰時內閣、策劃撤退行動、協調各方力量,片中通過對日期的強調,讓我們看到了丘吉爾可怕的執行力。

六、擁有同理心

好的團隊必然是從上到下關係密切,而不是相互之間態度冷淡、互不溝通,那樣勢必影響默契度。

尤其是領導者,職位本身很特殊,如果不進行換位思考,就很容易造成團隊員工離心離德,缺乏歸屬感。

即便是脾氣暴躁、性格如「鬥牛犬」的丘吉爾,也有體貼和善於傾聽的一面。

在作戰室中,看到秘書伊麗莎白桌上的照片,丘吉爾體會到她的擔憂,並破例帶她進入了地圖室,讓她了解戰情。這一舉動讓伊麗莎白主動站在丘吉爾的一邊,在議會演講時為他喝彩。

最讓人動容的是他聽從國王的建議,親自乘坐倫敦地鐵,真正的走到民眾當中,去體會聆聽他們的抗戰心聲,這也成為了促使他最後做出不妥協納粹的真正原因。

七、直面危機與逆境

商場順境與逆境都不可預測,真正的領導者必然需要做好全面的準備。

危機和逆境能夠考驗領導力,能將其提升到新的水平。

沒有經過挫折,很難會發現日常領導方法的問題,也就無法改進。

時至今日,丘吉爾依然是英國人乃至世界心中最偉大的領袖,是英勇不屈精神的代表。王者不屈,這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正如丘吉爾在回憶錄中回憶道: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並不致命:重要的是勇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豆瓣用戶都看不起人人用戶?
果殼、知乎、豆瓣哪個能走得更遠?誰會先上市?
在豆瓣上混的大多數文青是不是收入都不怎麼高?
知乎,豆瓣,新浪微博是怎樣進行營銷的?是怎樣解決冷啟動問題的?種子用戶是怎樣挑選的?
《後來的我們》突現大規模退票,創紀錄預售和豆瓣評分都是刷的?

TAG:英國 | 豆瓣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