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好笑還是「病態笑」?專家稱笑點變低可能是痴呆先兆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者對痴呆患者親屬進行了調查,發現許多親屬都提到痴呆病人的幽默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甚至變得「不合時宜和圖示化」。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越來越不尋常的幽默感很可能就是痴呆的早期徵兆,包括不合時宜地大笑。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者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 (Journal of Alzeheimer』s diseas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調查了48位痴呆患者的家人和朋友,這些人在發病前至少15年就已和患者認識。許多患者的家人和朋友都覺察到病人的幽默感發生了變化。
這項研究發現,病人經常在「明顯不合時宜」的情況下發笑,包括觀看關於自然災害的新聞報道,或者只是看到別人車沒停好時,有的病人甚至在看到愛人被嚴重燙傷時還發出笑聲。
這項研究發現,痴呆病人往往覺得諷刺和荒誕喜劇的趣味性遠遠不如像《憨豆先生》這樣的滑稽劇。受訪者說,在病人確診後,他們注意到病人對一些庸俗和滑稽喜劇的偏好程度發生了劇變。
研究發現,所有的痴呆患者群體相比於其他病人而言,喜好諷刺和荒誕喜劇的人數要少得多。
研究發現幽默感的改變在兩種特殊的痴呆類型中表現得尤為常見:詞義性痴呆和一系列使患者失去自控能力而無法適應社會情境的額前葉痴呆,而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也時常發生。
「早期,他們只是對一些有點趣味、輕薄以及不合禮節之事開懷大笑;而現在他們對一些沒什麼有趣的事也笑個不停,甚至還會說『我就是想笑,我甚至不知道我為何而笑』,」一個受訪者如是寫道,「有一年當我嚴重燙傷我自己時,他們竟然覺得這十分有趣。」
「我患有哮喘——當我掙扎著呼吸時他們有時也捧腹大笑。」另一病人親屬這樣寫道。
許多人說,患上痴呆後,病人先前通過培養所得的成熟幽默感就消失了,只有在看到一些低級胡鬧喜劇和聽到黃色笑話中才能與家人共同發笑。
「曾經富有智慧的幽默感如今已蕩然無存,他們的笑點變得更加低級而膚淺,別人笑,自己也笑。」一人如是寫道。
「他們根本就沒有一點幽默感,根本不會真正覺得任何事情有趣,只會在完全不合時宜的時候發出傻笑和冷笑聲。」另一人這樣寫道。一個人曾說他們患病的家人的所謂幽默感變得「更加粗俗和圖式化,任何事現在都變得『好笑』」。
來自英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組織(Alzheimer』s Research UK)的Simon Ridley博士說,如果注意到家裡有人發生類似的行為變化,應該立即與醫生聯繫。
「儘管當我們聽見『痴呆』這個詞時首先聯想到的是失憶,但是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同時也要關注一些與我們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相關的其他癥狀。」他告訴BBC道。
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痴呆癥狀,將會有助於提高我們及時準確診斷的能力。
關於「痴呆」那些事……
專家:年輕人少玩手機!輻射可致老年痴呆
據專家表示,約有三分之一的帕金森患者,發現患病時已到發病晚期,並提醒市民盡量避免重金屬、農藥及輻射接觸。
據悉,該病與年齡老化、遺傳、環境毒素的接觸等綜合因素有關。專家還表示,環境因素中,除了工農業污染、室內裝修污染外,手機、電腦輻射也可能致病。
「最近這幾年,發現病患越來越年輕化,有些患者才30來歲。」專家建議:年輕人應少看手機。
生活中七大癥狀提示可能患帕金森病:
1、出現手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的震顫
2、移動或行走變得困難
3、動作變慢,穿衣、翻身、洗漱等活動難以完成
4、手臂擺幅小,寫字變小,面具臉
5、嗅覺減退、便秘、皮脂腺分泌增加
6、流涎或吞咽困難
7、睡眠障礙
A4畫鍾法可快速發現老年痴呆
直到今天,大家對「老年痴呆」的認識和了解依舊不夠,許多患者沒能在患病早期被發現,往往來到醫院時病情已比較重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張新卿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一個可簡單、快速發現早期老年痴呆的測試方法——「畫鍾法」。
專家表示,阿爾茨海默病屬於「世紀頑疾」,無法做到根治甚至逆轉疾病,目前的治療方法只能是減輕癥狀或部分延緩病程。「畫鍾法」可以讓我們在家裡就能自己診斷、及早發現病症,以便提早介入治療。
老年痴呆藏在「糊塗」背後
很多人認為,人老了就糊塗是正常現象,然而「糊塗」很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發來的預警信號。張新卿教授介紹,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表現是記憶力不好,其患病危險因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如果老年人有了「糊塗」的癥狀,比如剛說過的話、剛做過的事很快就忘掉,在家裡經常到處找東西,說話前言不搭後語,日常生活工具變得不會用,出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等等。這些信號顯示出老人記憶力、定向力、語言能力、判斷力、思維功能的減退,也就是認知功能發生了減退。
「畫鍾法」準確率超90%
「畫鍾法」是一個簡單、快速發現早期老年痴呆的測試,準確率可以達到90%以上。測試方法是請老人在紙上畫一個圓形的鐘錶,錶盤上要有標明時間點的12個數字,鐘錶上要有時針和分針,指針指向出題者指定的時間。測試需要老人在10分鐘內獨立完成,身邊的人不能給予提示或提醒。測試結束計分,國際上普遍採用4分法計分,即:畫出閉鎖的圓形錶盤,得1分;錶盤上12個數字正確,得1分;時針分針相交,得1分;指針指向正確的時間,得1分。最終得分在3分到4分表明認知水平正常,0分到2分則表明認知水平下降。
「畫鍾法」看似簡單,卻考察了人的記憶力、理解力、空間結構和執行功能,這項測試在國內外被廣泛運用於痴呆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篩查。如果老人無法完成這樣一個簡單的測試,建議家屬帶老人到醫院就診。同時,測試的結果不能代表臨床的疾病診斷,有些癥狀比較輕的老年痴呆患者可能也能夠完成這項測試,但並不代表他的認知功能全部正常。所以,張新卿教授在這裡提醒,更進一步的篩查需要患者到醫院門診,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以便確診。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痴呆包含很多種類,病因各不相同,如果是由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痴呆,或由於腦梗死、腦出血等對腦血管造成損傷從而引發的血管性痴呆,或由糖尿病引起的痴呆,是可防可治的。
「畫鍾法」只能幫大家早發現痴呆癥狀,要防痴呆,關鍵是要在生活中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及時接受治療,這樣,認知障礙的癥狀會穩定甚至好轉、恢復。地中海沿岸的希臘、土耳其等國家的人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率相對較低,與其「地中海飲食」有關。他們主食多為粗糧和豆類,每餐配有大量洋蔥、番茄、黃瓜以及綠葉蔬菜和水果,烹飪食物時多用橄欖油。同時,適當的體力運動、做些益智遊戲,也可加強腦部運動,對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改善認知功能有一定效果。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學會減壓、改善睡眠、戒煙限酒,對於延緩痴呆的發生也十分有利。
警惕!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趨於年輕化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實際人口超過2.1億,佔總人口的15.5%,65周歲以上人口超過1.3億,佔總人口的10.1%。根據聯合國的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時,通常認為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而超過了14%就被稱為「老齡社會」。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及人均壽命的延長,諸如老年性痴呆(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老年性疾病患者將日益增多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那麼,什麼叫老年性痴呆?什麼又叫帕金森病?據介紹,老年性痴呆,醫學上稱為阿爾茨海默病,它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病人從輕度記憶及認知障礙到最後的植物狀態,要經曆數年甚至數十年,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痛苦。中國老年性痴呆發病率約為5%,截至2014年患病人數約為600萬,並以每年3萬~40萬的數量增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5歲以後老年人,年齡每增加5歲,發病率就增加1倍,8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20%~50%患有老年性痴呆。目前發現,有的早髮型患者在50歲左右就發病。
帕金森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國內發病率是1.7%。很多人了解帕金森病都是在從電視中的人物開始,大多數人對這種病的第一印象就是「抖」。
目前發現帕金森患者趨於年輕化,20%患者因環境污染或受化學毒素侵蝕「中招」。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韓敏稱,近年發現,與手機、輻射、化學污染都有關係。他建議,年輕人少看點手機。同時,老年性痴呆及帕金森病常常因為起病隱匿,早期缺乏特徵的癥狀和體征而難以察覺,導致忽視及延誤診治。如果發現老年人有上肢震顫、手抖、動作遲緩、容易忘記事情等徵兆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建議進一步到醫院檢查,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自科技世界網)
相關新聞:
日本專家發現新方法 可通過血液診斷老年痴呆症前兆
生活需要一點「鈍感力」 孤僻多疑易得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也傳染!? 英研究顯示神經退行性疾病或可傳染
推薦閱讀:
※《子彈》票房過5億 專家:這是中國電影的病態(圖)
※覺得時間越來越少是一種病嗎
※母親和兒子之間的3種病態關係,家有兒子必讀
※飛越瘋人院:正常與病態的界限
※科學家稱面部寬的人更具有病態人格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