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識活佛:從「舍利」看世俗顛倒意識

多識仁波切——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朵什寺第六世寺主活佛,西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雪域當代深孚眾望的學者、藏漢翻譯家和教育工作者,以現代語言為您詮釋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文化!

「舍利子」或稱「舍利」是遺物、遺產的意思。佛陀的遺物或遺產稱佛舍利。

舍利共分兩類:即色身舍利和法身舍利。色是物質之意。物質微粒子合成之身體,叫做色身。色身是有形有色、佔據一定的空間的體積,即人類和動物的肉體。法身是無形無相、非物質能量——精神、智能、思想意識等的總稱。

佛的有形有色的可見身稱色身。色身分兩類:即無量福報形成的常住身——報身和為度化眾生所化現的各種身相=化身。

釋迦牟尼在大乘佛教中被看作是殊勝化身,在小乘佛教中被看作是普通肉身。被看作佛的是悉達多的超凡脫俗的智慧精神境界,即法身。

佛陀圓寂後,有兩類遺物或遺產:即色身舍利和法身舍利。色身舍利指遺體、遺骨、頭髮或肉體在火化中形成的各種形狀的晶體、火化時未被燒毀的心臟、眼球、舌頭等。法身舍利是指佛的思想遺產,即佛經及流傳到後世的法脈。

佛門中高僧、成就士、善知識圓寂後,其遺物、遺產也稱舍利。也有經特殊處理保存的肉體和化骨等色舍利以及解釋佛經著作和所持思想法脈等法舍利。兩類舍利中,佛骨等色身舍利,只有紀念意義,佛經、疏論、法脈等法舍利具有教化眾生的作用,是佛陀的主要遺產。

世俗社會中歷來把佛骨舍利看作稀世珍寶、國寶來供養保存;但對無以倫比的寶中之寶——法寶——法舍利,卻不去重視,這是本末倒置的世俗顛倒意識。

從佛教哲理來看,世人不僅對佛舍利如此看待,在真正開悟之前對一切事物都是顛倒見,即倒錯意識。如「真」、「常」見是最常見的顛倒見。通過各種條件所形成的各種事物、各種現象,在人類的虛幻意識中呈現為真實存在。條件——佛教哲學稱因緣。各種條件形成的事物、現象,即緣生、緣起之物,它的形成、存在、毀滅都依賴條件。依賴別的條件而存在的事物,當然沒有自我、自性,就是自性空。完全依賴諸種條件而存在的人,還有自我嗎?所以各種存在、各種現象都是假相、虛幻相。

現代科學在這個問題上和佛教哲學的觀點完全相同。愛因斯坦說:「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馬克斯·普朗克說「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震動的量子組成。」把假相當作真實存在,這純粹是顛倒意識。《般若心經》說:「遠離顛倒夢想。」人生如夢,如夢就是不真之意。中觀哲學之「空」的概念,是「不真不實」之意,其反面就是「虛假」。連假相也不存在的看法,稱作頑空。

「常」是常住、永恆不變之意。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因緣存在。「無常」是「常」的反面,變易、變遣、變化之意。凡是有的東西,都是無常之物。科學證明,宇宙、太陽、地球都是無常之物。就是說:萬事萬物都處在變化之中。這種變化相當迅速。馬克思說:「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萬物一直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幾乎沒有停止不變的時刻。佛教哲學稱「剎那」存在。「剎那」是時間的最小單位。哲學中說,「剎那」是一個原子移位的時間。古希臘哲學家說,「一條河不能淌過兩次」,「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

何止昨天,嚴格地說,上一小時的我,已不是這一小時的我。因為生命的變化是不間斷的,分分秒秒在變。人的意識投生在娘胎時,只有芝麻大的一點點精血結合物,九個多月變成五官俱全的胎兒,出生後嬰兒變成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不但物質的肉體在變,非物質的思想意識也在變。而且這種變化就像流水一樣,從生到死,永無停止。這種無常變化在佛教哲學中的表達是,即生即滅,滅了又生,生生滅滅,連續不斷,生而即滅,故非常;滅了又生,故非斷。佛經中說,「今天的我是昨天的我」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常見」。

唐人詩說:「人無百年壽,恆作千年計。」無常、苦、空、無我,是世俗諦的終極真理。人類的經驗和科學研究都無法推翻這四條真理,說明佛教不是迷信。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年輕人加速向世俗社會靠攏?
不世俗的人就真的不好嗎?就真的在別人眼裡是奇葩嗎?
土耳其此處政變是因為什麼,土軍是否是保障世俗化的工具?
為什麼世俗諦的因果與勝義諦的空性是不二的?
世俗慾望的增長,代表體內三屍蟲越多

TAG:意識 | 世俗 | 活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