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達摩四論摸象 第五講

達摩四論摸象

懸智法師講

真誠居士編

第五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謝謝大家!我們一起來學達摩祖師給我們寶貴的教訓,我們先看一段論文,大家一起唸,很好!

「散花者,義亦如是;所謂常說正法,諸功德花,饒益有情,散沾一切;於真如性,普施莊嚴。此功德花,佛所讚歎,究竟常住,無凋落期。若復有人散如是花,獲福無量。若言如來令眾生,剪截繒彩,傷損草木,以為散花,無有是處。所以者何?持凈戒者,於諸天地森羅萬象,不令觸犯;誤犯者,猶獲大罪,況復今者故毀凈戒,傷損萬物,求於福報,欲益返損,豈有是乎?」

我們謝謝達摩祖師!第一,他把起廟的真正意義告訴我們;第二,什麼是造佛像;第三,什麼是燒香的真正意思;第四個,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叫散花?」他說「散花」亦是這個意思,並不是拿把形相的花來散,乃是你常常「說正法,諸功德花,饒益有情,散沾一切。」這才是散花。如果你剪那個絲綢,繪彩,把花木剪下供佛,無有是處。一個持凈戒的人,於諸天地,森羅萬象,不令觸犯。誤犯者,猶獲大罪,況復今者故毀凈戒,傷損萬物,求於福報。

唐太宗他持的座右銘是這樣:「一飯一匙,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當念織女之勞!」你把好好的布剪下來,剪成花來散到佛教的東西上面去,這是浪費資源,如果我把花剪下來,供佛好不好呢?弘一大師在生時都勸人不要把花剪下來,為什麼呢?這個花開得這麼美麗的時候,正是它的生命最豐盛的時候,我們突然把它咔嚓!剪斷,反過來講是一種殺生行為,雖然你沒殺人,植物也有生命,所以供佛的時候,整個一盒捧到佛面前,不要把它剪下來,弘一律師心很細。

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問題,達摩祖師他為什麼不恆順眾生呢?而且他的結局是很凄慘的,是被和尚毒死的,五次毒他,他對他的徒弟講:「你看我身體的毒。」他用神通把毒拿出來,放到石頭上面去,石頭馬上變成粉。中國有作「祝由科」,這個病,一祈禱,把它搬到樹上去,這個樹就枯了。

第六次他說:「我的法已經傳給弟子,現在可以死了,既然你們這麼多人不高興,我就滿你們的願。」這是什麼呢?就是報冤行,所以那首詩寫出來:

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凄凄闇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

這是他過海來到我們中國廣東,有個地方,現在叫這地名「西來初地",就是達摩祖師從那個地方登陸的。在船上要三年六個月,「跨水復逢羊」這個羊,提指揚子江,一個人好凄涼的渡過江。為什麼要對當時的「佛心天子」非常信仰佛教的皇帝,何必對他講沒功德?為什麼要唱反調?為什麼要搞反叛性的東西?稍為恭維一下那個皇帝不是很好嗎?但是他沒有這麼做,「話不投機半句多",「獨自凄凄闇渡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是件容易的事。

見到這個心,最大的障礙就是「執相",要見性就要破相,破相才能見性。達摩祖師大力破相,他慈悲的目的,是要令我們固執在相裡邊的可憐眾生,能破相見性。「見性成佛」在這裡用《金剛經》來證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住一百年,在永恆的宇宙來看,一秒鐘也沒有,等於水上的一個浮漚。「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有一半佛教徒他反應出來這是偽經,這不是達摩祖師寫的,我不相信,這是一種;另外第二種人,達摩祖師這個是你們和尚自己造的,連天台宗都不承認禪宗的傳承是真的,說:「是你們造出來的。」也有講耶穌這個人是假的,也講釋迦牟尼佛是佛教徒造出來的神話,是月亮的神話。台灣很多大學教授寫出這種書出來。我們中國北京大學有一個很有名的古文學家叫顧頡剛,他是胡適一派的人,是懷疑派。那時候說大禹治水,那裡有大禹?是人造的,大禹這個字在蝌蚪文是個蟲字,根本沒這個人。後來甲骨文發現了,在甲骨文上清清楚楚記載,大禹王治水的事,他以後才不敢講,由此可看到人的愚痴。

照其他師父講的去做,可不可呢?或者你們會問:「懸智師父,其他的師父叫我們去散花,可不可呢?」這裡要麼就是其他的師父講錯了,要麼就是達摩祖師講錯了,不能兩個人都對,也不能兩個人都錯,我聽哪一邊好?這裡告訴你,照其他師父講的去做,去散花可以做,也不是不對。但是你要明白,因為達摩祖師在這裡是講禪宗,「法身覺了無一物」在法身裡邊,凡聖不要講沒有,就連佛都沒有的。

所以你講造寺、造像、散花,根本都沒有,如果你照達摩祖師的話去做,是一條直的路。但是如果你照其他師父講的話去做,是一條彎路,最後都會走到我的家。不過是一個快一點,一個慢一點。你歡喜走曲路,我們也不能怪你,不過你會白吃一番苦頭,就是這裡要看你的智慧。

如果你學佛,光是「定」,佛教講,學了一半。但是講「慧」很難,昨天霞女講:「常靈法師開〈大智度論〉的課程。」〈大智度論〉講十八空,講《大般若經》的道理,完全講智慧的哦!能了解的人能做到的,不一定多,這樣你自己就抉擇自己的道路,話只能講到這裡。第五什麼叫「點長明燈?」

「又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以覺明了,喻之為燈;是故一切求解脫者,以身為燈台,心為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智慧明達,喻如燈火。當燃如是真正覺燈,照破一切無明痴暗,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是一燈燃百千燈,以燈續燃,燃燈無盡,故號長明。過去有佛,名曰燃燈,義亦如是。愚痴眾生,不會如來方便之說,專行虛妄,執著有為,遂燃世間蘇油之燈,以照空室,乃稱依教,豈不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間一毫相光,上能照萬八千世界,豈假如是蘇油之燈,以為利益。審察斯理,應不然乎!」

「長明燈」這個燈叫做長明,所以在寺院的香燈師,他要保持這支香不能斷的,和這盞燈要常明。尤其護法神面前,香一支接一支,不能一刻中斷的,燈也要長明,懸在大殿上面。現在很多師父,並不注重這個。這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身,一到了點燈的時候,就要念一首偈:「滅卻心頭火,點起佛前燈,願以大智慧,照破諸無明。」點燈,長明,就是要保持覺悟的狀態,心地光明的狀態,這樣才是真正的點長明燈。所以「一燈燃百千燈,以燈續燃,燃燈無盡。」所以叫「無盡燈」,以正法去教人家,所以過去有佛名曰「燃燈」。我們歌裡面有「燃燈續法,繼往開來,一肩承擔,捨我其誰,捨我其誰。」就是用這裡的意思!

「佛放眉間一毫相光」、「阿彌陀佛身金色,白毫宛轉五須彌。」我們兩個眼,當中有一個眼,這是天眼的部份,如果有一天打開,你就知道,這個眼的光明,可以照到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並不需要點這種油燈,這是講點燈。再講六時行道,什麼叫六時行道呢?就是在六根當中,一切時候常行佛道,修諸覺行,調和六根,常時不舍,名為六時行道。

「又六時行道者;所謂六根之中,於一切時,常行佛道,修諸覺行,調伏六根,長時不舍,名為六時。遶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當令覺慧,巡遶身心,念念不停,名為遶塔。過去諸聖,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時世人,不會此理,曾不內行,唯執外求;將質礙身,遶世間塔,日夜走驟,徒自疲勞,而於真性,一無利益。」

什麼叫「遶塔行道」呢?「塔是身心,當令覺慧,巡遶身心,念念不停,名為繞塔。」所以有個師父講:「我們學觀心的人門口站了兩個衛兵,一個叫「正念」,一個叫「正知」,這兩個保佑我們。」所以這樣看來,佛的意思,並不要我們繞那個塔。

他說:「日夜走驟,徒自疲勞。」對於真性是沒有利益的,這裡還有很多人犯的錯誤,犯什麼錯誤呢?他說:「我現在要起一個佛塔。」但他犯了騙眾生的妄語,他把人家祖先供到裡面去了,他原來不是供佛,是借這個名,把祖先擺到裡面去,向你收錢,所以台灣才出這麼多宗教騙子。如果你講這是佛塔,怎可以把人家祖先的骨灰一個一個擺到裡面,他說:「我是好心,如此可以超渡他的祖先。」

建造的寺廟是度何人的?是給法師,比丘、比丘尼或者居士在裡面精進修行的,寺院不是拿來度鬼的。如果你把寺院變成骨灰塔,住這麼多鬼在裡面,在風水講,陽宅變成陰宅,這個寺院遲早會垮的,為什麼?寺院不住人,變成住鬼了。我們知道「塔」是什麼意思。

下面我們來看什麼叫「持齋」?達摩祖師解的:

「又持齋者:當須會意,不達斯理,徒爾虛切。齋者齊也,所謂齋正身心,不令散亂。持者護也,所謂於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內製三毒,勤覺察、凈身心。了如是義,名為持齋。又持齋者,食有五種:一者法喜食,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二者禪悅食,所謂內外澄寂,身心悅樂。三者念食,所謂常念諸佛,心口相應。四者願食,所謂行住坐卧,常求善願。五者解脫食,所謂心常清凈,不染俗塵。此五種食,名為齋食。若復有人,不食如是五種凈食,自言持齋,無有是處。唯斷於無明之食。若輒觸者,名為破齋。若亦有破,云何獲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諸惡皆為;貪慾恣情,不生慚愧,唯斷外食,自為持齋,必無是事。」

什麼叫「齋戒」,這個齋字不是印度人的字,我們古代的賢聖:「齋戒沐浴,祈禱天地,獲罪於天,無可禱也?」這個「齋」字是「齋正身心,不令散亂。」所以很多人講我「持齋」我吃「齋」那就錯了,你是吃素,而不是吃「齋」。台灣話講:「伊是喫菜郎!」我們是吃素的人,不是吃齋的人,吃齋的人晚上不會叫人來開party,來吃什麼宴會,那不是吃齋。如果你說「素食晚會」可以,而不是「齋食晚宴」「齋」是什麼意思?不是唱歌跳舞。是叫你齋正身心,沒有貪、嗔、痴,不想名利,那才是「吃齋」不能借佛教的名義來發展你的貪、瞋、痴,那不是吃「齋」!

什麼叫「齋食」?人家講我不吃動物,就是吃齋了,是解錯了,很多人都把這個道理搞錯了。佛在世時,不揀東西食,人家供養他什麼,他就吃的,要吃那五種東西,第一是「法喜食」,你一依持正法,你的心裡就歡喜,我常常聽智修法師講:「禪璇法師,講得很好,大家法喜充滿。」就是這個。第二是「憚悅食」,放下身心,心靈清凈,這是第二個。

諸天吃東西是在早晨,所以上早供的時候,要把手伸到外面,看到手掌紋路的時候上供,不是照鐘的,是照天地日月,有時太陽早,有時太陽遲;中午是佛、菩薩在世的時候吃的時間,人也是中午;下午是貓狗吃的時間,晚上是鬼吃的時間。

為什麼有的師父晚上不吃東西呢?就是講我不願鬼看到我有東西吃,而他沒有辦法吃,生起他的痛苦。所以我寧可不吃,這才叫「持齋」。「齋食」還有叫我不吃無明之食,所以你不知道這種道理,你講你是「齋戒」、「齋宴」把意思搞錯了,所以達摩祖師一定要講,叫人家明白。還有奇怪的,上面的飲食很多是精神的,一個人有肉體的飲食,也需要精神的飲食。第三,還要宗教的飲食。

我在香港看到一個剛剛從大陸逃到香港的人,他講:「千辛萬苦,過程很奇怪,有神明保佑的。」他告訴我:「師父我根本沒辦法逃出來,一條龍排過去,每個人都要出示通行證明,我根本就沒有,怎能通過這個關,那時,就求上天,上帝保佑,輪到了我時,那個人就不要查了,你去好了!」「這種是什麼人的力量!所以我現在才這麼相信宗教,到香港,什麼都不要,只要有一張床給我睡,一口飯給我吃,什麼我都滿足了!」

人不是光光吃飯睡覺的,也要有娛樂,也要有知識,也要看TVNews,也要有精神糧食才對啊!好了,這些都滿足了,錢也有了,這個時候,有一個需要產生了。有什麼需要?現在心理學知道人對宗教的需求,在你心理產生出來,其他的滿足之後,覺得有一個不滿足的,不知道什麼緣故,為什麼不滿足呢?你需要神靈的信仰。

有一次,耶穌在井邊和瑪麗亞夫人談道,他的徒弟都去吃飯了,他們倆個人談得很開心,後來徒弟和耶穌講:「夫子,你該吃飯了。」耶穌講:「吃過了!」「沒看到你吃,怎吃過了呢?」耶穌講:「我和他談道的時候,生命力量彼此得到供應的時刻,我就覺得飽了。」這就是上面的五種食。很多師父一打坐,不覺得肚子餓,但是你不要去學他,「氣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神足不思眠。」這種須要功夫做到才可以的。

有一位師父,一次吃飯要吃大概傾斗米飯,吃過一次,有七天半個月都可以不吃,這不是假。這是一個師父在大興善寺的故事,我本來想把這個故事寫出來,他有個脾氣,這個飯鍋的蓋一打開,他馬上衝過來,盛一大半去了,如果你先裝去了,他不盛了,不吃了。照我們講,寺院的第一碗飯是裝給佛的,第二碗飯是裝給護法的,裝過這二碗飯之後,才能裝其他人的飯。這裡我們知道什麼是「齋戒」?什麼是「齋食」?什麼叫做「斷食」?再看下面!

「又禮拜者:當如是法也,必須理體內明,事隨權變,理有行藏,會如是義,乃名依法。夫禮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謂恭敬真性,屈伏無明,名為禮拜。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恆存,雖不現相,名為禮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謙下心,亦為禮拜;故須屈伏外身,示內恭敬。舉外明內,性相相應。若復不行理法,唯執外求,內則放縱瞋痴,常為惡業,外即空勞身相,詐現威儀,無慚於聖,徒誑於凡,不免輪迴,豈成功德。」

這裡把「禮拜」的意思說出來,佛並不歡喜人家頂禮他,一個大修行人,不歡喜人家禮拜他,為什麼?虛雲和尚,他雖然一百多歲,他從來不受人家禮拜,就是居士向他拜的時候,他馬上趴在地上回拜,又加一句話:「我不拉你的債。」你不要以為有人拜我是好,其實人拜你,吃虧的還是你。任何懂的師父,作任何法事的時候,他前面定要擺個佛像,為什麼?你拜是拜佛。用拜佛來擋遮這個故事已講過,有新來的人,我再炒冷飯,有一個師兄有事到外地去,請師弟代表他登寶座作佛事,師弟一登上去,噗通!就倒下來,不懂的人說:「你這個功夫不夠,鬼把你推下來。」台灣也曾發生這樣情形,後來他不敢登上去了。

其實,這個師弟沒明白這個道理,他的師兄回來講給他聽,因為你作法事的時候,你把自己觀想成你是南無地藏王菩薩,或者毘盧遮那佛的時候,觀音大士他有一個陰身叫面然大士,是一個鬼王,觀音菩薩化身一個鬼王,管住這些鬼,不要亂搶東西,這個面然大士發過願,任何的法師登座作法事的時候,觀音菩薩領導這些鬼要來禮座,向法師敬禮,但是法師的規矩要把袈裟高舉起來,擋過他的頭,這個師弟不知道這樣的儀規,所以觀音菩薩一拜受不了,就倒下來了。

拜佛是表示你的謙卑,去除你的驕傲,也有一個法師在香港,他一起身就去拜佛,旁邊有一老法師問他:「你幹什麼?」他講:「拜佛!」老法師講:「那是佛嗎?」他馬上知道了!拜佛,其實是拜你自己,那個佛從什麼地方來?是從你心底生出來的,現在拜佛就是拜你的心。如果你不懂這個道理呢!達摩祖師講:「你拜得這麼辛苦沒有意義。」祖師講:「你不知道禪宗的道理,你不吃飯,餓死了都沒有用。不知道修行打坐,把腿子坐斷了都沒有用。你不知道唸佛,把喉嚨喊破了,對你一點用處都沒有。」達摩祖師不怕得罪人,他把真正佛法,講給我們聽,我們知道,他真是一位偉大的人,我們知道了「禮拜」是什麼意思之後,再看下面長文。

問:「如《溫室經》說,洗浴眾僧,獲福無量。此則憑於事法,功德始成,若為觀心可相應否?答:洗浴眾僧者,非說世間有為事也。世尊當爾為諸弟子說《溫室經》,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隱說七事供養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凈水.二者燒火.三者澡豆.四者楊枝.五者凈灰.六者酥膏.七者內衣。用此七法喻於七事,一切眾生由此七法,沐浴莊嚴,能除三毒心無明垢穢。其七法者:一者謂凈戒洗盪愆非,猶如凈水濯諸塵垢。二者智慧觀察內外,猶如燃火能溫凈水。三者分別簡棄諸惡,猶如澡豆能凈垢膩。四者真實斷諸妄語,如嚼楊枝能凈口氣。五者正信決定無疑,猶如凈灰摩身能辟諸風。六者謂柔和忍辱,猶如酥膏通潤皮膚。七者謂慚愧悔諸惡業,猶如內衣遮醜形體。如上七法,是經中秘密之義。如來當爾為諸大乘利根者說,非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無能解悟。其溫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溫凈戒湯,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莊嚴。當爾比丘,聰明上智,皆悟聖意,如說修行,功德成就,俱登聖果。今時眾生,莫測其事,將世間水洗質礙身,自謂依經,豈非誤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明身?事不相應,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凈者;當觀此身,本因貪慾,不凈所生,臭穢駢闐,內外充滿。若也洗此身求於凈者,猶如洗泥終無得凈,以此驗之,明知洗外非佛說也。」

現在也有很多師父帶信徒去溫泉洗澡,也是用這個,但是他不知道佛講用溫泉洗澡是什麼意思,這裡一看什麼叫洗澡?凈水?燒火?澡豆?楊枝?凈灰?酥膏?內衣?借這種比方來說明,我要用七種方法來純凈我們心靈的污染。如果你不懂這個道理,那在達摩祖師講,你是個笨人。我們知道了這一個洗浴的意思,所以禪宗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他不依賴著文字來講東西,都是指到心上面去,我們再看下面,什麼叫「念佛」?

問:「如經說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凈土,以此一門,即應成佛,何假觀心,求於解脫?答夫念佛者,當須正念,了義為正,不了義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達彼哉,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也。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為念,故知念在於心,不在於言,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若心無實,口誦空口,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覓佛,徒爾費功,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福,終無是處。」

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求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會度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如果不求他,不唸他,就會下地獄;或我信耶穌,耶穌就會救我們上天堂,如果我們不信耶穌,就會被罰下地獄。謝謝白師姐給我一本書,有一個人她會看到神,她和神講:「如果你們講這種道理,我看你們神也沒有什麼了不起,還不如我們凡人。愛我的,我才救他,不愛我的,我不救他。」哦!要能講這句話,不容易,能知道宇宙真理,能到阿彌陀佛那裡去,不是在於你唸不唸他的名字,這個唸佛、參禪,從達摩祖師之後還在那裡辯論。我們是兄弟,兄弟鬩牆,自己打自己,不要人家打,自己就倒了。等於台灣和大陸,自己打自己,不要外國人打,自己就倒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達摩祖師,你為什麼要這樣講,你講錯了嘛!還有六祖也是:「東方人唸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唸佛求生何方?」那一個賈題韜居士講沒有講錯,因為他是站在禪宗來講,禪宗一定要這樣講,否則不能叫他禪宗了。所以這個問題星期二去聽智修法師開示,他是要叫你們禪宗和凈土不要吵架,其實是一個東西。

「故知過去諸聖所修,皆非外說,唯只論心。即心是眾善之源,即心為萬德之主。涅槃常樂,由自心生。三界輪迴,亦從心起。心為出世之門戶,心是解脫之關津。知門戶者,豈慮難成?知關津者,何憂不達?」

這一段話攝相歸心(唯識宗),攝心歸空(中觀),攝空歸真(大圓滿)。其實這個書,沒有印得好,這個應該分成一段一段來印,每一段分開,而且加小標題,就更清楚。這樣子講起來,佛所說,光是講心的,涅槃常樂就是把《涅槃經》講到佛性,常樂我凈,「由自心生」。但是這一版的印成「由息心生"是錯的。如果由息心生,就是打坐時,才有常樂我凈,才有涅槃之樂。那做工,吃飯時,好像我現在講話有沒有常樂我凈呢?這個「涅槃常樂」,不管你動,不管你靜都是有的。

所以這裡是錯了,為什麼我知道錯了,謝謝哦!這種因緣不容易,剛好Tom他讀的那本是韓國的大藏經,裡面印的中文版就是「由自心生",所以它的英文翻譯為「Thatcomesfrommind."這是正確的翻譯,但是台灣版的照錯的文翻,多了兩個字,「Thatcomesfrommind,atrest."「atrest"錯了,所以這種錯一個字,就不同了,所以我們要謝謝Tom,他把他的書搬來,我們得來好大的益處。

又本版印成「唯只推心」,這是解不通的,佛講的東西叫你「推動個心」嗎?應該是「唯只論心」,就是只講心的。還有「心是一世之門戶」這又解不通了,我再看它的書哦!應該是「心是出世之門戶。」所以將來我們要重新編過〈達摩四行論〉,把它好好的分段,一段一段。

那位韓國師父用英文講:「Everysentenceyoushouldmemorize!」每句都要背出來,「Notjustbyword,mustbyyourheart!."不是用你的口,要用你的心,他是勸外國人用此方式來讀它,反而我們中國人覺得常常看沒什麼!尤其是下面那二個,一個〈血脈論〉,一個〈悟性論〉,我看了都發抖,我講我不敢講,為什麼呢?我恐怕把意思搞錯了。第二個我怕講的時候,會引起其他兄弟姊妹不高興。第三,講了對有些人,不但沒有益處,恐怕還有害處。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講,勉強要把〈血脈論〉講完才對!〈血脈論〉是真正佛的心血脈,下面人家看了會更加不高興了。

「竊見今時淺識,唯知事相為功,廣費財寶,多傷水陸,妄營像塔,虛促人夫,積木疊泥,圖青畫綠,傾心儘力,損己迷它;未解慚愧,何曾覺知。見有為則勤勤愛著,說無相,則兀兀如迷。且貪現世之小樂,豈覺當來之大苦。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誑言獲福。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常明;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自然恆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在須臾,何煩皓首?真門幽秘,寧可具陳?略述觀心,詳其少分。」

現在有一些對佛教認識非常浮淺,只知道起廟,作法會,供奉舍利塔,「廣費財寶」把眾生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用到沒有用的事上去。「多傷水陸,妄營像塔」你造一個大佛,我造一個比你還要大,再造一個更超大……你造一個一百萬的寺院,我造一個一千萬的,你就造一億,我再造20億;你造20億,我造50億,變成了造佛寺比賽,造大佛比賽,「虛促人夫」把眾生的人力都浪費到沒有用的東西。

「積木疊泥,圖青畫綠,傾心儘力,損己迷它。」自己不知道佛的道理,還要去迷它,「未解慚愧」我的臉上一點慚愧心都沒有,以為是應該這樣。「何曾覺知,見有為,則勤勤愛著;說無相,則兀兀如迷。且貪現世之小樂,豈覺當來之大苦。」所以我講我不能講,我講了許多人都要來找我了。

「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誑言獲福。」還要欺騙人家,這個可以種福,「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常明,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你如果知道你的心是出世之門,是解脫之關鍵,那你修行很快就會修到。如果你不知道打開你的心關,不知你的門戶在那裡,你修行,頭先講過那些師父講的不是不對,不是不可以跟他去做,你不過是走一條曲路,走了幾十年,白白辛苦一場,沒有人直指你的心。

「自然恆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在須臾,何煩皓首。」很多人三十年,四十年也寫了很多書本,研究來,研究去頭髮也都白了,「皓首窮經」最後都沒有找到一條路,其實佛並不要人這樣的。

「真門幽祕,寧可具陳,略述觀心,詳其少分。」再下邊是多出的那部份是在〈血脈論〉裡邊,我們到〈血脈論〉再講,我們迴向之後,我們要為琇真師姊的婆婆唸一遍《心經》,迴向她往生佛國凈土,謝謝大家!迴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達摩祖師血脈論渝州華巖寺沙門釋宗鏡校刻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問曰: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自性真實非因非果。

法即是心義,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佛及菩提皆在何處?譬如有人以手捉虛空,得否?虛空但有名,亦無相貌;取不得、捨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覓佛終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它無情物攝,無自由。若也不信,自誑無益。

佛無過患,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儘是不識自心是佛。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

若自己不明了,須參善知識,了卻生死根本。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無出期時。

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迴,緣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閑文書,都無用處。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

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雖無一物可得,若未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生死事大,不得空過,自誑無益。縱有珍寶如山,眷屬如恆河沙,開眼即見,合眼還見么?

故知有為之法,如夢幻等。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則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稀有。若自己以緣會合,得聖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若自悟了,不學亦得。

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敕,謗佛妄法。如斯等類,說法如雨,儘是魔說,即非佛說。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揮,不覺墮生死海。但是不見性人,妄稱是佛。此等眾生是大罪人,誑它一切眾生,令入魔界。

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魔家眷屬,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憑何免生死。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

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

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儘是謗佛,憑何得成佛。

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心性本空,亦非垢凈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無善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無精懈;佛不入定,佛不出定,佛無出入。佛不智慧,佛不愚痴,佛不智愚。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

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見解。

問曰:既若施為運動,一切時中皆是本心;色身無常之時,云何不見本心?答曰:本心常現前,汝自不見。

問曰:心既現在,何故不見?師曰:汝曾作夢否?答:曾作夢。問曰:汝作夢之時,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又問:汝言語施為運動與汝別不別?答曰:不別。師曰:既若不別,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從無始曠大劫來,與如今不別;未曾有生死,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好不惡,不來不去;亦無是非、亦無男女相、亦無僧俗老少、無聖無凡;亦無佛、亦無眾生、亦無修證、亦無因果、亦無筋力、亦無相貌;猶如虛空,取不得、捨不得,山河石壁不能為礙;出沒往來,自在神通;透五蘊山,渡生死河;一切業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難見,此心不同色相,此心是佛。人皆欲得見。於此光明中,運手動足者,如恆河沙,及乎問著,總道不得,猶如木人相似,總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識?佛言一切眾生,儘是迷人,因此作業,墮生死河,欲出還沒,只為不見性。眾生若不迷,因何問著,其中無有一人得會者,自家運手動足因何不識?故知聖人語不錯,迷人自不會曉。故知此心難明,惟佛一人能會此法;餘人天及眾生等盡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方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來;亦名不思議,亦名聖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

聖人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心量廣大,應用無窮,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施為運動,皆是自心。一切時中,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即是自心。

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色無儘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乃至施為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四大色身,即是煩惱身,即有生滅,法身常住而無所住,如來法身常不變異。

經云: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此即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

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知自心,心外更無別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現前,切不用禮敬。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攝,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恐學人不知,故作是辨。

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凈,何處有如許相貌。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懼;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相,但莫取相。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墮眾生位中。若欲真會,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無別語。故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它聖意。故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是外道,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聖所測。

又云: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見性即是佛,聖體本來清凈,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名,言猶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餘人天等類,都不覺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執相。不了自心本來空寂,妄執相及一切法即墮外道。

若知諸法從心生,不應有執,執即不知。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教將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儘是托生之處,切須在意。臨終之時,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攝。法身本來清凈無受,只緣迷故,不覺不知,因茲故妄受報。所以有樂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來身心,即不染習。若從聖入凡,示見種種雜類,自為眾生故。

聖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它不得。聖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類業,被它聖人轉,天堂地獄,無奈何它。凡夫神識昏昧,不同聖人,內外明徹。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後悔無相救處。貧窮困苦皆從妄想生,若了是心,遞相勸勉,但無作而作,即入如來知見。

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夢若見光明出現,過於日輪,即余習頓盡,法界性現。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說。

或靜園林中行住坐卧,眼見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說,亦不得取著,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靜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與晝無異,不得怪,並是自心欲明顯。

或夜夢中見星月分明,亦自心諸緣欲息,亦不得向人說。夢若昏昏,猶如陰暗中行,亦是自心煩惱障重,亦自知。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

若從凡入聖,即須息業養神,隨分過日。

若多瞋喜,令性轉與道相違,自賺無益。聖人於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拘它不得。聖人破邪魔,一切眾生但見本性,余習頓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只在如今。欲真會道,莫執一切法;息業養神,余習亦盡。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外道不會佛意,用功最多;違背聖意,終日驅驅念佛轉經,昏於神性,不免輪迴,佛是閑人,何用驅驅廣求名利,後時何用?但不見性人,讀經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卧;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儘是謗佛法人。前佛後佛,只言見性。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十大弟子中,阿難多聞得第一,於佛無識,只學多聞,二乘外道皆無識佛,宿世修證,墮在因果中。是眾生業報,不免生死,遠背佛意,即是謗佛眾生,殺卻無罪過。

經云:闡提人不生信心,殺卻無罪過。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見性,切不用取次謗它良善,自賺無益。善惡歷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獄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現墮黑暗地獄中;亦不覺不知。只緣業重故,所以不信。譬如無目人,不信日有光明,縱向伊說亦不信,只緣盲故,憑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復如是。

現今墮畜生雜類,誕在貧窮下賤,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雖受是苦,直問著亦言我今快樂,不異天堂。故知一切眾生,生處為樂,不覺不知。如斯惡人,只緣業障重故,所以不能發信心者,不自由他也。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鬚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

問曰:白衣有妻子,淫慾不除,憑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淫慾。但得見性,淫慾本來空寂,不假斷除,亦不樂著,縱有餘習,不能為害。何以故?性本清凈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凈,染污不得。

法身本來無受,無飢無渴,無寒熱,無病,無恩愛,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只緣執有此色身,因即有飢渴寒熱瘴病等相,若不執,即一任作。若於生死中得自在,轉一切法,與聖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若心有疑,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輪迴生死。若見性,旃陀羅亦得成佛。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他不得。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為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迴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非論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它何。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吾今來此土,唯傳頓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進苦行。乃至入水火,登於劍輪,一食長坐不卧,儘是外道有為法。若識得施為運動靈覺之性,汝心即諸佛心。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若識此心,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塵,覓佛終不得也。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無形相,無因果,無筋骨,猶如虛空,取不得。不同質礙,不同外道。此心除如來一人能會,其餘眾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離四大色身中,若離是心,即無能運動。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身是無情,因何運動。若自心動,乃至語言施為運動,見聞覺知,皆是動心動用。動是心動,動即其用。動用外無心,心外無動。動不是心,心不是動。動本無心,心本無動。動不離心,心不離動。動無心離,心無動離,動是心用,用是心動。動即心用,用即心動。不動不用,用體本空。空本無動,動用同心,心本無動。

故經云:動而無所動,終日去來而未曾去,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笑而未曾笑,終日聞而未曾聞,終日知而未曾知,終日喜而未曾喜,終日行而未曾行,終日住而未曾住。

故經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聞覺知,本自圓寂。乃至瞋喜痛癢何異木人,只緣推尋痛癢不可得。故經云:惡業即得苦報,善業即有善報,不但瞋墮地獄,喜即生天。若知瞋喜性空,但不執即業脫。若不見性,講得經論,決無依憑,說亦無盡。略標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頌曰:

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知,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偈曰:

吾本來此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達摩祖師血脈論終)


推薦閱讀:

[轉載]2、化與不化,拱與不拱
轉載:一個有意思的回帖:看韓國人怎麼議論中國
守舊 轉載
[轉載]3.10
[轉載]造化元鑰(窮通寶鑒評註)13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