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詞津梁》五 「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

"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這句話的意思,除了"詩要用形象思維"之外,我以為,還包涵詩歌的兩大特點:一是藝術誇張,二是含蓄蘊藉。這兩點往往也是初學者的難點。詩歌同其他文學藝術一樣----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它和其他文藝形式,如散文、小說、戲劇等相比,往往更需要憑藉詩人豐富的聯想、想像乃至幻想,進行藝術誇張。因為在區區數行里,若是實話實說,慢條斯理地平鋪直敘,是很難把情意表達充分而強烈的,所以必須極度誇大或縮小某些事物的特徵,使描繪的事物更加鮮明突出,更加典型生動,表達的情意更加充分,藝術感染力更加強烈。 詩歌的藝術誇張,達到最高成就的,首推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杜甫稱讚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李白自己也說:"興酣筆落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州。"(《江上吟》)李白的詩,表達情意毫不掩抑收斂,而是噴薄欲出,一瀉千里。當平常言語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誇張;當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徵其思想願望時,他就藉助非現實的神話和種種離奇驚人的幻想。例如《南浦歌》(其十五):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白髮怎麼能有"三千丈"長呢?原"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詩人又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妙語烘托、渲染,寥寥二十字,以奇想奇句,把壯志未酬人已老的一腔悲憤,抒發得淋漓盡致。他的傳世名篇《蜀道難》中,反覆出現"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詠嘆,之所以激蕩讀者心弦,就是由於它的極度誇張。青天,在飛機發明之前是根本上不去的,而上蜀道比上青天還難。這,完全不符合事實。但正由於這種大吹、特吹、奇吹,形成了它永恆的藝術魅力。 李白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大都是詩人以奇特的想像力進行藝術誇張而創作出來的,例如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用"抽刀斷水水更流"映襯"舉杯消愁愁更愁"。《俠客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以五嶽為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箜篌謠》:"輕言托朋友,對面九嶷峰。"又用山峰來誇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愁來飲酒二千石"(《江夏贈韋南陵冰》)誰有這麼大的酒量啊!正是這種藝術誇張,把詩人豪放不羈、深沉憤懣抒發得痛快淋漓。用"波似連山噴雪來"、"驚波一起三山動"(《橫江詞》)描寫江中波濤洶湧;用"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舉手可近月"(《登太白峰》)形容山高;用"一風三日吹倒山"(《橫江詞》)形容風大;"燕山飛雪大如席"(《北風行》)形容雪大;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形容情深。這些藝術誇張可謂大氣包舉,想像飛騰。最使人驚心動魄的,是那首描寫北方婦女對戰死丈夫的懷念和悲痛的《北風行》的最後兩句:"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怎麼可塞呢?這裡偏說黃河捧土可塞,而思夫之婦的恨卻難裁。寥寥兩句,烘托出思夫之婦的愁恨、悲憤何等深廣而強烈!人們總是把藝術誇張同浪漫主義聯繫在一起,這也對,浪漫主義創作需更多地藉助於藝術誇張。但藝術誇張並非浪漫主義?quot;專利",現實主義創作同樣需要藝術誇張。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讚頌李白"筆落驚天地,詩成泣鬼神。"不是極其誇張的嗎?他的詩歌的藝術性特點之一,是善於運用強烈的藝術對比,對現實生活作典型的概括。例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區區兩句,集中了當時巨大的社會內容----尖銳的階級對立。尤其那些描寫戰爭和統治階級的橫徵暴斂,給勞苦大眾帶來深重苦難的詩篇中的名句,充分發揮藝術誇張的效果,讀來動人心魄。例如: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別》)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幾處起漁樵。(《閣夜》)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白帝》)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歲晏行》)

杜甫還善於運用藝術誇張,將情意融合於景物之中。例如《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時傷別,花也掉淚,鳥也驚心!又如《古柏行》中的"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世界上哪有這麼粗、這麼高的柏樹啊!他用這種誇張手法描寫武侯祠中古柏,意在象徵諸葛亮人格的偉大,表達詩人的崇敬。他還善於運用藝術誇張在深刻揭示現實生活的同時,表達自己對美好理想的追求,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例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幾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兀突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以奇特的幻想,表白寧願自己"凍死"來換取天下窮人的溫暖。毛主席詩詞,在繼承和發展我國古典詩歌優秀藝術遺產、反映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革命鬥爭、抒發革命豪情方面,可以說是獨步當代,形成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獨特風格。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以豐富的想像、新奇的構思,充分運用了浪漫主義藝術誇張的創作手法。這裡以他在長征途中所寫的《十六字令三首》為例: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作者在加註的民謠中說:"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而詞中偏偏說:"快馬加鞭未下鞍"。這同李白在《北風行》中"黃河捧士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的藝術誇張,有異曲同工之妙。毛主席的"未下鞍"是用民謠來反襯的,李白的"黃河捧土"是用典故來反襯的。《後漢書.朱浮傳》:"此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自量也。"為了極度誇張,什麼典故,什麼民謠,什麼天經地義,我偏偏跟你唱反調!"驚回首,離天三尺三。"這不僅極寫山的高峻,而且烘托出"快馬加鞭未下鞍"的紅軍飛馳過山的英雄形象,抒發征服困難之後的喜悅與自豪。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這裡以化靜為動的藝術誇張,把層巒起伏的千山萬嶺寫活了。"倒海翻江卷巨瀾"的宏偉場面,象徵著紅軍縱橫馳騁,英勇激戰的情景"萬馬戰猶酣"更突出了紅軍愈戰愈強、愈戰愈勇的旺盛鬥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柱其間。

這裡使用了離奇的幻想。現實生活中哪來"刺破青天鍔未殘"的巨劍、利劍!詩人正是用這種超現實的藝術誇張,歌頌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鋒芒所向,銳不可擋,及其在中國革命中起著擎天柱的作用。明人胡應麟說:"詩人遇興遣詞,大則須彌,小則芥子。"如果說,上面所舉的藝術誇張,屬"大則須彌";那麼,"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長征》)"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則屬"小則芥子"。前面提到的所謂"老幹部體",其缺點之一,就是寫得白淡、平直,缺乏藝術誇張。解決這個問題,須作多方面的努力,不僅僅靠技巧磨練。首先要弄明白,作詩與作文不一樣,作詩是"感情用事"。人一動感情,憤怒時說氣話,高興時說狂話。氣話、狂話都是過頭話,也就是誇張。所以寫詩詞,你首先要愛憎分明,直面現實,具有歌頌或咀咒的激情。這種激情是藝術誇張的內在動力。所以你不想寫、或寫不出來,沒有那激情時,你就別勉強自己(初學時練習除外)。其次,你不論寫什麼----詠物、寫景、抒情、敘事,必須跳出你所寫的對象的框框,充分發揮豐富的藝術想像力。藝術想像是超越一切時間、空間限制的,詩人可在過去、現在、未來,天上、人間、地下,神鬼、怪異間,張開藝術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再次,多讀點書,廣泛積累知識,認真體察生活。藝術誇張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而是以淵博知識的積累、豐富生活經驗的沉澱為基礎的。 正如魯迅說的:"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來可以專靠了神思,所謂"天馬行空"似地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隻眼睛,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隻,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可見藝術的"誇大其詞"是"誇而有"、"誇而可信"的。"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還含有"詩貴含蓄"的意思。詩詞不能寫得太直、太露、將想說的說白了、說完了,而是要給讀者留下回味、想像的餘地。現在有一種時髦詩,叫作"朦朧詩"。其實,我國古典詩詞就有點"朦朧"的傳統。但這種"朦朧"不是故意寫得晦澀難懂,而是以片言隻語留給讀者去回味、琢磨、咀嚼出更豐富的內涵來,所謂"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錢鍾書在《談中國詩》一文中說:"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錢鍾書散文》533頁)他又說:"夫言情寫景,貴有餘不盡。然所謂有餘不盡,如萬綠叢中著點紅,作者舉一隅而讀者以三隅反,見點紅而知嫣紅奼紫無限在。"(《談藝錄》227頁)風騷是中國的詩歌的源頭。史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中國詩歌從鼻祖開始,就講究這種含蓄蘊藉。前面引用的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中的第一句:"一為遷客去長沙"。當時李白明明被流放去夜郎,而詩中偏說"去長沙"。這"去長沙"三字,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首先是李白自視非常高,自比西漢政論家、文學家賈誼,與賈誼同具廊廟之才,然而卻懷才不遇;其次,渲泄無辜受害的憤懣。他參加永王起兵,平安史之亂,出於愛國愛民之忱,卻"附逆"罪名流放夜郎,這不是同賈誼因遭大臣周勃、灌嬰等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一樣的冤屈嗎?第三,既冀希再回到長安,又對前途禍福莫測。賈誼流放長沙幾年之後,被漢文帝召回長安,但也未被重用,文帝向他"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後拜為梁懷王太傅,小王墮馬而死,他感到當老師的責任重大,"哭泣歲余,亦死"(《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詩歌中這種並不明說,而在字裡行間留給讀者去品味的豐富內涵,叫作"蘊藉",也叫作"包孕"。晚唐詩人李商隱,繼承前人傳統,能以短小的篇幅,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在詩的含蓄蘊藉方面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唐明皇奪走兒子壽王的妻子楊玉環,冊封為貴妃,按封建禮法叫"亂倫"。白居易的《長恨歌》為尊者諱,只說"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宋人楊萬里說得直率,"壽王不忍金閨冷,獨獻君王一玉環"。李商隱則含蓄得多了,他的《龍池》是這樣寫的: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前兩句寫唐明皇賜宴興慶宮龍池上的場面:雲母屏開,宴飲作樂,羯鼓聲急促高亢,淹沒了所有器樂。後兩句寫夜深宴罷歸來,唐明皇的侄兒薛王酩酊大醉,而兒子壽王卻夜不成寐。為什麼睡不著?留給讀者以回味和想像。 有人說,李商隱是古代的朦朧派詩人,其實他年輕時是很關心現實政治的,那時寫的《安定城樓》:"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表達了詩人對晚唐國運的關心和自己的遠大抱負;《重有感》:"豈有蛟龍長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則從國家安危出發,毅然呼籲誅討亂政專權的宦官。這些詩並不怎麼"朦朧"。後來在牛黨、李黨傾軋中,遭受打擊排擠,隨著政治上的失望,則更多地用憂鬱傷感的調子,感嘆個人的淪落,世運的衰微,不敢直說,於是逐"朦朧"起來。也並非都"朦朧",他的《詠史》:"歷覽先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簡直象大白話。他的一部分"無題"詩,確實非常隱晦曲折,表面上看是寫愛情的,但是內中有政治上的隱喻和寄託,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等詩篇,隱喻和寄託什麼?非常費解。他那首《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千多年來,解釋紛紜。有的說,是他五十歲時慨嘆當年抱負成泡影,而今政治上淪落、生活潦倒的;有的說,是他五十歲時,追憶青年時的愛情經歷的;也有的說是悼亡之作。正由於字面極美,"朦朧"得相當可以,給讀者留下馳騁想像的廣闊空間,反成了名篇了。但過於"朦朧",就十分費解。北宋以黃庭堅為首的的西昆派詩人,頗受李商隱的影響。金末詩人兼詩評家元好問詩云:"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人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杜牧的詩在含蓄蘊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詩評家把他和李商隱,並稱為晚唐"李杜"。他的一些狎妓詩,思想性和格調並不高,但藝術上卻很出色。他在離開揚州與相好的歌妓分別時,寫了《贈別》二首: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第一首沒有用你、女、花、美等字眼,卻把歌妓的年輕美貌寫得美妙絕倫。看,身姿輕盈,芳齡"十三餘",好似"二月初"待放的豆蔻苞;在那富麗豪華的揚州十里長街上,高樓美女如雲,而"卷上珠簾總不如"她!第二首,沒有用悲、愁等字眼,卻把惜別之情寫得委婉盡致。前兩句"無語勝有語";後兩句將燭蕊變成了"惜別心",而且"替人垂淚到天明",其悱惻纏綿的情思多麼深長!毛主席的詩詞,沒有革命口號、標語式的詞藻,卻表達了豐富、深刻的革命思想內容。以《沁園春·雪》為例,詠雪,遼闊江山盡收眼底。讀者既可以從中欣賞銀裝世界的北國奇景,也可以從肅殺寒氣中想像:白色恐怖中不自量力的內外反動派"欲與天公試比高",呈淫威於一時,但到了晴日,則江山"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論史,百代帝王遣上筆端。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排列在"無數英雄"四字後面,含有肯定他們歷史地位的意思,而用"惜"、"略輸"、"稍遜"、"只識"等字眼進行評說。作者在自注中說:"雪,反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說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詞的末三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者自註:"是指無產階級"。這三句如果"直說",那就是《實踐論》一文中所指出的"社會的發展到了今天的時代,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責任,已經歷史地落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身上。"這首不足百二十字的詞,橫括千萬里,縱貫數千年,營造無限廣闊的想像空間,容讀者恣意馳騁。正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這裡再介紹當代大詩人趙朴初的一首妙詩。1974年批林批孔,又批《水滸傳》、批宋江。江青要趙朴初寫首批《水滸》的詩。趙老明白,批這批那,實際上是批周總理,可是江青要他寫 ,不寫又不行。於是他寫了20個字。梁山有108個好漢,其他人不寫,單單寫燕青,燕青有許多故事,其他的事也不寫,單單寫他與李師師的事。李師師是皇帝的寵妓,宋江要燕青去求李師師在皇帝前面說好話,但李師師見了燕青卻愛上了他了。燕青的綽號叫浪子。他問李師師多大年紀,李師師回答之後,浪子馬上叩頭說:"娘娘大我兩歲,我就認作姐姐了!"根據這個故事,趙老寫首題為《讀水滸傳》的詩:"廢書而長嘆,燕青是可兒。名雖為浪子,不犯李師師"趙老借李師師暗喻江青作為第一夫人,誰敢犯你呀?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這極為機智的含蓄,江青究竟琢磨出來沒有?現在無從考證,但這首小詩卻充分反映了趙老在那人妖顛倒的歲月的高風亮節,和與"四人幫"作鬥爭的大智大慧。含蓄蘊藉可謂詩歌的"中國特色"。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說:"中國詩用疑問語氣結束的,比我所知的西洋任何一詩來得多,這是極耐人尋味的事實。"(《錢鍾書散文.談中國詩》534頁)他舉了兩首詩,一首是李白的《怨情》:

美人卷朱簾,深坐頻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另一首是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他又舉了許多疑問式的詩句:"壯士皆死盡,餘人安在哉";"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人誰在";"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這種"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迴腸盪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同上535頁)正如古詩人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詩若是"矯揉造作的肯定和鮮明",就"剝奪了讀者們玩索想像的奢侈"。(同上536頁)他在另一本書上說:"詩者,藝之取資於文字者也。文字有聲,詩得之為調為律;文字有義,詩得之以侔色揣稱者,為象為藻,以寫心宣志者,為意為情。及夫調有弦外之遺音,語有言表之餘味,則神韻盎然出焉。"(《談藝錄》42頁)可見詩的神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含蓄蘊藉方能體現出來。我們老同志寫詩填詞,抒發革命感情,還想藉以闡明點革命道理。這樣的作品很不容易寫,"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無痕有味,現相無相,立說無說。"(《談藝錄》231頁)現在許多詩詞中常常出現什麼"光榮傳統"、"當今盛世"、"改革開放"……等標語口號式的辭彙,這就沒有詩詞的傳統韻味了。宋朝理學盛行,理學家愛用詩來闡明理學,有一本詩集,叫《濂洛風雅》"所載理學家詩,意境既庸,詞句尤不講究。"(《談藝錄》234頁)正如南宋詩人劉克莊所說:"率是語錄講義之押韻者耳"。難怪毛主席說宋人詩"味同嚼蠟"。(《致陳毅》)清人紀曉崗批點《瀛奎髓》上寫道:"詩宜參禪味,不宜作禪語"。"詩不能離理,然貴有理取,不貴下理語。"(清《國朝詩別裁凡例》)許多老同志不是想歌頌盛世嗎?這裡介紹杜甫《和賈舍人早朝》的頷聯:"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梅堯臣在《詩極》中寫道:"旌旗喻號令,日暖喻明時,龍蛇喻君臣;宮殿喻朝庭,風微喻政教,燕雀喻小人。"通過這些比喻,來抒發詩人所追求的封建盛世。這才真是"無痕有味,現相無相,立說無說。"藝術誇張要說過頭話,而含蓄蘊藉則又藏而不露,這不矛盾嗎?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充分發揮誇張藝術的效果,才能擴展詩歌的包容量,顯得言有盡而意無窮。"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正是這樣嗎?詩歌的一句、一字包涵的思想內容越豐富,越能發揮誇張藝術的感染力。"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到凌雲始道高。"不正是這樣嗎!二者都要用形象思維體現出來,離開形象思維,也就沒有藝術誇張和含蓄蘊藉。魯迅曾表示:革命文學不在於有沒有革命的口號、標語,而在於內容是不是革命的,有沒有革命的感情,詩詞尤其如此。你的熾熱革命感情,應該通過生動的形象,運用藝術誇張表達出來,還不能說白了,要留給讀者以想像的餘地。 有的的老同志,唯恐寫出來的東西,人家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所以總要在字面上披肝露膽,有時還加許多注釋。這是有歷史原因的,一則自己本來就是從數來寶、打油詩等大實話起步的,作品難免殘留胎記;再者--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文藝上的左的影響,尤其是達到登峰造極的"文革"期間,即使是一首歌頌革命的詩,也有"專家"解讀為"反革命黑詩",所以得小心點。詩歌語彙的多義性,是中國詩歌藝術的特色,你若存心找茬誣陷,作者純粹的好心,都可以被解讀為百分之百的驢肝肺。大白話、大實話是與中國詩詞藝術傳統不相符的。作品一看就懂,往往不俱詩詞藝術要素;想一想,覺得有意思,這才象詩詞;越想越有意思,那才是好作品。要發揚光大詩詞傳統藝術,還有一個消除左的餘毒問題。明清兩代,詩詞藝術式微,原因多種,而"避席畏聞文字獄"(龔自珍詩)不無關係。毛主席說的"詩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主要是指寫詩要運用形象思維、藝術誇張和含蓄蘊藉。這三者有機的結合,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特徵。我們看一首詩,一首詞,有沒有詩意、詞韻,或者詩意、詞韻濃不濃,主要看三者結合的程度,發揮的水平如何。關於寫詩的要求,歷代詩聞評家著作很多,流派紛呈,條目紛繁,上面所強調的形象思維,藝術誇張,含蓄蘊藉三條,僅是根據毛澤東作品及其詩論,針對當前所"老幹部體"的現狀提出的粗淺看法。

推薦閱讀:

內心豐盈才幸福
讚美母親的格言現代散文詩句集錦
願用萬世青燈佛衣,換你一世不離不棄
宋韻散文《莫道不痴心 何以相思引》
花路思雨

TAG:詩詞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