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文字稿】田芊:讓孩子遠離壞脾氣

獲取本次課程錄音

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情緒

大家好,非常開心今天能夠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話題。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復旦大學心理系的老師,叫田芊,同時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怎麼樣去識別孩子的壞脾氣。

大家可能對發脾氣大概有一個定義,比如說孩子在遭受挫折之後哭叫、吵鬧的現象,大家定義為孩子發脾氣,這是通俗意義上的定義。我個人認為發脾氣是不正確的表達方式,還沒有學會正確地表達和疏解自己的情緒之前,往往會採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孩子一般會採用的方式就是吵啊,哭啊,叫啊,鬧啊,有的孩子可能激烈一點的話會撒潑打滾啊,滿地滾啊,耍賴啊,或者是有的孩子哭起來臉發紫啊,有這樣的現象。

我想分享的是其實哭和鬧是不一樣的,這個問題當時也困惑我很久。我家女兒脾氣不是很好,她是比較敏感型的孩子,容易發脾氣。有一陣子基本上幼升小的階段,再加上阿姨離開,弟弟出生,有一陣子她的情緒很不好,情緒很激烈,發起火來,因為一些小事無理取鬧,這時候會哭起來沒完啊,或者有一些特徵,邊哭邊說些車軲轆話啊。

這時候我挺困惑的。一方面我的知識告訴我哭是孩子正常的發泄方式,究竟算不算髮脾氣呢,畢竟沒有打人,畢竟也沒有罵我,畢竟也沒有怎麼樣,但是為什麼這麼看起來這麼鬧心呢?然後請教一個師兄,為什麼這麼鬧心呢,我的師兄一語道破天機,對我的啟發太大了,就是:哭和鬧是有區別的。所謂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是我們的俗語說的。其實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能用的就是這個升級手段。

如果發現孩子不是因為心情不好,然後哭一會兒就好了,自己該玩什麼玩什麼去了,而是開始跟你倔起來,強起來,或者是邊哭邊嘮叨,你們不關心我了,不愛我了,或者邊哭邊喊叫啊,尖叫啊,邊哭邊開始有一些更激烈的行為。這些其實我們可以定義為他是鬧,是孩子發脾氣的一個表現。我們不能定義它像哭一樣,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發泄方式。這種情況下,可能我們家長就需要做一些引導了。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

一般情況下,我會從先天和後天這兩個方面去綜合地看待孩子身上的問題。

我知道現在會市面上很流行,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有很多告訴我們家長的,如果你按照這樣的方式去愛孩子,你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孩子,那孩子一定會變成一個很有愛,很有安全感,很強大的個體。我覺得這個論調不是不對,我個人也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不能說是忽視了孩子的一些先天的特點,然後去談下一步,因為你都不知道孩子的先天特點是什麼,沒有把這個事情接納,然後就把所有擔子壓在孩子的身上,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這是引起焦慮和恐慌的思考方式,所以不太贊成單純地從後天,從父母教養的方面去思考。

當然,我們作為父母能夠做的,那隻能是我們的後天教養和指導。但是之前有對孩子正確認識的基礎,這個之上再去思考可以做些什麼樣的提高和改善。

我把先天的氣質類型畫了一個圖給大家看。所謂先天的氣質類型,就是在這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已經定下來了。這個是我們作為父母可能受我們父母的一些遺傳,當然並不一定遺傳父母,可能基因里有些影響,但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個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神經類型已經決定下來了。

大家可以看到有兩個軸,橫軸是神經系統,就是神經類型是否是平衡的,那縱軸就是神經類型是偏興奮性,還是偏強的。大體可以分為四個象限,如果神經類型比較強,又比較平衡的,我們稱之為多血質,如果是兒童的話有另外一個名字:靈活型的。這類的孩子不是很敏感的,而且他的主動性都比較強,反應會比較快興奮和抑制之間的轉換比較平衡,這是多血質。

如果神經類型比較弱,又比較平衡的,我們稱之為黏液質,兒童是穩定型,同樣他的敏感性、反應比較低,這跟多血質有區別。還有神經的興奮性,沒有那麼強。但是他的情緒是偏穩定、偏平和的。這兩種比較平衡的神經類型我們統稱為易養型兒童,這種兒童不太容易激惹,不太容易受一些刺激就大發脾氣。

看右邊,如果神經類型比較強,又不平衡的,我們定義為這種膽汁質,大家顧名思義就知道會發現這種膽汁質的孩子會發現敏感性比較低的,而且反應性、主動性比較強但是因為他的神經類型不平衡,所以他的情緒比較容易衝動,對自己的抑制力比較差,這種孩子發現往往很容易激動,然後會很容易發脾氣。這個也稱之為壞脾氣型。所以我們大概會知道孩子先天是不同的,可以知道孩子的特點,然後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接納和理解我們自己的。

我有兩個寶寶。剛剛有提到,我的老大,就是我女兒她就屬於敏感型的孩子,偏抑鬱質的孩子,發現一些小事很往心裏面去,很敏感有一種說不得的感覺。我兒子是多血質,可能來得快,去得也快。你就會發現帶這兩個孩子,完全是不一樣的方式,或者是你去關注的一些點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孩子的特點對於我們父母來說是很重要的。

剛剛分享了一下先天的一些區別,那麼我們現在來說一下後天的一些教養方式,它使家長更了解可能會導致孩子脾氣不好的原因。

我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直接導火索,一個是背後的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直接導火索我寫了兩點,大家可以想更多的分類。我大概分了一下,第一,需求可能沒有被滿足。基本上我們成人也是,在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這種比較激烈的一些情緒。

第二點,遭遇了挫折,自己沒有辦法調節,就用一種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出來。但是這些大家看到了,我說的是直接導火索,就是在當下他發脾氣,引起他發脾氣的直接原因。但是如果我們想能夠說讓這個孩子的情緒慢慢變得穩定起來,就是不是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需要關注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這裡所寫的:背後原因。

背後的原因,我這裡列了三點:第一,缺乏安全感。第二,缺乏規則和邊界。第三,責任不分明。

我想大家應該對安全感這個詞是非常熟悉的,這跟親子依戀,還有孩子天生的需求高低都有相當的一個關係。這個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的情緒是否穩定來說有很重要的一個意義。如果比如說他天生神經類型是一個不敏感的,比較平衡的孩子,那可能對親子依戀,以及媽媽對他的關注,主要撫養人對他的關注,沒有這麼強烈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就比較容易形成安全感。如果是另外類型孩子,比較敏感的,就需要更多的關注。

這個孩子發脾氣為什麼跟安全感有關呢,如果這個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往往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或者是表現出不愉快,然後表現出一些特別的反叛、叛逆,這種方式來尋求成人家長的關注,從而去填補他自己的一種焦慮。

第二點,缺乏規則和邊界,它其實跟第三點責任不分明應該算是一個維度的東西,如果說是在親子之間,就是從開始的時候建立起比較好的一個規則和邊界,責任不分明的話,這個孩子他會覺得他的需求應該無條件、無限制地被滿足。

媽媽的東西也是我的東西,爸爸的東西也是我的東西,全部的東西都是我的東西。那為什麼你不給我,就是對於孩子來說,他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東西你竟然不給我,非常不理解,然後就開始大發雷霆。如果家裡的界限感沒有界定好的話,同樣地,他同樣沒有建立起跟他人的界限感,比如說跟自己的朋友、同學、老師這種界限感也不能很良好地建立起來,會覺得他們會拒絕我的要求,他們怎麼會這樣對待我,會覺得很不開心。

孩子都會有一個自我意識爆棚的時候,第一個時期就是在兩歲左右,就我們說的可怕的兩歲,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突然開始蘇醒,開始去試探邊界。這時候的孩子我們都會發現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就是要這樣子,我就想要這樣子。這其實是一個契機,或者是叫時間窗口,給孩子建立一個比較良好的邊界窗口。

第二個契機,孩子在7、8歲的時候,應該說是虛歲7、8歲,這是我們通常俗語說的7歲、8歲狗都嫌,這個時候也是孩子成長裡面需要比較好地制定規則和邊界時候,然後明確親子之間的一些責任和義務。如果說這個孩子沒有被很好地明確責任,他會覺得說,那作業是我媽媽逼我的,彈琴是我媽媽逼我的,這都不是我的事,這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個時候他就缺乏一個主動性,一旦遭遇了挫折的時候,他就會大發雷霆。因為他並不覺得這是我的事情,我需要克服困難,而是覺得這是我媽媽的事情,為什麼要讓我承擔後果。

我知道原因了,先天的你也說了,後天教養的也說了,那我能夠做什麼?我把它分為兩部分,一個部分是道,一個部分是術。

所謂的道就是家長自己要知道的,要在平時的這種和孩子的點點滴滴相處當中,然後明確知道,並且明確開始行動的,這就是一種更高,更深層次的,針對深層次原因的一些應對手段。

所謂的術就是孩子已經發脾氣了,我怎麼去應對,可以讓孩子的脾氣不要影響太大,或者說以後能不能通過這個處理可以相對好一些,我會分兩部分來講。

這個道裡邊第一點就是接納。

我剛才講原因的時候,一直在強調我們知道的原因我們才能真正地接納孩子,知道:哦,原來是這樣,而不是單純地去壓抑自己的感覺,去遷就孩子,或者是狂怒、暴怒,哎,你這熊孩子怎麼這樣子,怎麼說都不聽的。

所以在接納裡面我首先強調的是要接納孩子的差異性,孩子生而不同,這可能在我沒有生孩子之前,我自己都認為孩子他生來是一張白紙,畫畫啊,怎麼樣引導就是怎麼樣啊,這就是被洗腦了,然後孩子出生以後,會發現,天啊,孩子出生自帶一些技能,只能讓孩子,怎麼說呢,只引導他,能夠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你不要去想能夠改變他先天的東西。

心理學上有研究先天和後天各佔多大比例,對一個人今後的性格啊,一些愛好啊,興趣啊,技能啊,能力啊,等等,現在研究下來大概是五五分這樣。目前的一個研究結果。所以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出生他已經大概是怎麼樣的,我們知道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一定要去真正地去接納孩子,知道我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的。

第二點,我們要認識的就是情緒它的有不同的,比如有開心、喜悅、悲傷、憤怒、厭惡,大家應該有陪孩子看過頭腦特工隊吧,這裡面說得很清楚,情緒會有很多不同,但是頭腦特工隊傳遞給我們一點很有意思的是:情緒它沒有好壞,哪怕代表悲傷的憂憂,一開始覺得自己很多餘的,老拖後腿,後來發現他其實也有很多重要的作用。不僅對於孩子,對於成人都要知道一點: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情緒只是反映我們的一個內在感受,所以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獨特的價值,我們要知道就是如果說僅僅地一個人只有一種情緒,然後為了這種情緒而忽略其他的情緒,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生活。

第三點,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引導孩子控制情緒,但絕對不是壓抑情緒,我們要讓孩子能夠先是有能力去感受情緒,然後去接納情緒,允許自己有情緒,然後之後呢,引導他們用適當的方式加以表達,如果沒有前面的步驟,就是認識情緒,接納情緒這個步驟,那後面的步驟其實是沒有辦法非常良性地進行一個引導和培養。

第二個,我同樣定義為道的部分,我這裡給了一個標題:給予孩子真正的愛護。

那什麼叫真正的愛護,我想愛每個人的標準、定義都不一樣。我今天表達的只是我自己的一個感受,我自己的一個定義,是我自己的一個總結吧。大家可以借鑒,但是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首先,我想明確一下什麼叫做無條件的愛。因為這個詞是非常非常容易讓大家引起誤會的。可能很多家長他會不明舊理,認為無條件的愛就是不去跟孩子講條件,他需要什麼就滿足什麼。有的家長會說,那既然這樣,我就這樣做了,我這樣做也很開心啊,那可能這樣就是變成了一種溺愛。很多家長覺得:無條件的愛怎麼可能呢,都是一些雞湯,不可能的。我才不要聽這些無聊的雞湯文。其實這兩種家都是「對無條件的愛」的誤會。

其實真正無條件的愛來說這是一個基石,你是我的孩子,不管你變成怎麼樣,不管你發脾氣也好,不發脾氣也好,你是一個多血質的孩子也好,還是一個難養型的孩子也好,你就是我的孩子。那我就是愛你的,跟你做錯事沒有關係,跟你是什麼樣的孩子沒有關係,我反正就是愛著你的。但是這個不影響我對你的管教,也不影響我對你制定規則,也不影響有的時候批評你,懲罰你,但是這些批評、懲罰,還有對你的管教,也不影響我的愛,這叫無條件的愛。

比如說有的家長講條件說:你這樣子我不喜歡你啦,有的阿姨,或者奶奶帶孩子:你這樣子,你媽媽回來要生氣,你媽媽不愛你了,不要你了。這種情況下都會影響孩子去感受你無條件的愛。

我說的是影響孩子去感受你無條件的愛,而不是說你這樣說孩子一定覺得你不是愛他的,不是這個意思。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小動物,如果你真的是無條件的愛著他,你即使說一些重話,他也是感受得到的。前提就是你真的是無條件的愛著他,而不是因為他漂亮,不是因為他可愛,不是因為他成績好,不是因為他可以給你睜面子,也不是因為其他的,你就是無條件的愛著這個小生命,如果你真的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會感受到的。其他一些言語的東西,我們盡量避免。如果說實在有一兩次,家長有情緒說了,也不要太在意。這個無條件的愛就是安全感的基石和由來,我把這個作為給孩子真正愛護的第一位,無條件的愛的是這樣的,而且是這樣重要的。

我兒子在兩歲的時候很討厭,各種作,雖然是多血質的孩子,你看各種特性的孩子都有發脾氣的時候。他在兩歲的時候會各種的無理取鬧啊,試探你底線啊,那時候我不勝其煩,他能感受得到我特別煩他那陣子,然後他更鬧騰。我突然間反省到自己,我為什麼要跟他較這個勁呢?他還是軟軟的小生命,我還是愛著他的啊,我悟了這個以後,他的兩歲癥狀明顯就緩解了。

第二個,平等的愛。不要把孩子當寶寶。尤其大一點的孩子,比如說孩子已經上大班了,上小學了,不要再把孩子當寶寶這樣去對待。這種平等,不是說我們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真的把他當成一個人去看。當成一個人去看,不是說什麼東西都覺得同意、尊重,說的什麼觀點都覺得很好,怎麼樣都覺得很好。這不是平等的愛,平等的愛是兩個成人之間的相處,你好就說好,不好就說不好,這就叫平等的愛。

說要跟孩子做朋友,但是說易容易,行要難。你想像一下你跟朋友是怎麼相處的,你跟孩子也是這樣的感受。當時點撥我哭和鬧區別的師兄說了一句話,可以跟大家分享:底線之下是朋友,底線之上就是家長,但是永遠不要試圖做老師。

我前陣子,也就是前幾天帶我女兒一起去做個手工,在店裡面,同時做的還有一個小姑娘,因為姑娘跟我女兒差不多大,都是8歲左右。我跟那個女孩搭訕:哎,你多大了?然後她冷冷地白了我一眼,我想這孩子應該是屬於敏感的孩子吧。然後旁邊坐著的她媽媽,當時沒注意是她媽媽,突然間用非常非常輕柔的口氣說:告訴阿姨啊,你多大了啊?啊,我們已經8歲啦。

之後呢,就是在這個孩子做完手工之後,老師陪她做遊戲,她依然冷冷的樣子。媽媽跟她說什麼,她都不說話,媽媽仍然是哄小寶寶的樣子:寶貝啊,你看老師跟你說什麼呢,這樣子啊,你怎麼不跟老師說話啊?你跟老師說什麼什麼。然後她女兒一直是冷冷的樣子,翻白眼啊,或者是黑著臉啊,完全沒有就是這種和人相處的一種禮貌概念。

我覺得這個媽媽自認為自己非常民主、非常平等的,孩子不願意我就不強迫她啊,我對待她仍然是非常溫柔,非常無條件的愛啊,我想這可能是很多媽媽,很多家長的誤會。

你要知道你給予她的並不是平等的愛,你想一想,假設你老公是冷冷的,對待別人是這樣,很沒有禮貌的,很沒有界限感很沒有規矩的,然後對你也是這樣的,你還是會像對待一個小寶寶一樣嗎?你應該會很不開心吧?那你為什麼不能這樣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所以我認為孩子稍微大一點,比如說4歲向上就盡量地不要再用這種對待一個小寶寶,小嬰兒的這種口氣去跟她說話,態度的話,也盡量地往朋友,往成人之間的相處方面靠攏。

接下來第三點:有規則才有安全感。很多家長不了解,就是不太理解,安全感它就認為是,我要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在需要我的時候,那我趕快就奮不顧身地撲過去,堵上去那個洞,這才是給孩子安全感。現在美國人有一個反省,這樣出來的孩子似乎是什麼都得到滿足了,應該是沐浴在愛中,特別地開心。但是為什麼他會覺得不開心,會很大一部分比例抑鬱了。

因為這樣的孩子他沒有安全感,你沒有給到他一個邊界,一個規則。比如說我們經常在電視劇里看到的場景,一個人處於迷霧當中,就是在夢裡面處於迷霧當中,到處是鋪天蓋地的霧,到處是迷惘,沒有任何的邊界,一望無際,全部都是迷霧。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想像一下人是非常非常焦慮的。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該幹什麼。就是處於一種特別沒有安全感,特別焦慮的境地。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反而容易內心有一個很大的空洞,他需要不停地試探底線,試探你的邊界,試探你的規則,這樣他才會找到安全感,你會覺得這孩子怎麼一直沒有辦法滿足,越來越作,那是因為你沒有給到他規則感和邊界,你沒有給到他,他只能自己找啊。

最後一點:適當滿足。我這裡說的適當滿足,指的就是不要過分滿足,也不要一點都不滿足。舉個例子,比如說孩子想吃一點零食,比如想吃蛋糕,有的家長覺得這個東西是完全的垃圾食品,一點都不可以給吃,但是有沒有看到孩子在被適當滿足的時候,臉上的那種無以言表的喜悅感,眼睛亮晶晶的感覺,我覺得這個不應該被完全地剝奪。但是不是就無條件地滿足這個孩子對零食、對一些小癖好的慾望?我覺得這也是應該的。所以給一個定義:適當滿足。比如他特別喜歡吃奶油蛋糕、提拉米蘇。可能帶孩子出去的時候,路過時給她一周買上一兩次,看她喜悅的樣子很開心,她也很開心,她可能一天都心情非常好,就這麼一點點的事情她可以很高興。我覺得這種情況可以有的。

我剛剛說的都是工夫在平時,首先接納需要家長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對自己有很高程度的接納,她可以更好地去接納孩子。給予孩子的這種愛護也是需要建立在家長他平時不斷的一種思考、叩問、反思的基礎上,所以定義為道的層面。我自己不能夠完全做到,我給到大家的只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給到大家一個分享和提示,就是大家可以往這個方面去思考。然後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哎,我好像離這個更近了一步。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小技巧的東西,孩子真正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有人說讀了那麼多的書,懂了那麼多的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了自己的一生?因為書和道理教給你道的東西,而道的東西不是馬上可以做到的,可以指引你的人生,但是你線下、眼前的人生還是得過下去。所以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當前如果孩子發脾氣,我們該怎麼應對。

我把這個做成一個表格貼在我們家,因為我先生,還有我們家阿姨,我都會跟他們說五步式,定義為五階段應對孩子情緒的技巧。

首先,就是認可孩子的一個感覺。比如說我們舉個例子,一個孩子他和別人爭搶一個玩具,結果搶輸的,嚎啕大哭,開始發脾氣,哭鬧,尖叫。這種情況下怎麼辦?首先認可孩子的感覺。媽媽看到你非常地生氣,你可以用這種攝影機技巧,就是把我看到的東西說出來。我看到你在發怒,我看到你非常地生氣,我想你一定有什麼事情讓你很不開心。

第二步,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就是他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才能進行下一步,孩子純粹覺得自己不高興不高興,但是沒辦法把自己的情緒分類、定義,不知道接下來怎麼應對,怎麼樣幫助孩子覺察情緒呢?你現在是什麼感受,可以跟媽媽說說嗎?他說不出來,你可以引導他。你是生氣呢,還是覺得很傷心呢?還是覺得非常委屈呢?是哪一種情緒呢?就是引導孩子去覺察自己究竟處於什麼樣的情緒狀態。

因為孩子思考了,自己慢慢平靜下來,可能會跟你溝通,我覺得有一點委屈,我還很生氣,這時候可以進一步地啟發孩子,你為什麼這麼生氣啊?同時家長提問的過程當中可以了解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給孩子一個反省,給孩子一個辯駁的機會。孩子可能會說跟小明爭東西,他推我,明明是我的東西,還推我,搶走了,我特別特別憤怒,我覺得很委屈,搶了我的東西,還推我。

這時候繼續說,他搶了你的東西,還推你,你覺得特別委屈,對不對?孩子會覺得:對,你說得對。其實技巧很簡單,就是複述他的話。孩子繼續補充這些事情,然後你繼續複述他的話,慢慢地這個孩子心情就會好很多。這個時候的話,經過這些步驟孩子基本上心情已經好了一大半了。這時候如果說比較小的孩子,你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啊,或者說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啊,幫助他心情希望進一步好起來。如果大一點的孩子,他已經有比較好的情緒調控能力的情況下,可能都不需要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直接經過一問一答,他的心情就會好起來。

之後就是最後一步,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我們家長往往就是會越俎代庖,犯一個錯誤,開始去教育孩子:哎呀,他搶了你的東西了,這有什麼,自己再找一個東西玩就可以了,你這孩子怎麼不會分享啊,這點事情至於嗎?這麼委屈,別哭了別哭了,大人往往會用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套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來說,成人這時候的說教對孩子來說一點力度都沒有,孩子在自己的情緒當中,完全聽不進去你的說教,一點用處都沒有。那怎麼辦呢?怎麼讓孩子,能夠引導孩子下一次更好地思考呢?那就是啟發孩子,啟發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說在孩子情緒好之後,你可以說:哎,那剛剛這種情況怎麼辦?你這麼傷心、這麼難過,如果他下次再搶你玩具,這可怎麼辦?這時候孩子就會去找解決方案。

其實那個玩具是我們兩個經常一起玩的,也不完全是我的,下次他如果說再過來要的話,我可能直接給他,我玩一個其他的玩具也不是不可以。這時候家長會說:那你不會覺得很委屈嗎?其實現在想想也不是什麼大不了了的事情。有的孩子可能會這樣說。有的孩子可能會說:他下次再搶的東西,我就去告訴老師。你也可以說:告訴老師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告訴老師之後呢,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老師會訓他啊?老師訓他以後,他下次還會不會這樣呢?一層一層地不斷啟發孩子去思考。所有的方法、解決方案必須是孩子真正地思考過之後,才能變成他自己。靠大人強行的灌輸,有的時候我們說一點效果都沒有,而且有時候會起一個反作用,孩子逆反,你不理解,站在這裡說風涼話,站著說話不腰疼。孩子就會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這樣。

最後來說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懲罰問題,這個可以講一節課,我稍微提一下。懲罰不是不可以有,懲罰有時候是必須的。但是懲罰是懲罰不良行為,要跟獎勵在一起效果才會好。否則一個孩子犯了錯,你打了一頓,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挨打,也不指條明路,打了就打了。

還有積極懲罰和消極懲罰。比如說一個孩子做錯事,你把他痛罵一頓,這叫積極懲罰,給他不喜歡的處罰,這叫積極懲罰。還有一種消極懲罰,你拿掉他喜歡的東西,比如說你今天再不好好完成作業,再不好好寫作業,今天不要看電視了,拿掉他喜歡的東西。這兩種懲罰,大家可以思考,他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用法,如果有機會的話,也可以跟大家進一步分享一下這方面的話題。我想等下家長可能會問的,我這邊直接說的是:可不可以打,我要說的是,有些情況下,該打是要打的,但是大家要注意,打的一些方式。

首先,打永遠不是第一選擇,一定要做其他的引導,然後其他的一個警告之後,如果說你真的覺得有必要的情況下,才去打。

第二,不要為發泄情緒打,不是說我今天特別煩燥,孩子就是在鬧騰,我就把他打了一頓,打了一頓也不知道為什麼打,大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打,這是毫無建樹的懲罰。把分層原因分析了以後,覺得有必要以後,然後才打。

看到很多家長完全覺得麻煩,就把孩子打一頓,比如孩子尿床了,完全無法自己控制的一些事情,家長覺得要洗啊,影響我睡覺,特別不開心,特別煩,把孩子打一頓,這種是純粹為了發泄情緒的打,這種盡量避免。

提問環節

問題1:消極懲罰和威脅的區別?

田老師:我想強調一點家長態度決定了你這個懲罰的力度和懲罰的影響性究竟有多大。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到的是溫和而堅定。如果家長這時候有情緒的話,就建議家長自己冷靜一下,你可以跟孩子說我非常不冷靜,過5分鐘以後我們做談,不要衝動的情況下,情緒上來的時候就說一些氣話,剛剛這位家長說的威脅:你再這樣,有不帶你去玩了,你再這樣就不讓你看電視了,什麼什麼的。這個威脅因為是氣話,會發現後來實施的力度很低,比如你威脅他說,不再帶他出去玩了,也不可能啊,還會有帶他出去玩的時候,所以氣頭上不要做這些事情。

問題2:孩子太乖是不是不好?

田老師: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很乖的,有的孩子是比較壓抑的表現,所以需要區分的。有的孩子純粹是因為家長引導得好,情緒比較穩定、比較平和,沒有這麼多的負能量需要去發泄,所以這也要看乖的定義,情緒穩定叫乖,不叫壓抑。如果所謂的乖,就是家長讓他幹什麼,很麻木地干,這種乖,意味著家長可能需要做一些調整。

問題3:如果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怎麼辦?

田老師:撒潑打滾處理有一個術語:消退。等待他消退,等待他消退既不懲罰,也不怎麼樣,忽視他,忽視他之後,他慢慢地就消退了,孩子覺得沒有什麼作用,這時候就不那麼作了,他會尋求其他的方式。這時候的話你去懲罰、強化都沒有效果,因為他正在情緒極度激烈的時候。

問題4:讓孩子做一個有個性的孩子,還是做一個乖乖女?

個性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要承認個體是有差異的,但是個性不代表你可以漠視社會規則,可以漠視人和人之間的邊界,你可以侵犯別人,不代表這個。所以基本的規則一定要給孩子建立起來,但是作為家長不要管東管西,比如說人家吃飯,你也在旁邊叨叨,穿鞋也叨叨,什麼事都插手,什麼事都要讓你的想法來,這是滿足你的控制欲,我覺得基本規則要管,瑣事抓大放小,不要去管這麼多。

問題5:一個6歲的孩子不適應新環境,然後恐懼,不願意去,怎麼辦?

田老師:我朋友當時也問我這個問題,我就是由著他呢,還是要逼著他去呢?我說由著他,可以讓他一輩子不上學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女兒,所以我特別理解這樣的家長。說幹嗎對孩子這麼嚴格,要對孩子怎樣怎樣,但是對於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做的是就是提高他的能力,只有他的能力提高了,他越有自信就越沒有這麼敏感,當一個人比較有自信的時候,他就不會那麼在意別人對他的一些看法,一些指責了。

提高能力這個事情需要家長費心費力。我朋友威逼利誘,一方面堵掉他的退路,沒有辦法,這是必須的規則,必須遵守的,你大了就要上學,沒有什麼好說的,這個退路非常堅決地堵掉,然後再去引導他一個好的行為。比如說去了之後,怎樣怎樣,有一個什麼樣的獎勵。我建議一開始可以給他一些糖啊,物質獎勵,慢慢地撤成一些非物質獎勵,再偷偷地把這些獎勵撤掉,他有內在動力的時候,不要再用物質獎勵了。

問題6:如果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孩子卻說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我要把玩具搶回來,這又該怎麼辦呢?

田老師:這個問題和我的分享相關,如果啟發孩子說思考下次怎麼辦,那孩子會說,下次就把玩具給搶回來,怎麼辦呢?進一步去提問,再讓他去想,如果搶回來的話,那小明會怎麼樣啊?那孩子可能會想:那小明可能會打我,然後說:小明打你怎麼辦啊,你會跟他打還是怎麼樣呢?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你再想一想。

問題7:孩子發脾氣有時候會採取不理睬你的方式,不管你怎麼說,就是不理睬的方式,該怎麼處理?

田老師:我家女兒他就是這種類型的孩子,他不是那種很大發雷霆的,但是會擺個臭臉。我們家阿姨跟我告狀,怎麼叫她都不理她,態度很好地叫,哎哎,那個什麼什麼,叫她名字,但是就不理,阿姨很生氣,跟她講道理,你是不是心情不好啊?沒有用。我跟阿姨說:你這樣講道理完全沒有用啊,因為是大人強行把意志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不認同的。我跟女兒說:跟阿姨說好了,如果再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覺得你不尊重阿姨,阿姨也沒必要去尊重你了。如果下次阿姨叫你,你超過十秒鐘沒有回應她,我跟阿姨說了,讓她半小時不理你,讓你體會一下不被人尊重的滋味。而不是叨叨叨,如果我是你,你是我,這種邏輯思維要到一定年齡之後才會發育好,所以讓孩子自然地受到一種懲罰,這是最好最活的解決方案。

問題8:寶寶一歲,已經開始打人了,是最近才有的現象,不知道怎麼處理

田老師:這種一歲打人是非常正常的,孩子在發育過程當中會經常出現的一個事情。就是不用太在意,就像我剛剛說的,孩子的邏輯性沒有發育好,同樣地,他對肢體的控制力也沒有發育好,可能有時候表達情緒,這時候還沒有完全分化好,可能就是兩個,一個是比較高興的,一個是比較不高興的。他可能表達情緒都是用這個打,就是拍別人的方式。有可能像我女兒小的時候,高興的時候也會打人,拍別人很興奮,就是表達的一種情緒激烈程度。這種程度,這種情況下直接把她的手拉住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寶寶,你這樣媽媽會疼的,媽媽不喜歡你這樣打我。同樣地,要溫和而堅定,非常堅定、嚴肅地,但是不是很有情緒的,溫和、堅定地說,媽媽不喜歡你這樣,這樣媽媽會疼的。如果再大一點,明確感覺他是試探你底線的,如果兩歲以後再打你的時候,你就要考慮,他在試探你的底線。我說的,盡量採用的措施溫和、堅定去制止他。有時候我也採取極端的措施,也打他一下,他會愣住,然後告訴他:你看,打人會很疼的,下次他要再這樣做的時候,就會猶豫一下,也會思考的。

問題9:一個約定製訂好以後,孩子說沒有準備好,那是應該繼續等待呢還是規則制訂好,該怎樣就怎樣呢?

田老師:我剛剛說的就是平等。規則對兩邊都是平等的,那你會餓,媽媽也會餓,你有情緒,媽媽也會有情緒,在堅持自己利益的基礎上,然後同時去保證孩子的利益,就是遇到這種情況下要考量。所以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下,比如跟孩子說:一分鐘到了,我們要去睡覺了。如果他沒有去,我就自己走。就是直接就走了,有時候還把燈關了。這種情況下,就是用自然後果去替代邏輯後果。你不來,不來算了,我走了,非常堅定地走開。這樣一次兩次以後,他就明白了,你說的一分鐘,就是一分鐘。

問題10:孩子把手放嘴裡,吃手的問題。

田老師:孩子四歲。我覺得這種問題不是很需要太關注的問題,就是咬個東西啊,啃個手啊,有些什麼小毛病啊,可能投射出來孩子其他的問題,比如說外環境啊,焦慮啊,這樣一些問題,但是針對這些小毛病改,我個人覺得意義不大。

問題11:孩子什麼都想買,什麼都想要:,如果說一旦沒有被滿足,然後就開始大發雷霆。

田老師:平常的話,你就是思考一下,我剛剛說的那幾點,就是跟孩子要有一個規則和界限。說好的事情,你要讓他會覺得媽媽的規則制訂之後,就是一個真正的規則。不要去挑戰,挑戰也沒有任何的用處。這種規則感制訂感之後,接下來就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他要去商店,跟他先說好,你要買多少東西,我給你多少錢,你可以買什麼,可以用各種方式制訂規則。因為這個規則,他平時對規則度已經有概念了,所以不會挑戰你的規則。

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他就是開始發脾氣,這種情況下就按照我剛才說的,你可以說等待他稍微脾氣好一點,如果他撒潑打滾的時候,你就不要理他,忽略他,如果他開始過來哭著往你這邊蹭,然後用五步去引導他。

問題12:到一個壞脾氣的孩子,3歲多,能把自己哭得嘴唇發紫,特別地慘,會撒潑打滾。

田老師:這種的話,我覺得可能遇到的就是壞脾氣的孩子,這種孩子可能發起脾氣來特別地劇烈。這種情況下,就是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一個覺察,如果你覺得下一刻他可能要這樣了,你先把他的注視力儘可能轉移,因為他還小,才3歲多,他沒辦法跟你有比較好的溝通,儘可能地在他發脾氣之前轉移他的注意力,然後再慢慢地引導他。

問題13:兩個孩子發生衝突之後,對方家長不給那麼多時間去處理孩子的情緒。不知道大概是怎麼樣的情況。田老師:我個人認為,如果孩子特別委屈的情況下,你才需要去處理孩子的情緒,而且只是針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處理,你不需要把兩個孩子都叫過來進行處理。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跟你沒有什麼關係啊,你只要處理自己孩子的情緒就可以了。如果這個孩子只是發生了一個衝突,然後兩個人又玩起來了,這種情況下根本不需要處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看後面還有很多的問題沒有回答。那希望以後還有其他的機會,能夠跟大家進一步地去探討。

獲取本次課程錄音


推薦閱讀:

新錄音機(497)
新錄音機(23)
旺角暴亂潛逃女被告疑「現身」:錄音承認受「台獨」組織庇護
MP3錄音轉文字神器-訊飛聽見
簡譜如何記錄音高,非常實用的音樂知識

TAG:孩子 | 錄音 | 文字 | 脾氣 | 壞脾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