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楷書書寫技法十八要訣

教程天地

幾乎所有研習書法的人都希望自己掌握更高超的技藝。人們也曾記起南北朝時王僧虔對書法的一段經典的論述:「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裡,「技藝」「神采」都是書法藝術含量的具體體現。只有藝術含量高的字才更生動,更鮮活,更耐人尋味,更有藝術價值。所以,它成為研習者孜孜以求的主要問題。

提高書法藝術含量有兩點必須要做。首先是不斷對古今的範例進行臨摹,久之就會大有長進。這還不夠,還要不斷學習和總結方法和理論,藉以悟出其所以然。本文就是作者通過多年研習,積累並提練出來的《楷書書寫技法十八要訣》。內容如下:

一、形端體正

漢字楷書近於方形,書寫時,只有形端體正,才能使人看起來平穩、莊重,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為此,需要做到以下各點:

(一)平正

例如:正字,橫向筆畫可以略有抗肩、微弓,但必須基本持平,尤其是最後一橫,更要求端正平穩。(二)中正

例如:堂字,中豎需要在居中位置垂直書寫。雖然上下斷開,但必須在中間對正,才能顯出「堂堂正正」。(三)方正

不少字都要注意到方正。例如:里字,中間略有收縮,但基本做到了方正形態。要注意追求方正時不宜過分牽強。

(四)勻稱

例如:壹字,左右輕重相當,基本勻稱。局部筆畫形態可以不完全相同,以免得呆板。二、筆位準確

這是指在能形成字的最佳結構時筆畫的書寫位置,這一點集中反映出一個人的書法功力,他要求人們對入筆位置、運筆方向、收筆終點等都要做到意在筆先,並且準確無誤地表現於書寫過程中。

(一)入筆位置準確

例如:可字,為了俊俏,它的豎鉤,必須適度向左停靠,具體從何處下筆十分值得研究。(二)運筆方向準確

例如:之字,之的撇筆很容易寫得坡度大而上兜筆,這樣的書寫是敗筆。應該是沿緩坡有力直伸,才能使整個字挺秀。

(三)局部架構準確

例如:海字,海的難點在於左下酷似斜梯形的母字,其中橫三和豎三在方向與彎曲度上都有細微變化。找准每一筆位置與方向才能形成最佳構合。

(四)中間插筆準確

例如:健字,健的中間部分要最後填寫,所添兩筆,在入筆、收筆、寬窄、方向上都要合體、適度而且自然。

三、認格定位

在楷書中,每個字的大小比較均勻,進行定位認格則在全局上顯得整齊、肅穆。具體書寫時,除了考慮到字不離格之外,還要依照字的大小、長短、寬窄等進行靈活處理,不要拘泥於刻板的形式。

(一)方形字處理

例如:國字,這是一個典型的方形字,書寫時要置於格的中間。但仔細觀察應是稍為窄長,左右兩側都要留適當餘地,否則會顯得過於寬大,影響美觀。

(二)扁寬字處理

例如:幽字,這是一個扁寬形字,書寫時,要盡量向中間擠,但左右壓線也屬正常,中豎雖偏高,但格的上下都會有空白。

(三)小型字處理

例如:日字,它短小精悍,書寫這種字時,筆畫要盡量粗壯,以求與其他字有大體相等地位。但終歸要稍小

些。

(四)長型字處理例如:盧字是一個長形字,在上下往中間儘力壓縮以後,仍然避免不了上下略微出格,只有如此,才不會失其真正面貌。

四、斜中求正有的字由於筆畫傾斜,容易使重心偏移。克服這個困難,第一要找准該斜筆畫位置,第二可以用其他筆畫撥回偏頗。

(一)以點找正例如:少字,首先把豎定在中間,在寫撇時要力戒傾斜過分。右邊一點可以起到對重心撥正的作用。(二)以口求正例如:名字,這個字易由上半部產生不穩,為避免傾斜首先撇要直立一些。另外,下邊口書寫端正,對糾偏效果明顯。(三)彎鉤撥正例如;爲字,本字開始有若干筆都取斜向,書寫時要避免偏斜過重。重點是橫折彎鉤一筆能起到穩定重心的決定作用。(四)連撇對正例如:影字,這類字難點是連三撇處理。書寫時上撇宜高,下撇宜伸,三撇要勻而正。五、主筆突出山有主峰,字有主筆。主筆佔據了字的主要位置,顯得十分搶眼。它往往是該字的難點和應表現最佳的筆畫。做到了主筆突出,就能使整個字容光煥發。(一)戈鉤做為主筆例如:成字,以戈鉤為主筆。其入筆時要高昂有力,順勢斜拉時要表現鋼性,彎與挺處理適度才能使之雄偉。(二)卧鉤做為主筆例如:馬字,卧鉤是馬字的主筆,其折處要堅定,要有筋骨以避免鶴膝,運筆中略帶弓性,最後鉤指中心。(三)橫折豎彎鉤做為主筆例如:九字,主筆為橫折豎彎鉤。書寫時,開始要低起斜上緩坡運行,折處堅定、彎處流暢,橫拉遠甩鉤。(四)平捺做為主筆例如:遠字,走之是字的重點與難點,它與被包圍部分要若近若離。書寫平捺要如行雲流水,一波三折,提按變化很微妙。六、絲牽意連字的前後筆畫之間不是孤立無關,而是順勢連貫的,由此,使字出現活力、動感與神氣。它的表達方法是牽絲,產生的效果則是意連、顧盼、呼應,脈絡暢通。(一)「一脈相承」例如:江字,三點水中點與點以及左下提與右上橫之間都用露鋒的形式表達了書寫過程中承接關係,給人以自然順暢之感。(二)「順勢連帶」例如:布字,布在書寫時先撇後橫,表現出他們之間的順應關係,下邊鉤與豎之間也有連帶的暗示,這就給字添加了動感與活力。(三)「左顧右盼」例如:業字,上、中、下三處有雙點,卻用不同的方法表達出她們之間的連帶關係,其中上兩點的顧盼,更使這個字炯炯有神。(四)「前後呼應」例如:松字,左邊撇與點兩筆相連,增加了與右邊的溝通。而右邊上兩點則是此呼彼應,生動流暢,使之顯出了勃勃生機。七、上錯下移在左右結構的一些字中,需要進行部分結構的上錯與下移。這種移動有時是為了追求均衡穩定,有時是為了追求奇特效果。(一)右側上移

例如:亂字,它的右側加點是為了保持角上不空,彎鉤上移是為了均衡,使右下角不顯得下墜。(二)左側上移例如:郎字,往往是在右側上寬下窄時施行左上移、右下錯。這樣不但保持了字的重心,而且還顯得很奇秀。(三)左側下移例如:歌字,左向下調而右向上調,再將右側下邊的撇捺交會點往左調,則顯得新奇、凝聚,伸展自由,不失重心。(四)中間上提例如:街字,中間上提,右側下移,豎鉤左挪,使整個字錯落有致,整體抱合。八、鐵畫銀鉤這句成語出自歐陽詢「用筆論」,原語為「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其狹義是指對橫與鉤美的追求,廣義上則泛指「書藏金石氣」又如筆畫的焊接感、墜石感,都體現同種類用筆功夫。(一)橫為鐵畫例如;若字,主橫的書寫要很講究。不但需藏頭護尾,而且運筆中帶有重輕重的過程。同時,抗肩、弓度的融入,更能表達出鐵畫。(二)勾若銀鉤例如:可字,歐體字豎鉤出鉤嬌小可愛,鉤呈下斜上平之態,不尖利。出鋒時筆上部向右倒;側鋒慢向左平推,則出銀鉤奇效。(三)交叉「焊接」例如;壘字,在筆畫交接處多「焊接點」顯得牢固。書寫時,在交接處利用宣紙浸潤能效,則產生焊接效果。(四)點如墜石例如:室字,點「若高山之墜石」,室字的點是在很小的範圍內完成藏頭護尾全過程,凸現出了「墜石」的厚重效果。九、左蓄右發可以這樣理解:寫左邊時是開始階段,應給人以蓄勢待發的感覺,而寫右邊則應儘力發揮,自由伸張。這樣做可能造成重心右移,但只要不超過黃金分割線,就會更能展示書寫中起落的韻律感。(一)左右對稱時例如:非字,左右一樣,基本對稱,若均等對待,則淡然無味,若左右兩豎一收一發,左右第三橫一升一止,則感覺大不相同。(二)左右不同時例如:神字,左右不一樣,同樣左為蓄力,右為展放,其左豎垂露,右豎懸針,實為最佳選擇。(三)左右一體時例如:來字,左右一體,兩邊用筆也不要同等對待。其中左點提拉,右點推送,撇收、捺放,就會產生一定的變化感。(四)右側伸展時例如:幾字,它更顯出右側伸長、加力,橫的左伸斜放,不但控制了重心,還產生奇險之效。十、峻拔一角從諸多實例上看,書寫時對字的右上角倍加「關照」,或使之聳起或加強力度,這樣會增加剛勁、俊俏的美感。這種藝術表現稱之為「峻拔一角」。(一)折點高聳例如:展字,該字第一筆折要高聳,其他橫加抗肩,捺高抬遠伸,給人以上巍峨、下展開之美感。(二)右上誇張例如:紫字,該字整體上屬於上重下輕,其右上角筆畫被誇張,長橫偏斜,戈鉤加重,顯得厚重與新穎。(三)開張加力例如:鳳字,該字的精彩與大氣首先從鳳鉤上顯現出來。書寫時上橫短重、折處聳起、斜鉤開張而有力,從而使之容光煥發。(四)製造陡峭例如;也字,該字右上角加力最為明顯,不但橫的斜度加大,而且折處先上提後下掠,豎也取斜勢,顯得很陡峭。

十一、造險求奇「書到精深方弄險」。是說書法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就會追求峻險。其辦法多用斜置、伸張、移位等手段有意製造不穩跡象,然後再採取方法擺平重心,以求奇秀。(一)「奇山獨秀」例如:瑞字,右邊上部的山斜置後再用橫頂住以生險象,給人以奇特的感覺。(二)「金雞獨立」例如;耳字,有意將上橫寫長,下斜橫寫短,右豎伸長將出現金雞獨立的感覺。(三)「南天一柱」例如:南字,上增挺秀,中加扁寬,下豎拉長,則展現出一柱頂千鈞的雄姿。(四)「凸顯陽剛」例如;陽字,重頭戲在右側。其中日窄而重,中橫長而斜、下部折前後都以斜來調整重心,則展現陽剛氣勢。十二、輕重交映為了使字增添線條對比與韻律變化,彌補因筆畫多寡而產生的空曠或擁擠。用提與按方法進行輕重筆處理是一種技巧。通常是:短畫宜重,長畫宜輕,單調處則粗,稠密處則細。在強調處用重筆。(一)筆畫少濃而重例如:生字,形小而筆畫少。書寫時要刻意加濃加重,其最後兩橫採用暗連方式以增生墨韻(二)筆畫多密而輕例如:瀟字,這個字筆畫多,其左邊三點水相對重些,而右邊減輕每一筆的分量才能楚楚動人。並使整體產生對比變化。(三)上中下相交映例如:蘭字,為表達蘭字的高雅風度,字的整體要偏於修長。其草字頭應俊秀,門的書寫要細膩,內柬則聚而重,各部分交映生輝。(四)凝重伴配修長例如:竹字,清秀、茁壯,靜中有動是竹的特點。書寫時左半部重而聚攏,右半部纖細而修長,則格調更顯得高雅。十三、書形寫意漢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不少字含有物象。書寫時,表達出形與意為妙。這種創作沒有定法而主要靠發揮。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尊重字的原形,不能牽強,不可臆造。(一)奮飛寫意例如:鵬字,該字的左半部寫成羽翼狀右半部盡量展現鳥的形象。這樣,即不失原貌,又能產生聯想,有鮮活感。(二)利刃寫意例如:劍字,如果對右側長豎加長加力,使人感到猶如利劍,就實現了局部形象之功效。(三)飄動寫意例如:風字,本字對其外框進行了伸張與活化,因而產生了猶如春風楊柳的飄逸感。(四)豐盈寫意例如:豐字,在字頭部分藉助筆畫繁多,儘力表現出寬厚飽滿,對比中下部窄而穩健,寄寓倉豐囤盈之意。十四、枯潤得當在宣紙上,以墨的稠度,蘸墨多少和運筆快慢等手段,書寫出枯筆或漲墨效果的技法為「枯潤」。潤生妍,枯生險。它們能使字更顯得老辣成熟、渾然天成,有立體感。該技法在行、草書中應用普遍,若在楷書中也稍加應用,效果則是奇特的。(一)略見枯筆例如:「和」字,和的首筆用了側鋒,使其下面與左低收筆處出現了少許分叉,這不但非影響字的美觀,而且更體現出真實和老道。(二)抖筆勿改例如:「厚」字,其長撇因細而長,有時會出現輕微抖動痕迹,這並不損害其表現力,因此,千萬不要去描。(三)微潤微鈍例如:「聽」字,本字幾處用筆加重,若墨暈現則恰為好,此外,心鉤和仰點只有在出鋒時略鈍,才更表現出

古色古香。(四)厚重不濁例如:「玉」字,字體形小,短畫多,書寫時用墨宜重,行筆宜緩,寫出采才厚重搶眼。但如果過分,則因渾濁過度而失去了生氣。十五、略筆補筆書法作品中,常有某些字在筆畫上添加或省略,這不是書寫錯誤,而是從古人傳承過來的。它起到了對字的簡化與彌補作用。要注意,我們自己不要隨便亂造。(一)借筆例如;窮字,若不仔細真看不出寶蓋下左側身字與上邊共用一撇,從而免去了該處的重疊,這叫「借筆省略」。(二)減省例如:懷字,在原繁體字右邊中間部位被減省成一個衣字,這是多種碑帖中一個慣用的省略寫法。(三)縮寫例如:魏字,這個字在碑文中右邊的鬼字上面無撇且被包圍處縮為一點,是明顯的縮寫。(四)補點補點是自古以來書家常用的一種手法。例如煙字。補後則產生飽滿與生動。不過我們最好不要隨意亂點。十六、方圓兼用方筆源於隸書,表現為折處斬釘截鐵。圓筆源於篆書,表現為彎處平滑圓潤。兩者兼用自然是即增加了字的力度,又增添了活度。(一)隨勢圓轉例如:子字,上部用方筆時,前後要有韌性,折處要堅定有力。下部弧鉤在轉換時要圓滑順勢,取意自然。(二)亦圓亦方例如:氣字,右邊主筆部分出鉤處,寫出圓中見方的細微變化,這樣寫顯得圓潤瀟洒,展現出即有氣勢又有活力。(三)彎折相映例如:忠字,字的上部折處為方筆,要表現出有骨力,下部心鉤為先圓後方。宜展現柔中見剛。(四)神龍活現例如:龍字,折處用方,轉處用圓,使得整體自然,產生雄強、大氣,充滿活力的效果。十七、一字多表有的字具有多種寫法,除規定寫法之外,其他稱為「異體字」。異體字的應用給書法創作增多了表現方式,多了新奇,少了雷同,從而提高了藝術魅力。異體字的形成有多種。舉列如下:(一)結構移位而來例如:鶴字,就是把寶蓋由左側移到了頂上,人們會能想到它就是鶴。其造型顯得新穎別緻。(二)碑帖沿襲而來這是處字在碑帖中常用的寫法。它躲開了原繁體字的書寫難處,增添了美的造型。(三)原字簡化而來例如:寧字,原寶蓋下為心字,因為書寫時很難與上下融合,人們就這樣寫了。類似的簡化情況還有許多。(四)篆書演變而來例如:草字,草的異體字是由篆書演變而來的。新奇而且象形。應用起來就增加了作品藝術含量。十八、彰顯個性字的生動與鮮活,在於它在按普遍規律表達時,發掘和表達了它的個性特點,而無數個性的展現又反映出書家本人的藝術表達能力。(一)上下迥異例如:高字,上修長如梯子,下扁寬很穩當。其中即有字形,又含字意兩個特點。書寫時,上要窄而中正,下要表達出力度。(二)內聚外散例如:家字,寶蓋要聚合與加重,使之與下部匹配。蓋下各筆有縮有伸,聚散有致如秋菊開放狀為佳。(三)左右反差例如;觀字,這是左細長、右扁寬相依存的合體。書寫時,左側要上秀下延,略顯修長。右要做到靠、抱、展、進而把字形特點充分表達出來。

(四)寓意造形

例如:鵝字,在進行體位變動後,要盡全力表達出:曲項向天歌「的昂揚氣質。

前面,較詳細介紹了提高書寫技法十八點要訣,在具體實施中,每寫好一個字,都要恰當與貼切地應用到上述要領中的若干條。這些技法想得到,用得活,書寫水平就會提高。以下舉例做綜合分析。

秋為左右結構,其中右側上移,原因是撇捺開張,書寫時,左點要內靠,右點略抬高,兩相呼應,收與放表現得很突出。

微為左中右組合,三部分寬窄分配差不多,書寫時,左雙立人最好短促凝重,中部山為斜險放置,下豎伸長。三部分不厭緊靠,做到輕重分明,錯落有致。

奉五橫均勻而長短各異,內收外放,上下迎就,中豎正而伸張,使整體上顯得儀態大方、亭亭玉立。

古人對夷字常這樣寫,顯得很有個性,它筆畫均勻,體態修長而挺拔,主筆突出,支撐平穩,有雄健的氣勢。此為上中下結構,上雋秀下穩定,左右對稱,筆畫均勻協調,給人以酷似寶塔的

報字左相向右相背而停靠。其左邊引行入揩,其中第二橫斜而伸,變化明顯,右側下半部為了避難求易,而做出了局部調整,豎帶鉤,捺反寫,達到了穩而有神的功效。

此字驚的繁體,為倒品字結構。書寫時三部分對接準確恰當,內收外放也有明顯體現,特別是中部的蜂腰結構,使體態更加妖艷。

這是一個上下結構的長形字,其上半部書寫細膩,均勻有致,下部不厭伸張,給人以因承重而被壓彎之妙。領會十八法,首先要逐步這會自己去觀察、分析,我們不妨可以試驗一下,下面十六個字中,哪個字都應用了十八法中哪條方法。找得越多越好。這在開始是有一定難度的。

《十八法》由作者在多年學習,授課和創作中積累和總結,又經過去粗取精,反覆推敲形成,其範字系作者本人書寫,所表現的風格是「歐楷為主,融入魏碑,博採眾長,追求活化」。它最適合於有一定楷書或行楷功底,並初學創作的人作參考借鑒。對學行書者也有拋磚引玉的作用。

《十八法》在追求書寫技法上突出了重點,但沒有追求全面。比如對楷書中所強調的均勻、穩定、迎讓、收放這些基礎原則提得較少,而它們全是書寫技能的基礎。又對章法中的技法隻字未提,認為這可以歸結為新的範疇之中。

《十八法》不但已經對作者自身創作水平的提高起到決定作用,同時也對歷屆學生學習書法產生了提高技藝的顯著效果。推出《十八法要訣》是希望得到名家指教並和廣大書法愛好者互相切磋,共同邁進書法藝術的新天地。

顏體豁達字端正,氣勢外擴呈弧形。

字形略長近正方,點畫各異不相同。用筆裹鋒避外露。蒼勁有力才威風。豎粗橫細顏特徵,字長橫短豎須長。短字長橫豎短行,粗豎垂露懸針筆。懸針五分之四行,撇捺行筆是關鍵。撇細捺粗顯奇功,短撇重寫長撇直。捺畫收筆雁尾鋒,寫捺起筆出蠶頭。蠶頭雁尾隸書形,鉤筆轉鋒為暗過。鉤畫各異看字形,口子上寬下方窄。上方欲斷字威風,畫多字大點畫細你能從讀貼中意會到「意思」,說明你真得看進去了。而且能夠認識到「由眼而心,由心而手,悟而達物,物而啟物」。很好的!且有能從佛教的「色空」觀來感悟,太棒了!不易,不易!「習字練意」!總結的很到位。能把「意」練就在心田裡,就是一種心靈的升華!!「工夫不到」不怕!「功到自然成」!一定要先多讀貼,把每個字的筆畫吃透,要琢磨它是怎麼用筆來形成的。再下筆,那就事半功倍了!你說的感覺很重要!但這感覺不是指其他的。而是必須要從讀貼中來!很多人忽視「讀貼」。這絕對是不行的。建議你養成有空就讀貼的習慣,能使每個字的形狀都能印在腦子裡。要什麼字什麼字的形狀就會馬上反應出來。退次,也要能記住每字的特徵筆畫的樣子。多讀貼,反覆讀一個字。沒問題。我之所以讓你每周只寫那幾個字,其用意也就是如此!想讓你能加深對這幾個字的記憶。希望努力!

豎勾的問題,首先是看你執筆是否中鋒。如是,則在收筆時,先稍頓筆則按原路輕提筆鋒返回少許,再駐筆出勾,出的勾不能有毛尖。你按我的方法再試一試。看看是否可以!我的意思是:你先練六字,目的是注重練橫筆。從帖里找原字。下周再安排寫另外的六字。每周你不僅練字,還有總結一下,學六個字的感受與心得。這樣,你進步會更快!一定要克服自我產生的雜念!只有戰勝自我,才能靜心凝氣學好書法。

好!能有此出遊「帶貼」,「得空便讀」之習,甚好!望能堅持數年,必有益處!作業,是為你自己做的,不是給我看的。我看且評,是兌現我的「承諾」,出於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和對朋友的負責。你寫與沒寫,是鍛煉你意志和耐力並檢驗的手段。這次沒按時交,原諒了!不可有下次。「君子言而有信」。今日晚間看你的作業。我想:定會比前時好!「納於言,敏於行」的人,是會不斷進步的。作業已看完!有進步。要說的只有一點,不能急哦!你有點心急了!建議下周,再寫本周我安排的六個字,其它先不要寫了。把貼上的字吃透再寫,哪該粗?哪該細?哪應平?哪應彎?搞清楚後再動筆,寫一次應有一次的收穫!下次我要提問了!我等你的好成績!我覺得每天三小時的話,如果仔細讀貼一小時,另外兩小時寫字,每個一篇,六個字基本要佔滿時間的。我不知你寫的速度是否很快?不行!要慢!慢!慢!慢!這樣,從一開始你就要先慢!如果開始運筆就快!勢必把手寫壞。將來不易糾正。先慢將來再快!我本周抽空告一些理論知識於你。請注意查收!祝成功!

寫文章講究文法、章法,寫字也要講究「書」法。也就是「筆法」。「執筆、運腕和用筆」,構成書寫手段的基本內容。用筆是筆法中的關鍵,要練好楷書,就要完美地掌握用筆方法,也就是如何使筆毫在書寫點畫時進行運動或者說怎樣使用筆毫寫成優美的點畫。今天先說起筆。首先要做到「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左先右」。起筆要「逆筆起勢」。以橫畫為例,「先向左做一個運筆動作,也就是逆勢向左,然後迅疾直落筆,鋪開筆毛,再略提鋒慢慢向右上方」。筆毫碰到紙面無妨,熟練了就會迅疾做出動作。注意要「橫畫直落筆,豎畫橫落筆」。「落筆」實際上是個迅疾的頓筆動作。要把握「藏鋒」。

說到運氣問題。很多人有感覺,但是體會不大。在寫楷書時,不僅是豎、豎彎勾、橫;還是戈勾與走之等,只要是較長的筆畫,都需要把氣運好,否則,一呼一息之間,那筆就會隨「出氣吸氣」而發生顫抖。練時多注意!寫豎時,要先深吸一口氣,然後隨運筆慢慢出氣。你憋住氣的方法是錯誤的。

我們再說「行筆」。中鋒行筆是最基本的筆法。筆毫鋪開後,筆鋒沿筆畫中線移動。書寫時,通過腕的運動,按照帖上字筆畫粗細的要求,使筆鋒有提有按,筆毫圓滿地向兩邊鋪開。與之相對的是偏鋒。運用它要看筆畫採取何種行筆方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來定。行筆時,要有快有慢,分寸要掌握好!行筆太快,容易把筆毫甩出去,而不是把筆送到位。「送」,是把筆送到筆畫的末尾時筆桿基本還是直的。這裡有個「遲」與「速」的問題。前提是你必須要把帖上字的筆畫粗細和行走方向及每筆的所處位置都要先做到「心中有數」!一般的講,寫撇速,寫捺遲,豎畫速,橫畫遲。如何克服行筆手抖的現象,你可嘗試練寫長橫畫、長豎畫。寫一尺長左右。保持筆畫粗細一致。一筆完成,不可斷筆。我在看邱振中教授的《中國書法:167個技法練習》時,曾注意到,邱博導對博士生的要求其中有一個練習就是這樣要求的。希望你遵照練習。時而久之。自然手不會再抖,筆畫也就

會隨之硬朗起來!你寫的「十」字的豎筆,起筆逆入後向右下方頓筆再提筆理鋒,然後順峰而下,至全長四分之三處,逐漸提筆,注意一定要中鋒。形成尖後提筆收鋒。注意要往回收筆!原路返回!豎勾千萬不要有細尖,要出鋒空回。這時的筆力內含,墨色圓潤。這是顏的特點!請在臨習時多多注意!要用心去琢磨他的點畫是如何形成的。再用筆墨去反覆臨試,目前以臨成其形為上。你習字時,切要記住:一是點畫的位置與相互間的距離;二是粗細的位置及變化。你說的很對!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書法更是如此,只有「臨帖」,才能繼承傳統!只有繼承,才能創新!你的習字成績不小哦!短短一個多月,能有這麼大的進展,已是很不錯的了!學書法,是個「修心養性」的事情。願意寫,情願寫,堅持寫,就有益處!說到「過程」,其實一個人在世上,不論做什麼,獲得愉悅

快樂都是在過程里得到的。如同爬山,只有在爬的過程中,方感到山路彎彎,坡陡坎坷。才會悟到人生也不過就如此。真的到了山頂,那種所謂的「勝利」瞬間即逝,留在腦海里的最深刻的記憶,是爬山過程的體會與樂趣!你說對嗎?學習書法,是要長期和枯燥打交道的。你要有精神準備。「苦」與「樂」是參半的。要想得到樂,你必須先要「吃苦」。願與「苦」相伴,「樂在其中」!你的心情我理解。想多寫字,不是不可以。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顧了這一頭,就會失去另一頭的。我是想讓你把基礎打好。就同蓋房子,你要蓋多層,地基不必打好深!但要蓋電梯公寓,甚至是摩天大樓。你的基礎淺了了怎麼得行?「量中求質」,意思不錯!出發點也很好!這有個「天分」的問題。悟性高的,蠻可做到「以量尋質」。你的天分如何?我還需看一段你的「作業」方才曉得。能讓字對你充滿誘惑,說明「字」在你的心裡已佔據了一點的位置。可喜可賀!又都想寫,更說明求知慾和表現欲都在蠢蠢欲動哦!好!好!好!但是,目前還是要耐住性子。我之所以不贊同你多寫。是讓你用更多的時間來打好基礎!記住:多讀貼,仔細讀貼;能強記字形,能背出點畫的位置。非一日之功也!在這方面「貪」才是正路!現在如「貪」多寫字,勢必浪費時間和精力。無益而有害!現在臨的字與原帖有差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情理之中。因為你才剛開始臨帖不久嗎?任何事情都要有個過程的。我還是要求你先一定要求「形」。再求「神韻」。不然,你覺得快了。其實是慢的。要重頭再來的。你的這種單一「喜好」情結不好。不利於你全面學習!學習顏體,那就要每個字都要去喜歡,每個筆畫都要去喜歡。這樣你才能首先記住每個筆畫與每個字形,其次偏旁結構的搭配等。只有記住了這些,才更有利於琢磨筆法與走勢。至於當與不當。那是你學習的感受和收穫。留下來以後你自己去檢驗它的對與否!好嗎?你學習

詩詞時間不長。但是很不錯的。我覺得有發展!應該堅持下去。其實學書法和學詩詞是會互補的。我認為主要是學習中的「靈感」與技巧等方面是可互補並相通的。且哲理方面是一致的。今後的發展趨勢,也就是

書家最好會作詩填詞;詩人更要有一手好書法。你覺得書法比填詞難,正說明你還沒有真正進入書法的大門。還沒有得要領哦!前幾天給你說了用筆的起筆和行筆,今天給你說「收筆」。掌握好了,就可以解決你說得「勾」和其它的運筆所有問題。收筆,一定要做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一撇一捺都要把力送到鋒端。書寫點畫要有去必有來,有來必有去。每一筆寫到末了時,要將筆鋒輕輕提起來(但不離紙),回鋒作收;或略頓一頓,回鋒一收,仍將筆鋒送到筆畫中去提起(藏鋒收筆)。寫撇、捺、懸針豎等,筆畫末了是出鋒收筆,但要空中回鋒,取勢空收。這樣,力才能送到筆畫的末端。初學,最容易出現「力送不到鋒端」和「不會提鋒回收」兩個弊病。無論起、行還是收,都要正確領會提按動作。注意:提一點不要理解為筆鋒完全離開紙。在筆毫按下後,行筆時哪怕稍稍提上一點,也叫「提」。按也有輕重之分。按得最重的叫「頓」;稍重的叫「蹲」;不重且不動的叫「駐」;提而再按,並少稍向前挫動則叫「挫」。行筆時,如筆鋒亂了,發生偏鋒和散鋒,可以用提按來調整,叫「理鋒」。無提按動作的行筆,平均用力,叫「拖」。是敗筆。千千萬萬一定要學會「提」與「按」。慢慢來。學會「筆法」,你就會得心應手的駕馭「筆鋒」了。不然,不會使用「提」與「按」的字。就不能稱之為書法。努力!努力!再努力!

你好!「正」「王」「主」三字是為了鞏固上周的「橫」的寫法。你要仔細看好了,每個字的橫的起筆都不相同,每個字的「橫」的收筆也不相同。「日」「曰」「田」三個字,主要學它的折筆。橫過來後,輕提,另起筆外拓,成弧形狀。三個「折」也都不同。請注意。「日」要寫小,「曰」要寫扁,「田」要稍大,中間的豎筆要向右斜。中間的橫要偏左,右留白。日和曰的橫不要貫通。六字看簡單,卻難寫。書法上的字,大都是筆畫越少越難以書寫。請多讀貼,細琢磨。再去臨寫。你今天寫字不僅有了感覺,而且還好些。真不錯!寫字就是這樣的。有了感覺就會寫得好!

創作要有激情,寫字也一樣。同樣需要一種興奮和靈感!在「書法」的面前,我們都是

學生。只不過我比你早走了一步之遙。共同學習和探討吧!我希望你能儘快趕上和超過我。「丑」不怕!無論是誰,都要有個過程的。能通過自己的勤奮與刻苦,字由「丑」才能到「美」!習字如果沒有經過「丑」,能直接達到「美」的,恐怕在世界上不存在的。不要急!不要把自己搞的精神十分緊張。一定要放鬆!學書法,本身就是個有益身心健康的事。你如果搞的很緊張而且又很疲憊,那就「得不償失」了!你要自己調節好、安排好!只有身心放鬆,才能有把字寫好的良好基礎!萬望注意。今天我給你說說臨帖的問題。學習書法,必須從「臨帖」開始。一點一畫,一字一行,必須老老實實的依樣畫瓢。不得走樣。選好帖本,就要鍥而不捨的一直臨下去,日日不間斷。王羲之曾說:「一遍正手腳,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似,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兩行三行,不得計其遍數也」。望你深思之意趣。我們臨帖,就是要先熟悉手感,再求點畫結構的形貌。做到大致相似。然後追求節奏,加以變化,體現法帖的精神面貌。臨習中,不要把點畫和結體分開來臨。每一字都是個整體。橫豎撇捺雖都有一定的寫法。但在每個字里,上下左右筆畫的關係,總會發生種種變化。所以,將點畫的寫法與結體綜合起來臨習的同時,定要注意「筆勢」。筆勢是書法的核心內容。每個字的點畫和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這個聯繫,就是「筆勢」。我們在臨習或創作時,可以發現,在書寫一個字的時候,筆畫之間的書寫是一個連續運動的過程。這時的運動軌跡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留在紙上的,叫「筆畫」;一種是走在空中的,它叫「筆勢」。它是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過渡。一個完整的書寫動作就是從筆勢到筆畫,從筆畫到筆勢,再從筆勢到筆畫``````直至

作品的完成。在我們學楷書時,每一筆雖斷,但筆勢卻始終貫穿其中。請你多多琢磨,仔細體味。我們臨帖,主要是學習「筆法」。不僅要動手,還有動腦。要分析和琢磨書家的用筆原理、方法和技巧。多問幾個為什麼?同一個筆畫,為什麼在不同的字里會是不同的形態?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地方為什麼又是另一種形態?初臨,一定要力追「形似」。藉助米字格和範本,對照著來多次反覆臨一個字。只有「形似」,才算「入帖」。臨帖達到「形似」,是第一階段;這和每個人的天賦有關係。天賦高的要快些!但要達到「神似」和「形神兼備」。那將是個長期的過程。這是第二階段;「最高境界」是「得意忘形,字在胸中,揮灑自如」。這是第三階段。祝你能用最快的速度達到最高境界。下周的學習任務:「大」「人」「入」「天」「文」「父」六字。主要掌握捺的寫法。「捺」是顏體不同於唐楷它體的特殊之筆。請多多注意!作業已看過。都寫了評語。我現在把這兩周的十二個字的書寫要點告知如下:顏體的「一」,即橫。一般比較細。但這個「一」,起筆迅速下壓後順勢拖出同時筆力逐漸減弱,最後輕提重按,形成大的長點,收筆。「二」的上筆是一個縮短的「一」,下筆則略上彎即可。「三」字,三個橫的起筆都不太相同,輕下筆後略按右行,第三筆比「二」的要再彎些。「士」字的上橫,突出典型顏體味道,起筆後越來越細,收筆要頓出大長點來。「下」與「十」的橫都與「士」的橫相同,這三個字的豎筆各有千秋。「十」的懸針最為典型。臨帖時,一要注意每個字的細微變化之處;二要把握顏體的特徵。我在《談談顏體的楷書》一文已說的較明白。請有空再看一看。你千萬不要心急!現在臨習時間不長,已見初效。但是,切記目前不宜不認真仔細多讀帖,在沒有把字的筆畫結構吃透前,就一味的去埋頭寫。雖然練了臂力與腕力,但對你臨帖達到「每字形似」,卻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建議:每日臨習每一字前,把該字讀上半小時,有必要先用鉛筆或鋼筆畫上幾下後。再用毛筆去臨習。倘若有興趣的話,我再提個建議,就是用較透明的白紙墊在字帖上,先把字用鉛筆雙鉤

出來。再用毛筆去填一下。找找感覺。體會一下毛筆在筆畫里的運作情況。對你進一步臨習大有好處。不妨試一試,如何?祝你進步!雙鉤摹臨,是前人的發明。經過許多人的實踐證明,的確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你可從中領悟毛筆是如何運作,才能較為圓滿的達到書家當時運筆的情況。初步臨習,再加上你仔細的琢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望你用心做上一段時間看看。上周的字,的確沒有前一陣的好些!原因是多方面的。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每個人學書,都會有這麼個過程的。不可能每次都寫的那麼好!螺旋式的前進嗎!望你能時常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方能每日一竿,節節向上。祝你成功!你好!看了你近日的作業,很不錯,進步很大。現在我就你存在的幾個問題說一下。先說「小」字的豎勾,先逆入筆鋒,用筆尖輕走三角後提筆按下理鋒。橫向過筆,再提筆再理鋒按住筆下行。到收筆處提筆鋒向左轉,再提筆回中後,慢慢逐漸提筆出尖則成。不要小看少筆畫的字,很難寫的。越是筆畫少,越要精心去寫。左邊的點,先自上往左斜下再折筆往右下,按住筆反手提筆回中,提按理鋒向右上逐漸提筆出鋒。筆從空中過豎,逆筆入紙向右下邊旋轉筆到底,提筆回中。此字即成。你要有信心。不管做什麼事。先把自信丟了。就沒勁了!「末"字是小子的加強版。你的短橫還可以。長橫有點輕率了。「少」字,寫的不能像跳舞,伸胳膊蹬腿的。不好!右中的兩點還行!少字中間一筆很重要

推薦閱讀:

一季的薄涼,書寫一紙情殤
才女田曉菲——書寫未完結的中國傳奇
[轉載]田字格書寫要點
【硯田課堂】鄧散木:草書寫法
書寫的療愈力量

TAG: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