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髖骨危機

和很多人一樣,我對骨質疏鬆症有一些誤解。不幸的是,很多醫生也對此存在誤解。我們原以為,要想控制住與老齡化有關的骨質丟失,只需要做負重運動,補鈣和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其他專門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不值得人們去冒險,因為很有可能帶來可怕的副作用,而骨密度檢測之類的行為或多或少是個騙局,只是想讓人們開始服用那些毫無必要的藥物。

這樣的觀念,阻礙了我進一步認識一些相關的現狀。比如,美國每年有30萬人會遭遇這個問題,其中半數患者必須使用輔助設備才能走路,四分之一患者一年之內就會死亡。但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大部分死亡和殘疾事件都可以歸因於骨質疏鬆症造成的骨退化,而骨質疏鬆症這種病只要在前期有所重視,是相當容易治療的。

不幸的是,錯誤的觀念引發了完全可以避免的健康危機。1995年,第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阿侖膦酸鈉(商品名福善美)獲准上市,同年,基於x射線的骨密度檢測技術也開始廣泛使用。福善美是首批用來減慢骨細胞更新,使舊骨質的分解和新骨質的形成達到平衡的幾種二磷酸鹽藥物之一。研究表明,這類葯可以使骨折風險降低20%到50%。

醫生很歡迎這些新葯,美國的髖骨骨折率也開始下降。但是,當時一種名為骨量減少(骨密度較低,但還沒有達到骨質疏鬆的程度)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常見,醫生也開始用藥物應對這種癥狀。如果患者恰好屬於骨質丟失最迅速的更年期女性,醫生就會強力推薦那些減緩骨質疏鬆的藥物。

直到2005年時,有人報告了關於這類藥物的兩種罕見副作用。這兩種副作用非常可怕,可以造成下頜骨壞死和一種名為非典型股骨骨折(AFF)的奇特骨折。於是,這個原本火熱的領域突然遇冷。2008年至2012年,口服二磷酸鹽的使用量下降了50%。隨之,美國髖骨骨折率也進入了平台期,這導致2013年至2015年間實際骨折的病例數比預計多了11000例。不過,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內分泌學家艾瑟爾·西里斯的話說,相關研究證明這兩種嚇人的副作用「非常非常非常罕見,重要的事得說三遍」。實際上,每1萬至10萬患者中才有1例。臨床醫生做了很多工作,可以更明確地發現哪些人對副作用更敏感,以及針對AFF應該如何察覺預警信號。當然,沒有上述風險的新葯也已出現。但是,「副作用事件」已經使最易發生骨質疏鬆的群體受到了驚嚇,這塊寶貴的陣地在此之後就遭到了冷遇。在理想的情況下,如果在手腕、肩部、髖骨或椎骨部位出現過骨折的50歲及以上患者,都應該及時檢查骨質疏鬆症。如果確診就應該及時治療。然而現實卻是,只有20%的人這麼做了。在15年前,髖骨骨折的患者中有40%曾接受過檢查。

實際上,研究和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醫生對上述變化感到很憤怒。他們援引了一些研究特意說明,如果你曾遭遇過一次「脆性骨折」,那麼在之後一年內,你再次骨折的風險是正常情況的3倍左右。在髖骨骨折的人群里,有近半數的人在此前出現過其他部位的骨折史。

為什麼大家不去檢查並做進一步治療呢?醫院沒有單獨科室針對骨質疏鬆症;擅長治療骨折的骨科醫生並沒有接受過相關訓練;醫保也不要求在一次骨折後進行骨密度評估。西里斯說,很多療養機構認為,只要骨折得到了治療,一切就好了。此外,一些互相矛盾的指南和被誤讀的研究,也讓一般的醫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最後,有一個簡單的事實: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病。然而靜靜等待骨折到來,卻是悲哀的錯誤。

(撰文克勞迪婭·沃利斯翻譯賈明月)

(《環球科學》雜誌社供稿)


推薦閱讀:

楊麗君:民族主義的碰撞與全球化之下的歐洲危機
危機三重門:再見了 三鹿
【安全篇】幼兒園危機類型及預防策略
管控危機已經成為全球性語言!
全球化的危機與經驗空間的轉換

TAG: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