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乘武功萬派歸一

上乘武功萬派歸一/鄭世證
來源: 作者:鄭世證 點擊: 432 發布時間:2010-03-23 雙擊滑鼠滾 字體:[大 中 小]
在清朝以前,中國武功有門派之別(如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等),沒有內家、外家之分。清代以後(據文字記載,應自黃宗羲始),內家、外家之說逐漸流傳開來,並由此開始有了褒內家、貶外家的門派高低之爭,當代武術界似乎對這種含糊不清的分類方法予以認可,並且,誤認為少林武術是外家功夫的人不在少數。   三大原因使武術界誤認為少林武術是「外家拳」。   一、對電影《少林寺》中武術鏡頭的誤讀。許多武術愛好者在入門之前都模仿《少林寺》中李連杰的動作,並以為是在練習少林武功。其實,李連杰在電影《少林寺》中的幾個精彩片斷並非少林派功夫。真正的少林武功在演練時形如白猿一般,出拳如螺旋、身姿似楊柳,臂肘的伸縮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李連杰所演練的套路,其動作大開大合,武姿瀟洒飄逸,其形貌特徵與少林派武功相去甚遠。   二、學者的誤導。明末清初,一代大儒黃宗羲與著名武術家、武當松溪派功夫傳人王征南過從甚密(黃宗羲之子黃百家,還拜王征南為師習練武當拳法)。王征南去世後,黃宗羲提筆撰寫了王征南墓誌:「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內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豐)。」王征南死後不久,黃百家編著了《內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傳》,將其父黃宗羲的「內外家論」系統化了。尤其是《內家拳法》,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王征南拳術的拳理拳法,開始以「內家拳」自居。《內家拳法》一書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尤其在武當派功夫的習練者中。又由於王征南拳術的拳理與太極拳接近,清代之後的許多太極拳家也開始以「內家拳」自居。 黃宗羲、黃百家將王征南拳術定義為「內家拳」,其依據是王征南拳術「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並由此將少林等其它門派功夫歸人「外家拳」。其實「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乃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武術攻防策略——難道王征南的拳術在與對手搏鬥時可以「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少林派拳術就不能「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嗎?(如《少林氣功闡微》載:「少林武功上乘者,運柔而成剛,及其至也,不剛不柔,亦剛亦柔……如神龍天矯,莫測端倪……」)顯然,憑「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來定義王征南創編的拳術為「家拳」,將其它門派歸人「外家拳」很不恬當。   作學問最忌外行議論內行,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而這個喜歡發表議論的外行如果偏偏是位一言九鼎的大人物,那麻煩就大了。   從給王征南撰寫的墓誌來看,大思想家黃宗羲對武學一道可謂知之甚少。如他說少林派功夫「以拳勇名天下」「主於搏人」,其實不然,少林派乃佛門武功,講究「禪武合一」「欲學武、先修禪」,少林拳義反對武僧稱勇爭勝,少林武功達化境者均可稱世外高人——與世無爭,怎能說以「拳勇」著稱呢?   至於「主於搏人」一說,亦屬牽強,技擊性是一切武術招式的固有特性,試想如果武術動作沒有了技擊特徵,那武術還能叫武術嗎?況且,就算少林派武功是「主於搏人」的,那以「內家拳」自居的王征南拳術是不是「搏人」的嗎?   三、門戶偏見、厚此薄彼。習武者大多認為自己所習練的是最好的武功,認為自己所學的是層次最高的武學。而少林派在諸多門派中聲望最高,成為自居為「內家拳」者指摘、謾罵、攻擊的對象則在所難免,如民國時期有署名「許禹生」者便曾大放厥詞:「吾嘗謂內家拳與太極拳同出一源……皮相者流,不諳拳義,如少林武當」(《民國國術期刊文獻集成》)等。   內功修鍊成就武學高僧的《少林拳經》中有一首七言律詩:「少室長燈明四季,禪影伴武靠真氣。谷水只能潤肌膚,唯有宗氣維身力。晨新午蓄披星練,彈指穿木似插席。氣化武功如放箭,藝藝稱絕無人敵。」這首詩是少林僧人習武時的真實寫照。從「禪影伴武」、「靠真氣」、「宗氣」、「氣化武功」等詞中不難看出,少林功夫是很講究「內練一口氣」的。   其實內功修鍊是每位少林武學高僧的必走之路。《少林拳經》云:「拳打腳踢撞靠頂,均有丹田把氣沖」、「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等。武僧習練《易筋經》遵循的便是內外兼修的整體訓練原則——進行先氣後力,先練「內壯」、再練「外壯」,強調從基礎人手,疏通筋脈、活絡順百節,運用宗氣強壯五臟六腑,使全身血脈暢通無阻、勁力隱存於丹田之中,而後再修習各種拳技。所以少林功夫不僅僅是幾個簡單的拳腳動作組合,招招使用的都是內力,傷人於無形之中。少林七十二藝中,無論是竹籤指、飛毛腿,還是飛懸崖、越陰澗,演練者無不具備精深的內功。能說少林功夫是外家拳嗎?   另外,黃宗羲、黃百家所自我標榜的「內家拳法」,如考其淵源,則也是自少林功夫中胎化而出的。   由黃百家編著的《內家拳法》一書曾記載說,張三丰早年精熟少林拳法,後來對少林拳進行加工改造,自成一派,名「內家拳」(此為黃百家語,非張三丰語)。金一明著《武當拳術秘訣》也記載此事:少林拳以五拳為精髓,以十八式為骨骼。張三丰始習少林拳,既得其精微奧旨,復從而翻之,變十八式為十八字,納五拳法人十段錦。從而誕生了「內家拳」(金一明語,非張三丰語)。   在「嵩山少林禪武醫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有一篇題為《解讀行性法師》論文,也記載了張三丰創立武當拳是從少林脫胎而出之事。文章說,少林寺方丈釋德禪曾在少林寺藏經閣中的檔案文獻看到——張三丰在少林寺三年,學習了少林羅漢拳,特別是學習了心意把的一個側式(心意把是少林功夫中的上乘功法,包含一個大式和幾個側式。只要練好一個側式,領悟其中奧妙,就可以變化無窮,發展成一個武術流派。)後,領悟了禪武的奧妙,從而創立了而被後人誤稱為「內家拳」的武當派拳法。   由此可見,如果武術真有「內外家」之分,那少林功夫可算是內家拳的祖宗了——兒孫之輩何以對自己的祖輩大肆貶低,甚至攻擊謾罵呢?   中華傳統武術有一百多個拳種,每個拳種又有不同流派,流派之多、拳種之富可謂蔚為壯觀。然而如果我們對各門派的拳義加以審查,會發現其對上乘武功的理解、對武藝高層境界的追求方向,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少林派,峨嵋派、太極拳、八卦掌四者為例:   少林功夫禪武合一,主張武僧把練功當成修德,唯人禪境者方可達武功之妙境,功夫達到一定境界時不宜與人爭勝(內功深厚者可傷人於無形)。武僧習練上乘功法之時應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肘合、手與足合。   峨嵋派功夫主張動功與靜功並重,注重「武德」「仁術」和「養氣」,要求練武之人必須要有一顆正直善良之心,申明「不講武德就是武賊」,練武者還要有人道主義精神和浩然之氣。   太極拳的練功方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性延命,以命養生,將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道家「三寶」修鍊互相結合。太極拳的修鍊是一種「神形合一」的意氣運動。   八卦掌要求習練者的四情與性(拳性)、德(德行)合而為一,習練時動中求靜、靜中求動,氣血調順、以血催氣、以氣催力,演練時做「三真四到」(心真、神真、力真,眼到、手到、腰腿到),周身渾然一團神。   由些可見,以上諸門派之拳種均以「天人合一」為自己武功修鍊的終極旨歸,即習武者由手、足、肩、胯、肘的合一,進入意、氣、力的合一(形神合一),而後達到習武之人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天人合一)——武學的最高境界。由些可見,看似眼花繚亂的諸門派諸拳種,其實不過是通向武學巔峰的條條山路,而那些門派間的相互指摘,其實是因不知站立在巔峰之上所見是何種景象而引發的此山路與彼山路間的相互觀望與相互指摘——愈是觀望與指摘,愈是達不到。
↑上一篇:太極三美/翁心誠 下一篇:從散打說起論中國武術偽成分/蘇永華

推薦閱讀:

古裝小說里的穿琵琶骨是怎麼回事兒?
傳說中的武功—武當跌扑八法
非常名5591的【武功】
「降安南」的敗仗為何被乾隆算進了「十全武功」
絕世武功:虛靈頂勁是只箭

TAG: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