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面時空理論 作者:清華大學部分學者(2)

現代物理學已經認識到普朗克常數h標誌著宏觀物理規律和微觀物理規律的界限,是體現空間層次性的一個例證。任何物體都是存在於許許多多個同時同地存在的空間中。任何空間都有各自的時空結構和生命的特定存在形式,我們人感覺、接觸到的基本上是分子構成的宏觀物體,我們所在的是位於分子和星球之間的空間。事實上,現代科學還認識到,電子到原子核之間也是一個極其廣闊的空間。現代弦理論的T對偶性,把一根弦繞著一個緊緻維形成環圈時所出現的兩類粒子(即振動粒子和環繞粒子),聯繫了起來。T對偶性理論認為,半徑為R的圓的環繞粒子與半徑為1/R的振動粒子是相同的,反之亦然。這樣,如果宇宙縮小到小於普朗克長度(10-35米),宇宙將轉變為一個對偶的宇宙,隨著原先宇宙的縮小而不斷增大。因此在這樣極小的尺度上,宇宙仍然看起來象大尺度一樣25。

事物在各層空間是普遍聯繫的。一個空間里的變化會引起所有其他空間里都跟著發生不同形式的變化。可被人觀測的空間只是這個宇宙中最表層的空間,發生在這個世界中的事件可能只是現象、外在的表現形式,只是無數宇宙空間投射到我們這個空間來的投影,而它的根源、本質卻很可能深深地隱藏在微觀的各個層次的空間中。

從能量角度理解時空,可以認為時間是能量所處狀態穩定性的表徵,是事物的內在屬性。能級越高的能量體系越穩定,因為破壞它需要比這能級更高的能量。比如說,要改變分子體系的組成狀態,只要克服分子間的結合力,所需要的能量不高,所以象筷子、粉筆就很容易折斷。要改變分子內部結構,使原子重新組合,那麼就需要化學反應,一般要用熱量等較高的能量才能觸發。這種化學變化釋放的能量也是比較大的。那麼再往微觀下去,要改變原子內部結構,那就是核反應。大家知道,它需要很高能量的高能粒子撞擊才能使之發生,而核反應釋放出的能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現在研究還發現,越微觀的粒子越穩定,越不易被破壞。這是因為越微觀粒子能量越大,要改變其粒子結構,所需要的能量也越大。粒子越穩定,也就是說能量體系生存時間越長。比如,一般人的生命以百年計,原子的穩定狀態以億年計,質子的穩定狀態以1028年(如果將1028個米粒排列起來,可排出四萬個銀河系)以上計,而某些微生物的生命只有10-9秒。空間是能量的場範圍的表徵。能級越高,能量場的範圍越大,能量越穩定;不同的能級,對應著不同的時空。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統一的,它們都統一於能量。

不同層次時空的能量穩定狀態、能量層次、能量場範圍存在差異,所以不同時空有不同的時空結構,宇宙特性在各層次時空的體現不同,就有不同的演化規律。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即不能同時地對微觀粒子的坐標和動量進行絕對精確的測量)事實上就反映出宏觀時空概念及規律已經不再適用於微觀世界。試想,生物分子的能級只有幾電子伏特,而到質子和中子則對應幾十億電子伏特,這樣大的能級差異,必然暴露出宏觀理論的局限性,必須要有適合高能量層次的新概念、新理論才行,否則就會遇到「螳臂當車」的尷尬。又如「宇宙遺失90%質量」這一問題,很可能就是把時間的概念不適當地用來描述不同層次的能量穩定狀態,對能量的作用層次認識不足所造成的。顯然宇宙中不只存在現有的能量形式。「g射線超能爆發」之所以現有的物理規律難以適用,就是因為現有的規律是基於分子到星球之間這個空間層次得到的,而對於更高能量層次時空的現象就難以解釋了。

不同層面的空間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普通人的肉眼看不到它,但是看不到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19世紀初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用望遠鏡發現了第一顆名為穀神星的小行星。但是,當這顆行星一接近太陽,就消失了。人們就隨意說他的發現是虛假的,為了騙取榮譽。德國數學家卡爾·高斯聽到這個消息後,根據皮亞齊的發現,用自己的計算結果,證實了穀神星所在位置。天文學家用望遠鏡朝卡爾·高斯所指方向看去,果然發現了這顆小行星。顯然,如果當時沒有卡爾·高斯的計算結果,人們就不會承認穀神星的存在。然而,不管你有沒有計算結果,能不能看不到它,承認不承認它,它都是真實的客觀存在,都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成員,只不過你沒有看見。

事實上,人體是一個由複雜的電神經和化學神經網路組成的開放的巨系統,不但是傳播站還是敏感的天線接收系統,處在各種各樣的能量信號中。一般人能覺察到的電磁波譜範圍不到已知波長光譜的2%,在光的已知的60個層次中,電磁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宇宙射線等都是人類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只有一個層次可以感知,即可見光。也就是說,每天充斥在人們周圍的98%的事物都是覺察不到的。例如,有的天體發出的不是可見光,是紫外線,而普通的光學望遠鏡只能看到可見光,所以就看不見他們的存在。科學家們製造了哈勃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紫外線,人們通過它拍攝了大量的天體照片,通過電腦轉換成不同顏色的可見光,再轉換成照片給人來看,結果發現很多天體的形態非常規則,都是原來用光學望遠鏡看不到的。但是看不到,就能說它不存在嗎?

人類的視覺就是對物體的一種量度,通過視覺知道物體的大小、顏色、存在形式等。而度量量程的實質就是被度量者的能量反映到度量者後,度量者所能感應到、接收到的能量範圍。因此度量本質上是一種度量者和被度量者之間的能量對應關係。在高能量層次中可以觀察到低能量層次,而反之則不能。肉眼是用分子構成的,視覺就依賴於肉眼對被觀察物體所反射或輻射出來的能量的吸收範圍。因為肉眼分子的能量有限,所以人類只能看到肉眼分子能量對應的能量粒子體系構成的物體。實際上要觀察微觀的粒子(如原子核,它的直徑為 1.2×10-15~1.7×10-15米,是可見光波長的千萬分之一19),就要用波長也是這一範圍的光波來照射它,並使其反射到我們的肉眼中。而波長與原子核直徑相當的「光」連構成視網膜的分子本身都能穿透,好比是「竹籃打水」,所以肉眼根本無法看見。這就好比照相機中感光的膠片不能記錄比膠片晶粒 (硝酸銀晶體)更小的細節是同一個道理。

綜上所述,宇宙、時空的本質歸結於能量,粒子的層次性、能量的層次性差異對應於不同的時空,不同層次時空都有各自的不同的時空結構、演化規律。

3.探索其它時空

既然普通人的肉眼無法看到另外空間,那麼特異功能者又是如何觀察到另外的空間呢?氣功研究中認為是用天目看的。天目是存在的。現代醫學發現,在大腦內部對應於天目部位,存在著松果腺,也叫松果體。它位於中腦左右上丘構成的凹溝內。在胚胎髮育早期出現。在人7~10歲時,松果體開始逐漸退化並最終鈣化。松果體 的功能受到光線和交感神經的調節。對於某些爬行動物及昆蟲,其松果體就是光的感受器,而對哺乳動物,其松果體雖然不再起光感受器的作用,但其功能仍與環境 光線有關 。

醫學家們對松果體作組織切片並作組織顯微分析,發現松果體內有退化了的視網膜和感光細胞,認為這就是人類的第三隻眼睛。不同的是它沒有與另外兩隻眼睛一起在胚胎期移到體外。德國馬崗查大學三位神經學教授發現動物體內的松果體會對電磁場作出強烈的反應,表明松果體內存在著對電磁波有接收能力的磁敏細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動物學家阿·羅賓·貝克教授發現人的頭顱中心、顱骨下4厘米處(靠近松果體的位置)有一個生物磁場 。

我們可以推斷:在另外空間一般人的天目組成顆粒可能比較粗大,不能看到波長比可見光波長更小的「光」,而經過修鍊獲得特異功能的人天目顆粒可能十分細微,這 樣就可以感受到這種「光」,即可以看到相應的微觀層面的空間。天目的層次越高,顆粒越微觀,越能看到更微觀的層面空間。如果用超弦理論來解釋,特異功能者 天目的組成顆粒若十分微觀,則其相應的能級極高,就有可能發放能量足夠高的粒子,使得另外的時空的線度小於普朗克線度,即l現在的實證科學可能是不完善 的,它只能探測到我們這個單層面的時空。而另外時空是實實在在存在著,很高的氣功修鍊者和特異功能者就可能切切實實地感知到另外的時空。我們推測:在另外的時空有各自不同的時間場和空間場形式,而且可能在不同空間其速度的極限也是不同的。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解釋很多不明現象。比如說飛碟運動時沒有加速過程,在高速運行中可以直角拐彎,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即可以超光速飛行。用多層時空理論解釋:它在另外的時空里走,不受人類這個空間的時間場的制約,另外空間的光速可能比我們這個時空光速要高。由於時空的差異,在我們空間很遠的地方,在另外空間可能是很近的。又比如美國東南海域百慕大三角海區,因頻繁發生飛機船隻失蹤事件而聞名於世。1970年一架從美國飛機飛越百慕大上空時突然從雷達熒光屏上消失了10分鐘,與地面失去聯繫。飛機著陸後發現飛機上及所有乘客的鐘錶都慢了10分鐘。日本野島琦海域被稱為亞洲的「百慕大三角」。逾百艘輪船,包括很多萬噸巨輪神秘失蹤,許多前往救援的船隻卻沒有發現失蹤輪船飛機的任何蛛絲馬跡。這些現象用多層時空理論都不難解釋:這是可能人或物體進入了另外時空,或者進入另外時空後又出來回到人類這物質空間來的結果。在另外的時空,時間場與人類這個時空的時間場不一樣。它的時間相對人類這個空間可能過得很慢,在這個空間里的幾十年在那個時間場中可能只是幾秒。

多層面時空理論是有其科學事實依據的。我們不能用僵化的時空概念去理解、研究另外時空的現象。

推薦閱讀:

玉匣記全文:理論吉凶日篇 二十八宿值日吉凶歌
圍棋作戰理論的「金科玉律」——圍棋十訣
八字命理論命第一步——判斷日主的旺弱
關於八宅和玄空風水理論之淺析—徐晶亮
尹慶生老師通過四柱八字理論解說求財的途徑時機與方位

TAG:大學 | 清華大學 | 理論 | 時空 | 學者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