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創新到理論自信自覺

從理論創新到理論自信自覺

觀點中國 opinion.china.com.cn 時間:2012-12-26 人物:楊雪冬

在各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中,理論的自信和自覺不僅確保了執政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領導地位,更重要的是將諸多主流價值傳達到每個個體的心中,貫徹於其實踐活動中。理論總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而對於這個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來說,灰色的理論如同混凝土一樣,澆灌了行動的基礎,而五顏六色的花朵,還需要每個個體和組織在實踐中創新與奉獻。

楊雪冬 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是一個理論的民族,因為理論使之形成了理性,理性使之價值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在現代社會中,民族的強大往往是和政治國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通過後者獲得存在的具體形式,並且將自己創造的價值擴展到更大的範圍,持續更長的時間。因此,所謂的偉大民族並不單單因為其在物質財富上的成就,更因為其價值和精神上的創新與引領,使得其他民族找到追隨的目標,超越的對象。

對於中國來說,數千年綿延不斷的文化傳統,近百年的屈辱與學習,數十年的自我道路的追尋與探索,除了強國富民之外,更重要的是恢復民族的自信,在多樣的參照物中找到自我的定位。當這個民族把趕超作為每個成員的歷史使命時,各種矛盾都會在宏大的價值下面化解;然而當每個成員都要爭前恐後地為自己的民族思考的時候,宏大價值必須與個人的追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個人及其家庭中得到切實的貫徹,否則中國的「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政治延伸邏輯就失去了生存和延展的土壤。而對於個體來說,也會因為某個環節的突然消失,而失去價值認同,乃至人生的追求。

執政黨作為一個拯救民族於危亡之中的現代組織,甚至物質上的滿足與精神上的追求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而後者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因為這是減少集體行動成本的最佳途徑,凝聚成員認同的合宜方式。建國60多年來,這種理論價值的引領和凝聚功能得到了實踐的證明。但是隨著社會利益的多元化,社會價值的多樣化,執政黨價值引領和凝聚功能必然遇到更為深刻的挑戰。所謂的「意識形態的終結」也同樣困擾著這個長期執政的、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建設的政黨。

過去10多年來,執政黨一直以「與時俱進」的態度來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來不斷追求理論創新,通過引進新的概念、創造新的提法、形成新的表述來努力將社會的要求傳輸到政治體系之中,並且形成具體政策的制訂原則,乃至改革的重點。因此,讓許多學者欣慰的是,執政黨的理論建設並沒有與現實生活與實踐的變化脫節,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前。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執政黨理論創新的最大成就。

然而,這種圍繞中國特色論進行的理論創新終究尤其局限性,因為當一個民族宣傳自己獨特的時候,很容易將自己列入「例外論」的行列。易言之,自我的理論創新,尤其是對獨特性的過度強調,只會將自己置於「異類」,甚至形成自我封閉的話語體系與思維方式。這顯然不是一個在全球化時代復興的偉大民族的歸宿。

讓人高興的是,在經過10多年的理論創新,執政黨在新的世紀里更重視理論自信與理論自覺。這種轉變說明了主體性正在理論構建中得到重視,並且發揮著越來越的作用。中國處於歷史橫向與縱向時空交匯點上,既需要從歷史中獲得資源,更需要從當代圖景中獲得比較的自信。而理論自信與自覺是每一個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人的內心憧憬,也是處理不同資源的尺度。這在執政黨的理論構建中已經得到了體現。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的主題是文化建設,提出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在總結近10年的馬克思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時候,中央更為明確地提出:「理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核心,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基礎。如何在學習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是理論界和學術界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這就迫切需要我們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不斷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大會議上,執政黨的報告提出了諸多新的理論與判斷,表明了執政黨在理論架構上除了強調創新外,更強調與現實的有機聯繫與轉化,最大化地消除執政黨話語與日常生活話語、學術討論話語之間的割裂乃至鴻溝。比如在談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時,提出要樹立「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時候,提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談到社會建設的時候,要樹立「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理念。在談到國際關係的時候,提出要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等。

這些新的提法和表述充分說明了執政黨是一個學習型政黨,但更重要的是執政黨也是一個高度重視治國理政實踐的政黨。而從媒體報道中,我們高興地看到,這些理論創新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接受。這充分說明了執政黨的理論創新起到了增強研究人員理論自覺自信的作用。

在各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中,理論的自信和自覺不僅確保了執政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領導地位,更重要的是將諸多主流價值傳達到每個個體的心中,貫徹於其實踐活動中。理論總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而對於這個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來說,灰色的理論如同混凝土一樣,澆灌了行動的基礎,而五顏六色的花朵,還需要每個個體和組織在實踐中創新與奉獻。

推薦閱讀:

深化「兩學一做」 要自覺與黨章對錶
省級衛視:多點文化自覺
愛你的人會自覺和異性保持距離
「文學的自覺」是不是偽命題?

TAG:創新 | 理論 | 自信 | 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