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雲逼近:中國更應「重返」東南亞————————▲706《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總第706期2012-10-15戰雲逼近:中國更應「重返」東南亞
導語:
當美國略顯粗魯地迅速「重返亞洲」之時,中國孤獨嗎?釣魚島風波未平,在東南亞的棋盤上,菲律賓這顆美國曾經的「棄子」,今天正與美國上演著熱情的倫巴。與此同時,越南也忘情於扮演美國的另一艘不沉航母。 [詳細]
當美國略顯粗魯地迅速「重返亞洲」之時,中國孤獨嗎?
釣魚島風波未平,在東南亞的棋盤上,菲律賓這顆美國曾經的「棄子」,今天正與美國上演著熱情的倫巴。與此同時,越南也忘情於扮演美國的另一艘不沉航母。
中美對弈正酣,戰雲密布下,區域間國與國的遠近親疏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事實上,作為國際政治重要競技場,其背後乃是中美兩個大國的「隱形」較量。
縱觀美國在亞太的布局,邏輯清晰,章法嚴密,並深得中國兵家「離間」、「連環」、「瞞天過海」、「暗度陳倉」、「十面埋伏」等之精妙。
似乎曾經的不快都被迅速抹去,菲律賓、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已盡為美國的締約盟友,這說明美國正在布排一副十年、二十年甚至有五十年規劃的全球大「牌局」,其謀旨極為深遠。
面對如此挑戰,當下,在東南亞甚至整個環西太平洋局勢,甚至於就整個亞洲局勢而言,中國手裡究竟有多少張有效牌?中國必須作出縝密的應對。
顯然,中國也應再次思考如何在戰略上「重返」 東南亞 。這種戰略應包含外交、軍事、經濟、文化傳播等重要方面。
今天,中國有理由說,在這片土地和海洋上,中國從未離開,今後將紮根更深。
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學者尼爾分析說:「東南亞地區最核心的競技主題是中美博弈。對於美國加強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這一地區國家本身的心態都是存在分歧和矛盾的。」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也認為,越南、菲律賓等一些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有所起伏,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中間立場」,只不過他們「有時離美國近一點,有時又離中國近一點」。
這其中的關鍵,也取決於中國將如何下好這盤棋。
誰和美國「肩並肩」?1·東南亞國家:誰在和美國「肩並肩」
美國在去年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中重申將加強與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尼以及新加坡等國的軍事關係,其中六國在東盟。分析指出,這些動向的背後,被廣泛認作有對付中國的戰略考慮,限制中國的海洋訴求;利用部分東盟國家與中國海洋利益分歧,在東盟與中國之間打楔子;維護美國對東亞的傳統主導。... [ 詳細 ]
圖說:2012年10月美菲聯合軍演
美國在去年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中重申將加強與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尼以及新加坡等國的軍事關係,其中六國在東盟。
分析指出,這些動向的背後,被廣泛認作有對付中國的戰略考慮,限制中國的海洋訴求;利用部分東盟國家與中國海洋利益分歧,在東盟與中國之間打楔子;維護美國對東亞的傳統主導。
美國還在亞太部署三大基地構成了「三角包圍圈」。
由於中國有長達18000公里的海岸線。因此,分析美軍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時,必須要把整個亞太地區放在一起說。
樟宜海軍基地:美第一塊「戰略基石」
目前,美軍在新加坡設樟宜海軍基地,主要作為美航空母艦停靠和後勤補給基地。2000年4月,美新簽署協議,樟宜基地專為美軍航母定做大型深水浮動碼頭,專供美海軍航母和其他大型艦艇靠岸停泊,接受補給。
2001年3月23日,樟宜海軍基地第一期工程完工,美新兩國為聯合改造擴建的深水航母碼頭舉行了盛大落成典禮。從此,這個原本是新加坡海軍單獨使用的小型軍港,便成為美軍重返東南亞的第一塊「戰略基石」。
經過擴建改造後的樟宜海軍基地可供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等在內的大型艦艇編隊停泊,並且配有功能先進的自動儲存倉庫和自動監視系統。同時,樟宜新基地還建有罕見的全自動地下彈藥庫,能貯藏包括大型「魚叉」導彈在內的各種彈藥,而且彈藥的貯藏和搬運均由先進的自動化系統處理。
第二期工程訓練基地於2003年竣工,包括運動場所和娛樂設施。根據新美簽訂的協議,竣工後的樟宜海軍基地,其外港可容納美軍航母等大型船隻停泊,並為美軍第7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修服務。樟宜也由此成為美海軍自撤出蘇比克灣以來在東南亞開闢的第一處航母駐泊基地。橫須賀基地:美航母唯一海外母港素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的新加坡是國際海運樞紐,扼守馬六甲海峽,控制由中東到東亞的海上石油運輸航道,可東出太平洋,西進印度洋,戰略意義重大,因此樟宜基地使美海軍第七艦隊控制範圍大幅拓展。
與日本的橫須賀基地相比,新加坡這個海軍基地不存在大量作戰編隊集結的條件,而橫須賀是美國第七艦隊司令部駐地,也是美國航母唯一一個海外母港,停駐著「喬治·華盛頓」號航母。
關島基地:五角大樓「超級基地」
2010年,美方計劃斥資128億美元全面升級關島基地,以將關島打造成五角大樓的「超級基地」。
關島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最重要基地,與軍事相關設施佔據了全島面積的30%以上,主要包括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阿普拉海軍基地和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美國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猛禽」F-22未來將永久部署關島。
美國正在將關島基地改造成戰略母港,目前還未建成,建成後將在關島部署航母,美國空軍先進的B2隱形轟炸機、B52轟炸機,核潛艇也將進駐,8000人的作戰部隊也將從日本沖繩轉移至關島。
關島和橫須賀基地在太平洋上構成犄角之勢。現在美國還有計劃在新加坡再建一個基地,功能將更為全面,可以部署一些艦艇。如此一來,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橫須賀-關島-新加坡美軍基地構成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形成面向中國海上方向的一個前沿鏈狀基地群。
戰略謀劃:欲恢復東南亞老基地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撤出菲律賓基地時未認識到其重要性,近幾年才重新重視。美國「重返亞太」的策略不會轉向,只會越來越加強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事實上,美國曾在東南亞擁有美軍在海外最大的空軍基地和最大的海軍基地,分別是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海軍基地。菲律賓基地原為美「島鏈」中承上啟下的一環。昔日麥克阿瑟將軍就曾指出,這兩個美軍海外基地地位非常重要。
不過,1991年美軍對這兩個基地的使用權到期,美國本想同菲律賓談判繼續租借,但菲律賓參議院於1991年通過了反對延長在菲美軍事基地協定的決議,使美軍結束了在菲律賓駐軍長達93年的歷史。
為此,美國一直想在東南亞新建或重建軍事基地,包括越南的金蘭灣、菲律賓的蘇比克都是美國的目標。由於越南與美國上世紀打過一仗,心理上仍存有芥蒂;菲律賓則是民眾對美軍基地的反彈情緒仍然很大,因此目前看實現這些計劃都有一定難度。將強化美與印尼合作對於東南亞其他國家,美國一直在拉攏。東盟峰會將於今年10月在印尼舉行,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出席。李傑推測稱,美國與印尼下一步將會加強合作。印尼地處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等要道,因此對於美國來說,印尼「絕對不能丟」。
爭取汶萊、泰國的補給與維修港
另外,美國一直在積極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協商,爭取使美艦艇可進入這些國家的港口補給、維護。美國還先後同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汶萊以及澳大利亞達成協議,希望租用泰國烏塔保和梭桃邑、印尼莫羅泰島和比亞克島等軍事基地,還分別在泰國灣、納土納群島建立海上浮動軍事基地和後勤補給維修基地。
新加坡:美應參與亞太事務
一些國家支持美國應該加強對亞太事務的參與,例如新加坡前內閣資政李光耀曾聲稱:「美國是能抗衡充分成長的中國的唯一力量,因此保持美國對該地區的興趣很重要。」越南副國防部長阮志詠曾稱:「如果美國能為本區域帶來和平、穩定,確保國家主權得到尊重,我們歡迎美國的舉動。」
而在另外一些國家眼中,中國實力增強是積極的,「不是焦慮不安的理由」,例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就呼籲東盟成員國,不應該被迫在美中之間作出選擇,而是希望能同時與雙方都展開合作。
東盟內部:對美國「愛恨交加」
東南亞國家對於美國的「重返亞洲」算計複雜。它們既要利用美國來平衡,在認同美國在這一海區「航行自由」的同時,藉助美國來平衡周邊大國,也要限制美國海軍在這一地區的無限「航行自由」,譬如反對美國海軍攜帶核武進入東盟領海與相關專屬經濟區。
東南亞策略:利用中美博弈搞平衡
據分析,在東南亞地區,有些國家保持中立姿態,也有一部分國家在相當積極地幫美國保持其在亞洲的軍事存在,與美國的意向相配合。
東南亞國家一方面積極地與中國展開軍事合作,另一方面又在美國渲染的「中國威脅論」中擔憂中國強大後會有威脅,因此就出現了這麼一種局面:當與中國關係發展相對正常而健全時,「中國威脅論」就會受到抑制;與中國關係複雜時,這種擔憂就顯得較突出。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認為,東南亞國家始終認為,中美如果在戰略上鬧得太厲害,對他們也是不利的。越南、菲律賓目前的態度之所以強硬,背後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美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並加強了對南海爭端的干預。2·菲律賓:堅定和美國綁在一條船上對於美國「重返」,一些東南亞國家不免感到五味雜陳。菲律賓經過艱苦努力,曾經關閉了美國在菲海空基地。針對目前中國與菲律賓關係有所緊張的局面,有分析認為,越南、菲律賓等一些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有所起伏,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中間立場」,只不過他們「有時離美國近一點,有時又離美國遠一點」。菲律賓曾經也離中國「很近。... [ 詳細 ]
圖說:美菲聯合軍演
東南亞越來越成為國際政治重要競技場之一,其背後的競技主題,就是中美兩個大國的「隱形」較量。
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態度之所以日趨強硬,背後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美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並加強了對南海爭端的干預。
美國和菲律賓兩國軍隊在10月8日再次展開為期10天的聯合演習,以加強防務合作。此次軍演離上次美菲「肩並肩」軍演僅僅過了6個月。
據悉,此次聯合演習在菲律賓北部呂宋島附近的蘇比克灣、丹轆省靶場等多個地方舉行。美軍海軍陸戰隊出動約2600名士兵,菲律賓方面出動1200名士兵。有報道稱,美國至少有7艘軍艦參演,包括驅逐艦、潛水艇和突擊登陸艦等。
據東南亞軍方人士透露,美國和菲律賓日前基本達成協議,將把菲西南部的巴拉望島作為針對中國的最前線基地。該島毗鄰中國南沙群島和美濟礁,地處海上要衝。在巴拉望島之外,兩國已基本同意使用原美軍的蘇比克海軍基地,為美國艦隻提供維修和燃料、食品補給。
央視《環球視線》欄目消息,特約評論員杜文龍分析認為,此次美菲聯合軍演,距離中菲爭議島礁距離只有300到500公里,離海南島只有1000多公里。這次演習展示的是一個立體的作戰能力,就是美軍要從水下、水面、空中從三個維度對菲律賓進行立體的軍事贊助。
輿論分析認為,這是美國再次試圖參與南海海洋事務的舉動。所以從美國更多是加強安全合作,其他方面也同時推進,這就是它所謂要達成新的新的平衡。
菲律賓沒有拿的出手的軍事裝備
2012年,世界軍力排名網「全球火力」(GlobalFirepower)公布了世界最新軍事力量排名。在上榜的55個國家中(核武器不在統計之內),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中國第三,而菲律賓排第二十三位。
在「全球火力」的數據中,菲律賓的總人口1.02億,現役軍人12萬,國防預算24.40億美元,外匯儲備623.70億美元。
陸軍武器總數2379輛(門),其中,坦克41輛,裝甲運兵車559輛,牽引式火炮309門,迫擊炮1070門,無自行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空軍飛機總數289架,其中直升機159架;海軍艦艇總數120艘,其中,護衛艦2艘,兩棲突擊艇10艘,其餘為巡邏艇。無航母、驅逐艦、潛艇和掃雷艦。
菲律賓的主力護衛艦「拉賈·胡馬邦」號(PF-11),是前美國海軍坎農級護衛艦「阿瑟頓」號,1943年5月下水。滿載排水量1520噸,長93.27米,寬11.13米,吃水2.67米。1955年,該艦轉給日本海上自衛隊。1975年退役歸還美國,1978年轉讓給菲律賓。
這是服役了69年的超級古董級軍艦,也是目前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艦,現在時速只有10海里。
近來,傳韓國準備贈送一艘浦項級護衛艦給菲律賓海軍的消息,讓菲律賓海軍熱情高漲,因為該艦裝備有4枚反艦導彈,它將使菲海軍擁有導彈。
2005年,菲律賓的二手戰機F-5A全部退役,現存21架OV-10野馬輕型攻擊機是菲空軍的主力機型。1992年,菲律賓從美國接收了24架OV-10,是1964年首飛的老舊機型。此外,還能一用的還有62架貝爾UH-1U/M型直升機,也是越戰時期的產物。
菲空軍僅有2架可以使用的C-130運輸機。菲空軍號稱有9個飛行聯隊,實際上連一架真正的戰鬥機也沒有。圖為菲律賓的C-130運輸機和OV-10野馬輕型攻擊機。 東南亞已經成「競技場」「東南亞是國際政治重要競技場之一,而該地區最核心的競技主題是中美博弈。」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學者尼爾如是說。對於美國加強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這一地區國家本身的心態都是存在分歧和矛盾的。
據《廣州日報》報道,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表示,東南亞國家始終認為,中美如果在戰略上鬧得太厲害,對他們也是不利的。越南、菲律賓目前的態度之所以強硬,背後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美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並加強了對南海爭端的干預。
目前,東盟10國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的議事規則是採取共識,但對如何利用美國來平衡地區安全難取得共識。東盟成員之間矛盾不少,東盟也需防範外部對其干涉。沈丁立舉例說,由於美國干預印尼內部事務,印美關係一度緊張;印尼歡迎改善與美關係,但也清楚美國的戰略意圖。
因此,東南亞國家對於美國的「重返亞洲」算計複雜。它們既要利用美國來平衡,在認同美國在這一海區「航行自由」的同時,藉助美國來平衡周邊大國,也要限制美國海軍在這一地區的無限「航行自由」,譬如反對美國海軍攜帶核武進入東盟領海與相關專屬經濟區。
沈丁立說,東南亞國家「利用美國,又怕被美利用,最後為大國競爭所累」。即使越南等個別東盟國家與周邊國家之間發生矛盾,在是否以多邊方式處理雙邊分歧上,立場仍搖晃。印尼等東盟核心國家在平衡與美國以及其他東盟周邊大國的關係時,大致採取了謹慎政策。
中菲也有蜜月期
對於美國「重返」,一些東南亞國家不免感到五味雜陳。菲律賓經過艱苦努力,曾經關閉了美國在菲海空基地。針對目前中國與菲律賓關係有所緊張的局面,有分析認為,越南、菲律賓等一些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有所起伏,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中間立場」,只不過他們「有時離美國近一點,有時又離美國遠一點」。菲律賓曾經也離中國「很近」。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中菲兩國曆來是友好鄰邦,明朝時統治菲律賓的蘇祿國國王甚至跟隨鄭和的船隊到北京去朝見永樂皇帝,國王在中國待了很長時間最後在中國去世,現在山東德州還有蘇祿國國王墓。菲律賓自宋朝以來就有華人移民,大部分時間都與當地人和平共處,曾經一起抗擊西班牙,美國和日本侵略者。
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國於1975年6月9日建交。中菲關係總體發展順利,各領域合作成效顯著,中菲高層互訪不斷。江澤民主席、胡錦濤主席及溫家寶總理等中國高層在對菲進行國事訪問時,簽署多項協議,兩國領導人同意建立中菲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合作關係,並就在南海問題上「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達成重要共識和諒解,願共同全面深化中菲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性合作關係。2010年4月,菲副總統德卡斯特羅來華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5月赴寧波出席「信息化與城市發展」主題論壇。
兩國外交部自1991年起建立磋商機制,中菲除互設大使館外,還互設有總領館,兩國在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上均有合作,在文教、科技、軍事等領域的交往與合作也甚是密切。從這些資料中可以明顯看出,中菲兩國關係總體上還是不錯的。
70年代以後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諸島問題上相持不下,中國雖然一再忍讓,不斷把國界向北遷移。但是菲律賓人心不足,經常趁中國需要和平之際不斷非法佔領南海諸島。進入90年代後中國一心專著經濟發展,有許多島嶼在此期間都被菲律賓佔領。最近菲律賓有攻佔了九個中國島嶼,兩國關係愈加緊張。
「中國首次用『入侵』一詞指責菲律賓,使用了不同於以往的強硬措辭。」中國2012年4月14日提交給聯合國的一份照會被菲律賓媒體如此解讀。中國不必太在意美菲軍演北京媒體人雷墨分析,在台海關係緩和、朝核問題「冷凍」的情況下,美國需要更「合適」的牌來遏制中國,南海問題即是其選擇之一。美國這次高調介入南海問題,可以看作是在其宣布「重返東南亞」背景下越南、菲律賓送給美國的一張牌。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無論從冷戰後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布局還是最近其宣布「重返東南亞」來看,美國在東亞希望達到的目的還是「局面可控」,在此基礎上維護和拓展其戰略利益。
美國非常清楚,一旦因南海問題與中國發生大規模或全面戰爭,雖然戰爭的結果懸念不大,但戰爭的最終贏家也不會是美國。美國很可能會因此而付出全球超級霸主地位旁落的代價,而最終獲得好處的將是俄羅斯甚至印度這類第二梯隊的崛起國,這是中美兩國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在摸清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底牌後,中國所要做的是盡量淡化美國因素,在心理層面上做到「弱化」美國因素的干擾,沒有必要因為美國與某些東南亞國家的聯合軍演而自亂陣腳。
中國國際問題專家高祖貴認為,美國和菲律賓出於共同的利益一方面要加強安全合作,在南海等一系列的共同利益,但是菲律賓政府也出現了新的變化,菲律賓要繼續和中國保持一定合作,這也是一種變化,我們看到,像菲律賓這樣我們的周邊鄰國,在強化和美國合作之後要反過來加強對華關係,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這種平衡意味著我們也可以繼續強化周邊國家合作,和美國加強安全合作關係,美國也希望加強和中國之間的安全合作,這就出現了一個新的所謂的再平衡。3·越南或成為美國在亞太另一艘「不沉航母」文章認為,隨著國力增強,越南可能繼日本之後,成為美國在亞太的又一艘「不沉航母」。當前,對越多邊合作是美國在該地區的重中之重。河內完全有機會成為大博弈中的狠角色。... [ 詳細 ]
越南陸軍BM-21火炮
文章認為,隨著國力增強,越南可能繼日本之後,成為美國在亞太的又一艘「不沉航母」。當前,對越多邊合作是美國在該地區的重中之重。河內完全有機會成為大博弈中的狠角色。
當前地緣政治形勢的特點是,美國漸失唯一超級大國地位,眾多現實和潛在的地區力量中心正在某些方面取代它。若干力量中心,如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和德國,具備成功開展全球博弈的前提。其他力量中心則傾向於將精力集中於本地區。同時,它們能夠利用與全球和地區大國合作的機會來擴大影響力、鞏固自身地位。
崛起中的地區大國
越南正是這洋一個正在崛起的地區大國。越南國力的增強很大程度上與華盛頓的全球利益有關。美國對亞太局勢感到不安,十分希望出現新的工具以遏制有全球野心的地區參與者中國。應當指出,印度對越南也有興趣,新德里同樣在尋找抗衡中國不斷擴張的盟友。
越南歷史上長期處於中國的影響之下。中國當局頻繁和成功地向越南傳播中華文化。中國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越南。例如,最近幾十年,該國實際上複製了中國市場改革的經驗。
促進越南實力增長的因素有如下幾個:
一,良好的地緣政治和地理位置。靠近海上交通要道的廣闊海岸線有利於經濟發展。該國還存在大量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二、相當數量的越南人在鄰國打工,包括寮國、泰國和柬埔寨。美國、法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有許多越裔,其中美國的越裔居民超過100萬。
三、穩定的政治體系。這不僅有利於越南自身發展,也能使其在地區發揮「核心」和領導者的作用,並在國際舞台上有效代表印度支那國家的利益。
四、經濟和人口迅速增長增加了越南在國際上的分量。
五、外部參與者對越南的興趣,它們的政治經濟支持和互利合作。這些參與者包括美國、印度、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和重要地區組織東盟。中國也希望同越南展開互利經濟交往,而不願與之衝突。
六、其他地區國家無法獨自解決廣泛的問題,包括禁毒、打擊海盜、有組織犯罪和走私。穩定而強大的越南能夠領導它們完成這些重大任務。
七、越南軍力不斷上升。經濟的穩步增長使河內可以購買現代化武器,打造現代化和足夠強的地區艦隊。
積極加入美國集團
美國在利用他國力量和資源解決自身問題方面經驗豐富。例如,想出第三帝國方案的並非德國,而是英美。二戰使美國對德國這個可能的西方領袖造成致命打擊,確立了對西歐的完全控制,將英國置於從屬地位,擊潰了日本,使其成為附庸。而大部分工作都是假他人之手完成的。現在,西方的主人正在將世界帶向新的大規模戰爭。屆時,北美和澳大利亞將成為「安全島」,中國和伊斯蘭世界則會扮演「第三帝國」的角色。如今,在「上世紀30年代」重現前夕,伊斯蘭國家武器泛濫,極端主義情緒加劇,一個又一個國家被交給伊斯蘭主義者。
當前,亞太地區正明顯分化為兩個集團。第一是中國及其盟友,第二是美國及由日本、韓國、台灣和菲律賓構成的「第一島鏈」。越南也在積極加入第二集團。華盛頓不希望與中國正面碰撞,用與鄰國(包括俄羅斯)的一系列邊境衝突束縛它更有利。
越南是中國在亞太的傳統對手。河內正力圖阻止中國擴大在印度支那的影響力,因為這關乎其自身生存。越南的精英不想國家淪為中國的—個省份。
美國因素對越南成為地區主要大國至關重要。
華盛頓之所以看重越南,是因為越南無法覬覦成為全球大國。2009年,美國成為越南經濟的主要投資者。2000年至2008年和2010年,越南的最大投資者不是美國,而是日本、馬來西亞、韓國、台灣和荷蘭。但這些國家和地區幾乎都對華盛頓的政策亦步亦趨,通過投資加強越南實力,削弱中國在印度支那的地位。藉助與美國和歐亞發達國家的合作,越南不斷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美越在軍事領域也定期聯絡。河內還請求美國取消對其武器出口的限制。
未來,越南可能繼日本之後,成為美國在亞太的又一艘「不沉航母」。當前,對越多邊合作是美國在該地區的重中之重。河內完全有機會成為大博弈中的狠角色。(俄羅斯軍事觀察網/作者亞歷山大·薩姆索諾夫)
4·泰國已經成為美國公關「重點」國家《華盛頓郵報》稱,當奧巴馬政府調整亞洲戰略以應對崛起的中國時,美國軍方則著眼返回那些熟悉的東南亞基地。最近幾周,五角大樓正在和泰國進行緊鑼密鼓的談判,商討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建造的可以容納B-52轟炸機的一座機場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區域性的「減災中心」。美國官方說,他們還對更頻繁訪問泰國港口以及用來監視商業航線和軍事活動的聯合監視飛行非常感興趣。... [ 詳細 ]
泰國陸軍裝甲部隊裝備的69II坦克
五角大樓官員正「成群結隊地湧向東南亞」,美國《華盛頓郵報》23日如此形容美軍高官近來頻頻訪問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情形。報道稱,美國軍方官員的主要目的就是討論美軍重返東南亞基地的可能。而美國主導的史上最大規模「環太平洋」海軍演習也把眾多東南亞國家圈了進來。儘管美國否認這些舉動和遏制中國有關,但東南亞國家也不得不在中美之間權衡利弊,謹慎行事。
《華盛頓郵報》稱,當奧巴馬政府調整亞洲戰略以應對崛起的中國時,美國軍方則著眼返回那些熟悉的東南亞基地。最近幾周,五角大樓正在和泰國進行緊鑼密鼓的談判,商討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建造的可以容納B-52轟炸機的一座機場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區域性的「減災中心」。美國官方說,他們還對更頻繁訪問泰國港口以及用來監視商業航線和軍事活動的聯合監視飛行非常感興趣。
在越南,美國防長帕內塔本月成為自越南戰爭結束後訪問金蘭灣基地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由於「這裡巨大的潛力」,帕內塔「對美國艦艇再次成為這個深水港的一道風景表示出極大興趣」。此外,美國國防部還在菲律賓尋求更大的駐紮地,包括在蘇比克灣的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那裡曾經是美國在亞洲最大的軍事設施,並且是越南戰爭時期美軍最關鍵的維修和補給中心。
報道稱,五角大樓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恢復尚局限於少數領域,例如訪問港口和聯合演習,「環太平洋」多國聯合演習就是其中之一。據美國《星條旗報》23日報道,包括泰國、菲律賓和新加坡在內的22個國家的大約42艘水面艦艇、6艘潛艇、200架飛機和2.5萬人參加演習,但中國仍被排除在外。
在美軍關注的眾多東南亞國家中,泰國是公關重點。《華盛頓郵報》稱,今年美國參聯會主席鄧普西對泰國的訪問是十多年來美國參聯會主席首次訪問泰國。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阿什頓·卡特計划下月訪問泰國,而泰國還向帕內塔發出邀請,後者將和泰國國防部長進行會晤。
據稱,美泰兩國討論的重點是建立一個聯合軍事中心,以「應對災難性的颶風、海嘯以及其他自然災害」。這個中心坐落於位於烏塔堡的泰國海軍航空站。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這裡修建有兩英里長的跑道,這是亞洲最長的跑道之一。越南戰爭期間,五角大樓把這裡作為最主要的運輸和加油基地。如今烏塔堡還是美泰「金色眼鏡蛇」年度軍演的中心。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美國海軍向泰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租用烏塔堡機場。一名泰國陸軍情報部軍官告訴記者,在6月初的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期間,泰國防長素坤蓬已與帕內塔達成協議,願意租借烏塔堡機場給美軍。鄧普西訪問泰國時也表示,烏塔堡機場是進行人道主義和災害救援行動的「完美場所」。當然,這個基地不僅僅是負責減災。《華盛頓郵報》稱,2014年美海軍計劃向太平洋部署最新的P-8A「海神」反潛巡邏機和高空監視無人機,美國也在尋求願意接納這些飛機的亞洲合作者。
《華盛頓郵報》稱,儘管美國表示不再打算重新佔領東南亞軍事基地中的任何一個,只是希望重新運轉部分基地充當臨時落腳點,但東南亞各國必須權衡利弊。報道稱,菲律賓的態度最為積極。《星條旗報》稱,菲律賓政府歡迎美國使用蘇比克灣的海軍基地以及克拉克空軍基地。而越南的態度則謹慎得多,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稱,越南不願意為華盛頓的利益而頂在對抗中國的第一線。對於美國租用烏塔堡機場的事情,泰國民間的反對聲音也非常強大。他們認為,租借烏塔堡機場將使泰國每一寸土地都被納入美國監測範圍,使泰國領土與數據毫無保留地暴露給國外非政府機構。而且不少泰國媒體認為,美國所謂的人道主義救援概念模糊,可能威脅其他國家,尤其是可能引起中國的不滿,把泰國捲入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爭端之中。而泰國防長素坤蓬則表示,不必擔心租藉機場會對泰國安全產生影響。他公開聲稱:「對於租借烏塔堡機場,中國都不擔心,反而是一些泰國人替中國擔心」,顯示出急於推動此事的心態。泰國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泰軍方合作廣泛,泰國從美軍得到大量軍事援助,因此泰軍方對租借烏塔堡機場並不反對。
美菲聯合軍演 向中國「近」一點1·中國在東南亞必須塑造負責人大國形象
隨著當前中國快速崛起,各種制衡和挑戰因素不斷增加,中國國家形象也有被國際輿論再次塑造為「挑戰者」甚至「威脅者」的可能。未來幾年,中國仍需要通過日益成熟的傳統外交,以及蓬勃興起的公共外交,加強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塑造,在繼續保持「合作者」形象的基礎上,致力於塑造「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形象。... [ 詳細 ]
圖說:中國泰國軍事交流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與東南亞關係不斷提升,東南亞成為中國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推進「和諧周邊」建設的重地和示範區。一方面,中國成功地從「威脅者」轉變為「合作者」,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日益鮮明突出,並有進一步拓展深化的可能;但另一方面,隨著當前中國快速崛起,各種制衡和挑戰因素不斷增加,中國國家形象也有被國際輿論再次塑造為「挑戰者」甚至「威脅者」的可能。未來幾年,中國仍需要通過日益成熟的傳統外交,以及蓬勃興起的公共外交,加強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塑造,在繼續保持「合作者」形象的基礎上,致力於塑造「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形象。
一、中國在東南亞國家形象的歷史演變
(一)中國作為「合作者」形象的確立
冷戰期間,總體而言,對不同的東南亞國家來說,中國有時是朋友,有時又是對手。從二戰結束到上世紀70年代,基於意識形態的劃線,中國是印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朋友,是東盟等親美國家的對手,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形象恰好相反。從七十年代到冷戰結束前後,中國與之前的朋友成為對手,與東盟國家以及美國成為合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日本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不斷改善。
冷戰後至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及東盟組織的關係均積極發展,中國作為合作者的形象逐步被東南亞總體上接受,這一形象不斷得到強化。中國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與美日的差距明顯縮小,國際社會甚至一度認為中國在東南亞的軟實力藉由「微笑外交」已經超過美日。從新中國成立至今60多年,冷戰結束至今20年的長跨度來看,中國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取得長足進展,這一範例也為中國在其他地區塑造良好形象提供了寶貴經驗。
(二)中國在東南亞國家形象發展的驅動力
1、東南亞對中國大國形象的五點「感同身受」
一是對中國矢志不渝追求國家現代化的「感同身受」。二是對中國致力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戰略取向「感同身受」。三是對中國發揮特殊地區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感同身受」。四是對中國真誠支持東盟為地區和世界做貢獻「感同身受」。五是對中國的國家治理能力「感同身受」。
2、「共贏」是「合作者」形象的內核
一是共贏的觀念。中國和東盟等經濟體快速發展,並擴展為東亞復興、亞洲崛起等地區趨勢。在觀念層面上,合作思想逐漸成為地區性觀念,如東盟提出的「東盟方式」、「東亞地區主義」、「不以武力解決糾紛」,中國提出的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安全觀」,「睦鄰、安鄰、富鄰」周邊外交方針,以及「和平發展」、「和諧世界」等。
二是共贏的戰略。合作型的戰略文化日益成為中國和東盟的共同選擇,中國越來越願意並主動參與由東盟設計、倡導和主導的多邊合作機制。
三是共贏的手段。從心態上看,中國在政治上採取「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在經濟上採取「多予少取」的原則,在安全上採取「自我剋制」的原則,展現了難能可貴的「謙和大國」風度,為共贏打下基礎;從方式上看,雙方主要通過擴大共同利益(經濟合作、非傳統安全合作)和擱置衝突利益(南海問題)的方式,由易到難地走向「共贏」;從層次上看,既重雙邊、又重多邊,10+1、10+3等成為中國塑造大國形象的主要平台。 二、當前中國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對東南亞國家來說,在中國的「合作者形象」中,對華合作雖是主流,但也包含著制衡、競爭、防範、鬥爭等因素。
(一)「政治上應加強制衡的合作者」
從戰後至今,中國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總體上逐漸趨好。東盟國家既需要中國支持其主導地區合作,又要拉美、日、印度制衡中國「主導」地區事務。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東盟某些領導人近年來發出的「美國制衡中國論」,也即是說,美國「重返」東南亞是中-美-東盟三角關係三方博弈的自然結果。
(二)「經濟上應加強競爭的合作者」
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形象在改革開放後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總的來看,仍處於上升期。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形象逐漸發展為「似可仰賴的成長型合作者」。「成長型」源自中國的高速發展,「似可仰賴」點出東南亞國家的複雜心理,但重點還是構建新時代的「合作」關係。
未來一段時間,受美國影響,東南亞對我國經濟形象的認識可能更趨中立或不確定。東盟國家既認識到自身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發展,希望從中國得到更大實利;卻又擔憂無法與中國經濟競爭,將會越來越依附中國,希望通過自身一體化並擴大與其他大國的經濟合作極力避免「依附於中國」。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東盟國家批評中國的「雙贏」缺乏實質內容,擔心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實施後對印尼等國造成衝擊,在東亞地區合作上通過10+3、10+6乃至10+8制衡中國的深層心理。但若加強東南亞國家對以下兩點的認識,則可緩和其對中國發展的不信任心理,從而改善中國的經濟形象。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中國頂住危機打擊,轉變發展方式,為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可成為地區經濟的「堅強後盾」。二是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東亞地區產業鏈整合程度較高,相比之下市場整合還剛起步;而崛起中國的巨大市場為此提供可能。(三)「安全上應加強防範的合作者」中國與某些東南亞國家的南海爭端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雙方爭端並不突出。第二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爭端升級,一些東南亞國家以各種形式佔領南海島礁,宣示主權,視中國為主權的「威脅者」。此時,中國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以消除地區緊張局勢,積極營造周邊安全環境。第三階段即冷戰後至今,中國與東盟關係全方位發展,東盟逐漸認識到中國有合作解決爭端的意願,但又防範中國可能帶來的威脅。
一方面,東盟國家主張以合作、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先後與中國簽訂《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同意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鞏固發展與中國的傳統友誼,促進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另一方面,東盟某些國家積極推動南海問題的東盟化和國際化,加速推進「搶佔」南海的步伐。
實際上,中國根本不是地區安全的威脅者,相反中國在南海爭端中始終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將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置於解決南海爭端的首位。這是近期南海緊張局勢升級並未引發軍事衝突的重要原因所在。
隨著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實力差距不斷拉大,南海問題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影響雙方關係的最主要的傳統安全問題,直接影響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形象。一方面,東盟讚賞中國和平發展戰略,也基本認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針。另一方面,東盟部分成員國卻又擔心中國軍力迅速增強,民族主義情緒上升,將來會以武力或武力威脅的方式來解決南海問題。國外學者普遍認為,如何在解決主權糾紛的過程中,塑造中國和平發展和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
(四)「非傳統安全上應更負責的合作者」
隨著中國與東盟全方位合作的迅速發展,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聯繫日益密切,共同問題也與日俱增,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波及中國,2003年中國「非典」疫情影響東南亞,近幾年頻發的湄公河水資源問題擾亂湄公河流域多國。可喜的是,中國在非傳統安全問題上開展與東南亞的合作基礎好於傳統安全問題,這是中國提升在東南亞形象最成功的領域之一。在該領域,中國被東南亞視為「應更負責任的合作者」。
中國在東南亞的非傳統安全形象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並為提升中國在東南亞的整體形象做出巨大貢獻,特別是在雙方因為南海等問題發生摩擦之時,從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入手,往往較為可行,且能對化解安全領域的僵局起到春風化雨之功效,是大有可為的。不過,中國形象的提升非朝夕之功,中國仍需投入更多精力,與東盟探索建立更為完善的合作機制,將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打造成為雙邊全方位合作的「金字招牌」。
(五)「文化上應更加謙和的合作者」
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的歷史時期,各種文化相互競爭、互相交融,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任務也變得更加緊迫,也頗為艱巨。作為中國文化形象的象徵符號,「鄭和」與「孔子」不僅是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國文化形象的重要品牌,在新的歷史時期擔負著塑造中國國際形象的重任。
東盟國家認同中國提出的大小國一律平等原則、「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周邊方針,但又擔憂其與中國在實力、規模、文化上的巨大差距,格外留心中國的一些行為和態度是否傷及其民族自尊心。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東盟國家為何不滿中國在實際作為中並未做到一律平等,包括其敏感地認為中國在態度上傲慢,尤其是在香港遊客在菲律賓淪為人質並遇害的事件上,中國雖然占理,但菲有些媒體卻評論稱「中國過於傲慢」、欠缺日本人的「彬彬有禮」;以及為何近年來華人問題在東盟多國發酵。三、推進中國在東南亞的國家形象今後,推進中國在東南亞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抑或「成熟的戰略夥伴」形象正逢其時。這既是服務中國實施「十二?五規劃」與「對外戰略綱要」的需要,也是東南亞國家發自內心的期待,還是與美、日、印度等大國在本地區開展「大博弈」的戰略需要。同時,隨著中國軟硬實力的增長,傳統外交和公共外交加速結合,已具備在東南亞推行該戰略的基本條件。
(一)「合作者」仍是中國在東南亞的主流形象
2010年以來,一系列矛盾和糾紛使中國在東南亞的良好大國形象受到衝擊,而東盟有關國家在中國的形象也嚴重滑坡。這表明,中國硬實力的增長並未直接導致軟實力的同步增強,中國前些年在東南亞苦心經營的「負責任大國形象」遭遇信任危機,國際社會尤其是東盟國家希望中國能再次證明「和平發展」。有學者指出,美國在該地區是經過考驗的大國,而中國無論從大國責任還是大國能力上,都未完全通過「考試」。而針對雙方在各自心目中都暫時出現的負面形象,國外輿論更是煽風點火、火上澆油,國內一些輿論也認為形勢嚴峻,甚至主張放棄與東盟合作的悲觀和極端論調。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中國在崛起時業已塑造的對外形象和對外政策是被東盟國家所接受的;東盟能夠以比較積極的姿態應對中國崛起。伴隨中國崛起,東南亞地區曾出現各種「中國威脅論」,不同時期表現方式不同。如冷戰結束後出現的「中國填補真空論」,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出現的「中國軍事威脅論」,以及世紀交替時出現的「中國經濟威脅論」等。普遍認為,「中國威脅論」是制約中國與東盟關係良性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這從未在根本上制約雙方關係的發展。
(二)中國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從機遇看,中國與東南亞的關係,處在新起點上,中國利益遍及東盟各國,與東南亞形成廣泛的相互依存,在本地區戰略格局和秩序演變中的份量大增,東南亞對華期待與倚重日趨上升。國際金融危機更是充分暴露西方弊端,中國模式漸成東盟國家發展模式多樣化進程中的重要參照。
從挑戰看,首先,在東南亞,「中國責任論」與「中國威脅論」同步發酵,使中國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面臨雙重製約。如單純強調「韜光養晦」則被外界指責為拒絕承擔國際責任,而一味主張「有所作為」又被視為「謀霸」;其次,對中國所處的地位,內外認知落差很大。東南亞多把中國視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強調「中國責任」。中國自知問題頗多,易將「中國責任論」視為惡意捧殺,擔心稍有作為便陷入西方圈套;最後,中國快速崛起凸顯觀念政策滯後,導致內外心理期待錯位。中國民眾期待外界給予中國更多尊重,對一些有主權爭議的東盟國家的容忍度下降。但中國外交戰略謀劃滯後於實踐,對尋求更大作為缺乏心理與政策準備。而東盟國家對華心態始終具有天然的憂慮和防備,政策調整主動性不夠,反將中國合理訴求視為「過分強硬」。(三)創造性地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在國際尤其是東南亞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和中國實力速增的新形勢下,中國在東南亞塑造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或者是推進「成熟的戰略夥伴」形象,應繼續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方略。該方略絕非權宜之計,而是須始終遵循的哲學理念與政治韜略。
創造性地堅持該方略,須針對新形勢,在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等方面加大反思、調整與創新力度,更堅定地增強戰略自覺,最大限度地保持政策堅定性與策略靈活性的統一。中國宜創造性地在東南亞堅持該方略。首先,謀劃國家對外總體戰略時須高度重視區位布局,積極主動推進周邊穩定與發展,尤其應將東南亞作為周邊的重要地區;其次,把該方略納入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的思想體系之中,以「理性現實主義」更加堅定有效地維護拓展國家利益,但須更講究方式方法,善於和解妥協,防止墨守成規與急於求成兩種極端傾向,實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對東盟一些中小國家,宜更多展現大國風範,積極提供公共產品;再次,推進國際政治理論創新,強化涉及東南亞的政策研究的前矚性與可操作性,為中國外交實踐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撐。最後,在具體行動上,力爭對外行動與話語體系相輔相成、傳統外交與公共外交相得益彰、日常性塑造與超常規塑造交相輝映。 (本文選自《公共外交季刊》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2·馬來西亞與中國軍方高層會面擬加強合作馬來西亞國防部長艾哈邁德·哈米迪說,馬來西亞視中國為親密的合作夥伴,並致力於以雙邊外交談判方式解決雙方存在的分歧。希望雙方採取具體行動,不斷加強兩國防務部門和軍隊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國關係不斷發展。... [ 詳細 ]
馬來西亞陸軍
馬來西亞國防部長艾哈邁德·哈米迪和武裝部隊司令祖爾基費利9月10日下午在吉隆坡分別會見了副總參謀長馬曉天率領的中國軍事代表團。
艾哈邁德·哈米迪說,馬來西亞視中國為親密的合作夥伴,並致力於以雙邊外交談判方式解決雙方存在的分歧。希望雙方採取具體行動,不斷加強兩國防務部門和軍隊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國關係不斷發展。
馬曉天說,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和地區環境,中馬兩國應進一步增進互信、擴大合作,使雙方更好地應對挑戰,維護共同利益。
祖爾基費利在會見馬曉天時說,當前,馬中兩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強合作,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各領域交流,不斷提升兩軍合作水平。
馬曉天說,中國軍隊願與馬來西亞武裝部隊共同努力,推動兩軍交流與合作不斷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
本報吉隆坡9月10日電副總參謀長馬曉天10日與馬來西亞國防部秘書長伊斯梅爾在吉隆坡共同主持了中馬首次防務安全磋商。在坦誠友好的氣氛中,雙方就中馬兩軍關係、地區安全形勢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3·印尼總統建議澳美軍演邀請中國參加美國在澳大利亞長期駐軍攪動亞太地區。儘管澳政府否認此舉是防範中國,但外界仍擔心可能引發亞太地區局勢緊張。為消除亞洲各國的擔心,印尼總統蘇西洛在會見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時,向澳方提議「邀請中國一起參加澳美軍事演練」。蘇西洛認為,這樣有助於增強互信,促進地區穩定。... [ 詳細 ]
圖說:印尼總統蘇西洛
美國在澳大利亞長期駐軍攪動亞太地區。儘管澳政府否認此舉是防範中國,但外界仍擔心可能引發亞太地區局勢緊張。為消除亞洲各國的擔心,印尼總統蘇西洛在會見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時,向澳方提議「邀請中國一起參加澳美軍事演練」。蘇西洛認為,這樣有助於增強互信,促進地區穩定。目前,澳方未就這一提議做出回應。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蘇西洛是在2011年底東亞峰會期間與吉拉德會晤時提出上述建議的。當時,吉拉德向蘇西洛保證,美國將派駐到澳北部達爾文港的2500人海軍陸戰隊不針對任何一個特定國家,並能提高該地區應對災害的能力。
與會的印尼官員透露,蘇西洛對吉拉德說:「澄清意圖是好的,因為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好接受。」吉拉德回答說,美澳士兵可以與印尼軍隊一起演練,以提高災害應對能力。印尼總統府發言人朱利安說:「在吉拉德女士解釋後,蘇西洛非常高興。他建議其他東盟成員國也可以參加這些軍事演練,還應邀請中國軍方。」
澳大利亞《世紀報》也援引蘇西洛的話稱,讓中國加入,可以提高與美國的信任度,尤其是考慮到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此外,還有助於增強地區穩定,並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安全環境。
報道稱,吉拉德沒有回應蘇西洛的建議。在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她也沒有提到這一建議。此前她曾表示,「蘇西洛總統當然明白我們與美國的防務合作向前邁進了一步,這一步不針對我們地區的任何國家,並且有助於增強我們應對地區意外的能力。」吉拉德還宣布,澳方將給印尼4架二手C-130「大力神」運輸機。她說,雖然這些運輸機需要修理,但對在艱難時期運輸人員、裝備和食品來說,非常重要。
最近,有關美國宣布將在澳達爾文港長期駐軍、配備各式先進戰機並考慮進駐軍艦的消息,引起外界猜測不斷。分析人士認為,美澳之間雖然早就簽署了軍事同盟條約,但美國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一直十分有限。美方此舉可能是想遏制中國,欲對南海施加影響。中國外交部對此表態稱,美澳強化和擴大軍事同盟是不是適合時宜之舉,是不是符合地區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值得商榷。
另據BBC報道,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史密斯20日反駁有關中國對澳美軍事聯盟表示「憤怒」的報道。他認為,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反應是「適度而慎重的」。史密斯說,中國雖然一向不贊同結成軍事同盟,但它清楚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存在軍事同盟關係。他表示,澳大利亞將繼續在公開和私下場合向中國表明:澳在與美軍事結盟以及與中國的全面合作問題上沒有任何不正常的變化。
儘管澳官方屢屢做出讓中國「安心」的表態,但《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悉尼先驅晨報》上述報道的下方,有一項名為「你認為澳大利亞在維持與中國友好關係方面做得夠嗎」的調查。認為「夠」的網友佔45%,認為「不夠」的佔55%。
另據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針對東亞和東盟多個國家進行的有關「中美領導力」的調查顯示,亞洲國家對美國「領導力」的支持率是44%,中國則是30%。其中,與美國有同盟關係的菲律賓、韓國和澳大利亞,對美的支持率都很高。
4·泰國國防部長:泰方和中方如親戚般友誼泰國國防部長素坤蓬·素旺那達說,泰國人民和軍隊為泰中結下的親戚般友誼感到驕傲,對中方在泰國遭受洪災期間及時伸出援手表示衷心感謝。泰方願繼續密切泰中兩軍關係,加強防務安全合作,促進兩國兩軍關係全面發展。... [ 詳細 ]
「突擊—2010」中泰反恐聯訓
北京時間4月26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今天下午在八一大樓與來訪的泰國國防部長素坤蓬·素旺那達舉行了會談,雙方就地區形勢、兩國兩軍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梁光烈說,中泰關係是國家間友好相處的典範。當前,中泰關係發展順利,高層互訪頻繁,各領域務實合作富有成效,兩國就建立中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達成了共識,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來,中泰兩軍關係取得了長足發展。雙方在高層互訪、防務安全磋商、聯合訓練、院校交流等領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方願與泰方共同努力,深化友好交流與務實合作,推動兩國兩軍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素坤蓬說,泰國人民和軍隊為泰中結下的親戚般友誼感到驕傲,對中方在泰國遭受洪災期間及時伸出援手表示衷心感謝。泰方願繼續密切泰中兩軍關係,加強防務安全合作,促進兩國兩軍關係全面發展。
副總參謀長章沁生、海軍副司令員徐洪猛和空軍副司令員趙忠新等參加了會談。
中泰軍事交流 東南亞各國軍力排行榜1·東南亞各國軍力排行榜:越南實戰經驗豐富
在各國的陸軍中,顯然以越南最強,無論兵力和裝備都穩居第一,越南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征服史,同法國、日本、美國、中國等大國作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泰國、印尼兩方面都位居前列;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兵力較少,但裝備一流;緬甸和柬埔寨則反之;菲律賓不太重視陸軍;寮國和汶萊則落後比較明顯。... [ 詳細 ]
泰國:
陸軍:19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789輛(其中坦克787輛,裝甲車1002輛),各種火炮1100餘門,反坦克導彈300杖以上,陸航飛機300架。
海軍:7.3萬人。各型艦艇132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102艘),海軍航空兵飛機86架。海軍陸戰隊裝備:裝甲車33輛,火炮36門。
空軍:4.3萬人。各型飛機46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206架)。越南:
陸軍:約41.2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435輛(其中坦克1935輛,裝甲車1500輛),各種火炮1.5萬門以上。
海軍:約4.2萬人。各型艦艇100餘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51艘),海軍航空兵有飛機約22架。
空軍:約1.5萬人。各型飛機427架(其中作戰飛機約244架)。防空軍:1.5萬人。印度尼西亞:
陸軍:23.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088輛(其中坦克500輛,裝甲車588輛),各種火炮2350門以上,防空導彈發射裝置93部,陸航飛機80餘架。
海軍:約4.3萬人。各型艦艇約130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74艘,潛艇2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14架。海軍陸戰隊裝備:坦克和裝甲車208輛(其中坦克100輛,裝甲車108輛),火炮63門以上。
空軍:2.1萬人。各型飛機約250架(其中作戰飛機91架)。菲律賓:
陸軍:7.4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500餘輛(其中坦克41輛,裝甲車460輛),各種火炮282門以上。
海軍:約2.59萬人。各型艦艇88艘,海軍航空兵飛機20架;海軍陸戰隊裝備:裝甲車109輛,榴彈炮150門。
空軍:1.74萬人。各型飛機362架(其中作戰飛機138架)。緬甸:
陸軍:約32.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615餘輛(其中坦克230餘輛,裝甲車385輛),各種火炮約970門。
海軍:約1.58萬人。各型艦艇95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65艘)。
空軍:9000人。各型飛機約220架(其中作戰飛機約143架)。馬來西亞:
陸軍:8.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236輛(其中坦克26輛,裝甲車1210輛),各種火炮637門以上,防空導彈發射裝置60部,陸航飛機10架。
海軍:1.25萬人。各型艦艇56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35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2架。
空軍:1.25萬人。各型飛機254架(其中作戰飛機89架)。新加坡:
陸軍: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480餘輛(其中坦克約410輛,裝甲車1070餘輛),各種火炮540餘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30部以上。
海軍:約9000人。各型艦艇35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24艘)。
空軍:1.35萬人。各型飛機21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177架),防空導彈24枚以上。柬埔寨:
陸軍:約9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50輛(其中坦克110輛,裝甲車240輛以上),火炮約430門。
海軍:2000人。各型艦艇33艘。
空軍:2000人。各型飛機50架(其中作戰飛機20架)。寮國:
陸軍:2.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25輛(其中坦克55輛,裝甲車70輛),火炮75門以上。陸軍水兵:約600人。小型艦艇約60艘。
海軍:無海軍
空軍:3500人。各型飛機80架(其中作戰飛機26架)。汶萊:
陸軍:3900人。坦克和裝甲車68輛(其中坦克16輛,裝甲車52輛),火炮24門,防空導彈12枚。
海軍:700人。各型艦艇約13艘。
空軍:400人。各型飛機38架。綜上:在各國的陸軍中,顯然以越南最強,無論兵力和裝備都穩居第一;泰國、印尼兩方面都位居前列;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兵力較少,但裝備一流;緬甸和柬埔寨則反之;菲律賓不太重視陸軍;寮國和汶萊則落後比較明顯。
除寮國之外,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有比較長的海岸線,因此都相當重視海軍的建設。其中,擁有眾多海島的印尼和菲律賓尤為重視海軍,其海軍實力的排名均明顯高於陸軍。總體而言,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是四強,它們的海軍實力明顯高於其它國家,而彼此之間差距不大。
空軍對於東南亞各國來說應該都是一個薄弱的環節。相比之下,除了汶萊、柬埔寨、寮國三國較弱之外,其他七個國家的空軍實力都沒有太大的差距,如果打起仗來,第一名對第七名都不會佔有傾人網太明顯的空中優勢。
總體而言,泰國、越南、印尼為第一檔次,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為第二檔次,柬埔寨、寮國、汶萊為第三檔次,同一檔次之內的軍力相距不大。另外,這個排名只是按照兵力和裝備來排名的,實際作戰時,戰術、戰鬥力、作戰經驗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越南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征服史,經過漫長的蠶食和同化,最終完全吞併了占婆國(今越南中南部),又割佔了柬埔寨最肥沃的部分。而且又有同蒙古(忽必烈時代)、法國、日本、美國、中國等大國作戰的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泰國和印尼所不能相比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越南才是東南亞軍力最強大的國家。2·東南亞軍力越南與印尼實力最強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分析,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確在最近幾年加強了軍事力量。東南亞各國中,軍事力量最強的是越南和印尼兩國。越南側重於陸軍,印尼擁有眾多海島尤為重視海軍。... [ 詳細 ]
印尼新型導彈艇十分先進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分析,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的確在最近幾年加強了軍事力量。東南亞各國中,軍事力量最強的是越南和印尼兩國。
在各國的陸軍中,顯然以越南最強,無論兵力和裝備都穩居第一;泰國、印尼兩方面都位居前列;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兵力較少,但裝備一流;緬甸和柬埔寨則反之;菲律賓不太重視陸軍;寮國和汶萊則落後比較明顯。
據資料顯示,越南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征服史,經過漫長的蠶食和同化,最終完全吞併了占婆國(今越南中南部),又割佔了柬埔寨最肥沃的部分。而且又有同蒙古(忽必烈時代)、法國、日本、美國、中國等大國作戰的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泰國和印尼所不能相比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越南才是東南亞軍力最強大的國家。
近年來,越南海軍、空軍發展很快,目前配備了蘇-30和蘇-27戰鬥機,"這些戰鬥機作戰半徑大、掛載武器多,對南海過往船隻、艦艇的威脅也大"。越南還購買了6艘俄羅斯最先進的"基洛"級潛艇,預計俄2013年交貨。"基洛"級潛艇被稱為"最安靜的潛艇",這意味著其水下隱蔽性好。
可以說,越南配備"基洛"級潛艇主要就是針對中印,可能對我艦艇產生較大威脅。此外,越南還購買了俄『獵豹級』護衛艦,也是比較先進、活力較強的艦船。這些配置都有助增強越南的近海巡邏和打擊能力。"
與此同時,越南還加強了與美國、俄羅斯、印度等的軍事合作。2010年3月有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部長謝爾久科夫訪問越南時說:"軍事技術合作前景非常廣闊,越南需要潛艇基地,俄羅斯海軍將在這方面對越南提供幫助。"
除寮國之外,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有比較長的海岸線,因此都相當重視海軍的建設。其中,擁有眾多海島的印尼和菲律賓尤為重視海軍,其海軍實力的排名均明顯高於陸軍。總體而言,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是四強,它們的海軍實力明顯高於其它國家。
有消息稱,印尼政府將斥資2.2億美元自行建造一艘導彈驅逐艦,以加強該國海軍力量。據報道,這艘導彈驅逐艦長105米,排水量為2400噸,配有對空導彈、魚雷和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是印尼最大的戰鬥艦船,在東盟各國內只有新加坡擁有同一級別的軍艦。新艦艇將於4年內完工。
印尼近年來側重發展兩棲攻擊艦,從韓國購買了先進兩棲攻擊艦。雖然印尼在南海領海內沒有太多油氣資源,但其作為"千島之國",海上運輸、補給、救援、救災等的任務很重,需要發展海上力量,另外該國也試圖介入南海事務。印尼希望通過發展軍事,更好地控制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海上通道,從地緣政治上增強主動性。
馬來西亞陸軍
顯然,中國也應再次思考如何在戰略上「重返」 東南亞 。這種戰略應包含外交、軍事、經濟、文化傳播等重要方面。
推薦閱讀:
※《時代》《新聞周刊》專訪梁家傑
※《中國新聞周刊》:比爾?蓋茨 終極版慈善
※《寒戰》逆襲 港片謀復甦————————▲747《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拼孩子」進行時:「妄」子成龍————————▲553《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看,同性時尚范兒!————▲457《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