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與等差是孔孟之道的核心(第6頁)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靠的不是儒學
《中國社會科學報》:儒學觀之爭的焦點是儒學現代價值之爭,而儒學現代價值之爭的實質關涉中國現代化途徑之爭。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評估儒學的現代價值?
張分田:這是一篇頗有難度的大文章。我僅列舉幾個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要點。
許多人將諸多思想精華統統歸屬於儒家,這是錯誤的。以「民本思想」為例,「立君為民」、「以民為本」、「民貴君輕」的思想源遠流長,既不是孔孟首創,也不是儒家獨有,而是中華民族群體性政治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點,很值得深入研究,並充分肯定其歷史價值。但是,這些思想精華畢竟是王權帝制的產物,不應誇大其現代意義。如果在實行社會主義民主的現代中國弘揚「民貴君輕」,勢必貽笑大方。
拿破崙用獅子的睡與醒比喻中國的態勢。睡與醒主要是指一種精神狀態。當初中國為什麼沉睡了?這隻能歸咎于思孟學派的「四書」支配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正是在皇帝、官僚、士子集體修習「民貴君輕」的讀書聲中,中國落伍了。甲午之敗乃是國家之敗;國家之敗敗於制度,敗於文化,敗於教育;當時的制度、文化、教育可以歸結為帝制、禮教、儒學這三個關鍵詞。如今中國為什麼醒了?這應當歸功於儒家的邊緣化。群體性的覺醒推動了國家精神要素的全面改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靠的不是儒學,這是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
《中國社會科學報》:但現在有些人喜歡把「中華復興」和「儒學復興」混為一談,甚至提出要「重建儒教國家」。
張分田:名副其實的儒教國家已經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徹底顛覆,推行儒教政治的社會基礎也被基本剷除。凡是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會堅決反對「重建儒教國家」的政治圖謀。任何開歷史倒車的人遲早都會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復辟帝制並尊崇孔教的袁世凱、搞國家儒學的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和將三民主義儒學化並推行尊孔讀經的蔣介石統治集團都是前車之鑒。
「帝制」與「儒學」一個是硬體,一個是軟體,共同構成中國古代文明的政治基礎和文化基礎。君主專制及孔孟之道,既是推動中國古代文明興盛的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也是促使中國古代文明衰亡的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顛覆君主專制及孔孟之道,開創中華新文明、新傳統的產物。孔孟之道的核心內容已經喪失了繼續存在的歷史條件。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當社會形態發生重大變革,其實質性的變革就是舊制度的核心價值觀逐步退出歷史舞台,新制度的核心價值觀逐步佔據主導位置。無論奴隸社會被封建社會所取代,還是封建社會被資本主義社會所取代,這種思想文化的質變一再重演。核心價值觀變革的實質是改造文化基因,這就意味著原有的文化基因有的可以傳承,有的必須剔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倡導民主、平等、自由、法治,而孔孟之道的核心價值觀倡導專制、等差、名教、人治。無論儒家有多少精彩的東西可供借鑒與傳承,其核心成分都必然會被現代社會所剔除。儒家最看重的尊者專制及等差名分,恰恰是現代社會所要拋棄的。剔除以孔孟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文化基因缺陷是締造中華新文明、構建中華新傳統的重大任務之一。中華文明的復興絕對不能走「回到孔孟去」的道路。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毛莉
分享到: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