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陳忠實
▲2006年6月,白鹿書院成立一周年之際的陳忠實。 供圖 |
▲首版《白鹿原》。 |
《白鹿原》就是在這個小桌上寫成的。 ▼2010年9月,陳忠實在《白鹿原》出版20周年紀念活動現場。 |
張艷茜
2016年4月29日上午,一個噩耗傳來——陳忠實去世了!那一刻,我手中的電話險些掉落在地,淚水難以抑制地湧出。我快速動身去往我曾經工作了28年、也是我與陳忠實老師共事28年的陝西省作家協會所在地——西安市建國路83號。
我落寞地站立許久,茫然地望向旁邊的東耳房——陳老師曾經的辦公室。東耳房裡早已沒有了他的氣息。但我知道,因為「西安事變」為世人矚目的「高桂滋公館」,現在因為陳忠實老師,讓人們再次將目光投向這裡。
1.賬房先生
1985年7月我大學畢業後,有幸走進「高桂滋公館」大院,開始在陝西省作家協會的《延河》文學月刊社工作。那正是文學的鼎盛時期。曾經在報刊書籍上見到的大名,胡采、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路遙、陳忠實等作家,突然以活生生的形象,行走在省作協大院里,出現在我面前。
陳忠實是1982年11月調入陝西省作協從事專業創作的。陳忠實曾說,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能當一個專業作家。1985年4月,陝西省委宣傳部正式行文,陳忠實為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陝西省作協前身)副主席。之前,根據「專業技術幹部的農村家屬遷往城鎮」的相關政策,陳老師的妻子和子女四人的戶口,由灞橋區的蔣村遷到了西安。戶口和人事關係進了城,但陳忠實決定,還是回到原下的祖居老屋寫作,因為寫農村題材,原下的老屋接地氣,也更安靜。當了專業作家,時間充分自由了,他非常珍惜這難得的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當時,他還有一個角色,就是掛職的中共灞橋區委副書記。
不論掛職還是不掛職,陳忠實都是村子裡的一員。遇事鄉黨都要互相幫忙。鄉黨要辦事,凡是想到陳忠實能辦的,也不管他是在讀書還是正在構思寫作,徑直進門找他說事。遇上村裡娶媳婦,鄉黨也總是找到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讓他去做執事,並叮嚀:「你還干你那攤子事。」作為鄉黨的陳忠實,不能說半個不字,必立即應諾,還要表現出踴躍。「那攤子事」就是做賬房。除此之外,偶爾遇到急事,想著他有「官家」身份,外邊關係廣、熟人多,也會找到他。
1986年春天,陳忠實自己建房,滿村的鄉黨幾乎都來幫忙了。陳忠實一方面還做「那一攤子事」——賬房先生,另一方面,人手短缺時他也上手當個勞力。
他為自己辟出一間書房。接下來為了保證長篇小說《白鹿原》的創作,他請求終止了灞橋區委副書記的掛職,其他文學活動也選擇性參加。只有賬房先生這個角色沒免除,並且他還很樂意繼續。
事後回顧,1982年到1992年,陳忠實認為這是他寫作生涯中最好的十年。四季流轉,心情恬靜,偶爾給鄉鄰做賬房先生,更多的時候是自己獨處老屋,氣定神閑地投入寫作。他說,如果有人在他身邊,他小說中的人物就會紛紛躲起來。
2.背饃
1987年,陳忠實到長安縣查閱《長安縣誌》和有關黨史、文史資料。有一天晚上,他與《長安報》的記者李東濟聊天,第一次向外人透漏了他創作《白鹿原》的信息。陳忠實感嘆自己已經是45歲的人了,說一聲死還不就一死了之了?但最愧對的是一輩子愛文學,死了還沒有一塊可以墊頭的東西。
關中民俗,亡者入殮,頭下要有枕頭,身邊裝有其他物件。這些東西,有時是由死者生前準備或安排妥當的。陳忠實說:「東濟,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丟不下?就是那墊頭的東西!但願我能給自己弄成個墊得住頭的磚頭或枕頭!」
1988年第5期,《延河》編輯了「陝西作家農村題材小說專號」。這一期專號,由賈平凹、鄒志安、陳忠實、王寶成、京夫、王蓬等15人組成強大的陣容,集中展示了陝西優秀作家和他們的作品。作為分配在《延河》工作才3年的小說編輯,我負責編輯的小說,是陳忠實老師的《軲轆子客》。這個短篇小說將一個賭徒描寫得生動而有趣。我當時真是年輕又膽大,發現小說中有一千字的描寫遊離於敘述之外,就毫不猶豫地刪掉了。刊物出版後,陳老師見到我,呵呵笑著對我說:「小張,你把我一條煙錢給刪沒了。」那時,《延河》的稿費標準是每千字15元,大概正是當時的一條煙錢吧。今天,我再次找出《延河》的合訂本,閱讀這篇將近30年前陳忠實老師的舊作,讀著讀著,再次淚眼模糊。我在想,若是現在,我是否還能毫無顧忌地對著名作家的文稿放心大膽地動刀子?或者,當時不是陳忠實,而是別人,這個作家會否輕易饒過我這個小編輯?
陳老師的這篇小說文末,有這樣的註明:「1988年2月13日於白鹿園。」千真萬確,是「白鹿園」而非「白鹿原」。
1988年4月1日,陳忠實在草稿上寫下了《白鹿原》的第一行字,漫長的《白鹿原》創作開始了。當他寫下這行字時,他的「整個心理感覺已經進入我的父輩爺爺輩老爺爺輩生活過的這座古原的沉重的歷史煙雲之中了」。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很少在省作協大院見到陳老師。冬日的某一天下班後,《延河》的同事、作家王觀勝約我一同去灞橋蔣村看望陳老師。我們乘坐省作協的一輛麵包車,儘管司機輕車熟路,但是因路況極差,在一條狹窄的小土路上盤旋了好久。趕到蔣村陳老師老屋時,天色已經大黑,安靜的村落,只有幾聲狗叫和我們汽車行駛的聲音。陳老師高興地將我們迎進院子,又迎進老屋。老屋裡的通道上,灰暗的燈光下有一個案板,上面是手工擀的早已晾乾的麵條。原下的小院只有陳忠實一個人,《白鹿原》的創作已經開始,他得自己開火做飯,洗鍋洗碗。陳老師說,妻子王翠英走的時候給他擀下並切好一大堆麵條,只由他將面下到鍋里煮熟。妻子還留下不少的蒸饃,餓了將蒸饃在火上烤得焦黃,陳忠實感覺味美無比。得著空閑,王翠英回來給陳忠實送蒸饃,同時再擀一些麵條。如果妻子太忙,陳忠實便趕到城裡家中,再背饃回原下。陳忠實感慨,自己與背饃結下了不解之緣:少年時為讀書從鄉下背饃到城裡,中年時為寫作又把饃從城裡背到鄉下。
在老屋陳老師的書房,有一個小圓桌,桌前有個小板凳。陳老師說,他就是在這個圓桌上寫作的。誰能想到,後來讓陳忠實站立在中國和世界文壇的《白鹿原》,竟是陳忠實坐在小板凳上,在這張斑駁的小圓桌上完成的。
在老屋,沒有見到蔬菜,屋角只有幾根大蔥,牆上掛了一串辣椒。
1991年農曆臘月,王翠英又一次回原下給陳忠實送麵條和蒸饃。臨走送妻子出小院時,陳忠實說,你不用再送了,這些麵條和饃吃完,就寫完了。王翠英突然停住腳,問:要是發表不了咋辦?陳忠實沒有任何遲疑,彷彿考慮已久地說:我就去養雞。
1992年1月29日,寫完鹿子霖的死亡最後結局的一段,划上意味深長的省略號,陳忠實把筆順手放在書桌和茶几兼用的小圓桌上,頓時陷入一種無知覺狀態,彷彿從一個漫長而又黑暗的隧道摸著爬著走出來,走到洞口看見光亮,竟然有一種忍受不住光明刺激的眩暈。
二十多天後,陳忠實到城裡背饃,在省作協傳達室收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來信。他後來回憶說:「這是一封足以使我癲狂的信。他倆(高賢均和洪清波)閱讀的興奮是我期待的效果。他倆共同的評價使我戰慄,把在他們面前交稿時沒有流出的眼淚傾濺出來。」
平靜之後,他對妻子說,可以不去養雞了。
《白鹿原》出版後曾獲得過許多獎項和榮譽,最高獎項便是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陳老師後來說:「回首往事我唯一值得告慰的就是:在我人生精力最好、思維最敏捷、最活躍的階段,完成了一部思考我們民族近代以來歷史和命運的作品。」
3.主編
1993年,陳忠實上任陝西省作協主席後,也同時兼任《延河》雜誌的主編。那時,我是《延河》小說組組長。1993年省作協換屆的理事會上,陳忠實突然點我的名,我一時驚住,不知所措地站起身來。卻原來是陳老師要將我介紹給理事會的作家們,為的是讓我儘快與作家們熟悉,以便日後組稿方便。
1995年6月,《延河》編輯一期「陝西青年作家小說專號」,組來陝西省9位當時很有實力的作家作品。編輯整理後,我請主編陳忠實為這期專號撰寫主編寄語,他欣然答應,並一定讓我將文稿排序後再交給他。我遵意擬好排序目錄,送到陳老師手中。幾天後他將文稿還給我的同時,也送來了撰寫好的主編寄語《生命易老,文學不死》。在這篇近三千字的文章中,文中和文尾,陳老師兩次感慨「生命易老,文學不死」——
翻閱這些墨痕筆跡千姿百態的手稿,我突然想起十四年前的1981年元月號的《延河》,那一期刊物也是「陝西青年作家小說專號」,集中展示了新時期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的一撥青年作家的作品,在經歷浩劫剛剛復甦的中國文壇第一次亮出陝西青年作家群的基本隊列。十餘年後,隊伍中的路遙和鄒志安,以他們劇烈的燃燒已經過早地焚毀了,我的失落我的滄桑感慨出於茲。我居然還在這個群體隊列之中,然而,這個隊列已不是青年作家的隊列了,我再也沒有資格入選《延河》任何一期以年齡為標識的青年作家專號了……歲月逼人。
生命易老,文學不死。
……
本期青年作家專號便是一種容納百川的藝術胸襟的昭示。《延河》年輕的編輯們編輯了本期的「陝西青年作家小說專號」,兩方面的年輕人,共同創造著《延河》的輝煌。
生命易老,文學不死。
在交給我主編寄語時,陳老師對我說,起初讓我做好排序,就是要看看我的編輯感覺是否與他的閱讀感覺相吻合。他說他很高興,因為我倆的審美標準是一致的。1995年8月,剛剛32歲的我,在陳忠實的力主下,被任命為《延河》副主編。2011年,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城牆根下》出版前,我懇望陳忠實老師為我寫序,他說他很願意。
陳忠實老師兼任《延河》主編的那些年,並不參與日常的編輯工作,偶爾有作者將文稿郵寄到他的名下,他轉來時,一定會叮嚀,要以作品質量為準則。彼時,文學逐漸邊緣化,辦刊可謂舉步維艱。每當遇到財政困難,陳老師便擔當起主編的職責,想方設法解決《延河》經費不足的問題,自然是熱臉、冷臉他都遭遇過。他常感嘆,從別人口袋裡拿錢真是為難,但是不要,《延河》就無法生存。正因為有陳忠實做主編,我們背靠大樹,才度過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日子。
1998年元月號,我們編輯了一期「陝西中青年作家小說專號」,我再次請陳老師為這一期專號撰寫主編寄語。從來做事認真的陳老師閱讀了全部的文稿,寫下了《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的寄語。後來,他又以「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為書名,出版了《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創作手記》一書。一篇由我約稿的主編寄語引出陳忠實老師的一部新著,讓我這個做編輯的多少有些自得。
4.鄰家大哥
2001年春節剛過,陳忠實在西安城裡買了足夠的取暖做飯的蜂窩煤和足夠的填肚充饑的糧食,再次回到灞橋原下祖居老屋。準備了這麼多「糧草」,他顯然是打算在這裡長住的。寫作長篇小說《白鹿原》那五六年里,他一個人獨居老屋,那時他還是中年。而這一次再回到祖居老屋,他已經59歲,卻要一個人在鄉下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妻子兒女一起送他回去,當他揮手告別妻女,看著汽車轉過溝口,返身回到原下的小院,心裡竟然有點酸酸的感覺。何苦又回到這個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窩來呢?
我聽見架在火爐上的水壺發出噗噗噗的響聲。我沏下一杯上好的陝南綠茶。我坐在曾經坐過近20年的那把藤條已經變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著火爐爐膛里熾紅的炭塊,耳際似乎縈繞見過面乃至根本未見過面的老祖宗們的聲音。嗨!你早該回來了。(《60歲後重回白鹿原,淚眼模糊》)
他這一住就是兩年多,似乎隱居了一樣,在雜誌和報端閱讀到他的散文或是短篇小說,知道他點滴的生活狀況,讀出他的幾多無奈。他自己說,那兩年,是他1992年完成《白鹿原》進城以後,寫作字數最多的兩年。
2001年12月,陳忠實在北京參加中國作協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作協副主席。2002年1月3日,陳忠實從北京回來,朋友們為他舉辦了慶賀會,他說:「就兩句話:一,感謝大家;二,該幹啥幹啥。」
2005年,我遭遇了人生巨大的打擊,將青春、生命和熱愛都傾注於《延河》的我,被迫與已經與我生命成為一體的這部分——《延河》撕裂開來。在生離死別般的痛苦中難以自拔。還掛著《延河》主編職務的陳老師安慰我說,風物長宜放眼量,你還年輕,也很堅強,目光放長遠一些。在得到我成功調動的消息後,他給我打來電話祝賀,並叮嚀我,不要放棄寫作。
2005年之後的十幾年間,雖然我們無法如以往一樣在工作上保持密切交往,但與陳老師關係卻越走越近。隨著年齡的增長,陳老師愈加如兄長般平易近人,寬厚和善。除卻他身上耀眼的光環,他著實就像一位鄰家可敬可愛的老大哥。同時,這個鄰家老大哥又有著一般人無法企及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無論是我或者是一些作者,遇到困難,只要與他言語一聲,他能辦的就立即想辦法著手相助。也是這些年,只要陳老師有時間,身體狀況允許,幾個與他脾性相合的朋友就組成一個飯糰子,尤其到了春節,是一定要在一起聚餐的。而大多的聚餐,陳老師都要事先聲明由他付賬,誰要是與他搶,他定是要跟誰急的。直到2015年3月,他生病住院治療之後,這樣的歡聚才被迫停止。
2015年10月10日,陳老師讓邢小利約上方英文、劉煒評、朱鴻、仵埂和我等幾個晚上一起吃羊肉泡饃,地點在西安東門外的「老孫家泡饃館」。自從陳老師生病,有快一年時間沒有再見到他了,我很是高興。見面時我與陳老師擁抱,卻感受不到以往擁抱他時身體的厚度——透過毛衣,觸到的是他極其單薄的身體,令人心疼。待大家落座後,陳老師說,因為前一段時間治療,啥也不想吃,現在想吃東西了,先想到的就是泡饃。他還說:「我知道,你們都很關心我,也很想來看望我,我也很想大家,所以今天將大家約在一起。今天誰都別搶,由我來買單。」
陳老師只掰了一個饃,等待煮饃上桌時,我注意到他手裡仍然拿著一輩子都離不開的香煙,不過不是以往標誌性的雪茄,而是細短的黑捲煙。那天散席很早,陳老師與我們一一握手道別,不讓我們送過馬路,堅持一個人走到馬路對面上了車。
也因為這次一起吃泡饃,我私下以為他從此就能擺脫病魔,徹底康復,所以,到11月時,陝西省社科院文學所籌辦《文談》雜誌,我首先想到的是讓陳老師為我們題寫刊名。簡訊發給陳老師,陳老師很快打來電話,說他很願意,「如果不合適用,你就留作紀念吧。」陳老師這樣對我說。結果《文談》第一期出刊後,刊名的書寫得到一片讚譽。
這些年,每到節日,我總會不忘用簡訊給陳老師送上我的祝福。每次接到我的簡訊祝福,他都馬上打來電話,第一句便是:抱歉!我不會發簡訊,然後是感謝的話語。
2016年春節,我在福州過年,像以往一樣發簡訊給陳老師,祝願他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我沒有奢望得到他像以往一樣的回話,但是陳老師給了我驚喜,很快撥打電話過來。他很誠懇地說,現在他說話不方便了,只能挑選著幾個人回電話致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陳忠實老師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給我打來的最後一個電話!
陳忠實老師,「國際勞動節」了,又到了我給您簡訊問候的日子了。「五一」之後是端午節、是父親節、是您的生日、是重陽節、國慶節……這樣的日子裡,我的問候簡訊將發往哪裡?您在天堂收得到嗎?我相信您會一如既往地給我回電話,我會一直期待著……
推薦閱讀:
※陳忠實年表(二)
※網友寧靜致遠編印:紀念陳忠實文章200篇目錄
※2016年5月3日 悼念陳忠實專號
※陳忠實 到《白鹿原》中找我去
TAG:陳忠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