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解脫還是福報 解脫知見教你獨立37
修行改造生命,能有辦法講寂靜三昧境界的,只有佛有成就的大菩薩有辦法,這是由果向因的狀況。初發心仿學,上求佛道,是從因向果。華嚴經十住品一偈頌說「所有寂靜諸三昧,悉皆演暢無有餘;為彼菩薩如是說,以此令其不退轉。」
佛教與其它宗教不同。佛教重視修行;其它宗教只要相信就好,然後信願,願意到教主的身邊去,行就祈禱就好,這種信願行是一般宗教的共同特色。
佛教要確確實實地去實踐,老實修行,改造你的生命,命運能改,生命基因同時改變,這是它最殊勝的地方。
真正要回到教主身邊的人,非得修行不可。真的所有宗教信仰回到他們教主身邊去,到底有幾個?大概沒半個。所有的宗教都沒有辦法舉證說他的信徒當中有誰回到教主的身邊去,沒有人能講。
但是在佛教,就有很多可以證明。不管修學哪一個法門,接受哪一宗派的指導,你可以這樣介紹。「摧滅諸有生死輪,轉於清凈妙法輪,一切世間無所著,為諸菩薩如是說。」不是我們凡夫做的,但是我們可以告訴。
「一切眾生墮惡道,無量重苦所纏迫,與作救護歸依處,為諸菩薩如是說。」眾生在惡道里這一相,我們要了解到它有一個狀況。三惡道是苦,這是我們定義的。它本身並不苦,不能從相上看。應該從我們的人生中去看,我們人生里有很多是惡道。不知覺醒的,才叫惡道;能知覺醒的,就不叫惡道。
用意識形態、價值判斷是一種歸類,會說學佛者都是好人,或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好人。看起來佛教很興盛,那是我們自己講的,也是意識形態。
要能了解到,生命的存在那個相,顯現得很清楚,所以眾生墮落惡道,是指他的心,他的生命品質非常差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有無量苦逼迫著他。
我們要真正了解到眾生在所處的惡道裡頭,是你去感受那種苦的存在,而又不知道怎麼樣子離苦得樂,那個就叫惡道。
假如你所在的那個環境是苦,那麼正在努力,把那個苦給消除掉,那你已經在菩提道上。因為你能感受到苦的存在而要把它消滅掉,這個已經覺醒了。當你完全把它消滅掉,你是已經成就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差別。
苦的存在,感受不到。這個就很麻煩。好多人一直工作,一直賺錢。有些錢能賺,有些錢要讓給別人賺,有些人就做不到這一點。當他拚命在賺錢的時候,本身是苦,不知道停止。
有哪些苦逼迫我們,自己絕對可以過濾得出來,除非你沒有反省的能力。用懺悔法門,好好檢討。從這裡改變自己,這就是修行。
禪修同修打坐時通常都不動。坐姿不當,一定會造成病。要去調整,不知道自己姿勢不對,普遍存在的就是行苦。行苦你不知道。你在做的當下就在苦了,你不知道。只有在壞苦的時候,你才知道,才在那邊哀怨,沒有用。
眾生在惡道所受的苦,不一定地獄、惡鬼、畜生的相,要了解的是人心有畜生、餓鬼的心,那就是惡道。不要說有畜生的心,下輩子墮落就是畜生。現在你有畜生的心,你就是畜生,因為你的生命品質就是畜生,這就是惡道的苦。一個人貪得無厭的時候,他很苦。是餓鬼的心,現在的生命品質就是餓鬼,這個苦就是存在。
與作救護歸依處。要給這些眾生作救護,作歸依處。眾生墮在惡道里,就是他心理。貪嗔痴三部分,就是三惡道的心。一個人為什麼會產生貪嗔痴?就是他的心找不到依靠。貪嗔痴是一個惡緣,不好的緣,心很容易向它靠過去,靠過去以後他得到一種滿足。
有些人很容易過一種安定的生活,就是愚痴,比如有些公務人員的腦筋,是鐵飯碗,安心,是一個最好的地方,最好的依賴,慣性,是畜牲心。貪心,嗔心也一樣,都是一種依賴。依賴貪嗔痴,得苦報。為什麼會去依賴貪嗔痴,這些要看得出來。
無題(朱德群)
戒定慧,也是一種依賴,依賴它得福報。所以當你依賴戒定慧以後,還要進一步,叫解脫。依賴解脫,還是福報。依賴解脫知見,就不一樣,那時不叫依賴了,變成獨立。真正解脫那個知見,是教你獨立,不是教你依賴。否則,在戒定慧範圍里,乃至告訴你要解脫,都還在依賴中。世間人,是教你去依賴戒定慧。
建立起正確的解脫知見,你才能不依賴。學佛就學這一點。當你真正要做一個偉大的行者,那麼解脫只是我們目標,不是依賴。透過解脫的這個目標,建立起正確的解脫知見,這個行者的風範、行者的本色,才會產生,要由這個地方來讓眾生做歸依處!(海雲講演華嚴,圓明心要筆記!)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推薦閱讀:
※致弟弟的一封信: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復禮》後記:獨立思考的樂趣
※十二生肖逢「沐浴」,女美男獨立
※庫爾德人的「獨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