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典範

(圖片源於網路)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踐邏輯相結合的產物。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從戰略高度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堅持問題導向,尊重發展規律,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知行合一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堅持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包含以下基本原理: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動力是以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為根本的實踐活動;社會發展規律的「秘密」只能到實踐中去探求,而不應當與此相反;人類社會的一切「問題」都是在實踐中發生的,解決這些問題也只能通過「變革的實踐」,而不能停留於「解釋世界」;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實踐才能檢驗,離開實踐的爭論是「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要求我們,堅持實踐第一,堅持認識來源於實踐,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他指出,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他強調推進各項工作,要靠實踐出真知。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覆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思考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知行合一觀,強調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內涵上著眼于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相統一,使思想自覺轉化為行動自覺;在外延上將知行合一擴展至廣泛的治國理政實踐,既實現了對中國古代知行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繼承和發展。

人民立場、人民中心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堅持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內涵。主要是:人民歷史主體論,即人民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主體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核心內涵;人民價值主體論,即人民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價值目標,這是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基本價值立場,具體回答了誰是價值的創造者、誰是價值的評價者以及誰是價值的享有者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堅持和發展集中體現在其提出的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上。他強調治國理政要以人民立場為根本政治立場、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和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為人民治國理政、依靠人民治國理政,使人民共享治國理政的成果。強調擺正位置,堅持人民至上,視人民為衣食父母、為主人、為老師,將人民視為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這些思想既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又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觀。

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改革觀的堅持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推動了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辯證關係,既為新舊社會形態的更替提供了必然性與合理性,也為同一社會制度的調整、改革與完善提供了必然性與合理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所認為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變革、創新的歷史過程,自然也需要通過改革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遵循社會主義自身發展的改革邏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造中,以一系列新論斷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改革觀。一是深刻揭示了改革的重大戰略意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將全面深化改革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突出強調其強大的動力作用。二是明確闡釋了改革的過程論:改革是長期的,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過程;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三是深刻闡述了改革的方法論,即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改革發展穩定等五大關係。這些精闢論述,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對象、內容與實現方式的深入思考,系統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改、改什麼、如何改」這一重大命題,是對馬克思主義改革觀的重大發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的堅持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者解釋、分析社會歷史的一種基本方法。該理論有四個核心要素,即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闡釋了社會結構的一般原理,為不同時期、具體國家社會結構的分析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運用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中,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社會結構理論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特徵。它是由目標系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動力系統(全面深化改革)、平衡系統(全面依法治國)和導航系統(全面從嚴治黨)組成的社會大系統。「四個全面」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大系統,系統中的每個要素又都是一個子系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深化改革是要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深入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落實從嚴治黨責任,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行戰略謀劃的典範,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在21世紀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

科學思維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堅持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自覺將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運用於推進「四個偉大」宏大而獨特的實踐之中,形成了辯證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等治國理政的方法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辯證法的堅持和發展。辯證思維堅持問題導向,著眼於解決重大矛盾,深刻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變與不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戰略思維要求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創新思維強調改革發展,歷史思維注重過程,是對普遍聯繫、永恆發展原理的堅持和發展;法治思維強調善治,即反對人治思維,運用法律規範、法律原則、法律邏輯分析和處理我們黨治國理政中面臨的問題,積極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系統思維強調樹立協調發展觀、全面改革觀、綜合治理觀,是對普遍聯繫原理的堅持和發展。底線思維則是對量變質變規律的堅持和發展。總之,這些科學思維方式,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轉化為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創造性探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


推薦閱讀:

全球男性平均堅持時間原來只有……
我把一件小事持續了500天,有點感想告訴你。
老人想健康長壽 堅持這六個好習慣就行
有時堅持是一種錯誤
教你一招,你就能超過這世界上80%的人

TAG:哲學 | 馬克思主義 | 發展 | 堅持 | 專家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