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銅錢的故事:聊聊宋、遼、金、西夏的錢幣鑄造發行

一、王安石變法與宋錢的發行

「王安石變法」始於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終於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史稱「熙豐變法」,旨在富國強兵:通過「青苗法」直接向民間放貸收利;通過「免疫法」將徭役貨幣化;通過「方田均稅法」清丈全國被瞞報之土地,增加稅收;通過「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增加耕地面積;通過「均輸法」,減少政府採購的中間環節,節省支出;通過「將兵法」,改變兵將分離的局面,加強將領與士兵之間的從屬關係,提升軍隊作戰能力。

凡此種種,政府想方設法地從民間搜刮財富,其結果就是「與民爭利」「國富民窮」。熙寧元豐年間,百姓手裡的貨幣(銅錢)大量流入國庫,政府因而具備了鑄造海量熙寧元豐錢幣的條件。

另外,宋遼之間,自檀淵之盟(公元1004年)以後,維持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和平,遼國從游牧文化向農耕文化過渡的過程中,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宋遼之間的雙邊貿易的巨幅增長,大大增加了對於貨幣的需求,因而,自北宋初年開始,就有大量的銅錢流入了遼國,由於銅錢熔化之後可以製造兵器,被視作戰略物資,所以自宋太祖開始,就嚴格禁止銅錢外流,法律明文規定「銅錢闌出江南、塞外及南番諸國,差定其法,至兩貫者徒一年,五貫以上者棄市,募告者賞之」,但由於私運銅錢出境的利潤極高,暴利的驅使下總不乏鋌而走險者,因而,北宋銅錢自北宋初年開始就源源不斷地流入了遼國。

自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至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的三年中,北宋政府竟然暫時解除了銅錢禁止出境的規定,遼國大康年間(1075年-1084年)的鑄幣量突然增加也許就與這種政策直接相關;此時也恰好處於西夏國惠宗大安年間(1075年-1085年),而西夏文「大安寶錢」的鑄量也是在這一時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由於王安石變法所帶來的政府財政收入的激增,加上當時西夏國內政局動蕩,北宋於元豐四年(1081年)發動了對西夏的大規模戰爭,戰爭陸陸續續的持續了近二十年,宋夏之間的長期戰爭產生的巨大的軍費開支,也刺激了政府的貨幣需求。可見,北宋朝熙豐年間鑄錢數量的激增,也帶動了遼國與西夏貨幣的發展。

下圖功能:

橫向:表述在不同時期,北宋、遼、西夏的錢幣之名目及傳承。

縱向:表述在同一時期,北宋、遼、西夏的錢幣發行情況。

二、從「貞觀寶錢」看西夏和金國鑄幣發展

「貞觀寶錢」鑄造於西夏崇宗貞觀年間(公元1101年到公元1113年),存世極罕。筆者在寧夏訪泉的時候有幸過手一枚(如封面所示),據目測直徑在26毫米以上,比其它西夏文錢幣明顯偏大;銅質精良,包漿溫潤,錢體表面甚至還殘留有硃砂(錢幣上表面塗抹硃砂通常被認為是慶典用,在北宋錢幣中較為常見);整體鑄造質量相比前代的兩種西夏文錢幣要精良很多(夏毅宗的「福聖寶錢」、夏惠宗的「大安寶錢」),西夏文的書法藝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元德通寶」鑄造於西夏崇宗元德年間(公元1119年-1127年),是西夏國鑄造的第一種漢文年號錢。早年間存世極罕,近年來西北地區陸續出土三十餘枚,筆者就曾經北京報國寺錢幣交流會期間以三萬五千元購得一枚,品相極美(如封面所示)。

元德通寶與北宋初年的太平通寶極為神似(太平通寶鑄造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即公元976年-984年,二者鑄造時間相隔約一百四十餘年),銅質精良,字體剛勁有力,鑄造工藝精湛,打磨技術成熟,說明此時西夏已經基本掌握了宋朝先進的鑄幣工藝。

夏崇宗李乾順於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親政,向宋朝示好並與遼國通婚,通過外交手段,終止了宋夏之間長期的戰爭狀態;他大力尊儒崇佛,提倡漢學;「貞觀寶錢」與「元德通寶」的書法藝術及鑄造水平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而且「元德通寶」還是第一種用漢字書寫的錢幣;應該就是這種推廣漢文化政策導向在經濟領域所產生的結果。

夏崇宗之後的夏仁宗時期(公元1139年-1193年),北宋已經滅亡,西夏與南宋之間由於有金與吐蕃的阻隔,已經不再接壤;夏仁宗酷愛漢文化,在他的倡導下,西夏尊奉孔子、開科取士、建翰林院並重修禮樂;推行法治並頒布了著名的《天盛年改定新律令》,西夏此時進入全盛時期,天盛元寶就鑄造於這個時代,直到今天,天盛元寶也是存世量最大的西夏銅錢,收藏者很容易獲得;此外,西夏在天盛與乾祐年間,大量鑄造鐵錢,尤其是乾祐元寶的鐵錢,存世量很大,這與北宋時期陝西專行鐵錢的政策密切相關。

在同一時期,在「紹興和議」(公元1141年)及「隆興和議」(公元1164年)之後,兩國在和平環境下,經濟高速發展,南宋與金國分別在宋孝宗(史稱宋孝宗為南宋中興之主)和金世宗(史稱金世宗為「小堯舜」)的統治下進入了盛世,此時,南宋的淳熙元寶和金國的大定通寶大量鑄行。自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開始,淳熙元寶背面增加紀年,例如:背「柒」則表示淳熙七年鑄造,從此,終南宋一世,小平以及折二銅錢皆在背後加鑄紀年;金國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大定通寶背後分別加鑄「申」、「酉」二字,以地支紀年,應該也是受南宋鑄幣的影響所致。

金代鑄幣,「正隆」「大定」最多,泰和重寶次之,相對也易獲得;余者皆罕見,如金熙宗之「天眷通寶」;金章宗之「承安寶貨」、「承安元寶」;金衛紹王之「崇慶元寶」、「至寧元寶」(崇慶元寶篆書折十孤品、至寧元寶行書折十孤品皆展於北京首都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金宣宗之「貞祐通寶」(筆者曾有幸上手一枚折二孤品、乃開門見山之物,與偽齊劉豫之「阜昌通寶」有異曲同工之妙,幸甚)。

下圖功能:

橫向:表述在不同時期,南宋、金、西夏的錢幣之名目及傳承。

縱向:表述在同一時期,南宋、金、西夏的錢幣發行情況。


推薦閱讀:

五帝錢幣,最後的封建盛世
【元素家族——連載140】鎳:錢幣元素還是惡魔元素?
不得不說的中國古錢幣二三事 | 科普
西夏錢幣(一)種類和版別
金朝錢幣系列一一一金衛紹王完顏永濟鑄幣

TAG:故事 | 西夏 | 錢幣 | 銅錢 | 鑄造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