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英棟談「小病治大病」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這是中醫最多的微信平台——中醫書友會乙未年四月初一第624期內容。新書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快速關注。

作者/張英棟 ⊙ 編輯/瓦力 ⊙ 校對/居業

導讀:小病,到底是大病冰山的一角,還是解決宿疾的樞機?其實很多小病都是身體自發尋找的驅邪之路。醫生要做的,是認識癥狀對醫學的引領作用,順著身體自發尋找的、最佳的邪路去治療、去疏導、而不是去壓制、堵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張老相同觀點的另一好文:「發熱可能是機體自身愈病的反應」)


張英棟談「小病治大病」

發熱、瘙癢、出血……這些都是大家認為的「病」,如果這些「病」不會對生命產生急性風險,我們叫它作「小病」。如果這些「小病」可以治療一些身體素有的頑固、難治性疾病的話,作為醫生和患者,我們是應該歡迎,還是拒絕呢?是應該耐心觀察,還是急於壓制呢?

銀屑病——特別是陰證銀屑病——是公認的難治性、頑固性疾病,經過對於一些「小病」的重新認識(比如發熱,現在很多醫生和患者的目標是快速退熱,忽視發熱對於人體長遠的益處,而筆者一直在努力讓大家正視發熱、珍惜發熱、感激發熱、享受發熱、創造發熱,創造發熱可能會有誤解,實際是創造條件讓身體恢復能夠適度發熱的能力,是對人體自愈能力的尊重,而不是用不恰當的手段故意讓患者發熱),獲得了既快又好的效果。下面筆者以銀屑病為例,展示對於「小病治大病」系統思考。

一、55年頑固病半年治癒因「小病」

趙某某,男,70歲,太原人。銀屑病病史55年,全身大片瀰漫紅斑,幾經治療反覆發作、越治越重。2013年6月20日經人介紹來我處開始中醫「廣汗法」系統治療,治以旺盛氣血、疏散鬱結、給邪出路,至2013年7月25日開始發燒, 38度持續一月左右,之後治療進入坦途。是持續的發熱、還有發燒後身體的大範圍瘙癢這兩種「小病」幫了大忙,到2013年12月,皮損幾乎全部褪去。精神、出汗、皮損三方面(筆者判斷銀屑病療效的三階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5年隨訪效佳。

2013年12月24日患者筆述了發熱的過程:

我從1958~2013年這50年中,每次醫療總要留幾點,醫生稱這就是算看好了。到第二年,第三年又嚴重了,這樣反覆發作了55年。2013年6月20日,我慕張英棟大夫之名而來,決定吃中藥治療:不忌發物,開始吃魚、蝦、韭菜、羊肉,忌食生冷,適量飲酒,(適度)多曬太陽,多穿衣,飲熱酒。大約有一個月左右,開始發燒,體溫在37.5℃~38.5℃之間徘徊,這樣的低燒持續整整20天。胸前、背後、肚子、臀部、腰部、四肢內側、外側、手臂、腳面、就連耳朵內、指甲上都出現新疹(筆者註:應該是新、小的疹子,是冰由厚變薄、由聚變散的好現象,是人體反應能力變好的表現)。後來銀屑就慢慢的少了,變成了鋸木般的屑。漸漸的燒退了,疼痛也就相應的減少了。過了5個月之後,皮膚基本恢復正常,精神狀態也基本良好。至今還服張英棟大夫的中藥。鞏固成效,為的是徹底治好銀屑病,防止複發。

二、享受「小病」讓頑疾迅速變輕

張某某,女,7歲,北京人。銀屑病病史一年,平素很少發燒(筆者註:很少發燒是身體好?還是不好呢?),疾病發展緩慢,皮損斑塊厚而不太紅,這是發病慢、色澤暗、局限斑塊型的陰證銀屑病,「陽證易治陰證難」,屬於難治性銀屑病。2014年7月17日初診,治以四神煎、小青龍湯、四甲散等方加減。初始患兒家屬一直對於綜合療法認識不夠,經批評後加強關注,2014年9月15日,開始發燒,2天1宿,出汗明顯變勻,皮損迅速變薄。讓我們不得不嘆服於發燒的作用,實則對於人體自愈能力的尊重。

以下是患兒家屬發表在「好大夫在線」網的「看病經驗」:

我家孩子今年七歲,女孩,開始發病是2013年9月份,開學之後發燒感冒了,治療後不久額頭出現三個扁平的疙瘩,開始沒在意,後來身上也有了,才去醫院看了,當時就說是牛皮廯,我緊張害怕開始胡亂給孩子用藥,越來越嚴重……在張大夫這看病已經兩個月了,從開始的亂治到找到張醫生,我們經歷了不到一年,孩子沒少受罪,我也是以淚洗面,但是到太原之後治療了一個月就開始好轉,因為我們孩子比較嚴重的,全身都有,到一個半月的時候開始發燒了,什麼葯沒使,就是多喝水,抗過去之後,發現身上皮損突然間就很薄很薄的了,我們驚喜萬分,這都要歸功於張大夫,是他幫助我們、指導我們和病魔抗爭,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努力、好好堅持鍛煉,我相信健康會很快找上門來的!

2015年隨訪效佳。

三、瘙癢「小病」掃去頑固皮損

田某某,女,32歲。病史十多年,剛開始是找了幾個慣用清熱涼血方法的老教授看,治療後最明顯的反應就是胃難受,身上冷,對於皮損有效,但是自覺身體不斷變壞,經常疲勞,很容易感冒,但是不會發燒。後來患者慢慢覺得不對,換個專家。這個醫生改用溫熱法,吃了兩年中藥,身體整體在變好,但是皮損變化很小,大塊的皮損都死死地趴在皮膚上不見動靜。後來找到筆者,用廣汗法的方法來調整,以「正常出汗」為目標,針對她的情況,提出個體化的方案,用了溫熱的方,如真武湯、桂枝茯苓丸、吳茱萸湯等等,一些溫通的藥物用到較大的量,如吳茱萸用到70克以上,桂枝用到90克以上(有同道問:病人能承受嗎?中醫講「有病則病當之」,身體受葯邪之偏已久,不用大量,難以糾偏,張錫純講過「葯以勝病為能」。),整體和出汗都在動,在變好,但是皮損變化不大。舌質胖大而暗,在不斷變紅、變小,但是變化太慢。身體在蓄積著能量,等待量變到質變的那個轉折點。2013年的冬天,患者出現劇癢1個月左右(平素是幾乎不癢的),癢到影響睡眠,說句誇張的話,像猴子吃蒜,手一刻不能停,這個過程中,患者整體狀態很好,舌質變得紅潤、齒痕在明顯減輕,這是個由癢領銜的「由陰轉陽」的過程(《內經》講「謹熟陰陽,無與眾某」,「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在整體狀態變好、皮損變薄的同時,出現癢,一定是變陽的好現象)。

瘙癢,究竟是怎麼回事?比如我們不小心劃破了皮膚,最初感覺到的是疼痛——「痛則不通」。慢慢地不通的地方快長好了,快通了,就會出現瘙癢——癢是氣血半通不通、欲通未通的中間狀態。等到都長好了,都通了,就又不癢了。

作為醫生是不是應該去治療上訴病例中這個癢的「小病」呢?在整體變好的同時,筆者認為,止癢會讓身體狀況倒退。

癢結束後,患者身上大塊皮損消退三分之二以上。後來患者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什麼時候能再癢一段呢?」癢的時候很難受,但是癢之後的效果(整體和皮損兩方面的效果)太明顯了,因此,她期待著「癢並快樂著」的過程能早日再來,以掃除殘餘。

四、出血是「小病」,該止還是順?

一河北男性患者,病史近20年,患銀屑病,在追溯自己的起病經歷時談到,16歲時夏季,鼻衄次數和量都特別多,當時只是想把流鼻血止住就好了,一個鄉村醫生給他開了一個方子,吃了一劑,鼻衄就止住了,療效之神奇讓他在20年後還記憶猶新,但是後來就出來銀屑病,這兩者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繫他自己也不太明白。

一山西女性患者,銀屑病病史10年,是筆者為數不多的舌象上有血熱指征的患者中的一個,治療按常法開腠解郁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是針對血熱的治療筆者並不滿意,一直在想如何給她的血熱「出路」呢?也是夏天,一次門診,患者問「月經剛完5天又來,血量很多,怕不怕?」筆者回答:「只要精神不錯,不太難受,就不怕。」患者平素月經來時下腹痛、怕冷,治療後月經來已無不適(可以認為是道路暢通了)。這次月經剛完又來,筆者認為是體內的邪氣被自發疏導的表現,只要身體可以吃得消,醫者完全可以靜觀待變(或者叫坐享其成)。這次非常規的月經一直來了18天,量很大,患者精神一直不錯,期間筆者為之制訂的方案為疏導鬱熱、養護脾胃、不涉下焦、聽其自治。這次大量出血後,血熱徵象明顯減輕,銀屑病治療更為順利。

一無錫男性患者,鼻衄近2小時(自己堵住,一會又流,不是一直流),家人非常惶恐,住院輸了液,止住。後來面診時才了解,這個鼻衄有可能幫助他降低了「中風」的風險,這個會在另外的文中探討。

前兩例患者,同樣是夏天(從夏季脈當洪可知,夏天氣血旺盛是正常的。如果這個旺盛失於常度,自發地尋找邪路排出,在醫學上是應該被鼓勵的。夏季是一個開放的季節,「使氣得泄」應該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這個過程中身體內自發的疏泄不僅不應該壓制而且應該鼓勵,可行的鼓勵手段是《內經》中講的 「無厭於日……若所愛在外」),同樣是大量出血。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前者沒有經過以止血為目標「頓挫病勢」的治療,如果後者應用了止血的治療,是不是結局會大不相同呢?

很多的「小病」,如自發出血一樣,其實質都是身體自發尋找的邪路。醫生要做的是,認識癥狀對醫學的引領作用,順著身體自發尋找的、最佳的邪路去治療、去疏導、而不是去壓制、堵路。至今為止,醫學對於人體的奧秘知之甚少,千萬不可在人體——這個大自然的傑作面前——狂妄地說「醫道已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學習自然的規律,順應自然的需求,讓自發的排邪過程表現得容易讓患者接受,這是健康醫學的大原則和大方向,是不容置疑的。

在身體沒有頑固疾病的時候,有小病是應該積極治療;在小病對於生命有急性風險的時候,小病也是需要治療,「急則治其標」的。但是在身體有頑固疾病的時候,如果出現了「小病」,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權衡利弊,而不是急於治療小病。請相信,如果沒有急性風險,很多「小病」是可以治療大病的。

經常,我們在說:「長痛不如短痛」,沒有急性風險的小病是短痛,頑固、難治病是長痛,到底要如何對待「小病」,需要三思。也許,腫瘤之類的大病,也可以借鑒這個「給邪出路」的健康醫學大思路。

▼▼▼


推薦閱讀:

健康視點:「風團」非大病,癢來真要命
一個小動作養護五臟六腑!每天一次,小病不犯,大病不來!
小艾灸 防大病
一家人有這3個生肖,大災大病不進門,三代能富貴!

TAG: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