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的扦插育苗技術

楊梅的扦插育苗技術

(1)圃地選擇。在坡度平緩山地,四周用磚塊砌成插床,床長不限,寬0.8米,床底墊10厘米厚的碎石,再鋪上10~15厘米厚的山泥,以作扦插基質,後用0.04%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苗床消毒。

(2)插條選取。以樹冠外圍的一年生春夏梢或當年生的夏梢(半木質化),剪去先端不充實部分,在枝條的基端緊靠1個節的下方,用刀削平,每插條留葉3~5片,長度約12~15厘米。每百枝為1束,把枝基部浸在萘乙酸等生長素溶液中,約經12小時在插條基部呈現褐紅色時取出。如浸的時間過長,基部會出現紫褐色,應用清水將其洗到褐紅色為止。

(3)扦插時間。春季扦插在4月中旬進行,夏季扦插在7月下旬進行。

(4)扦插方法。插條的行株距為10厘米×8厘米,將插條的一半長度插入基質中,插後即澆水,使枝土密接。上搭薄膜棚兩層,低棚呈弓形,中間最高點離床面0.8米;高棚高1.8米,其頂部覆蓋兩層蘆簾,棚四周再掛一層蘆簾。

(5)插床管理。床內溫濕度調節,主要靠棚膜的開閉和澆水來控制。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插後兩個月內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以後再降至85%左右。在一般情況下,春秋兩季每月澆水1次,夏季須每周1次。盛夏溫度過高時,可暫時揭去棚膜,必要時每天淋水1次,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噴洒1次波爾多液防病。

(6)成活因素。楊梅扦插苗能否髮根成活,除與苗床管理技術密切相關外,還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①棚膜的色澤和生長素濃度。據試驗,在黃色棚膜下,用200毫克/升的萘乙酸處理插條基部的,其髮根率達51.5%;用50毫克/升的萘乙酸處理的髮根率22.7%;清水(對照)處理的髮根率4.8%,在白色棚膜下,用200毫克/升萘乙酸處理的髮根率12.1%;50毫克/升的萘乙酸處理的髮根率6.1%;清水(對照)處理的髮根率3.5%。

②扦插基質種類。據試驗,不同的基質對扦插髮根有不同的效果。用山泥作基質的髮根率達50%,而以珍珠岩作基質的髮根率21%,用礱糖灰作基質的則不髮根。

楊梅的繁殖

實生育苗

楊梅的繁殖,目前主要以「實生育苗(或選挖野生苗)——嫁接」為技術模式。現代生物技術的引入、應用,還待於研究、試驗。因受種了生理特性及優良度、圃地的環境條件、育苗技術過程等諸多因素的交互影響,因此必須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措施,使其發芽率、出苗率、或活率達到最佳狀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一、採種與種子處理:1、採集果實完全成熟的果核作為種子。最好是選用優質野生楊梅的果核,以增強楊梅良種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2、將用作種子的果實去盡汁和所依附的果肉,置於無直射光照的通風、乾燥處晾乾外殼水分,備用。準備春播,則應沙藏保濕。

二、整地作床:1、選擇腐殖質層厚、光照和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地設立苗床。2、苗床寬1米,長度則從種子多少及地面積而定,開挖深度應大於0.3米,四周留0.04米的埂,以免肥水外溢,沖走表土。3、將1—3克克鈣鎂磷肥、5—7克千克腐熟廄肥與苗床表土混合,八平,壓實。

三、密播育苗:1、將備用種子密播一層於苗床上,覆蓋0.03米厚的濕潤河沙,沙面上蓋一層薄膜,膜上加0.04米厚的黃土,再覆0.2米厚厚的雜柴草。這種覆蓋法的作用在於充分利用河沙保濕、保溫、通透性好的物理性能;而薄膜可阻止苗床水份蒸發和雜草生長,又能隔離伏天高溫輻射和雨水衝擊;表層的雜柴草可減辦人、畜踐踏及鼠害等。2、播後應經常注意管理、觀察,有效防止人、畜、鼠、蟲對種子、幼苗的危害。出苗時,應及時揭除薄膜上覆蓋物,並改平膜為棚膜,如遇春季(三月上、中旬)的突發性高溫,應及時揭膜通風、降溫。

四、移苗育砧:1、在冬季選擇肥、水和光照條件好的地段進行整地、施肥和土壤消毒、殺蟲,準備好圃地。2、當楊梅實生苗長到4—5片直葉時,選擇陰天移苗,株距0.08—0.1米,行距0.25米,每畝定植2—3萬苗。栽時以清水潤蔸,清單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適度疏枝(葉)、除萌,以增加粗壯度,為翌春的嫁接打好基礎。

常規嫁接

嫁接,在果樹栽培上具有保持優良品種性狀、增強樹體活力和對環境的適應性、矮化樹冠、促進早實豐產等意義,是目前楊梅藉以發展的主要途徑。

構成楊梅嫁接高成活率的主要技術因子是:優質的砧木、接穗—砧木鬚生長勢強,根系發達,達到不同嫁接方法所需的粗度;接穗須選持果質優良、生長勢強、豐產性較好的成年結果樹,剪取楊梅樹上、中部外圍的1—2年生健壯成熟枝,剪去頂端和不充實、不成熟的芽節,每段長4—7厘米。適宜的嫁接時間——既要選在形成層和薄壁細胞的旺盛分裂期,又要避免「佃流期」(此時的單寧分泌量多,單寧,為楊梅樹液中的一種酚類物質,在砧、穗削麵的細胞受到機械損傷時接觸空氣而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發生氧化縮合反應,形成高分子的黑色濃縮物,容易窒息砧、穗傷口細胞的呼吸,又易與構成原生質的蛋白質發生沉澱,由顆粒化細胞組成隔離層,阻礙砧、穗的癒合和物質輸導,以致嫁接失敗)。

常用切接法:自「雨水」後至「清明」前後,以地徑0.7—1.2厘米,的實生苗(最後是一年生苗)為砧,在離地8—10厘米處剪斷,選砧皮厚,光滑處由下而上,由外向內削少許,成斜面,由斜麵皮層帶木質部處垂直下切2—3厘米。取接穗枝,在下芽以下的2厘米處削一個短斜面,斜度約35—45度斜面長0.8—1厘米。再在其對面側削一個2—3厘米的長斜面(削去少許木質部),速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長斜面兩邊或一邊的形成層與砧木形成層對正、靠緊,以薄膜帶縛綁,培土及接合部。

有些地方在嫁接前,將砧木從圃地挖出,置於室內切接後再定植。這種方法嫁接成活率較高,不受天氣影響。

苗期管理:5月中旬,檢查嫁接苗成活率,及時拔去死苗;嫁接苗成活發芽後,及時將砧木萌櫱除盡,一般萌櫱較少;在苗圃地應對嫁接苗追肥,薄肥勤施,在6、7、8月時,每月施肥1次,肥料以複合肥為主,將其稀釋成0.5%澆施;及時除去苗圃地的雜草,經常進行淺中耕,疏鬆表土,同時謹防損傷苗木;梅雨季節及時排水,7—8月乾旱時應及時灌水抗旱;病蟲害主要防治楊梅卷葉蛾,一年兩次,幼中發生在5月底至6月中旬和7—8月,可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和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防治。

圃地種植:苗圃地應選土質疏鬆透氣,有機質豐富,酸性或微酸性的沙性山田土,最好能排能灌。把圃地挖1米寬畦(包括畦溝),溝深0.4米,寬0.3米的要求整理好。種植時間與嫁接時間相同,最好選擇不下雨天種植。每畦種兩行,行距20厘米,株距6—7厘米,一般畝種1萬株。楊梅嫁接苗在苗圃種植時必須培土,培土至少不低於接穗最頂端1厘米。在培土保護下,溫、濕度比較穩定,有利於介面癒合、成活和生長。5月上旬接穗發芽,蓋在芽上的土一般能自動塌下,如仍有土塊壓住應及時除去,以利發芽。

 

高接換種及管理

對於野生楊梅較多的地區,人們需要一種見效快、投資少的以優換劣的技術與之相適應。經過技術人員多年實踐,總結出一套高接換優,又叫高接換種的方法。

高接樹的選擇一般選擇幼齡樹比較好,而老齡樹成活率較低,恢復樹冠慢。對被接樹分骨兩年進行為好,第一年選擇該樹的東南方向的骨幹枝,基部粗度為2—3厘米的枝條進行高接。一般採取「五枝接二、三枝接一」的原則,並對周圍枝條進行保留修剪。保證受接枝條陽光充足、通風。第二年選擇西北方向枝條進行高接。實踐證明:一年完成全樹換種則樹體一時損失過大,反而影響接穗成活、生長。一樹分兩年完成換冠,成活率高,保留枝起遮蔭,避免日灼與霜凍,還可擋風,使新梢不易被折斷。嫁接抽發的枝條生長快,恢復樹冠時間短。

接穗應在豐產、健壯、無病蟲害的結果園樹上採集,隨采隨接成活率高。選擇粗度0.5-1厘米芽眼飽滿,發育成熟的二年生長枝,剪葉後,需用濕毛巾包住,保濕、保鮮。若需外地引進,接穗要用濕苔蘚與接穗分層包裝,濕布或舊報紙包裹,外用塑料薄膜包裝。注意包裹里的濕度,以免過濕霉爛,也可以用略濕的細沙進行分層貯藏待用。

高接的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即三月份,此時氣溫不高,樹液已流動,有利於介面癒合成治,若嫁接過早或過遲都會影響成活率。

方法一般採用切接。在離枝叉20厘米左右骨幹枝上選擇光滑無瘡處進行短截,截口要平滑,用嫁接刀縱向木質部開3厘米長切口。接穗沿下部略帶木質部削切面,以背面45度削取3.5厘米長切面,並將切面的背麵皮層平削掉3厘米,接穗長約10厘米,把接穗切面貼切口木質部插入,上端留0.5厘米,一邊定要貼緊形成層,然後用2厘米寬的嫁接專用塑料薄膜億緊封嚴,芽眼露外,以便成活抽枝。注意接穗頭截面一定要包住,以免水分蒸發,影響成活率。如果枝條較粗可用同樣的方法對中劈接,一個橫斷面可接二個接穗,方法同前。

介面數量視樹冠大小而定,盡量多接,以便樹冠恢復快,一般八年生樹接30個左右有效芽,可1—2年完成。高接部位採用高位與低枝搭配,外圍與內膛結合,使嫁接後樹冠快速充實。

高接後兩周左右檢查其成活率,對已成活的嫁接枝條,把其周圍的枝條進行重剪,但必須保留一定數量帶有葉片的引頭枝,除起遮蔭和進行光合作用外,還可促進接穗正常生長。在8月下旬高溫旱結結束後進行解綁。此時嫁接枝已抽長30—40厘米左右,注意及時摘心,促進枝梢粗壯、分枝。介面癒合處容易受風折斷,應注意捆綁支柱或用繩拉等措施加以保護,翌年應加強拉枝和整形修剪培養合理的樹冠。

高接後,進行培土翻耕,自樹施焦泥灰20千克,複合肥1千克或鈣鎂肥1.5千克均可,並鋪草覆蓋地面做好夏季抗旱保溫工作,楊梅的病蟲害較少,在5月份有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褐斑病,對牡蠣蚧和卷葉蛾等害蟲用40%水胺硫磷3000倍液進行防治。

農村科技遠程教育專題之六

楊 梅 栽 培 技 術

一、園地的選擇:發展楊梅生產,園地條件的好壞,將對其產生長遠的影響。各地應以農業和土壤普查為基礎,把楊梅的生長結果習性與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結合起來考慮。

楊梅適應性強,一般山地均可種植。但其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加上根系與好氣性的放線菌共生,故在濱海臨湖山地,通透性好的砂質微酸性土壤,海拔500米以下的平緩北坡更為適宜。如果栽培條件差一些,可以通過人為的改良,也能種植楊梅。比如山地缺水,可用柴草在樹盤覆蓋或挖坑蓄水來解決;土質粘重,可加砂石土及多施有機肥來改良;山坡較陡,可築等高梯地或水平帶、魚鱗坑種植等。

海拔高度對楊梅品質有明顯的影響。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水汽的絕對含量相應降低。據調查,海拔較高的山峰,風速大,氣壓低,水分蒸發快,易使裸露的楊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對較低的山地,由於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小,濕度較大,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於山巒重疊,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氣濕度和溫度配比合理,較有利於楊梅果實的生長發育,因此,肉柱柔軟汁多,甜酸適度,品質較好。

山地坡向不同,楊梅的品質也有差異:南坡山地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低,可使楊梅果實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產量低,北坡山地則相反,散射光比例大,夏季溫度比南坡低,濕度比南坡大。所以北坡楊梅一般枝葉繁茂,果形大、質地軟、汁液多、風味佳、產量高。在場梅果實成熟期的6月份,濕度與溫度的變化對品質影響也較大,實踐表明:濕度與溫度之比大於3.5時,楊梅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以上;在3.2-3.4時,為10-11%;小於3.2時,

在10%以下。這一結果,進一步證實了楊梅喜濕耐蔭的特性。生產實踐中也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在楊梅果實採收期,若高溫乾旱,則果實小、汁液少、風味差、產量低;相反,採收期晴雨相間,則果實品質好,產量也高。

如有條件,楊梅種植園地,最好是選在近海或臨湖(水庫)的地方,因為附近的大水體能調節小氣候,對楊梅的高產優質有較好的作用。

二、良種壯苗的選擇:楊梅優良品種的含義是多方面的。比如既要產量高,又要品質好;既要果形大,又要色澤佳;既要鮮食好,又要可加工等等。如果一個地方較大面積發展楊梅,則還應考慮不同成熟期的優良品種配套。這樣不但可緩解採收期間勞力緊張的矛盾,又可延長市場供應期。有的地方若原有野生楊梅較多,則可採用高接的辦法改換優良品種。如當地缺乏良種,則可考慮從外地引入接穗苗木。但引種要注意兩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質地等差異及原有品種的熟期,如地域差異較遠的引種,必須先少量試種,成功後再擴大,切忌大規模盲目引種。

楊梅苗圃地起苗的天氣,最好選無風的陰天或小雨天,這樣可減少苗木的水分蒸發。若遇苗圃地乾燥,則應先澆透水,後再掘苗,以減少根系損傷。起苗後,應剪去傷殘的根系或剪平傷口,促進癒合。如遠途運輸的苗木,還應用黃泥漿蘸根,後用稻草包紮護根,再用浦包(草包)或編織袋盛好,視苗木大小,每包50-100株。裝車時,為保護根系,應將根部朝里,遠途運輸時為了減少水分蒸發,最好在苗上蓋好防雨布,免受風吹、日晒,防止根部乾燥和苗木發熱變質。

苗木質量的好壞,與種植成活率和幼樹能否速生早產果關係極大。生產實踐證明,凡苗木就地種植或運輸距離近的,以種兩年生嫁接苗為好;而需長途運輸的,以種1年生嫁接苗為宜。

1年生嫁接苗的壯苗標準是:

①品種純正,無雜苗。

②根系發達,鬚根多。

③嫁介面癒合良好,或有1—2個分枝。

④主幹粗壯,接穗第1分枝點起高30厘米以上, 分枝點基部直徑不小於0.7厘米。

⑤無病蟲害及受凍等徵狀。

三、定植方法:這是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和幼樹速生早產的關鍵。首先,要根據品種、氣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來確定栽植密度。為使幼樹提高前期單位面積產量, 一般每畝可栽20-40株左右。如栽40株時,要安排好計劃密植方案。其次定植的時期,一般分春植、秋植兩種。春植在浙江於楊梅萌芽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進行。此時冰凍期已過,氣溫開始回升,有利於根系的恢復和生長。如過早,植後易遇凍天氣,會導致土裂、根斷、苗死;過遲,則根系受傷後尚未恢復,未能及時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發葉,將影響成活和生長。

定植前,還要挖好定植穴,如在較陡山坡,最好先開水平帶,在帶中開穴,可有效地減少水土沖刷流失。其定植穴應挖在離外側1/3處;較緩山坡,則可用塊狀整地,以後逐年深翻擴穴。 定植穴的大小,長寬深至少是0.8×0.8×1米。挖穴時,把表土和心土分開放,以便填土時分層利用。挖穴時間最好在冬季,經冰凍可使土壤風化,利於幼苗根系吸收肥水,並可殺死穴內越冬害蟲。

苗木定植的方法是先在穴底施人適量經腐熟的基肥,如垃圾肥、家畜家禽糞肥等20公斤,草木灰或焦泥灰5-10公斤,鈣鎂磷肥0.5公斤,三者混和拌以泥土後放入,或每種肥料分層放入穴內,再在其上蓋一層15-20厘米厚的肥沃表土,這是直接與苗木根系接觸的土壤,做成中心稍高的饅頭形,然後放下苗木,理順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雙腳四周踏實,注意不能傷根與嫁介面平齊。再在嫁介面上面用土覆蓋高於20-30厘米。一般把心土放在上面,其道理是,可通過中耕、施肥、復草等方法進行改良,而下層土改良較困難,加上苗木根系轉活後立即需要吸收肥水,所以根部要加入表土為宜。苗木定植後,如土壤乾燥,應澆足定根水。這樣既能保持根系在潮潤的土壤中便於成活,又能通過水的作用,使根部和泥土緊密接觸,有利於提高成活率。澆水後上蓋一層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表土板結開裂。

苗木定植後,要因地、因天、因樹制宜,適度掌握深淺。過深,因土壤通透性差,不利於根系生長擴展,以後地上部分長勢也弱;過淺,易受強烈陽光及乾旱的威脅,特別是當年7-8月份高溫乾旱季節,會失水乾枯死亡。定植時,還要注意將苗木嫁介面部位的塑料薄膜解開。

生產實踐中,有時會出現苗木栽後已經成活抽發新梢,但到秋後甚至2-3年後,幼苗卻不斷出現枝葉發黃死去的情況。經檢查,其主要原因是嫁接時包紮介面的塑料薄膜帶沒有解開,從而隨著苗木的生長,卡斷了縛扎部分的形成層,影響了樹體養分的輸送,使新梢生長受阻,根部得不到有機養料而」飢餓」至死。至於定植時苗木葉片的處理,這要看運苗距離遠近、苗齡大小、種植技術而定。近距離栽可不去葉片或僅去掉頂部的少量葉片;而苗木長途運輸的,為了保持品種特徵和外觀質量,可留中下部的葉片;到達目的地栽植時,葉片也可全部去掉,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苗木定植後,還要立即做好定干工作。即在苗木中心干介面以上留35-40厘米高度,剪去頂梢,促使下部抽發新梢,以後選留3-4條強健新梢作為主枝。如苗木已有分枝, 且離地面高度適當的,可保留作主枝,過低近地面的應剪去,另行選留主枝。

生產實踐證明,凡定植楊梅幼苗時做到「大穴、大肥、大苗」的以及「苗扶正,根舒展,深淺適度,土踏實,水澆足,蓋鬆土」,一般第3年就能形成良好的樹冠,第4年開始結果,第5年有一定產量。所以,這兩條是楊梅幼樹速生早產的重要環節。

四、栽植後管理:楊梅幼苗定植後,約經4年左右開始結果,為了實現速生早產的目標,栽後加強培育管理不能忽視。

(1)及時查苗扶理 楊梅苗木一般栽植成活率較高,但若定植時質量差、栽後天氣乾旱或缺乏管理,則容易造成死苗缺株。為此,定植後必須及時檢查,發現缺株,立即補植,使其生長整齊一致;如栽後天氣乾旱,須及時澆水;苗木根部有鬆動的,應用腳踏實,並適當培土。過了夏秋季,還要再檢查一次,有的幼苗因高溫乾旱而使頂梢枯焦或死亡,發現後及時剪去枯焦頂梢,拔掉死株,秋季或次春進行補植。苗木定植成活後,當年春季會從主幹隱芽抽發一些萌櫱,可從上到下有一定間隔、方向均勻的選留3-4條作為主枝,其餘大部分

萌芽可抹去,僅剩少量小枝以輔養樹榦。從砧木上發生的萌櫱,則一律除去。

(2)搞好地面覆蓋,幼樹栽植後,當年7-8月如遇長期高溫乾旱,易受旱害致死。為此,須在6月中下旬高溫乾旱來臨前,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山地如水源便利,可澆水後進行覆蓋;如水源缺乏,則可在苗木四周地面淺耕後搞好地面覆蓋。覆蓋材料,一般可就地取材,如割取山上嫩柴青草鋪於樹榦周圍約1米直徑的圓盤上,厚10-20厘米,並用泥塊或石塊壓住,以防被風吹走。覆蓋材料不能接觸幼樹主幹,否則腐爛發酵發生高溫灼傷樹榦。

(3)逐年拓墾植穴 楊梅幼苗定植時,因時間緊迫, 或勞力矛盾,一般種植穴開得不大,隨著幼樹的生長,將會使根系的擴展得以局限。為此,要每年拓寬種植穴。方法在原種植穴外圍開墾,挖去大石塊及雜樹柴根,以利幼樹根系伸展,擴大吸收肥水範圍,保證樹體健壯生長。

(4)合理追施肥料 楊梅新植幼樹,除定植時施用較多的長效基肥外,成活後還應及時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滿足抽梢長葉的需要。特別是那些在定植時未施基肥的,更應在成活後即施追肥。肥料以稀薄的人糞尿為好,每株小樹施1—1.5公斤;如山高坡陡,也可用尿素0.1公斤加水施入,或在小雨前或大雨後施入。

施追肥最好1年3次,即每次抽梢(春、夏、秋梢)前施入,以儘快形成具有結果能力的樹冠。凡1—3年生幼樹,追肥均以速效氮肥為主,第4年開始再增施鉀肥,每株施草木灰或焦泥灰2—5公斤, 或硫酸鉀0.2公斤,以增強樹勢,為承受結果打下基礎。

(5)適當間種綠肥 新栽楊梅園如是全墾的或是退農還林的,則可利用株間空閑地種夏綠肥,一般能一次性收割鮮草500-800公斤,作為幼樹夏季覆蓋草源或肥料。可供選擇的品種有:印度豇豆、烏豇豆、赤豆、綠豆等都適宜作夏綠肥種植,其中烏豇豆更耐瘠薄。綠肥作物的播種適應期,在浙江4月中旬,當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可播種。過早不利於齊苗,過遲鮮草產量不高。另外應注意帶肥下種,因楊梅園土壤一般含砂礫較多,土質較瘠薄,故間種綠肥時最好配施一些磷鉀肥。每畝可施鈣鎂磷肥5公斤,硫化鉀10公斤,鉬酸銨2克(先溶解於少量精酒或白酒, 再加水50毫升,拌1公斤種子),綠肥作物的收割,一般在夏季高溫乾旱來臨前(約6月下旬),

一次性收割完,作為幼樹樹盤覆蓋草,或埋入土中作肥料;如要分次收割,則可留基幹20厘米左右,收割後施一次稀薄氮肥,促其再長莖葉。

五、投產樹的管理:

1、克服楊梅大小年結果現象

楊梅大小年結果,其表現為大年花果多、產量高, 但果小質差,春夏梢抽發少,而小年則相反。這是樹體生長與結果、養分積累與消耗失衡在果實產量和質量上的綜合反映。

(1)大小年結果的原因:楊梅樹因其生物特性,每年下半年的花芽分化與夏梢、秋梢生長是同步進行的;而次年上半年的開花結果與春梢、根系生長也同步進行的。生產實踐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某一年風調雨順,樹體養分積累充足時,下半年形成了較多的花芽,而次年上半年開花結果期又遇到較好的天氣條件時,則結果多而成大年。由於上半年結果多,消耗養分也多,下半年樹體就無力形成較多花芽,這樣次年結果少,就成了小年,如此往複。除氣候條件外,也有人為因素造成大小年的。如:楊梅樹管理粗放,肥料投入不足,或雖施足肥料,但偏施氮肥,造成樹體徒長,難以形成花芽;果實採收後肥料施用過遲,促發了大量的無用秋梢,影響了花芽分化;偏施磷肥,結果多而個體小;花芽或花期受到凍害等自然災害,致使大量落花;或受病蟲害侵襲而當年減產。如此造成當年小年,次年就相反了。

這種大小年結果現象,如果不用採取措施矯正,則一經形成,就會延續好多年。使樹體內的營養水平和內源激素的平衡遭到了破壞,致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嚴重失調,這是造成大小年結果的根本原因。

(2)、克服大小年結果的主要技術措施:針對大小年結果產生的原因,克服的措施要因樹因地制宜,圍繞上述」協調」和,,平衡」的中心問題,其基本措施有兩方面:一是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做到」以鉀為主,結合氮磷,配方施肥」,使楊梅樹體生長健壯,並有深、密、廣的根系和大、厚、多的葉面積,這是連年豐產穩產的基礎。二是科學修剪和合理疏果,使樹上一部分枝梢當年結果,另一部分枝梢次年結果,做到結果枝和生長枝配比適當。

各期的具體措施有:

(1)大年上半年:①春季疏刪修剪結果枝,減少花量、果量,促發生長枝,為次年結果作準備。②採用化學藥劑疏花、疏果,如在盛花後期,用1OOPPM的多效唑溶液噴洒有花樹冠,使之適量落花;也可用1000倍液的吲熟酯或200PPM萘乙酸、乙稀利,在幼果期噴洒,使適量落果。③人工疏果,在生理落果以後,對半數左右的結果枝摘除幼果,使每條結果枝留適量的果數,此法疏果效果較穩定,但化工大,在楊梅集中產區較難實施。④大年由於多,一部分成熟推遲,可噴洒果實催熟劑(如乙稀利等),促進後期果實提早成熟,達到采期一致。⑤中耕施肥,在幼果期對樹冠下土壤進行一次淺中耕(深約20厘米),然後視樹體大小,每株開溝施人0.3—0.5公斤尿素水溶液,促使適量落果。

(2)大年下半年:①促進花芽分化,為次年開花結果打基礎。在夏梢、秋梢長1厘米時,樹冠噴洒500-1000PPM多效唑,以抑梢促花。如土施則應在上半年2-3月施用。②果實採收後立即施人足量的有機肥和鉀肥,控施氮肥,為形成花芽提供充足的養分。③對大年結果後樹勢較弱的樹,除土施肥料外,還可進行根外追肥,以0.3%尿素+0.2%磷酸二氫鉀+0.2%硼酸(或硼砂)混合液作葉面噴施,以儘快恢復樹勢。④對長勢旺盛的樹,對部分枝條基部進行環割3-4圈,使枝條上部積累養分,促使花芽形成。③對旺長樹,可在采果後於樹冠滴水線附近開40厘米深的溝,適當斷根,減少根系過多的吸收氮素,增大碳氮比值。⑥采果後立即噴」開特靈」、」比久」、」矮壯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葉片光合作用,增加營養物質積累。

(3)小年上半年:①用化學藥劑保花保果,如在終花期可噴20-30PPM赤霉素。②開花前噴500-800PPM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③3月上中旬噴0.3%磷酸二氫鉀液,隔10天再噴1次,連續2次。

(4)小年下半年:①采果後樹冠噴30-50PPM赤霉素,每10天1次,連噴3--4次,抑制過多的花芽形成。②采果後修剪,刪除一部分舂夏梢,以減少次年花果數量。③果實采後肥少施或不施肥。

以上措施,其總的目的是適當減少大年的產量,增加小年產量,以逐步縮小大小年之間的差距。

2、楊梅保鮮

***********************

切接法,一般在萌芽展葉後進行(驚蟄至春分)。

截桿楊梅如何嫁接

實生苗種植後10年左右才能結果,為了提早結果,生產上一般採用嫁接法育苗,種植第3年有半數即可掛果。現將楊梅嫁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1、播種。從生長健壯的實生成年樹上採收充分成熟的果實,收後堆置3~5d,待果肉腐爛後洗凈併除去上浮不飽滿的癟子,稍晾乾後,經砂藏播種。種子出芽率40%~70%,播種地宜選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質紅黃壤,播後用木板將種子壓入土中,與畦面相平,上覆一層細土,然後覆稻草,以防土錶板結。一般播種後一個月即能萌發出土。 2、砧木管理。苗木出土後要勤加管理,及時補充水分,促進芽苗生長。為使苗木粗壯,於苗高3cm時開始澆淡液肥(腐熟人畜糞尿),每月施一次,並做好除草、防病蟲等工作。當幼苗基部開始木質化,苗高約6~10cm,即可移植。 3、砧穗選擇。培育好健壯的砧木,砧木直徑1cm左右為最適。確定良種母樹,從盛果期優良單株選去年春梢中段(無病蟲害,芽眼飽滿)作接穗,隨采隨接為宜,當天接不完,應用濕布包好或沙藏保鮮。 4、嫁接方法。採用切接法,一般在萌芽展葉後進行(驚蟄至春分)。嫁接時先在砧木上選擇較為平滑的一面,用嫁接刀由上而下切開皮層,剛好切及木質部,將備用的枝條按每個接穗留1~2個芽眼剪取,然後把接穗斜面和貼接面削好,將接穗削麵插入砧木切口中,並使兩者形成層有一邊對準,用嫁接專用薄膜包紮,不露芽眼。 5、嫁接後管理。對嫁介面以下萌發的新梢,要及時抹除,接穗萌發嫩梢應留強去弱,留2~3芽生長,餘下抹除。新梢木質化時可施腐熟人糞尿1次,以後隔一月再施1次,做到薄肥勤施。新梢生長期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時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氧化樂果800倍液防治炭疽病、黃毛蟲等為害。


推薦閱讀:

插土裡就能活的檸檬,適合扦插新手的你!
扦插育苗核心技術(一)
圖文並茂一看就會的百香果扦插方法
常春藤怎麼扦插繁殖?

TAG:技術 | 楊梅 | 扦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