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古代女子服飾特點

一、先秦女子服飾特點

先秦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我國古代服制始建於先秦時期,其服制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華夏族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

先秦女子內衣

[內衣特點釋說]褻衣簡單的說,就是「內衣」,貼身之衣。從文獻記載數據來看,約在商周時期就有褻衣的出現,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有穿著褻衣的習慣,當時人們穿著褻衣是為了保暖,及吸收汗水。 二、秦漢女子服飾特點

秦漢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秦代服制與戰國時無大差別,保持「褒衣大裙」風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而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秦漢女子內衣

[內衣特點釋說]「帕腹,橫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 三、魏晉女子服飾特點

魏晉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從服式來說,受胡服的影響比較大,衣袍外為左襟,並且上短下長是其特點。「下衣」是指褲服到胸,裙長戔地,貴族女子的裙長要戔地五尺。一般庶民或奴婢等女子,上穿開領大袖衫,衣長僅覆腰,下著長裙。

魏晉女子內衣

[內衣特點釋說]這種內衣既有前片,又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因形得名,俗稱「兩當」,也寫成「裲襠」。裲襠本來專用於內衣,又名背心,這一名稱至今仍在使用,也是後世背心的最早形式。

四、隋唐女子服飾特點

隋唐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隋唐時期婦女的服飾顯示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這也與當時的審美觀有關,當時以體態豐腴為美,小女子喜歡穿男裝。這一時期的皇后,皇太子妃以其它顯貴命女子的服飾也很繁雜且等級嚴格。

隋唐女子內衣

[內衣特點釋說]唐代以前,至唐代前中期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末,出現了一種無肩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末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上身著訶子以掩胸。

五、宋朝女子服飾特點

宋朝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總的看來,宋代婦女的裝束,除了北宋時曾一度流行的大袖衫襦,肥闊的裙褲外,窄、瘦、長、奇是這一時期婦女服裝的主要特徵。當時許多服飾別出心裁,花樣百出,呈現百家爭鳴的盛況。

宋朝女子內衣

[內衣特點釋說]「抹胸」顧名思義,護胸在前,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另有形制稍長的「裹肚」,此類褻衣為清朝的肚兜奠定了基礎。抹胸用紐扣或帶子於身後繫結。

六、元朝漢族女子服飾特點

元朝漢族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漢族婦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較瘦俏的背子,衫襦,雲肩等,下穿多褶裙,頭上一般梳頂心簪。後來受蒙古族婦女服飾的影響,穿一種黑褐色粗布或絹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帶的長袍的人漸漸多起來。

元朝漢族女子內衣 [內衣特點釋說]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元代婦女服飾包括蒙古婦女和當族婦女的服飾。 七、明清女子服飾特點

明清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明代的女裝已與前代不同,但在明初還能看到舍人和元代的影響,左衽、窄袖長袍仍可見到,一般女子時興窄袖的衫襦、背子、長裙等。清代婦女服飾中最為顯著的是紐扣的作用。

明清女子內衣

[內衣特點釋說]「主腰」是明朝對褻衣的稱呼,形制和簡繁程度不一,有類似抹胸,僅「束之於胸腹間」,也有弔掛、裝袖,開襟或釘有紐扣等形制,且常常「非大紅裹衣不華」,與明朝逐漸開放和奢華的社會風氣不無關係。。一、先秦女子服飾特點

先秦女子外衣

[外衣特點釋說]我國古代服制始建於先秦時期,其服制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華夏族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


推薦閱讀:

【圖說】「港漂」租房記
全宇宙最簡明的圖說抗生素!
圖說朱子家訓(二)
【圖說】聽說你是學醫的?這19款首飾太適合你了

TAG:中國 | 服飾 | 女子 | 古代 | 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