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應修法隨法行(1):一、如法隨轉
菩薩應修法隨法行(1):一、如法隨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云何菩薩法隨法行?
當知此行,略有五種。謂如所求,如所受法,身語意業無倒隨轉,正思,正修。
云何「菩薩法隨法行」?當知此行,略有五種。謂:如所求、如所受法,1.身、2.語、3.意業無倒隨轉,4.正思、5.正修。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上):「第四解法隨法行中,初開五門,後次第解。身語意業為三,正思第四修第五。法隨法行者如前釋。測云:法者是學法,隨法行者是學之儀式。解中分三:初解三業,二解正思,三解正修。」
菩薩怎麼樣法隨法行呢?
菩薩的「法隨法行」簡略的說有五種不同,「謂如所求,如所受法,身語意業無倒隨轉,正思,正修」,就是這五種。
「如所求」,就是「應求正法」,所求得的佛法,也就是五明。
延伸閱讀:
菩薩為什麼要修學五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3NTkxMg==&mid=2654749979&idx=1&sn=0d179535c9e31856c4658af551adc333&chksm=f2f60c7cc581856af1e5f4fc3280c2a06603e659c160ebac8956d9efece10ae18e880ec8c3f0#rd
「如所受法」,求到了佛法,「如所受法」,佛法領納在心。
求得了佛法以後,「身語意業無倒隨轉」,身業無倒隨轉,語業無倒隨轉,意業無倒隨轉。這三業隨順佛法所教導的,這樣的去修行。「倒」就是顛倒,就是煩惱,常樂我凈四種顛倒。聲聞乘的教法裡面,說顛倒就是常樂我凈的四種顛倒。
「身語意業無倒隨轉」,不顛倒,就是不隨名言去執著是真實有。「倒隨轉」,就是一般凡夫,沒有學習過佛法的人,「倒」,就是煩惱有力量,隨著煩惱轉。煩惱叫你怎麼的、你就怎麼的。叫你貪、你就貪,叫你瞋、你就得瞋,不能違抗煩惱的命令的,叫做「隨轉」,隨順煩惱活動。「無倒隨轉」,就是不隨煩惱轉。
「如所求法」,「如所受法」,學習大乘佛法的時候求了佛法,有了信心的時候,也就這樣做,這樣子的修行。身業、語業、意業,主要是意業,第六意識「無倒隨轉」,聽智慧的命令的時候,就不隨煩惱活動。這樣子意業就能夠無倒隨轉,身業語業也隨著無倒隨轉。
「正思,正修」,這兩個加起來是五個。
「略有五種,謂如所求,如所受法,身語意業無倒隨轉。」如果沒有求法,沒有學習佛法,那這件事辦不到,不可能自然的無倒隨轉。心裏面若有佛法的時候,又肯努力的修行,就能「無倒隨轉」。
這段文是「標」出菩薩的五種法隨法行。
一、如法隨轉
解釋三業:1.身業、2.語業、3.意業
若佛世尊,於彼諸法,制身、語、意令不造作。
「如法隨轉」,說到身語意業的法隨法行。
解釋隨轉。「如法隨轉」,「如法」就是如所求法,如所受法叫「如法隨轉」。
現在說「若佛世尊」,是假設佛,我們有善根能遇見佛法,遇見佛所宣說的正法,佛怎麼樣宣說正法?「於彼諸法,制身語意」,就對於世間上的一切法,「制身語意,令不造作」,這件事是有罪過的事情,若這樣做,就有罪過,會到三惡道去,佛就是「制」,就是不許可作,制伏身語意「令不造作」,叫我們的身語意不要做這種事。這個地方就是戒律,當然也包括到所有的懈怠,放逸。
於此諸法,開身、語、意令其造作。
這是又一種,一切法是緣起的。善也是緣起,惡也是緣起,世間法是緣起,出世間法也是緣起,但是這裡面有的有過失,有的有功德,有功德的這一切法,也是緣起法。
「開身語意」,「開」者,允許,允許身語意令其造作。不是說佛對我們下命令,才做,而是自己用智慧,向自己下命令,要做這件事,這是「令其造作」。
這是兩個意思,一個是遮止,一個是開許。前一句「制身語意,令不造作」,就是戒律。「於此諸法,開身語意,令其造作」,就是定慧了。
即於如是二種法中,身語意業,無倒遠離,無倒修證。
即於如是二種法(制、開)中,身、語、意業,無倒遠離、無倒修證。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上):「初正答佛世尊制身語意者,即律儀戒。開身語意者,即攝善攝生二聚之戒。無倒遠離者,離過即律儀戒。無倒修證者,即後二聚戒也。」
就是對於前面這兩句話,「身語意業無倒遠離」,身業、語業、意業,以意業為主,「無倒遠離」,遠離、不造作罪過的事情,遠離那就是對了,令人沒有煩惱。
「無倒修證」,這第二句話,「於此諸法,開身語意,令其造作」,肯依教奉行,能這樣的修,就能這樣的證,就沒有煩惱,能得解脫,就得聖道了。就是「戒定慧」,也包括聞思修。
是名菩薩於諸法中身語意業無倒隨轉,法隨法行。
這一句話就把這一段文結束了。
韓清凈《披尋記》:云何菩薩法隨法行等者:無性釋云:所證名法,道名隨法,今不依之。世親釋云:法隨法行者,如教行故,今依彼義,應更分別:謂一切學處名法,隨順學法名隨法。〈聲聞地〉中」說三勝學及與十種隨順學法,應如彼釋。此略有五,思修為二,故成五種。
「云何菩薩法隨法行等者:無性釋云:」無性是個人名,古印度的在家居士,有解釋《攝大乘論》,叫做《攝大乘論釋》。
無性菩薩如何解釋「法隨法行」?「所證名法,道名隨法」,「所證」,所證悟的涅盤,不生不滅,離一切相的,究竟法無我的境界,叫做「法」,就是涅盤,叫做「所證名法」。「道名隨法」,八正道,就叫做隨法。「隨順彼故」,為什麼八正道名之為「隨法」?學習八正道,就隨順涅盤,由凡夫地就入聖地,逐漸的就到涅盤那去了,八正道有隨順涅盤的力量,所以叫做隨順法。
這裡面分兩個意思,一個「制身語意,令不造作」,一個是「開許身語意,令其造作」,包括戒定慧,是名「菩薩於諸法中,身語意業無倒隨轉」,這個叫做法隨法行。這是無性菩薩的解釋,叫做法隨法行,就是這麼講。「今不依者」,現在《披尋記》作者說:無性菩薩對法隨法行的解釋雖然很好,但是他不按照無性菩薩的講法。
「世親釋雲」,《攝大乘論》有世親菩薩的解釋。解釋「法隨法行」。「法隨法行者,如教行故」,無性菩薩說「法」是涅盤,世親菩薩不說「法」是涅盤,世親菩薩解釋「法」是教法,就是語言文字的經律論。
「隨法」是「如教行故」,隨順聖教,隨順佛所說的經律論去修行,叫「法隨法行」。
若是這樣講,依教法算是法,我們容易懂。教法也是法,涅盤也是法,這兩個法作對比,涅盤是聖人的境界,我們只是聽到一個名字而已,究竟是什麼叫做「一切法畢竟空,不生不滅,離一切相」,我們只是念這句話就是,那裡是什麼意思,我們不了解。若是教法,語言文字的佛法,我們可以學習,隨順佛的教法去修行,這叫做法隨法行。世親菩薩這麼解釋。
「今依彼義」,《披尋記》作者說:隨順世親菩薩的解釋法隨法行。「應更分別」,隨順世親菩薩的解釋,但是這件事還是要再多說幾句。
「謂一切學處名法」,法隨法行的「法」是指「一切學處」。戒律是學處,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經論也是學處,這一切學處叫做法,這是教法。
「隨順學法名隨法」,常常的學習佛法,這叫做隨法。這就是:「今依彼義,應更分別:謂一切學處名法,隨順學法名隨法。」學習個經律論,語言文字的佛法,隨順這樣修行,學習就是隨順,隨順就是學習。
《披尋記》的作者的解釋,學習一切的教法,這就叫做「法隨法行」。「〈聲聞地〉中說三勝學及與十種隨順學法,應如彼釋」,〈聲聞地〉裡面說「三勝學」,就是戒定慧,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
「及十種隨順學法」,〈聲聞地〉三勝學的後面又說出來十種隨順涅盤的學法。十種隨順涅盤的學法:一、不凈想,二、無常想,三、無常苦想,四是苦無我想,五、厭逆食想,六、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七、光明想,八、離欲想,九、滅想,十、死想。這是在《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那裡說的,這樣叫做法隨法行。「及與十種隨順學法,應如彼釋」,這裡面說法隨法行,應該像〈聲聞地〉那裡的意思來解釋。
「此略有五」,這個說菩薩的法隨法行有五種。那五種呢?謂「身語意業為三」,身業是一,語業是一,意業是一,是三個。「思修為二」,正思、正修是兩個,兩個加三個「故成五種」,菩薩的法隨法行是有五種不同。
推薦閱讀:
※今天是觀音菩薩的生日, 恭逢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演培法師講述
※地藏王菩薩圖片,見者得福
※菩薩摩訶薩是如何念佛的?
※今日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 | 勢至菩薩德無疆,輔弼彌陀作慈航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