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代的皇帝順序(簡明概要)
06-14
一/1.唐高祖李淵(566~635在世,618~626在位),唐朝開國皇帝,漢族。11月攻拔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李淵入長安後,立煬帝孫代王侑為天子(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綜理萬機。次年(618)5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唐統一了全國。 2.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禪位於唐,唐王即皇帝位,國號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趙公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唐朝建立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指揮了四個,全部取得了勝利,為唐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3.唐高宗李治(628~683) ,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貞觀2年(628年)6月13日出生,卒於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17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4.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繼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時為皇太后(683年—690年),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705年退位。 5.唐中宗李顯(656-710),漢族,謚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07年、707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終年55歲,葬於定陵。 6.唐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諱旦(公元662-716年),唐高宗第八子。文明元年、景雲元年兩次稱帝,共在位8年,禪位於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於橋陵。謚號:玄真大聖大興皇帝。 7.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竇皇后(竇德妃)。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擁其父李旦即位,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禪即位,改年開元。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 8.唐肅宗(公元711-761年)李亨,唐玄宗第三子,馬嵬驛兵變後玄宗西逃,他繼位,在位五年(756~761),在宮廷政變中驚 憂而死,終年50歲,葬於建陵。 9.唐代宗,名李豫(公元726-779年),初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肅宗被李輔國驚死後,他繼位。在位18年(761~779),病死,終年53歲,葬於元陵。 10.唐德宗(742年—805年)李適,漢族,天寶元年(742),4月19日生於長安大內宮中。他是唐肅宗的長孫、唐代宗的長子,母為睿真沈皇后。779年至805年在位。曾用年號:建中、興元、貞元;廟號:德宗;謚號:神武孝文皇帝;安葬地:崇陵。 11.唐順宗李誦,唐德宗的長子,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正月12日出生於長安。806年逝世。曾用年號:永貞;謚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安葬地:豐陵. 12.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被立為皇太子以後改名。他是唐順宗長子,大曆13年(778)2月14日出生在長安宮中。憲宗即位以後,常閱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較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和倚重宰相,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很晚才退朝。 13.唐穆宗李恆,唐憲宗第三子,貞元十一年(795)7月6日出生於京師長安大明宮之別殿。最初名李宥,先封為郡王,憲宗元和元年(806)八月,進封遂王。李恆是冊封為皇太子以後改的名字,這點與他的父皇憲宗相同。 14.唐敬宗,名李湛(公元810-827年),唐穆宗長子,初封為鄂王,後徒封為景王,於元和四年(809)6月7日出生於東內大明宮之別殿。他是在長慶二年(822)12月被冊立為皇太子的,長慶四年(824)正月,敬宗先因父親穆宗健康惡化以太子身份監國,穆宗於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後,他於同月丙子日繼位.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本名涵,長慶元年(821)封江王,唐敬宗之弟。敬宗寶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是唐第14位皇帝(去武則天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歲。 16.唐武宗,本名李瀍(814-846),唐第16位皇帝,死前12天改名李炎。在位時間:840年-846年;曾用年號:會昌;廟號;武宗;安葬地:端陵。武宗即位的過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810-859),是唐憲宗第13子,唐穆宗的弟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是晚唐最後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原名李怡。在位時間:公元846-年859年;曾用年號:大中;廟號:宣宗;安葬地:貞陵。 18.唐懿宗李漼,(859年—873年在位),初名溫,唐第17位皇帝唐宣宗長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鄆王。宣宗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長,故久不決。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漸,以夔王屬內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鄆王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改元「咸通」。 19.唐僖宗,是唐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儼,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彌留之際,在宦官支持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儇,並於懿宗死後柩前即位。時在咸通14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2歲。在位時間:公元873年-888年。 20.唐昭宗李曄(867 年-904年),原名傑,又名敏,是唐第20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唐昭宗是個悲劇性的皇帝,嗣位時21歲,是個聰明又有才能的年輕人,充分了解阻礙恢復唐朝力量和權威的形勢,並發誓要復興王朝。但唐朝已積弱難返,回天無力。 21.唐哀帝(904-907)李柷,唐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892)九月三日生於大內。初名李祚,乾寧四年(897)封輝王,是唐朝最後的一個皇帝,從小顛沛流離,在腥風血雨、惶惶不安中過日子。天佑元年,唐昭宗被朱溫(朱全忠)謀殺時,朱溫立13歲的輝王李柷為皇太子,當天又叫皇后命太子於柩前即位,是為唐哀帝。 二/1 北宋----1.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宋太祖,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攻滅南平、後蜀、南漢、南唐和湖南等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局面。趙匡胤統治時期,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地位,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社會比較安定。但是也導致宋朝「積貧積弱」,外族紛紛侵擾。但也因為重文輕武,使宋代文學、哲學、美術、科技異常發達。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歲。 2. 太宗趙匡義(公元939--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歲。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宋太宗很有作為,勤於政務,關心民生;不過由於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總的來說,他統治時宋朝比較強盛。 3 .真宗趙恆(公元968--1022年),名趙恆,原名趙德昌,北宋的第三位皇帝。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 4 .仁宗趙禎(公元1010--1062年),初名受益,宋真宗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41年。在位時宋朝進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在位後期,官僚膨脹,對外戰爭屢戰屢敗,雖西夏已向宋稱臣,但已出現經濟危機。且有南蠻叛亂、交趾之亂。來雖有「慶曆新政」,但尚未成功。其陵墓為永昭陵。 5 .英宗趙曙(公元1032--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仁宗從兄弟允讓的第十三子。在位時碌碌無為,北宋就此衰落。 6 .神宗趙頊(公元1048--1085年),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而他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稱熙寧變法,惟操之過急,不得其法,失敗收場,但他還是維持新法近20年。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圖一舉殲滅羌夏。在慶州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38歲。 7 . 哲宗趙煦(公元1077--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為延安郡王,鎮守宋朝西北部邊境。神宗病危時立他為太子,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佑」。在位15年,享年25歲。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后執政。高太后執政後,任用頑固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宋哲宗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感到不滿。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哲宗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並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於東京。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遠因。 8 .徽宗趙佶(公元1082--1135年),宋神宗21子,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同時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他兄長宋哲宗無子,死後傳位於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採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徵暴斂,激起各地農民起義。當金兵入侵,無法應付時,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但終無法挽回局勢,父子兩人皆被金兵俘虜北上,受盡折磨,八年後死於黑龍江依蘭。 9.欽宗趙桓(公元1100--1156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62歲。趙桓受父宋徽宗遜位後即位為皇帝,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即位後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但他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人求和。金國趁此機會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黃河破宋京東京,北宋滅亡,徽、欽二帝及百姓、官員、嬪妃上萬人被俘北上,被困在五國城,史稱「靖康之變」,北宋遂亡。1161年宋欽宗被金國人的馬踩死,結束了亡國徒的一生。南宋----1. 高宗趙構(公元1107--1187年),南宋開國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1127年東京淪陷的時候,他在當時南京應天府登基做皇帝,改元「建炎」。紹興元年(1131年)遷都臨安,以後重用奸臣秦檜等,縱情聲色,昏庸腐朽,大興土木,殺死岳飛,與金國人求和,簽定紹興和議,割除大量土地,與金國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宋朝政治十分腐敗,農民起義四處爆發,宋高宗之流則大肆鎮壓。 2. 孝宗趙眘(公元1127--1194年),孝宗登基後,定年號「隆興」,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遂恢複名將岳飛謚號「武穆」,追封岳飛為鄂國公,剝奪秦檜的官爵,並且命令老將張浚北伐中原,但在符離遭遇金軍阻擊,大敗。接著金軍趁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宋孝宗被迫於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幹道」,並又任用王淮理財備戰。幹道年間,因無戰事干擾,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因宋孝宗治國有方,使南宋出現「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孝宗是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 淳熙14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敦參預政事。淳熙16年(1189年)2月又禪位於太子,太子即位後,是為宋光宗。孝宗自稱太上皇,閑居重華殿,繼續為高宗服喪。光宗與孝宗不和,長期不去探望孝宗。在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於臨安重華殿。 3 .光宗趙敦(公元1147--1200年),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較昏庸的一位。宋光宗體弱多病,又無安邦治國之才,而且光宗聽取奸臣讒言,罷免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又由當時著名的妒婦、心狠手辣的李皇后來執政,奸佞當道,朝政從宋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宋光宗自己卻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宋孝宗遜位後他長期不去探望。紹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請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因此,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過太皇太后允許,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趙擴,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慶元六年(1200年)春,由於光宗過於悶悶不樂就去世了,死後葬於永崇陵。 4 .寧宗趙擴(公元1168--1224年),宋寧宗是南宋統治初期由於韓侂胄的作用對金朝持對抗態度,他追封岳飛為鄂王,剝奪秦檜的所有封職。但是1206年韓侂胄北伐戰敗後宋寧宗改變了他的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楊氏與史彌遠一起秘密策劃利用韓戰敗的機會謀殺了韓並將韓的首級送往金朝作為謝罪。1208年在史彌遠的操縱下宋寧宗與金朝達成了嘉定和議,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又向金朝進貢金銀。韓侂胄死後史彌遠成為宋寧宗的宰相兼樞密使,獨攬宋朝大政。史彌遠恢復了秦檜的王爵和官職。宋寧宗時期,宋朝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宋寧宗還恢復理學地位。 5. 理宗趙昀(公元1205--1264年),他在位時間是從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非皇子,而是宋朝皇家的親戚,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他的前任宋寧宗死後,宰相史彌遠廢太子趙弘,立宋理宗為皇帝。宋理宗十分無能,登基後將所有國家事物都交給史彌遠,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一直到1233年史死後宋理宗才開始親政,但他仍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宰相丁大全處理,他本人崇拜理學。1234年南宋聯蒙古國滅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6. 度宗趙禥(公元1240--1274年),在位1265年—1274年),在位10年,享年35歲,宋度宗長大後十分昏庸無能。他即位時,金朝已經滅亡多年,北方元朝軍隊大舉南下,國難當頭,他卻將軍國大權交給奸臣賈似道,政治十分腐敗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卻依舊窮途奢侈,荒淫無道,沉湎於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只有等著滅亡。北方元軍多次出兵進攻南宋,宋廷雖腐朽,但是廣大軍民的抵抗,使得元軍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後,元軍猛攻襄樊。這一次是決定南宋小朝廷興亡的關鍵戰役。然而賈似道密而不報,還說已經取勝,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審問的情況下竟對此言深信不疑。最後,元軍於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圍攻5年的襄樊,為宋朝敲響喪鐘,宋度宗聞知頓時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澆愁。不久就因酒色過度而死。 7. 恭帝趙顯(公元1271--1274年),(1274年—1276年在位),1276年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趙?出城向元軍投降。宋恭帝被俘以後,被元朝封為瀛國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賞給19歲的趙?許多錢財,叫他去西藏當僧人。於是當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為佛教界做出了許多貢獻,翻譯了不少佛教經文。因而觸犯了文字獄。後來被元朝皇帝發現,大怒,遂下令賜死,死時享年53歲。 8. 端宗趙昰(公元1268--1278年),恭帝長兄,恭帝被俘後被陸秀夫擁立為帝,在元軍追擊中受驚而死,終年11歲。趙昰在登基之前,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1276年即位,改元景炎,時年只有7歲。雖然朝臣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力圖恢復宋朝,但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端宗皇上只能由大將張世傑護衛著登船入海,東逃西避,疲於奔命。 1278年3月,端宗皇上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廣州灣,「龍舟」傾覆,端宗皇上遇溺於水中,雖然被左右隨從救起,但已經喝了一肚子的水。端宗皇上嚇得好幾天都講不出話來,結果生病了。因元軍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州。不到10歲的小皇上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幾個月後便死去了。 9.端宗趙昺(公元1271--1279年),由陸秀夫背著投海而死,終年9歲。(1278年),宋端宗死,弟弟趙昺做了皇帝,改元「祥興」,並逃往厓山避難。元朝命令宋朝叛將張弘范大舉進攻厓山的趙昺小朝廷,宋軍水師在張世傑的指揮下進行頑抗,在崖門海域里與元朝軍隊交戰,史稱「崖門戰役」,這場戰役關係到南宋流亡小朝廷的興亡。結果,宋軍全軍覆滅。西元1279年3月19日,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便背著這位剛滿8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最後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覆滅。三/1.明太祖朱元璋,元天曆元年(戊辰,1328年)九月十八日出生於濠州鍾離東鄉。幼名重八,字國瑞。幼時家境貧困,投於皇覺寺為僧,後投奔郭子興。洪武元年(1368年)於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其後逐步統一全國,實行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日,朱元璋死於南京西宮,年71歲。卒謚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嘉靖間改謚開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孝陵。 2.明惠帝朱允炆,建文皇帝名朱允炆,洪武十年(丁巳,1377年)十一月初五日生,明太祖孫,太子朱標第二子,母妃呂氏。洪武二十九年(1392年),夏四月懿文太子薨,九月朱允炆立為皇太孫。「靖康之難」後,始終未得蹤影,終成歷史一謎。一說建文帝被宮中大火燒死;一說建文帝率臣下9人,從宮中地道逃遁後,削髮易服為僧,皈依佛門,雲遊天下,不知所終。其於明代初無謚號,南明弘光年間追崇為惠宗讓皇帝,清乾隆追謚「恭閔惠皇帝」。 3.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年號永樂。1421年遷都北京,並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朱棣3次親征於大漠南北,有24個月都是在軍旅中度過的。直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死於征途之榆木川。謚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4.明仁宗朱高熾,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七月廿三日生於鳳陽,明成祖永樂皇帝長子,母仁孝文皇后為開國元勛徐達之女。朱高熾幼年即讀儒家經書,沉靜好文,深受朱元璋的寵愛。洪熙帝登極後,針對朝政的弊病,採取了減輕民困、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等一系列措施。體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基從政僅8個月,一病不起,於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死於欽安殿,年48歲。卒謚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葬北京昌平獻陵。 5.明宣宗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二月初九日生於燕王府邸。明仁宗洪熙皇帝長子,母誠孝昭皇后張氏。幼年深得祖父永樂皇帝的寵愛,永樂九年(1441年),立朱瞻基為皇長孫。實行了一些減輕民困的措施,蠲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等,在穩定明朝統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死於乾清宮,年38歲。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6.明英宗朱祁鎮,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長子。寵信王振,出征僅一個月,便在北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軍覆沒。王振為部下所殺,御駕親征的正統皇帝,被瓦剌軍生擒,史稱「土木之變」。景泰帝生病乘機發動「奪門之變」,再復帝位,改年號天順。後殺害抗擊瓦剌保衛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謙等多人,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崩,謚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廟號英宗。葬北京昌平裕陵。 7.明代宗朱祁鈺,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八月十三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次子。朱祁鈺是明朝第七代皇帝。「代宗」的廟號,表明他不過僅是代替他人當皇帝,因被廢為郕王,死後也不能進明帝陵,只葬在京西金山。景泰八年(1456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代宗下台。二天之後,即二月十九日,朱祁鈺在西宮病亡,年30歲。原在北京昌平陵區所營壽陵被廢,以親王身份葬京西黑山扈之景泰陵。 8.明憲宗朱見深,正統十二年(丁卯,1447年)十一月初二日生,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最初名朱見浚。土木之變後,立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為代宗廢,改封沂王。奪門之變後,朱見浚重新立為皇太子,並改名見深。執政期間,政治昏暗,西廠橫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貪污盤剝,人民處於饑寒交迫、水深火熱之中。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憲宗在乾清宮去世,時年41歲。謚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廟號憲宗。葬北京昌平茂陵。 9.明孝宗朱佑樘,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七月三日生於西宮,明憲宗成化皇帝第三子。因萬貴妃所生第一子及賢妃柏氏所生悼恭太子夭折,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佑樘被立為皇太子。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罕見的對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後宮中只有一位皇后張氏,恩愛和諧如民間夫婦,別無其他嬪妃。由於先天體弱,孝宗於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卒於乾清宮,年36歲。尊謚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葬北京昌平泰陵。 10.明武宗朱厚照,弘治四年(辛亥,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明孝宗弘治皇帝長子,母孝康敬皇后張氏。明武宗朱厚照是位頑童皇帝。他只活了31年,但給歷史卻留下了三大疑團:一是他的身世之謎,二是他只想做大將軍而不願做皇帝,三是縱情玩樂至死。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南巡遊樂中翻船落水,回北京後於第二年三月十四日死於豹房。謚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廟號武宗。葬北京昌平康陵。 11.明世宗朱厚驄,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八月初十日生於藩國安陸(今湖北鍾祥縣)。其父興獻王朱佑杬為明憲宗成化皇帝第四子。因正德皇帝無子,遺詔遵「兄終弟及」的祖訓,選為入承大統。迷信幾個道士的邪說,養生修道,二十餘年不敢回大內,置朝政於不顧,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於乾清宮,年60歲。謚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12.明世宗朱厚驄,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八月初十日生於藩國安陸(今湖北鍾祥縣)。其父興獻王朱佑杬為明憲宗成化皇帝第四子。因正德皇帝無子,遺詔遵「兄終弟及」的祖訓,選為入承大統。迷信幾個道士的邪說,養生修道,二十餘年不敢回大內,置朝政於不顧,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於乾清宮,年60歲。謚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13.明神宗朱翊鈞,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八月十七日生,隆慶二年(1568年),朱翊鈞被冊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即皇帝位,改元萬曆。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理薊、昌、保三鎮練兵,使邊境晏然。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廿一日朱翊鈞死於弘德殿,年58歲,葬在他生前耗銀八百萬兩修建的北京昌平定陵。謚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 14.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號天啟。不愛江山愛木作,一個擺錯了位置的帝王,一生最擅長土木工程。熹政治腐敗。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努爾哈赤乘機攻佔瀋陽。於1627年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謚熹宗,葬於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營建的最後一座皇陵。天啟帝有三男二女,無一長成。終無子,遺詔立五弟信王朱由檢為皇帝,即後來的明思宗(崇禎帝)。 15.明思宗朱由檢,光宗第五子。即位後,誅殺魏忠賢,頗為勤政,勉力振作,無奈積重難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又崇禎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南明弘光年間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後改為毅宗,唐王謚為威宗。清改為庄烈愍皇帝。廟號懷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16.明末(南明王朝),安宗簡皇帝朱由崧,年號弘光(1644—1645)。神宗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崇禎皇帝之堂弟。潞王朱常淓,監國(1645.6—1645.7)。神宗顯皇帝(萬曆)之弟。紹宗襄皇帝朱聿鍵,年號隆武(1645—1646)。唐王朱桱八世孫,崇禎皇帝族叔祖。魯王朱以海,監國(1645—1653)。魯王朱檀九世孫,崇禎皇帝族叔。唐王朱聿粵,年號紹武(1646)。朱聿鍵之弟。永曆皇帝朱由榔,年號永曆(1646—1661)。桂王之子,崇禎皇帝堂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歷史上唯一申請改姓的皇帝,唯一被兒子擁立為帝的人,曾三讓皇位
※揭秘順治皇帝地宮空棺之謎
※39歲開始起義,打江山18年,只當了18天皇帝,毛主席稱其:陝北人的光榮!
※王、天王、皇帝
※中國歷史上最長命的皇帝,活過九個朝代,登基稱帝,死時10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