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木蘭圍場話秋獮

木蘭圍場話秋獮譚 生 《 光明日報 》( 2013年07月04日 12 版)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經親自踏察,在熱河北部「上寨神皋」之地建了皇家獵苑,即「木蘭圍場」。「木蘭」不是人名也不是花名,而是滿語的漢字音譯,意思是「哨鹿」或「鹿哨子」,是獵捕鹿的一種工具及操作方法,即以樺樹皮製成牛角狀的喇叭,在圍獵時由身披鹿皮、頭戴鹿首的偽裝者吹奏出雄鹿的鳴叫聲,誘來雌鹿等射捕之。

康熙設置木蘭圍場的初衷有三:一是「肆武」強兵。在平叛「三藩之亂」的過程中,八旗兵武備鬆弛,因此演兵備戰已迫在眉睫。二是懷柔「綏藩」。可以通過圍獵演武,綏服蒙古各部。三是可避疫病。當時蒙古諸部居於高寒地帶,到內地往往因為炎熱而出天花死亡,故「以進塞為懼」。建立木蘭圍場,可以在那裡接見蒙古王公,有利於處理民族事務。

木蘭秋獮(音xiǎn)是清代皇帝的秋獵活動,更是一種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康熙、乾隆、嘉慶三朝在木蘭圍場行獵90次,其中秋稱大典88次。一般情況,木蘭秋稱大軍在農曆5月或7月從北京出發,在8月中秋節前後到木蘭圍場秋稱。圍獵的程序大概分四步:一是撒圍。部隊相度地勢,建立行營,並把兵士撒向圍場四周。二是待圍。部隊經過指揮調度,馳行前進,慢慢從圍場四周向中間會合。三是合圍。皇帝首先到圍中射殺所圍動物,而後皇子王公隨射。四是罷圍。將獵殺的動物獻給皇帝,等候皇帝頒賜。在歷史上,木蘭秋稱與許多重要事件相關。康熙在這裡派出代表團簽訂「尼布楚條約」,乾隆在這裡接見了萬里回歸的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如今,木蘭圍場已經成為河北旅遊勝地,即使在炎炎夏日,這裡也是清涼世界,並且會舉辦「木蘭圍場森林草原旅遊文化節」,吸引大量的遊客到這裡避暑度假。


推薦閱讀:

木蘭圍場的歷史由來

TAG:圍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