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晚年教育思想的轉變
2008年起,90歲的南懷瑾先生將辦學重心,從大人轉到小孩身上。他在大學堂的校區內創辦「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專門招收小學生。自己不再講學,而是開啟基礎教育實驗計劃。
六年之後。2012年6月,大學堂第一屆學童畢業典禮。95歲的南懷瑾先生開示說:「我實驗什麼?就是反對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教育方法,」先生口齒清晰,依著麥克風,徐徐講述自己的辦學理念。
太湖大學堂採取私塾方式講學,以儒、釋、道貫通古今的講學內容.大學堂學生,從幼稚園中班到六年級,住學24小時在一起,採取師徒制,大小孩引領小小孩。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先打拳健身,然後開始上課:中英文讀經、書法、陶藝雕塑等。每週五則是戶外教學一整天,小學生們要學習紮營與野炊,回到宿舍還要自己洗衣、打掃。
「太湖大學堂」每年約有四十名中外籍的老師進出大學堂授課,教授書本學問和生活學問。教導學生砍竹子、製作器具的日籍老師二名良日說:「學生透過網路認識世界是不足的,亦必須親自去驗證,這也是戶外教育最大的意義。」大學堂重視動手學習,讓學生捏陶土、雕刻、繪畫,就是沒有「電腦課」,學堂裡沒有電視、電腦。這裡強調傳統私塾教育方式。
這所另類的「體制內私塾」,外界亦泛稱為大學堂,就是為了抵抗中國現行的「硬體制」。中國現行教育體制的最終目標是「高考」,培育出一批可以考上大學的人才。從小學開始,白天上課、晚上補習的情況十分嚴重。「一百年來,中國學習西方教育方式乃是錯誤的選擇。」南懷瑾批評說,「小學是生活教育的一環,只指導學生如何考,卻不懂做人,才導致國家混亂。」
「太湖大學堂」一年學費要十二萬人民幣,是薇閣小學的六倍之多。完成六年學業就要七十二萬人民幣,但家長認為這是一筆值得的投資。這裡沒有電視、電腦、沒有考試,主要原因是南懷瑾先生對於中國教育「硬體制」的反抗深受家長認同。
按:南師一生,從大陸到台灣,從台灣到歐美,從美國到香港,飄泊大半生,最終回歸大陸。先生一生或棄武從文,或從政經商,不僅做到了「經綸三大教,縱橫百家言」,而且兼具了中國傳統「立功立德立言」的作為。南師曾說,他的理想就是能在蓬門陋巷教幾個小小蒙童。這個願望幾乎用了他一生的時間才實現。
推薦閱讀:
※曾老師原創:如何概括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思想太多,如何處理?
※建國以後國民思想的啟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沒有標誌性的事件、事物或人?或者還未開始?
※慕殘為什麼不升華一下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愛思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