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朱丹溪論五味陰陽寒熱傷寒藥性方藥方劑
方藥方劑
一、辛甘發散為陽。
桂枝辛熱,發散風寒,肥實腠理。
越婢湯發越脾氣。
葛根湯用為解肌。
大青龍湯散寒。
小青龍湯發表。
甘草湯行陽。
附子湯升陰。
救逆湯解未盡表邪。
牡蠣湯散經中火逆。
桃核承氣湯散血。
炙甘草湯復脈。
半夏散散客寒咽痛。
四逆湯救陽氣外虛。
麻黃苦溫,泄衛氣發表,通腠理,疏傷寒頭疼,消赤黑斑毒,治溫瘧瘴疫,開毛孔皮膚。
大青龍湯主營衛俱病。
小青龍湯救寒邪在表。
附子湯解少陰之寒。
石膏湯治汗出而喘。
升麻湯治發甚熱。
甘草湯救表寒。
葛根甘平,主傷寒中風頭痛,開腠理髮汗解肌,治太陽項強,療合病自利。
半夏湯治但嘔而不下利。
黃連湯治表未解而喘急。
升麻味甘苦平,主瘟疫時行熱病,止頭痛寒熱瘴瘧。蔥白為引散太陽風寒,石膏為使止陽明齒痛,昇陽氣於至陰之下,發浮熱表實可解。
生薑辛溫,主傷寒頭痛鼻塞,治咳逆痰水,溫中安和胃氣,遊行諸經,仲景諸湯以發散風寒而通神明。
蔥白辛溫,通上下陽氣,散風寒表邪,入太陰陽明,引眾葯發散。少陰證,面色赤者,宜加白通湯。腎苦燥者可潤。
二、酸苦涌泄為陰。
瓜蒂苦寒有毒,吐心胸填塞,咽喉不得息,濕家頭中風寒濕,內葯鼻中即愈。
赤小豆甘酸,通氣利小便,下水,止消渴。
瓜蒂散涌吐逆氣,虛煩。
赤小豆湯,治黃從小便出。
梔子苦寒有毒,主少陰虛滿,時疫發黃,輕飄象肺,入太陰經。色赤,象徹心中熱。
梔子豉湯吐心中懊憹。
厚朴湯吐心煩腹滿。
凡用梔子湯舊微溏者,不可服。
香豉苦甘,通關節,出汗,吐胸中寒室。治下後心熱。輿薤白同煎,治傷寒下利勞復發熱。同苦以發之。
三、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附子辛甘大熱有大毒,為陽中之陽,故走而不守,入手太陽浮中沉無所不至,非身表涼四肢厥,不可用。
四逆湯散陰寒。
姜附湯復陽虛。
附子湯補胃,加桂枝和表。
白通湯溫里。
真武湯除濕。
乾薑辛溫大熱,其性止而不移,屬陽,可升可降,補下焦虛寒,溫手足厥冷,同附子溫里,共甘草復陽。
桃花湯補不足。
理中丸止吐利。
人蔘湯解表。
陷胸丸開結。
吳茱萸辛溫大熱有小毒,入太陰厥陰之經,治陰毒下氣最速,開腠理散寒通關節和胃,仲景主食谷欲嘔,雜證治心腹絞痛。
細辛辛溫,入少陰厥陰之經,主咳逆頭痛下氣,安五藏,破痰利水。
小青龍行水潤燥。
烏梅丸溫藏散寒。
四逆湯治內有久寒。
附子湯溫少陰之氣。
四、熱淫於內治以咸寒
大黃苦寒,名號將軍,奪雍滯去陳垢蕩滌。
大承氣湯攻短氣腹滿而喘。
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
調胃承氣湯治蒸蒸發熱。
桃核承氣湯下小腹急結。
陷胸湯下結熱。
抵當湯逐瘀血。
瀉心湯攻痞。
麻仁丸潤腸。
芒硝咸寒,伐傷寒大熱,治關節不通,,利大小便,除腸胃垢,佐大黃攻實滿,同甘草陷結胸。
枳實苦酸寒,有疏通決泄之功,破結消堅之效,解傷寒痞結,除胸脅痰癖。
大柴胡湯扶陰。
四逆散散熱和胃,湯中麩炒開結,散內生宜。
厚朴苦溫,苦以瀉滿,溫以補胃,主傷寒頭痛,散積冷逆氣。
人蔘湯泄腹滿。
麻仁丸下燥結。
傷寒大滿大實,非承氣無以攻下,承氣有芒硝之峻,非枳朴無以泄氣而安胃。
(《丹溪手鏡》第一一六頁)
推薦閱讀:
※陰陽風水的占斷
※周天64卦384爻抽爻換象陰陽順逆法[一]
※陰陽學說
※《陰陽五行治病學》第六章 第三節 主為火與人體疾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