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陽樓》賞析

【古典詩詞欣賞(一六二)】

杜甫《登岳陽樓》賞析

【原作】

登岳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

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縣城西門上,下臨洞庭湖,是遊覽勝地。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寫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景象。吳楚,指春秋戰國時吳國、楚國兩、地,在我國東南一帶,即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坼(chè),分裂。吳國位於洞庭湖東,楚國位於洞庭湖西,所以說吳、楚之地好像被洞庭湖分作兩半。乾坤,指天地,包括日月。

無一字:沒有一點消息。

有孤舟:此時詩人一家一直在船上過著漂流的生活,所以說只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戰爭還沒停止,指當時吐蕃一再入寇,郭子儀率兵駐守奉天。戎馬,指戰爭。 關山北,指北方邊境。

憑軒:倚在窗前。軒,窗。

涕泗(sì):鼻涕眼淚。

【古詩今譯】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吳、楚東兩地在東南邊隔開,天地日月彷彿都在湖上蕩漾漂浮。親戚朋友沒有一點消息,年老體弱的我只好帶著一家靠著這一葉孤舟任意漂泊。關山以北的戰爭烽火仍然沒有停息,依在窗前遙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淚潸然。

【賞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大力三年(公元768年)。是年正月,詩人攜妻子從夔州出峽,漂泊荊湘,歲暮流寓於岳陽縣的岳陽樓。詩人登上岳陽樓,望著汪洋浩瀚的洞庭湖,觸景傷情,遂作此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首聯上下兩句緊相蟬聯,表明了時間、行動和地點。因為「昔」日有所「聞」,所以「今」日才登「上」,從時間上、行動上看,前後有著緊密的承接關係。又由「洞庭水」引出「岳陽樓」來。「樓」在「水」邊,只有登「樓」,才能觀「水」,兩者不可分割。這兩句表明,詩人過去已聽說過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心早已嚮往之,今日登樓絕非唐突行事,而是實現了昔日的心愿,字裡行間潛藏著喜悅之情。另外,第二句又是點題之筆。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上了岳陽樓,眼界立即為之開闊,洞庭湖的整個面貌一下子就展現在了詩人的面前,昔日的傳聞果然是真實的,好一派雄偉壯觀的景象啊!它好像把東邊的吳地和南面的楚地一下子劈開了似的。湖水的汪洋廣闊,似乎包容了整個宇宙,連天地日月也宛若晝夜都浮在水面之上。這是全篇僅有的兩個描寫景物的句子,詩人以巨筆從吳、楚兩國的幅員遼闊的地理位置著眼,由乾坤宇宙漫無邊際的空間落筆,把洞庭湖的開闊宏偉壯觀的氣象,一覽無餘地描繪了出來。特別是一「坼」一「浮」兩個動詞的運用,將洞庭湖水波涌連天的浩瀚與宏闊畫面,一筆勾出,可謂點石成金,富於神韻。這兩個詩句之所以成功,不僅在於詩人運筆有神,還在於詩人寬廣的襟懷,恢弘的氣度。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當詩人沉浸在那引人入勝的洞庭湖景象之中的時候,他不知不覺地又從如詩如畫般的瀲灧湖光,聯想到了自己眼下的不幸遭際。在這浩瀚廣袤的宇宙之中,他是那樣的可憐而又渺小。多年來他到處漂泊流徙,親朋遠離,音信杳無,這令詩人感到無比的孤獨。而今他又年老多病,孑然一身,只有這一葉孤舟,載著他在這無邊的苦楚中隨處飄流。至此,詩人的感情已由開篇的潛藏喜悅,轉為明訴悲苦了。詩句中「無一字」和「有孤舟」的出奇制勝作用不僅表現在工整的對仗上,還體現出極為傳神的作用。

如果說前兩句是洞庭湖實景的描寫,那麼,這兩句便是詩人現實處境的真實寫照。上下兩聯,彼此映襯,益發顯示出景之雄偉壯闊,情之孤苦伶仃。這裡繪景到抒情的銜接轉化,極其自然、和諧,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戎馬」,指戰事。「關山北」,指祖國北方。這一年吐蕃重兵屢次侵犯西北,朝廷派郭子儀率兵五萬在奉天(今陝西省乾縣)防守。「安史之亂」已經平定,但國家仍不安寧。作為偉大詩人的杜甫,他怎能只陷在個人的悲苦之中呢?又如何能忘卻國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大事呢?「戎馬關山北」,這就是指這件大事。平生憂國憂民的詩人,想到國家的危難和人民的災難,在岳陽樓上憑軒倚欄,潸然淚下。作品寫到這裡戛然而止。這最後的結句,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痛。因而,偉大詩人的形象自然突出了出來,作品的主題思想也得到了有力深化。另外,在結構方面,「憑軒」一詞又緊扣前面的「今上岳陽樓」,使作品收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

綜合前面一系列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這首詩的藝術成就可以從以下兩點加以理解。

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製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並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後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容方面說,開篇一聯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中,詩人由上聯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裡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詩人又轉回自身的描寫,前後聯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的過程。這就構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凄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賞析來源:哈師大編中文自考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講》第三冊,有刪改 / 2009-9-19)


推薦閱讀:

江梅 杜甫
杜甫《野老》賞析
杜甫的《絕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情境?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丨杜甫詩
杜甫《解悶》

TAG:杜甫 | 岳陽 | 賞析 | 岳陽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