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冷汗:《讓子彈飛》深層次解密 - Qzone日誌

一、《讓子彈飛》暗喻「路線」探秘

  馬在前面拉著一輛列車,裡面坐著當官的,車裡也充滿了官調戲婦女的情節,正確的折射出中國的現狀了,用馬列主義(馬拉列車)的思想擋在前面擺在表面 裡面充滿了中國特色的官員社會,蒸汽沸騰,動力十足,聲響巨大,一片盛世景象,可真正的動力卻是馬,頂上貌似繚繞的蒸汽僅僅是官員在吃火鍋而已。

而一頭一尾的寓意還有區別,影片開頭一列火車來了,被截了,革命成功了,黃4爺被打倒了

影片最後一列火車去了,還是那列火車,只是人換了,上面的人是參與革命者。

   另外,姜文說「我要的不是錢,也不是你,而是沒有你!」什麼是「你」?

  六子死後,人群的散去,表示其雖然犧牲但對人民打動有限。六子這個角色應該是為了紀念某一群人,比如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裡面有個人某個時候去北京,結果不明不白的死了。六子為了討回一個公道切腹取涼粉,讓人聯想彼時彼地那群學生……六子用不理智的做法來證明自己,最後被胡萬和武舉人激將而死。表達的有惋惜,也有嘆其愚蠢。

  一成白銀在你手,九成黃金在碉樓。這個不解釋了,人均收入大家可以自己算算,包括所有的農業到城市,幼兒到老齡人口在內,平均收入仍會高的讓你吃驚。驚嘆於如果社會分配公平,僅僅在現在中國的發展水平下,自己竟然這麼有錢,中國人民可以過得如此富裕。然後想想全民應得的財富哪裡去了。

  涼粉男墓碑上的那個手勢太和諧了。不懂的請查閱21年前的那部記錄片,崔健下車受到搖滾迷們熱烈歡迎所做出來的那個手勢!

  知道為什麼在老六後面死的是老二嗎?老二如果有墓碑那是什麼樣的手造型呢?你們懂的,就是21年前最流行的V字型手勢 開始的時候兩個墓碑一個 六子的6 然後一個 夫人的8 注意姜文的位置,然後跳下來一個四筒,然後一個九筒

  為什麼不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七死了,偏偏六兒死了,最後祭拜他第一個上來的是老四,我就都明白了。六弟,四哥發誓替你報仇! 所以順序是 6子墓碑 4筒麻匪 夫人8碑 9筒麻匪,至於夫人的白色石膏墓碑,我靠我只能說姜文你玩大了……

  至於8歲的孩子,應該是指的8年抗戰吧,某人騙了人的錢,佔了便宜,還非說那麼大的一個孩子就是自己生的,可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都樂了。

  老湯死之前,問山西在哪?因為山西有個平型關,你懂的。結尾為什麼要反覆強調,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呢?浦東代表上海,這隻能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的事情了。在二十年代,浦東絕對不可能同上海搞混的,所以這裡浦東實際上是代表鄧的路線,也就是指鄧背離了毛的路線了,喻意著毛的後繼著向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學習。這條路線,仍舊是馬拉動火車,形式上說是社會主義的,但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的。而片子非常醒目的一句話「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應該是暗諷鄧說的「改革的步子應該再大一點」,還有片頭姜文問師爺一年騙幾回,師爺說:「一年騙兩次。」啥會一年兩次?

二、《讓子彈飛》鏡頭與情節的隱喻意義

土匪出身的張麻子,用「筒子」能諧音「同志」

馬邦德,即馬德幫。馬德為黑龍江省綏化市 市委書記,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賣官案「馬德賣官案」。馬邦德是知識分子出身,他進山西開過礦,在山西騙了人家錢、又騙了人家女兒,被人追債躲進了妓院,靠寫戲文為生,妓女「縣長夫人」出錢為他買了縣長一職。他為人八面玲瓏,腐朽奢侈,自詡「能文能武,吃喝玩樂,風花雪月樣樣精通」。他投資買官,官職到手後 就拚命搜刮,勾結豪紳搜刮窮人。

大貪官被雙規,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內交代自己的問題

影片中故事的發生地在鵝城,鵝城即「惡城」。 鵝城,一座鵝的城,即「我的鳥國」 (天鵝絨革命),鵝們群居食草獃頭獃腦,雖然易激怒卻只會大聲叫著看護自家的院落;鵝又諧「俄」,意即俄式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鬥爭成果不過只是在城的名字上有所變化,其外部仍然四面環水,其內部仍是一座由土皇帝統治的封建王城。

大貪官對屁民的威脅論

幾個主角的名字,張牧之,一、指當牛做馬被統治階級「牧之」的老百姓,二、諧音「墓」之,掘墓人的意思,這是寓指革命者。三、「睦」的諧音,指「和諧」; 張牧之:體制內開明派。特點:革命江山的創始人之一,有職無權,清廉、公正、主張人人平等,試圖發動群眾把實權派趕下台創造一個民主、自由、富強的新國家。

鵝城在影片里還有另外的象徵意義。中國唯一有鵝城之稱的是廣西的百色,百色起義是什麼地方大家都知道,因而鵝城也是一個紅色符號。百色之所以叫鵝城,起源於一個民間傳說:一對老夫婦收養了兩隻白鵝,在老夫婦瀕臨死亡絕境時,一直未下蛋的鵝下了十幾顆金蛋挽救了他們。在鵝城,鵝是救世主,張牧之是鵝的化身,在影片顯現張牧之率領人馬推翻黃四郎暴政的高大身影時鵝多次同時出現。影片所要表達的意思無非是:「在黃四郎之流的作惡下,鵝城雖然是一座凶城,但會有張牧之這樣的救世主將它帶出困境」。

在鵝城,買官賣官成風,6任縣長都是從省長那裡買來的;官商勾結搜刮百姓,苛捐雜稅已經徵到了90年後;實權派黃四郎控制了鵝城的政治和經濟,他批發官帽、販賣煙土、拐賣婦女、豢養黑社會欺壓百姓、製造冤案,無惡不作;訪民 無處伸冤,衙門口的冤鼓生根長葉成了一棵樹。對比之下比鄰的康城因為沒有黃四郎而成了一座富裕的城市。

有官權和槍杆子能最合法的把錢掙了

影片還用百年冤鼓來比喻維穩機制。衙門門前的冤鼓已經閑置了100多年了,長了根又生了葉,變成了一顆樹。當六弟聽從張牧之的吩咐要砍出冤鼓為百姓伸冤時,被貪官代表馬邦 德阻止,馬說:「哪有冤啦,啊,誰敢有冤啊。這都一百多年啦,你要把它砍啦把鼓露出來,不定出多大冤啦」。試想想,這百年冤鼓不很相像那捂蓋子滅火式的維穩體制嗎,明明有鼓,卻被藏了起來,設置的某個部門不就是那長在冤鼓上的樹嗎?多麼形象的比喻。

張牧之作為開明派讓後代不當縣長,土匪;多聽,多看,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西洋(西方)先進的價值觀離我們很遠

黃四郎:「皇」四爺,頑固派,實力派,用現在的話說叫「既得利益集團」,也暗指辛亥革命只從龍椅上趕跑了皇帝,卻還留下數不清不坐龍椅的皇帝。體制內實權派。特點:革命江山的創始人之一,有實權, 有靠山,掌握軍隊,販賣煙土、拐賣婦女、豢養黑社會製造冤案,無惡不作。黃四郎和張牧之一起參加了革命,他有兩顆地雷,一顆用在革命時期奪取了 江山,一顆試圖用來對付張牧之。

老六死,老四先站出來告訴,數字組合

根據影片交代黃四郎代表的既不是民族資本家(民族資本家是指鵝城的另兩大家族),也不代表知識分子(影片中知識分子是指會寫戲本的馬邦德和會畫像敲鼓的花姐,一個投靠實權派做了貪官,一個被權貴欺壓做著妓女),黃四郎理應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利益」,可是斷了。張牧之的奮鬥目標是 把黃四郎的錢拿出來分給大家(「剿匪」),並把這條斷腿街上。

且看馬邦德和張牧之的對白:「美女你不能要,錢也不能要,你要什麼啊?」「腿,有了腿便有了路!這難道暗喻富士康血汗工廠?

劉都統(影片中出現的最高權威)有三條腿,但黃四郎這條腿斷了。三條腿喻指「N個代表」,「N個代表」 分別代表什麼大家都知道。

「局長日記門」寫黃色日記的貪官

強-權派與開明派開始內鬥

在描述老百姓對現狀的評價時影片用了張牧之和馬邦德的一段對話:「可惜啊,多好的一個牧(睦)字」 「人們不願意相信一個土匪的名字叫牧之(睦之,和諧理論),人們更願意相信叫麻子(麻之)」。睦之,一個多好的理念啊,可是在土匪當道時是不可能實現的,睦之就成了麻之,這段對話形象地說出了人們的心裡話。見風使舵的大貪官。

黃四郎和張牧之一起參加了革命,他有兩顆地雷,一顆用在革命時期奪取了江山,一顆試圖用來對付張牧之。影片把民間知識分子明確地分為左右兩派,說明作者對社會的洞察力很不一般。影片中有兩次左右手持槍的鏡頭,第一次是花姐在投身革命前花姐持槍對準張牧之,張牧之說道:「你左手拿槍的意思我懂(左派),你右手拿槍的意思我懂(右派),你就這麼待著我不懂。」「我不打你,你不恨我,你不拿槍對準黃四郎,為什麼對準我?」花姐答道:「因為你是好人(開明派)」。

馬邦德:貪官。特點:坑蒙拐騙,買官撈錢,腐朽墮落,壓制冤情,勾結不良商人搜刮百姓,貪官是實權派黃四郎的走狗。他壓制冤案,百年冤鼓棄而不用。他有奶就是娘,既可以叫張牧之為恩人,又改口叫黃四郎為恩人。他六親不認,棄妻兒不顧。從他口裡得知縣長是黃四郎們的走狗,看黃四郎們的眼色行事,向黃四郎們跪著要飯吃。馬邦德是現實中貪官的翻版。貪官終於死在錢堆中。

前面交代了,影片中張牧之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的。影片通過張牧之為民伸冤、發錢、發槍,不知不覺掌握了話語權,使人誤認為"張牧之"是"鵝城"唯一的救世主,於是誘導觀眾在充滿希望中等待"張牧之"的出手,這才是影片要向觀眾灌輸的主題。問題是現實中有張牧之這樣的體制內開明派嗎?他是9顆星的哪一顆呢?怎麼大夥看到的都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呢?如果有體制內開明派他為什麼不率先公開自己的身家呢?難道要人們一直這樣休無止境地等待奇蹟的出現嗎?比起張藝謀用華麗場景、趙本山用插科打諢、陳凱歌用扭曲價值觀來麻醉觀眾,姜文的藝術手法無疑要高超許多,姜文是名副其實的影帝。「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吧」,一個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惡勢力自比秦始皇。

老百姓打麻將的鏡頭多次出現,有銀子時在打麻將,沒銀子時也在打麻將,有槍時在打麻將,沒槍時也在打麻將。

這個吶喊很給力,很震憾!

沒有百姓關心他們自己的利益之爭,護民傘也倒了,看不下去了。

  影片除了片面拔高張牧之外,還為開明派推卸責任。在影片中,老百姓逆來順受,麻木不仁,從來就不會反抗,只會分家產、爭位子,享受勝利果實。牆壁的「馬」被拴著,代表著民心不響應。

黑燈瞎火,民心不聚。

所以,象張牧之這樣有真正民主信念並且踐行民主信念的領導人對中國非常重要,只有張牧之這樣英雄是遠遠不夠的,電影和歷史告訴人們,世界上沒有救世主,歷史是英雄和普通人共同創造的,如果普通人沒有基本的正確價值觀,沒有對國家基本政治和制度的正確判斷,而是主動選擇愚昧選擇旁觀或者選擇盲從。強權之門被打得千孔百瘡,射進希望的光線。

讓子彈去給出問題的答案吧!

他有「五代家業」,因而黃四郎也是太子黨的象徵。強權堡壘只保了五代……

「你說是錢對我重要,還是你對我重要?」之後接著說: 「你(強權)和錢,對於我來說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太給力了!

有不留戀政權之意,人人平等。

黃四郎說:我這是珍藏版地雷,世上只有兩顆。其中一顆,辛亥革命炸了,那剩下的一顆給了假張麻子,把馬邦德的屁股炸上了樹枝。不過到了影片最後,又出現這樣一個場景,黃四郎從樓頂扔給張牧之一頂禮帽(官位),然後就隨著半座碉樓(強權堡壘)轟然升了天。問題來了,未做成替死鬼的爪牙武教頭姜武(強權軍頭)用地雷將發哥連同他的「上層建築」 (強權堡壘)一併送上西天的。這顆炸了碉樓的地雷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一直說只有雙胞的兩個嗎?所以只有一個解釋,辛亥革命那個沒炸響(沒有成功)。只是存在於黃四郎(強權當權者)的嘴上,它並沒有真的炸響。再聯想到張牧之最後砍了「假四郎」的頭,然後哄騙慫恿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去對付真的黃四郎,這都是在說:辛亥革命不是一場真正意義和完全徹底的革命。地雷沒有真響,後來的執政還是封建皇帝那一套;攆下台的皇帝也不過是皇權的替身,真正的土皇帝和「皇帝意識」,仍然根深蒂固。又出現這樣一個場景,黃四郎從樓頂扔給張牧之一頂禮帽(官位)。

那在最終贏得勝利的還是黃四郎們,一個黃四郎死去,另外的黃四郎會重新產生,電影的結尾暗示,張牧之的兄弟中間很可能會重新產生新的黃四郎(如果多數民眾不醒過來主動控制他們的話),所以,啟蒙還得繼續,但是,黃四郎們當然會積極阻礙這個過程.這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

張牧之將「左派」和「右派」的制衡利器送給代表知識分子的花姐。

知識分子派能否能制衡未來的新當權派還是個未知數。

張牧之的兄弟中間很可能會重新產生新的黃四郎

革命成功後把座椅讓給老百姓,影片快結尾時象徵自由民主的飛鷹在他頭上盤旋。

他「錢也不要、美女也不要」

國家在體制內開明派帶領左右派的共同治理下回到了改革開放的正軌,這次列車的方向是上海(繁榮的象徵)、浦東(改革開放的象徵),旗幟依舊。伴著《陽光照樣升起》的歌曲,走上同樣的軌道,這也是暗指革命成功之後的換湯不換藥?

(圖解完)

三、《讓子彈飛》歷史疑問及解答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么?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么? 當然不是

電影里很明白的說了, 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勛,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 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 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 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 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 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 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紮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 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 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台當我的介錯」。 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中國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回答了這5個問題後, 我們重新看黃四郎這個人。他留過西洋,也留過東洋。說話愛拽文,冒成語,國學功底算不錯。你若把他看作一個土財主,這些設定顯然有很蹩腳;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 那些設定就很恰當。

黃四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財主。 他是一個腐化的前革命者,現當權派。 在鵝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總結一下暗線:

1900年,張牧之追隨蔡鍔到日本,並與黃四郎有一面之緣。

1900-1911年,張牧之和黃四郎在同一個革命陣營,但無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義,黃四郎為核心成員。 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張牧之也算核心成員。

1911年-1920年.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黃四郎,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他投靠了實力軍閥張敬堯(還是張宗昌?其實我沒聽清楚。 總不能是張孝准吧)這座靠山後,愈發肆無忌憚,橫徵暴斂,更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張牧之,不求權錢,繼續追隨蔡鍔。 1916年蔡鍔死於日本,此後張牧之對時局失望,乾脆落草為寇。

1920年, 張牧之馬邦德來到鵝城,電影開始。張黃鬥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鵝城起義,勝利後張牧之分文不得,心愛的女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走了。這場「革命」,正如當年的辛亥革命,他什麼也沒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別的man抗走了。

這就是姜文在此電影里內藏的政治隱喻。 誰會投入革命?蔡鍔這樣的英雄會,袁世凱這樣的梟雄會,但最後得權的一定是袁世凱;張牧之這樣的爺們會,黃四郎這樣的投機者會,但最後得利的一定是黃四郎。當張牧之再次掀起鵝城革命,他不為財也不為權,不為女人也不為大眾。他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們覺得這個隱喻還不夠過癮, 鴻門宴上還有句台詞。「彼時彼刻?」 「恰如此時此刻」

問題6:姜文要幹什麼? 「讓子彈飛一會」

解決了前5個問題,我們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時取悅小裝,大神和官府三個群體了。那就是打時間差。這是一部讓子彈飛一會兒才能被解讀出的電影,子彈中的火藥藏在喜劇和商業的外殼之下,躲過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無誤的指出黃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統治階級的惡棍,配合最後的「鵝城運動」,那這片死的絕對比寧浩的《無人區》還慘烈。等子彈飛完,官府醒過神兒來,影片都下映了。

從技術手段來說,姜文為追求這個飛一會兒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將每一條重要的線索後埋一個包袱以轉移注意力。比如張牧之剛剛自陳身份,說自己跟松坡將軍混過。 觀眾還沒轉過筋想清楚松坡是誰,葛優就跳出來插科打諢:「那一年,我十七歲,她也十七歲...」。在逗笑大家之餘,將觀眾的注意力從「松坡」,「十七歲」 這樣的線索上轉移開。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電影愛悄悄的牽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彈對著官府打,未免自討死路。他準備打向誰?這就是本文最後要討論的問題,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們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別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寫。我覺得他把槍口對準時下電影界,對準某位電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著,也能把錢掙了」。這點野心,觀眾都看的出來,也不難理解這句有點揶揄悶頭掙錢的馮小剛。馮導豈是在於這點揶揄的人?還主動客串了湯師爺,和葛優聯袂出演賺錢眾。(馮導不但拍片賺錢發揮穩定,客串也是穩定的頭五分鐘就死。)湯師爺落水而死,葛優演的馬邦德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湯師爺。 可以說,在電影里,葛優代表了馮小剛。馬邦德說的,就是湯師爺說的。也是馮小剛說的。

湯師爺要賺錢,他向誰跪? 官府代言人「黃四爺」。 他怎麼著掙錢? 黃四爺帶頭出錢,其他人就得跟著出錢,回頭把錢還給黃四爺,得利三七開。

張牧之要站著掙錢,也得在湯師爺的配合下,先忽悠「黃四爺」先出了一百八十萬兩銀子才行。

關鍵問題來了,湯師爺想賺錢得跪官府代言人黃四爺,馮導演想賺錢得跪那位爺?

時下電影圈裡, 有沒有一個「爺」,是公認的官府代言人呢。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惡劣,已成中國電影的毒瘤,就夠好了。這位爺,如果像黃四爺一樣發家,先投身於「導」,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攏,終究成「爺」,就再好不過了。

有沒有這樣的一位爺,讓姜文這種爺們電影人覺得。「X爺,沒有你,對我很重要」。線索還在電影里

理解子彈的政治隱喻,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故事發生時間的改動。

理解子彈的現實所指,突破點在於姜文相對於原著,對角色姓名的改動。

在原著里,黃財主的原名叫黃天榜,」黃天棒」. 在電影里,叫作黃四郎,「黃四爺」。  韓三爺,您得多麼的無畏,才敢於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這片兒的出品人上? 您給這電影投了多少錢來著, 別是一千八百萬(原著師爺姓陳,沒縣長這人。電影里分別安上湯,馬二名。將將是個「馮」字,有點附會,放括弧里圖個好玩吧)

在電影后半, 張麻子對著黃四爺派出來的馬車,虛射一槍,「讓子彈飛一會」。 片刻,槍聲四起。

《讓子彈飛》上映一會後,終會成燎原之勢。其它手裡有槍的導演,編劇,演員,雜誌,評論家們,都會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彈打出去。

姜文必將瓦解一個「三爺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讓黑馬們倒下,白馬們得以掙脫沉重的束縛。但」姜文的王朝」,永遠不會來臨。他會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讓別人搬走。自己騎上白馬,悠然的離開我們的視線,化為一個傳說。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四、《讓子彈飛》懸疑及猜測

1、黃四郎沒有死,他打死了武智沖,穿著湯師爺的衣服出現在了火車上。有圖為證。

  2、湯師爺的沒有說完的第一個秘密是老二是他告密害死的,第二個秘密是他喜歡花姐,花姐是卧底。

  3、花姐給黃四郎的禮盒裡面裝的是兩顆鑽石,黃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經搞定了湯師爺和老二和老三,於是便假裝賣個人情給花姐放過老二和老三,本來他是帶人來幹掉他們的。

  4、花姐搞定了老三卻沒有搞定老二,因為老二是同性戀。

  5、張麻子在給老二布置任務時湯師爺在旁偷聽,導致張麻子率眾弟兄出鵝城剿匪,兄弟們只有預先埋伏的老二死了,他們被偷襲卻只有老七負輕傷。

  6 、黃四郎給假張麻子布置任務時有兩套方案,甲方案不用說就是幹掉了張麻子。而乙方案就是偷襲行動失敗,師爺借假張麻子的口說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殺回鵝城給黃四郎報信(其實老婆孩子都是假的目的是為了騙取那兩顆鑽石,黃四郎很重視那兩顆鑽石,要胡萬殺雞取卵卻沒有成功,8歲孩子是指建國1949年後八年1957 年大躍進統計數據瘋長)。

  7、沒有想到湯師爺和張麻子產生了感情,他沒有回鵝城報信而是駕著裝滿銀子的一輛馬車往山西康城而去。

  8、假張麻子本來說東邊東邊,他也想活命他以為湯師爺會回鵝城告密,所以想把告密的責任推在師爺頭上,沒有想到師爺真的往東邊去了,他又急的說不要往東因為有珍藏版的地雷在等著師爺,師爺被炸後他被真張麻子一槍打死,臨死時候還說山西是在東邊,可見他是知道師爺的假老婆號稱來自山西,他和師爺是一夥的。

  9、師爺死後除了未說出那兩個秘密,這也是影迷津津樂道的話題外,其實還有兩個極其重要的信息。一個是對麻子說他被炸到樹上的屁股兜裡面有五張縣令上任書,大家記得黃四郎說過他買了6個縣令,那麼第6個縣在哪裡?恭喜您答對了是在上海浦東,現在你知道黃四郎為什麼在開往上海的火車上了嗎?那麼第二個信息是他勸張麻子不要回鵝城因為他認為張鬥不過黃,因為他已經知道張得大部分兄弟已經被黃收買,回去就是死路一條。

  10、師爺和黃四郎都低估了張麻子的智慧,黃四郎還等著郭旅長的軍隊,而張的兄弟還等著黃的出手,沒有想到張用發動群眾這一招就把黃搞定。

  11、張麻子虛假勝利後,老七飛跑過來問他喜歡花姐嗎?又在他耳邊嘀咕了一句話。緊接著又說別說是他說的。其實他告訴張麻子花姐是卧底,老三他們已被黃收買,老七這時候其實已經騎虎難下。

  12 、所以後來老三對張麻子說我要替二哥娶她,而張麻子答非所問的說老二啊老二。而老三以為張走神還提醒他說大哥我是老三。其實張心裡明白(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橋段)他其實想說的是老二啊你死的好冤。所以才會一手拿槍指著頭一手拿槍指著花姐和老三,但念兄弟情誼和對花姐的一絲好感就成全了他們。而且他問為什麼要離開他,眾人皆曰不輕鬆,維老七打馬虎眼,老七還是向著張的。

  13、張麻子多聰明睿智的一個人,這時候他已經明白師爺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是他又不願是這個結果,所以才會騎著白馬在鐵路上親自驗證,雖然火車開的飛快他還是一眼認出了黃四郎,所以打馬趕上,這才有讓子彈飛2--張麻子血濺上海灘。

  14黃四郎明白郭旅長一來就會知道他吃裡爬外,派人假扮張麻子盜取煙土,因為老百姓拿的錢太多了,超出黃四郎應得的那一份,雖然他是那個大腿。黃明白他的腿這回事真的斷了,所以就和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們去第六個縣上任上海浦東縣。

15、夫人被花姐代替。夫人說了,她只做縣長夫人,誰是縣長,她無所謂。花姐也是,她本來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無所謂,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說了對女人沒興趣。當初第一次得到錢的時候,唯一沒說帶錢走的就是老二,所以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錢,只要跟著老大,所以老二必然被所有人聯手害死。這樣就解釋齊全了。而其實姜文最後對著老三說:老二啊,老二。他知道結果了,想說老二死的冤,後來就沒說。姜文被誅心了。

五、《讓子彈飛》結局深層次研究

馬拉列車去上海(浦東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東,這是強調這個地點),各位還記得馬列主義是如何傳入中國的(至少是作為一種說法)嗎?

  在蘇聯訪問期間,莫斯科皇宮戲院新排三幕五場芭蕾舞劇《紅罌粟花》,綵排時請大使館人員出席觀看。舞台布景為中國特色,繁華的黃埔江邊,高樓聳立,霓虹燈閃亮,一個穿戴著紅色大襟短衣,寬腿大綠褲,一條長辮子,手中捧著一枝紅色罌粟花的中國妓女,一艘蘇聯貨船在江邊碼頭卸貨物,一個年青的水手下船嫖妓,一夜情後,蘇聯水手將很多的馬列主義思想傳授給中國妓女,接著中國的工人來嫖娼,這個妓女將馬列主義思想傳給了中國工人,再接著中國GCD成立,最後中國GM成功,建立新ZG而謝幕。

  馬拉列車上的「花姐」是一個關鍵人物,她的身份是一個「妓女」,「馬拉列車」「上海」「妓女」,這應經很明顯了吧!

  意義有兩個,一是,點明馬列主義是如何傳入中國,影射它天生的劣根性;二是,黃老爺已經灰飛煙滅,但誕生黃老爺這種惡之花的惡種子還在,所以還要驅除這個惡種子,讓它從哪裡來的,還讓它從哪裡回去,讓它通過什麼途徑來的,還讓他通過什麼途徑回去!

  「馬拉列車」為什麼表現於張麻子這方,而不是黃四郎那方?研究過佛洛依德《夢的解析》的人應該知道,夢的形成機制中有一個「移植作用」,就是把屬於這個人的特點移植到另一個人的身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逃避強大的自我保護機制,而混進夢裡!

  1、和我在一起不高興嗎?高興,就是「不輕鬆」,這個「不輕鬆」也有所指;是說馬列主義的實踐者隨時都處於鬥爭心態,自己和對方都不會輕鬆!

  2、張麻子一把槍指著自己的頭,一把槍指著對方,這個動作也是有所指的;這是指馬列主義帶來的暴力不但朝向對方,也朝向自己!

  3、黃四郎被炸死後,出現了天空中飛翔著鳥的鏡頭,這是指黃四郎這個體制和自由是不並存的!

  4、之後把這兩把槍送給花姐,也是有所指的;這是讓花姐把馬列主義帶來的暴力同時帶走。

  5、花姐說「他們是流水的縣長,您才是鐵打的老爺」,而現實中鐵打的老爺是誰呢?當然是500家,黃四郎說我「5」代家業,他身邊還有兩個人,其中一個是胡「百」,這樣就好明白了;但還有一個「胡萬」是什麼意思呢?無論真馬匪還是假馬匪,他們帶的面具都是「筒子(這個先不分析)」,外表看是「筒子」,而我就是要「胡萬」子,這是說對外宣揚的和自己想要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推薦閱讀:

獨家:姜文是怎樣把周潤發、葛優忽悠到《讓子彈飛》里來的?
《讓子彈飛》:世俗的姜文更爺們兒
《讓子彈飛》的16句超級經典台詞
讓子彈飛

TAG:子彈 | 解密 | 讓子彈飛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