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

這裡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是相對於西方近現代的工業文明而言的。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一種自給自足的幾乎封閉的狀態,對外交流也是輸出大於輸入。如果沒有東方文化的劇烈碰撞,仍然處於一種相對隔絕獨立的狀態,那麼中華文明還會按照自己固有的內在邏輯長久發展下去。近現代科學的發展突破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地域限制,中國已經不可能再孤立於國際社會。西方侵略東方,同時也為東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機。

對於每一個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此完美的中華文明,為什麼到了為什麼會在近現代大大落後於西方?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竊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是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這些缺陷是某種類似基因的欠缺,使我們的祖先未曾經過也未曾見過的東西。這些缺陷可以簡單歸結為四個方面:(一)沒有形成科學觀念;(二)沒有把客觀自然世界作為研究思考的中心;(三)重農輕商對社會生產的阻礙;(四)倫理秩序對個人自由的束縛。

一、沒有形成科學觀念

人類的精神生活可以簡單地劃分為三個層次:常識、科學和哲學。常識就是由我們的感觀所獲取的那些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經常起作用的知識。常識的本質特徵在於它的經驗性。科學是人類應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驗方法獲取關於世界的規律性認識。科學的本質特徵在於它的規律性。哲學是以人類的精神活動為思維對象的思維活動,是一種思想的思想或者反思活動。哲學的本質特徵在於他的批判性。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我們的有著較為發達的常識和哲學,卻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概念和體系。在任何一種比較成熟的科學概念體系中,我們都會發現,它往往是從一些最為精練的初始概念或者假設出發,然後以嚴密的邏輯手段或試驗手段推演歸納出一系列的定理、定律、公理、方程,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為人類認識、理解、描述、預測客觀世界提供邏輯根據。這種科學體系的典型代表就是歐式幾何和牛頓力學。但可惜的是翻遍中國歷史,我們沒有產生過任何一個類似的科學體系。按道理在數學領域,我們最有希望建立這樣的體系,但我們的數學著作往往注重於具體問題的解決與應用。比如勾股定理,我們實際是舉出了它的一個「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並沒有把他用抽象的語言或者數學公式表達出來。我們的工匠精於測量製造,但我們始終沒有形成幾何學。

可以說這一缺陷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是致命的,當西方人應用科學創造了一個新世界的時候,我們只是創造了更多的詩詞歌賦、訓詁考據。我們也沒有產生一位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家。如果說有我首選張衡,可惜他死後墓碑上寫的是官職,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做官的,可能他連墓碑都有。

沒有產生科學觀念,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我們的祖先往往習慣於直覺思維,而並不注重邏輯推理和論證。我們的先賢們的著作往往都是一些至理名言、比喻例證,但不夠明確,缺乏邏輯上的有力支撐,明晰不足而暗示有餘。我們要知道河對岸是不是著火了,我們應該先搭橋或者游泳過去,然後再具體觀察下結論。這個搭橋或者游泳的過程

就是邏輯思維的過程。我們的祖先卻習慣於隔岸觀火,一步到位,忽略邏輯過程。其次我們的數理邏輯也不發達,沒有數學的支持,科學思考就缺少了工具。我們漢語的複雜性也阻礙了科學概念的形成。其實中國哲學裡面很多概念是相當模糊的,需要你自己來領悟,而且也沒有量化,缺乏操作性。

二、沒有把自然世界作為研究思考的中心內容

我們的祖先實在太注重於人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幾乎從來沒有把客觀的自然世界作為自己研究思考中心。當然中國的天文學還算是比較發達的,因為這與具體的農業生產有著很大關係。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作用不在於增加具體的關於世界的知識,而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

在我們的思想家那裡,天地自然和人是一體的,是天人合一,物我相齊的。人和客觀自然世界本來是統一的整體,沒有必要單獨拿出來具體研究,實際上就是取消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區別。比如「輕的物體下落的快還是重的物體下落的快」這樣的問題在希臘哲學家那裡是個問題,但在中國哲學家這裡就不是個問題。中國的古聖先賢們,他們進行思考的最終目的往往還是落實在人本身,落實在社會政治生活上去。無論哪一派思想,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講到政治說道德,具體的自然規律反倒是處於次要地位的。實際上我們也沒有看到中國有哪一派思想是單純以自然規律為研究對象的。

我們的思想家不習慣於將客觀的世界進行具體的劃分,以探求某一領域內的具體的客觀規律,而是習慣於尋找世間萬物的共同規律,尋找「大道」,實際上就是混淆了哲學與科學的區別。具體的山川河流如何運動,天地四時如何更替,我們的祖先往往並不通過具體的科學實踐活動進行考察,而是習慣於用一些哲學的似是而非的概念來籠統地進行解釋。

三、重農輕商對社會生產的阻礙

早熟的農業文明,讓我們的祖先形成了「重農輕商」的觀念。「商」為四民之末。商人往往被認為是狡猾的見利忘義的,商人雖然有錢卻沒有社會地位,往往被人歧視。在我們的祖先眼裡,農業是安身立命之本,關係到生產,而商業只關係到交換。

但問題在於,商業社會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簡單的說賣的越多,賺錢也就越多,所以為了暢銷其貨,他們必須鼓勵製造貨物的工藝創新和發明,以便生產出更多的更新的產品。所以新技術往往在這些國家很快就能得到利用,並且會人為地主動的去進行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造,因為有利可圖,在道德上沒有什麼束縛,所以生產得到鼓勵,技術得到推廣。

對於以海洋貿易立國的古希臘,以及近現代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這些國家,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見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所以習慣於變化,不怕新奇。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這個以商業維持繁榮的國家,也不是偶然的。

相反的對於古代中國這樣的農業社會,農業生產最主要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生活的需要,當然還要交納地租賦稅。這種生產往往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模式,彼此間很少有貨幣或者經濟往來。而且這種小農生產還被賦予了更多的道德色彩,被認為是符合自然本性的。所以這種生產方式很容易滿足,不需要變化,也無從變化。這就不難理解中國曾經有很多發明創造,但不是得到鼓勵,而是受到壓制。

四、家庭倫理對個人自由的束縛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裡,人生而是不自由的。在一個注重家庭倫理道德的社會裡面,社會組織是獨裁的、等級制的。在這樣的社會中父親的權威天然高於兒子,君主天然高於臣子,丈夫天高於妻子。一個人生下來,已經在道德上被賦予了某種角色。這種倫理制度雖然促進了社會的諧有序,但從根本上也扼殺了個人的自由與個性。個人不能懷疑權威,懷疑就要受到譴責。個人的獨立思考和發明創造往往被集體的名義所抹殺。

由家庭倫理所推演出的政治哲學也不可能產生現代的民主思想。雖然我們中國曆來有「民為貴」的民本思想,但那還是一種人道情懷,對於下層勞動者的一種理解和尊重心態,但和由人民來決定的民主思想是兩回事。

以上四點有些說得多,有些說得比較簡單,這是因為有些想法還不夠成熟,還有發揮的餘地。就我個人的理解,這些缺陷中第一,第二條是最為重要也最為要命的,也註定了中國文化乃至中國這個國家在近現代的命運。沒有科學,我們就只能停留在中世紀;

沒有自由民主,國家將一直處於人治而非法制的狀態。我們必須改造我們的哲學,改造我們的思想,通過工業化來進入現代社會。如果說傳統的儒釋道三教提供了中國人的倫理道德、哲學工具和宗教關懷的話,那麼以科學和工業化為特徵的西方文明,可以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獲得新生的第四種力量。我相信吸取了科學精神的中華文明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偉大復興!

推薦閱讀:

聽傳承人述說,傳統傢具為什麼不上漆?
古代傳統婚俗之交杯酒。
傳統陳氏太極拳一路拆拳講勁班筆記(附視頻:陳式太極拳的呼吸與大小周天 陳正雷)
從零到一,從傳統手錶到理查德米爾
中國傳統之美《木雕》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