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記-菩薩行品第五 999《中觀四百論講記(二)》 ︱ 聖天論師.造 ︱玄奘大師 法尊法師.譯 ︱ 智圓法師.講授 ︱

那麼菩薩的這種善巧方便所產生的利益究竟有多大呢?下面聖天菩薩對此來作回答。

辛三、正說具善巧之勝利

方便諸時中,久遠所集福,

如來說彼量,尚非遍智境。

頌文直解

菩薩在一切時中,都不停地行持如是的善巧方便,以此在久遠的百千劫當中所積聚起來的福德,如來說已經超出了遍智能衡量的範圍。

釋義

就像在家眾生的輪迴是無邊的一樣,菩提薩埵的善根也是無法估量的。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菩薩具有大悲心,並且利益的時間無量,利益的方便無量,以及利益的有情無量的緣故。

有人想,畢竟佛是遍智,為什麼還不知道菩薩的福德呢?要知道這是因為菩薩的福德,本來就是無窮大,大到沒有辦法去衡量。佛正因為是遍智,所以才能如實地告訴眾生,菩薩的福德是無法衡量的,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大家自己心裡生起了一剎那的大悲心,行持利他行,那麼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福德也是很大的。如果是以自私自利的發心,那麼不僅僅是這一生,即使生生世世的福德累積起來,也壓根無法與菩薩以真正的大悲心和利他心攝持所產生的一剎那的功德。

這以上聖天菩薩為大家講了獲得遍智佛果的修行方法,即需要用善巧方便去成辦眾生的利益。接下來,聖天菩薩將講解從一地到十地的菩薩,如何用這樣的善巧方便,來修持波羅蜜多。

戊二、加行入波羅蜜多之理 分二:一、先入布施波羅蜜多之理;二、漸入一切波羅蜜多修行之理。

己一、先入布施波羅蜜多之理 分二:一、正說;二、明違品過患。

庚一、正說

如此菩薩在行持十波羅蜜多中,首先入的是布施波羅蜜多。菩薩僅僅聽聞到布施的聲音,也會對布施生起極為恭敬之心,而趣入布施波羅蜜多之中,這就像《本生傳》中所說的那樣。下面就從以聽聞布施的聲音,也心生恭敬這一點來講述。

施聲能顯示,死法及余有,

是故於菩薩,施聲恆優美。

頌文直解

布施的梵文發音是檀那,檀那在梵文中能顯示死、法和余有三種含義,正因為這樣,所以對於菩薩們來說,這是一個聽起來永遠優美的聲音。

釋義

檀那這個聲音在菩薩聽起來為什麼是那麼優美呢?這就是因為檀那具有三種含義。第一,能顯示死,死無常意味著要厭離和捨棄三有輪迴,所以對暫時還屬於自己的財產等,會歡歡喜喜地盡量去作布施。二、能顯示法,這裡的法是三種布施,即財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而這三種布施里,又包含了六度。其中,財布施里包含了布施波羅蜜多,無畏布施里包含了戒律波羅蜜多和安忍波羅蜜多,法布施里包含了靜慮波羅蜜多和般若波羅蜜多,而精進波羅蜜多則是行持任何波羅蜜多時都需要的,因此包含在三種布施之中。正因為檀那這個音,能顯示這三種布施和六波羅蜜多的法,所以菩薩聽到之後,心裡就特別地歡喜。三、能顯示余有,即在今生中,通過護持身口意三門,精進地修持三種布施,以這樣清凈的善業,就能在來世隨意自在地轉生到三有的其他道中,繼續去行持布施等的修行。

因為梵文中布施這個詞的發音有這三種含義,所以菩薩無論什麼時候聽到它,都會覺得特別優美,心裡特別欣喜。月稱菩薩在《四百論廣釋》中說,菩薩聽到檀那,就像死刑犯聽到要被釋放時的心情一樣,心裡充滿了歡喜。正因為這樣,所以菩薩能圓滿趣入布施波羅蜜多。

雖然在漢語中布施這個詞,沒有像梵語的檀那一樣可以表示死、法、余有這三種含義,但是通過上面的學習,加深了對於布施的理解後,每個人也應該像菩薩那樣,對布施產生出發自內心的歡喜。

接下來聖天菩薩來闡明在修持布施波羅蜜多時的一個誤區。

庚二、明違品過患

若謂今行施,當感大果報,

有所取所舍,如商賈應呵。

頌文直解

如果說現在布施給他人,是為了能在將來感得很大的果報,即獲得今世的名利等的回報和來世的異熟果報的話,那麼這種為了有所取才做的施捨,就和商人追逐利潤沒有區別,這是應該被呵斥的。

釋義

大乘的布施波羅蜜多,和為了一己私利、以做買賣的方式所做的布施,這兩者是有天壤之別的。這從動機、結果、本體三個角度可以明顯地區別開來。

從菩薩的動機來講,純粹是被大悲心驅使,為了利益眾生,才去行持布施度。而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也就是今世的名利回報和來世的異熟果報,以做買賣的方式去做布施,那就不是為了利益眾生了,這就違背菩薩本來的發心了。

從結果來講,菩薩通過修持布施波羅蜜多,是超越輪迴的成佛之因。但是為了自我的名利等等目的,以取捨心去作布施的話,雖然也會有相應的福德產生,名利等回報也肯定會越來越多,但仍然落在輪迴之中,和無漏的出世間功德是根本無法比較的。而且這些正是菩薩應該捨棄,而不應該希求的。對於成佛來說,這些有漏的世間福德,根本起不到真實的作用。

從本體上來說,以這種取捨之心做的布施,是有漏的雜染善法,而菩薩行持布施波羅蜜多,是無漏的清凈善法。

以做買賣的取捨之心去做布施,就具有上述的過患,所以應該被大乘的智者們所呵斥。

不管是對僧眾作上供,還是對乞丐作下施,如果不是為了弘法利生,也不是以大悲心引發,為了救拔眾生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自己的相續成熟而成就佛果,純粹是為了自己增長福報,獲得種種享受,今世獲得各種回報,來世獲得很大的異熟果,那麼這根本不是大乘的布施,而恰恰是大乘布施的違品,具有嚴重的過失。所以大家在心裡清楚後,就要斷除智者們所呵斥的這些非法行。


推薦閱讀:

菩薩問明品第十
夢參老和尚 講釋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上
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玄義
菩薩四法經典選輯
諸佛菩薩紀念日

TAG:玄奘 | 菩薩 | 大師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