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皇帝】親情抑或權力:乾隆皇帝糾結的取捨

▲乾隆皇帝像

  乾隆皇帝即位之初,為緩和與宗室之間的矛盾,對父皇過於嚴酷的打壓措施進行一些修正,想避免出現父皇那種四面楚歌的境地,但他最終還是失敗了。至少在兩個弟弟面前,他永遠是暴君的形象,而不是可以親近的阿哥。

初登大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康熙皇帝4天之內連續兩次駕臨圓明園,就此認識了聰明乖巧的孫子弘曆。此刻,康熙即將迎來自己70歲生日,這位乖巧的弘曆應該算是雍正送給父親的最好的一件生日禮物。此後,弘曆便被康熙帶到宮中撫養,命運也就此發生根本改變。事實上,由於兒孫太多,康熙皇帝又日理萬機,孫子輩中估計多半都叫不上名字,更別說領到宮中撫養了。相比之下,弘曆顯然是一個幸運兒。  康熙親自指導弘曆讀書,天資過人的弘曆進步飛快,很能贏得爺爺的歡心。有一次,康熙說到宋代學者周敦頤的《愛蓮說》,弘曆倒背如流,令康熙忍不住龍顏大悅。此後,康熙甚至連圍獵和批閱奏摺都會讓弘曆在一旁侍奉。祖孫二人朝夕為伴,感情非同尋常。

▲康熙皇帝像

  有一次,弘曆隨康熙來到木蘭圍場打獵。康熙在用火槍射殺一隻黑熊之後,眼看黑熊已經倒地,便讓侍衛領著弘曆靠近黑熊,教他射箭技術。不料黑熊卻在忽然間躍起,向弘曆發瘋般撲來。見此情形,侍衛們一時間都慌了手腳,但弘曆卻顯得非常鎮定。反應敏捷的康熙迅速舉起火槍再次射擊,將黑熊擊倒,弘曆就此脫險。經過這次驚險之後,康熙圍獵之時不敢再讓弘曆太靠近猛獸,同時也忍不住感嘆弘曆命大福大。  弘曆少年之時就有幸得到兩代帝王的寵愛和教誨,因此被各方一直看好,都將其視為皇帝內定的儲君。但弘曆並不敢由此而自視甚高,畢竟他還是要一直等到父皇雍正去世的那一刻,才可以確切得知自己是否獲得皇位繼承權。  雍正曾深深地體會到康熙朝太子黨爭之禍,於是對建儲制度進行了大膽改革,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雍正元年八月,也就是雍正即位之後第九個月,他就召集總理事務大臣和滿漢文武大臣,宣布了這一決定。在雍正看來,此舉可以有幾個好處:第一,有效化解了皇室內部為儲君之位而產生的爭鬥;第二,朝臣再不會圍繞儲君而攀龍附鳳,結黨營私;第三,皇帝本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旨意施政,不受任何干擾,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實現皇權的順利交接。  公元1735年8月,雍正皇帝在他執政的第13個年頭去世。由於雍正生前曾經對繼嗣問題進行過周密布置,所以在他去世之後,政權的過渡進行得非常順利。雍正去世不到一個時辰之內,在張廷玉的提議之下,大家取出雍正皇帝所遺密旨,併當眾予以宣讀,由此確定弘曆繼承大位。清朝歷史由此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乾隆皇帝從此站在政治舞台的最中央。

寬仁之政

  乾隆皇帝即位之後,按照父親生前布置,立刻任命庄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人為輔政大臣,由此構成核心執政團隊。不久,他以西北無戰事為由,宣布將軍機處就此撤除,軍機大臣鄂爾泰、張廷玉已經擔任總理事務王大臣,另一資歷稍淺的軍機大臣訥親則在總理處擔任「協辦總理事務」或「差委辦事」。  在幾位總理事務王大臣的輔佐之下,乾隆對雍正的許多執政理念都進行了全面反思,對一些過於嚴厲的政策進行糾正,其中很多改變都受到朝野歡迎。清人袁枚曾這樣記載:乾隆元年,每推行一個新措施,下達一個新詔令,全國都會為之歡呼,認為堯舜這樣的賢明君主重新出現了。  乾隆首先本著「親親睦族」的理念,將允禵等被圈禁的宗親一一釋放,允祉等皇叔先後被恢復爵位,甚至允礽的兩個兒子都被封爵。除此之外,乾隆還將當時受年羹堯、隆科多牽連的眾多官員予以釋放和平反,部分人員恢復了官職。對於雍正朝的很多重大要案,乾隆都在維護父親威信的同時,盡量本著寬大為懷的原則重新進行判處。只有允禩和允禟這種特別敏感案件,乾隆沒敢立即作出翻案,而是一直等到了執政晚年才做出改判處理。本著寬大原則,當初受到嚴厲打擊的皇族成員中,大多獲得釋放,有不少人甚至重新獲得爵位。即位3個月之內,乾隆就先後赦免了69名欠帑虧空的官員。一段時間之內,乾隆通過大幅度撫慰措施,既收買了人心,也大大緩和了朝廷內外高度緊張、高度壓抑的政治環境。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乾隆執政之初這些大肆收買人心之舉,也和他政治地位不是非常堅固有著直接的關係。由於受到秘密建儲的限制,乾隆一直沒有皇太子的名號,也因此無法培植自己的羽翼,更談不上什麼政治權力。乾隆繼承大位一段時間之後,他仍然沒有非常充分的人事任免權,對於政權和軍權都缺少足夠的掌控之力。康熙、雍正以來一直處於上升勢頭的皇權,此刻已然處於最低谷。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必須對來自各方的政治勢力採取避讓和妥協的策略。對於幾位總理事務王大臣,與其說是信賴,不如說是依賴。  乾隆曾經對幾位總理事務王大臣說:「政事有失,即為規諫,思慮未周,代為籌劃。」一個「即」字,和一個「代」字,都生動地說明了新皇帝對於王大臣的這種依存關係。因為「即」的意思是不留情面而又迅速,「代」字的意思是「代理」,充分說明了王大臣此時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乾隆對於手下大臣使用這種語言,固然可以體現自己開明的政治思想,但其中所透露的也是執政之初無所依靠的窘迫局面。  乾隆和幾位王大臣之間,尤其是和允祿為代表的宗室之間的不愉快,漸漸顯現。其中最明顯的事情就是,庄親王允祿所分管宗人府事務,作為皇帝的乾隆竟然無從插手,無權干涉。乾隆元年十月,雍正皇帝的梓宮被送往易州泰陵安葬,治喪之事告一段落,乾隆需要開始挑起處理國家大事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乾隆總能不時感受到總理事務王大臣的牽制,內心多少也會感到一絲不快。但他只能暫時作出忍耐,不便立即發作。此時此刻,乾隆想必已經越來越清楚地感受到政壇的複雜性:那些始終圍繞自己的歡呼聲背後,其實是盤根錯節的各種政治勢力在纏鬥。這個緣故,他開始越來越後悔當初撤除軍機處的莽撞之舉。可以說,在執政一段時間之後,他已深切感受到多方牽制,漸漸地懂得了父親當初巧妙設置軍機處的深遠用心,同時也迫切希望迅速建立一個能夠完全順從己意的政權機構,培植自己的心腹大臣。  在經過一段時間比較之後,他發現總理事務王大臣之中,皇叔們雖說是宗親,卻遠不如非宗室的張廷玉等人忠心,甚至總想在利益面前分一杯羹。相比之下,鄂爾泰和張廷玉反倒是可以委以更多信任之人。就這樣,乾隆相關政權機構設置和人員遴選的想法,慢慢地變得清晰起來。

權力之爭

  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乾隆借口三年服喪期將滿,果斷宣布撤銷總理事務處,同時恢復軍機處,並在編製規模和人員設置上都較雍正朝有了較大突破。幾位王大臣中,允祿和允禮兩位皇叔並沒有被列為軍機大臣,作為宗室遠支的福彭,也被排除在外,鄂爾泰和張廷玉2人重新得到任用,回到軍機處入值。訥親也重新成為軍機大臣,此外還增加了海望、納延泰、班第3人,使得軍機大臣的數量達到6人,與雍正朝相比,增加了一倍。  允祿和允禮此前擔任總理事務王大臣,代表的是宗室力量,但正是這些宗室人員在被提升或恢復爵位等待遇之後,一直不能滿足現狀,給乾隆初期執政造成很大牽制。有鑒於此,乾隆正好藉助于軍機處的成立,對以允祿為代表的宗室勢力進行打壓。  重權在握的兩位皇叔,情況也有不同。允禮長期患病,對於職權沒有表現出貪慾。軍機處成立前後,他患有足疾,行走不便,所以心思全在自己的身體,王大臣一職被削奪之後,正好是一種解脫,可以安心回家養病。乾隆三年二月,允禮被病魔糾纏,就此離開人世,恰好也算躲過了乾隆打擊宗室的一波風浪。允祿則不然。允祿自康熙朝就一直受寵,雍正朝繼續得到恩遇,到了乾隆朝則更是位高權重。此外,乾隆和這位皇叔之間還有一層非常特別的關係。康熙晚年,出於對乾隆的喜愛,將其帶入宮中撫養,生活上就是一直由允祿的母親密妃照顧。這個緣故,乾隆和這個皇叔之間的感情非同一般。  然而,正是這種特別的關係,讓允祿有點忘乎所以。在這之後,允祿對於宗室事務的過多干涉,越來越引起乾隆的極度不快。而這種不快終於可以藉助于軍機處的成立得到徹底排遣,允祿就此被排除在政治權力的核心之外。  允祿明白自己已經失去皇帝的信任,不由得立刻想起雍正當年大肆清洗宗室、殘酷打擊異己的情景。由此開始,他漸漸變得瞻前顧後,唯唯諾諾,生怕惹出什麼事端,招來什麼禍患。沒想到的是,允祿這種畏罪情緒和避禍心態竟然成了日後受到懲罰的兩個罪證之一。不久之後,乾隆指責允祿只知專心取悅於人,遇事不肯承擔責任,不知為國分憂。乾隆給允祿開列的第二個罪證是營私結黨,私下與弘皙、弘升等宗室成員密切交往。很顯然,相比較第一條罪狀,這一條罪狀才是允祿獲罪的根本。  與父親雍正相比,乾隆在處理和宗室的矛盾方面,態度相對溫和許多。然而,宗室貴胄對於乾隆的示好之舉並不十分滿意,對於允祿受到打壓也很多抱怨。一段時間之內,尤其是允禮去世之後,允祿就是宗室勢力的代表人物。宗室貴胄認為,允祿至少擁有擁戴和輔佐之力,打壓允祿顯然有失公平。這之後,他們大多疏離皇帝而更多地向允祿靠近,庄親王府成為弘皙等人聚集之地。  乾隆即位之後,對宗室有很大遷就和照顧,但沒有想到宗室勢力就此抬頭,而且漸漸顯示出難以控制的跡象。恰在這個時候,圍繞允祿而發生了這些互相攀援行為,這不能不尤其引起乾隆的高度警惕。在經過一段時間調查之後,乾隆甚至發現,得到自己寬大處理的弘皙居然順著杆子往上爬,有了窺伺皇位的野心。因為他經常會悄悄地請來巫師算命打卦,藉助占卜詢問諸如「皇帝還能活多久」、「自己能否升遷」之類問題。  弘皙從小就知道父親允礽是皇太子,作為允礽的嫡子、康熙的嫡孫,他不能不早早地就做上皇帝夢。然而,這一夢想隨著父親允礽的被廢黜終於宣告破滅。雍正即位之後,封弘皙為親王,授予他不少特權。但弘皙對於這些優待並不甘心。他在內心深處認為,大清帝國就應該由康熙傳至允礽,再接著傳給他。既然本該屬於自己的嗣統被別人奪取,他便只能對雍正維持表面上的尊敬。當他受到乾隆的禮遇之時,也覺得乾隆是因為欠了他一個皇位才對自己這麼客氣,因而越發有了做皇帝的夢想。他小心查看周圍可以結援的勢力,當他注意到允祿的力量漸漸強大,就不能不趕緊予以攀附。  乾隆在摸清楚這些情況之後,很快對他們做出嚴厲懲處:允祿被罰俸五年,弘皙則被永久圈禁。  這件事情給剛剛即位的乾隆提出了一個嚴重的警告:宗室之中總會有人質疑他的嗣統,而且也隨時會有人試圖取而代之。經過這些教訓之後,乾隆對於組建執政團隊漸漸有了一個明確的理念:迴避宗親。不管是可信的還是不可信的,都要完全迴避。而且,這個原則漸漸形成了定製,在此後乾、嘉、道各朝凡一百多年,都一直得到延續,宗室成員鮮有能進入軍機處者。

親情糾結

  乾隆即位之時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是五弟,名叫弘晝;一個是幼弟,名叫弘瞻。兄弟之間,關係都非常密切。  弘晝自小和弘曆結伴長大,身份地位也一直相差無幾,眼看哥哥成為皇帝,性格一貫孤傲的他多少有一點不服氣隱藏在心底,並且遲早會找一個渠道發泄出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他仍然沒有把阿哥當成皇帝看待,至少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尊重。但是,他幾次情緒爆發的場合和對象,顯然都選擇錯了。  在一次議政時,弘晝和訥親發生爭執,居然向著這位軍機大臣重拳相向,場面非常尷尬。俗話說,打狗還要看主人。乾隆看著怒氣沖沖的弟弟,彷彿忽然之間體會到弟弟撒氣的真正原因,不由得不在引起極度反感的同時,也提起一份警惕。接下來的一次,弘晝奉命主持舉行八旗科目考試。由於時值中午,弘晝想請當皇帝的阿哥先去用膳休息,但乾隆也是個事必躬親的皇帝,尤其害怕旗人子弟考場作弊,所以遲遲未動。不曾想,弘晝忽然之間爆發情緒。他極為不快地對乾隆說:「難道你連我也不信任?」面對弘晝的突然爆發,乾隆愣住了。第二天,回過神的弘晝向乾隆請罪,乾隆毫不客氣地說道:「我是不想和你頂撞起來,那樣的話,你就只能是死罪。」  弘晝大概是終於意識到阿哥已經在做皇帝了,桀驁不馴的性格總算有了一些收斂。沒想到不久之後,他再一次得罪阿哥。在一次給皇太后請安的過程中,多少顯得有些漫不經心的弘晝把跪拜的位置搞錯,居然搶佔了皇帝的位置。不管是有意無意,弘晝已經鑄成犯上的大錯。乾隆當場予以嚴厲斥責,還對弘晝處以罰俸三年。乾隆對於弘晝的忍耐,大概在此時已經到達了一個極限。  此後,弘晝奉命和允祿等人一起清點倉儲,卻只想敷衍了事,再次惹惱乾隆。乾隆當即命令宗人府對其議罪。宗人府哪敢得罪王爺,只想從輕處置,結果引發乾隆非常不滿。除了對宗人府宗正進行處罰之外,還將此案移交都察院查辦。都察院以為皇帝的意思是要嚴辦,於是宣布將諸位王爺革去爵位,沒想到這仍是得罪了皇帝。乾隆當即宣布將都察院主要官員革職,只對弘晝等人作出罰俸一年的處分。無論是宗人府,還是都察院,都很難揣摩皇帝的心思,以至於先後因為處罰不當而遭到乾隆的處罰。  其實,不光是辦案人員,就連乾隆本人在處置弘晝時也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太重的處罰會讓人覺得不近人情,太輕的處分會起不到對弘晝等人的警告作用。正是這個原因,乾隆才會表現出極度的猶豫,最終遷怒於人。  而弘晝總算領教了皇帝的威嚴,不得不向做皇帝的阿哥低下高貴的頭顱。從此以後,弘晝以一種近乎變態的方式折磨自己,發泄心中的憤懣和不滿。事實上,他可能也是經過了漫長的思考,才最終選擇以一種非常殘酷的方式來避禍。弘晝經常把自己的房間布置成陰森恐怖的靈堂,命令家丁把飯菜都當成祭品來做,更有甚者,他經常命令左右隨從在他吃飯期間一直高奏哀樂,以此增加氣氛。很顯然,在常人眼中,弘晝完全就是一個精神病人,所作所為都令人匪夷所思。乾隆三十五年,弘晝終於去世,結束了他這種痛苦而又漫長的非凡表演。  與弘晝胸懷萬丈抱負不同,弘瞻是一個標準的紈絝子弟,除了會寫幾句歪詩之外,幾乎一無是處。乾隆對於這個乖戾的弟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弘瞻則肆意揮霍著這種寬容,肆意妄為。乾隆二十八年,弘瞻夥同別人販賣人蔘牟取暴利一事遭到告發。這令乾隆感到顏面盡失,立刻將弘瞻交軍機大臣審訊。審訊結果,乾隆得知弘瞻長期罔顧王法,牟取私利,甚至企圖和軍機大臣阿里袞達成幕後交易,委託其安插自己的親信進入官府。乾隆一直認為弘瞻只是貪玩暴戾,不諳世事,沒想到他居然也悄悄干起結黨營私之舉,甚至將手伸進自己的核心機構——軍機處,於是就此下令將弘瞻革去親王爵位,並永遠停俸。  弘瞻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看到哥哥發這麼大火,驚嚇之餘,竟然一病不起。乾隆得知弟弟病危,趕緊前往探視。而弘瞻自知罪責難逃,強拖病體向阿哥叩安。乾隆看到虛弱不堪的弘瞻,不禁忽然心軟,除了下令御醫全力救治之外,還就此恢復了弘瞻的爵位。但沒想到的是,弘瞻還是在兩年之後離開了人世。  弘瞻的辭世,令乾隆悲傷不已。他沒有料到一向乖戾的弟弟竟然如此不堪一擊,被自己的懲罰和威嚴所完全擊倒,並且就此撒手人寰。在此之前,另外一個弟弟弘晝已經成為精神病人,而且永遠無法和自己達成和解。可以說,兩個弟弟先後都以非常極端非常殘酷的方式離他而去,乾隆不能不感到一種莫名的痛苦和孤獨。

來源:《文史天地》雜誌總第212期

推薦閱讀:

總有取捨之日,哪能兩全其美
不同的年紀,該有不同的取捨
德家:人生,要懂得取捨
得失之間,取捨之時

TAG:親情 | 權力 | 皇帝 | 取捨 | 糾結 | 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