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核輻射導致哪些疾病?
日本的核泄漏危機讓全球都繃緊了神經,各國都出現了搶購碘鹽、碘片來預防核輻射的事件。人們恐慌的不是地震,不是海嘯,而是核輻射。到底核輻射有什麼威力竟然可以讓我們懷疑2012是不是真的要來了呢?它究竟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核輻射是放射性物質以波或者微粒的形式發射出來的能量。影響人類的核輻射主要有三種,即α、β、γ射線。α射線只有進入人體才會造成傷害;β射線照射皮膚後會有明顯燒傷。這兩種射線影響距離比較近,只要輻射源不進入體內,影響就不會太大。γ射線與X射線類似,穿透性強,危害距離遠,可直接穿透人體,但危害比其它兩種射線要小。
iStockphoto/Thinkstock核輻射來臨,人人自危
核輻射存在於所有物質當中,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核輻射,少量的核輻射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專家們測算表明:全人類集體輻照劑量中,3/4來自自然界;約1/5來自醫療及診斷;核電的份額只佔1/400。但如果在短時間內遭受了大劑量(高於0.1雷姆)的輻射,那就會威脅人體健康了。以下是不同劑量的核輻射(單位:雷姆)對人體的危害:
放射性物質主要經由呼吸道、皮膚、以及食物進入人體。由於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一般都在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核輻射會影響幾代人的健康。早期的核輻射在治療下會有緩解的癥狀,但它可能會在體內潛伏一段時間,其引發的後續危害不可預計。
急性放射病可引發噁心、嘔吐、疲勞、發熱和腹瀉;嚴重者有感染、出血和胃腸功能紊亂癥狀;更為嚴重的神經細胞、消化道細胞、人體免疫系統受到重大損傷。不過,核輻射對人最大的威脅是導致白血病、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以及其它癌症。這是由於,輻射阻滯了細胞的新陳代謝,使得細胞大量生長而導致癌症。
另外,由於輻射可導致基因突變,因而可能引發致畸風險,這種致畸作用主要危害後代,也即遺傳損害。這已經被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泄漏事件所證實:生活在切爾諾貝利周邊約80公里內的1.1萬成年人和2000名兒童,比正常人患癌症、出生缺陷和早逝的概率都高出好多。
因此,遭遇核輻射危機時,我們要儘可能遠離輻射,無法及時撤離時,就要保護身體不要接觸輻射。另外,遵循政府的指令服用碘片,如福島核電站泄露的主要物質是碘131,碘131吸入人體後會可引發甲狀腺疾病,嚴重者會引起癌變。服用適量的碘可以碘片可封閉甲狀腺,阻止放射性碘131侵入甲狀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過量服用碘片會引起碘中毒,甚至會致命。
而且,碘片並非阻止輻射的「萬能葯」,要想遠離放射病,還是需要政府更加安全的利用核能,否則,人類就真的「杯具」了。
推薦閱讀:
※服碘為何能防核輻射
※美國航母17人遭核輻射 肥皂浴後成功去除(圖)_
※核輻射
※核安全醫學專家解讀:公眾如何防護核輻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