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疏離中國或雙輸

日本經濟要疏離中國?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經濟界炒作「中國悲觀論」,並且鼓吹日本經濟要「去中國化」。眾所周知,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在經濟上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日本經濟真的可以逐漸「疏離」中國嗎?對雙方影響幾何?

或影響中國出口及就業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如果日本經濟真的疏離中國,可能對中國造成哪些影響?

馮昭奎:在2002年至2008年日本的小泉內閣時期,中日出現過政冷經熱局面,當時日本經濟界就在對華直接投資方面提出了所謂「中國+1」策略,即不能把投資都放在「一個籃子——中國」。從產業鏈方面而言,日本對華出口以高端產品居多,處於產業鏈的中高端,相對而言,中國對日出口則以中低端產品居多,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就領域而言,在節能環保等方面,日本技術較為先進,在這些領域中國很需要同日本企業合作。因此,日本經濟若疏離中國,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現在也有觀點認為,中日經濟降溫,對日本影響更大一些。實際上當兩國貿易額下降時,我們應從兩國對對方國家的出口額占各自GDP比重多少來看待這一問題,應該以GDP作為「分母」,而照此方式計算的結果顯示,兩國對對方國家的出口占各自GDP的比重差不多,如果兩國經貿關係「降溫」,雙方的經濟都會受到衝擊。

關山健:如果不是與歐盟或東盟等共同體比較,而是單個國家間進行比較,日本現在仍舊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對象國,第二大出口對象國。此外,中國對歐美的出口,也有很多依賴從日本的進口。

日本對華出口中,半導體和電子線路等電子產品、金屬加工產品和汽車發動機等一般器械、塑料等化學產品、鋼鐵和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產品等佔了絕大部分。中國利用從日本進口的這些零部件、原材料和加工產品,面向國內市場和歐美市場製造產品。以2011年數據為例,中國從各國進口的鋼鐵中,有21.8%是從日本進口;進口的一般器械中,日本佔19.6%;進口的運輸器械中,日本佔19.0%;進口的電子產品中,日本佔10.4%。

另外,近年來,東盟向中國出口中間零部件增多,中國與東盟間貿易的背後,也有不少來自日本在東盟的企業。可以說,中國通過成為日本企業的製造基地,工人獲得了就業機會,對歐美市場的貿易也實現了盈餘。不過,中國近年來用工成本日益提高,現在已經與泰國和菲律賓等東盟國家處於同等水平。因此,開始出現很多日本企業將製造基地從中國向越南和緬甸等地轉移的趨勢。如果日本的製造企業進一步疏離中國,可能會影響中國國內就業和對歐美貿易盈餘。

「經濟牌」力度有限

《國際先驅導報》:在中日多年的交往中,經濟往來呈現何種趨勢?對雙方而言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馮昭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擴展到國際層面,從原則上講中日經濟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基礎,長期以來,經濟交往在中日關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經濟交往過程主要是兩國民間人士的交往。中日兩國復交前,中國曾提倡「以民促官」,即以民間交流促進官方關係的發展。從這一角度而言,促進經濟交往有利於促進兩國民間的相互理解,有利於促進兩國政治關係的發展。

關山健: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兩國就已經開展了民間貿易。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時,日本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對象國,12%的出口和22%的進口是面向日本的。此後40年里,中國與日本建立起了深厚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人員往來也增加了。回顧過去40年間的中日關係,無論中國政府還是日本政府,都不希望政府間關係的惡化波及經濟關係。

《國際先驅導報》:在中日釣魚島危機期間,用「經濟牌」促進釣魚島問題解決的民間呼聲較高,您對此怎麼看?

關山健:這次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的事件之後,我看到過有媒體報道說,中國海關當局延遲對從日本進口產品進行通關檢查。然而,實際上,延遲通過檢查的影響比較有限,「經濟牌」效果可以說並不大。

劉江永:無論是日本右翼鼓動企業從中國撤資,或中國民間抵制日貨,實際上都沒有改變兩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事實上,安倍內閣正在利用目前的時機進行對外經濟戰略的調整,未來,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度,都可能成為日本中長期國際經濟戰略的重點。

日企恐「受不了」

《國際先驅導報》:日方主動疏離中國的做法是否現實?對日本的政治及經濟會否有影響?

關山健:日本經濟此前對中國依賴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中國是製造基地,另一個是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作為製造基地,中國對日本企業的魅力正逐漸喪失,預計日本企業疏離中國的動向會持續下去。然而,中國的市場對多數日本企業來說,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無論在當前還是今後,中國市場對日本企業的重要性不會改變。

劉江永:從近期看,日本經濟並未因為同中國貿易的減少而明顯下沉。安倍執政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的確導致日元貶值,日本股市、樓市回升,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走高。但是,安倍經濟政策也潛藏著風險。從全局和長遠看,一旦日本企業疏離中國,今後再想恢復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相當困難。安倍主張對中國採取「政經分離」政策,即在政治方面同中國較量,在經貿及其他方面交流仍需維持。這說明,在日本看來,中國仍是有利可圖的,是有著長遠經濟利益的。

馮昭奎:中國距離日本很近,號稱「一衣帶水」,而且中國國土遼闊、市場巨大、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投資條件較好,長期以來中國是日本最重要的經貿夥伴。中日經濟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捨難分的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係。近年來,儘管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印度等也在發展,但各方面的條件不如中國,日本經濟界仍希望政府與中國搞好關係,在經濟上完全撤離中國對日本經濟界而言很難做到。

中日經濟本應互利雙贏,如果日本經濟界疏離中國,無疑將對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在一些領域,如節能環保等方面,中國方面有巨大需求,擁有先進技術的日本企業則可以通過與中國合作取得豐厚利潤,而一旦撤離,一些日本企業恐怕將「受不了」。

推薦閱讀:

外國人最不能忍受的十大中國美食
中國國學網-- 《周易》的思維方式(4)
[整理版]中國喪葬文明
2015上半年中國書業大勢大事
中國民間流傳的 俗語諺語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