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 醫學氣功療法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防治氣功是在中西醫理論對糖尿病認識的基礎上,結合氣功的調身、調息、調心編製而成的辨病對症功法。該功法是南京中醫藥大學氣功研究所多位專家、教授智慧的結晶,經多年臨床驗證表明,確實行之有效。為了使這一簡單易行的辨病對症功法得到更好的推廣和提高,下面就其功理進行更為深入和全面的探討。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基本病理生理改變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和繼發的維生素、水、電解質代謝的紊亂。中醫稱之為「消渴病」,把飲食不節、情志不暢,腎陰虧損作為主要病因。根據糖尿病多飲、多食、多尿的三多癥狀,而將消渴病分為上消、中消和下消。即口渴多飲,肺熱津傷者為上消;多食善飲,胃熱熾盛者為中消;多尿如脂,腎陰虧損或陰陽兩虛者為下消。我們創編的這套「糖尿病防治氣功」功法,正是基於上述病因、病理、總結而成的。全套功作共十節,做一遍約需30分鐘。相應功理功法
第一節 提氣開功式[功法]兩腳併攏,兩手自然下垂,松靜站立,默念60個數,兩手臂從體側上抬,掌心向下,與肩平時,翻轉掌心向上,兩手臂繼續上抬合掌於頭頂上方,同時兩腳跟抬起,此過程採用吸氣。兩手掌由掌心相合,變為手背相靠,掌心向外,配合呼氣,兩手向兩邊在體側下落恢復開始姿勢。此式重複9次。[功理]糖尿病總的病機為「陰虛火旺,故滋陰降火當屬解決的主要矛盾。練功開始即通過默念60個數,而起到放鬆入靜、排除雜念、滋補陰液、降火除煩的功效。6、9之數當合《易經》的陰陽之理,默念6之十倍數60,暗含增補陰液之意。認真練習,細心體地,以誘導自己儘快進入松、靜、自然的氣功狀態。吸氣時,兩手掌掌心向下採集地陰之氣,繼而轉掌向上採集天陽之氣,意想陰陽二氣採在手,合掌於頭頂上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陽相合,而成一完整之太極,每一次的吸氣即完成一次意念的聚集過程。通過意到氣到,而使氣從頭頂百會穴沿百會--會陰之中軸線(中脈),下達小腹中央丹田部位,起到增強元氣,發動氣機的作用。第二節 丹田吐納法[功法]左右晃動身體10次左右後,端正身體。兩手由體側移至小腹丹田處,兩掌相疊,虎口交叉(男左手靠腹,女右手靠腹),意念集中於下丹田,呼吸由自然呼吸逐漸過渡到順腹式呼吸,此呼吸法形成後,慢慢加大呼吸的幅度,並減少呼吸次數。開口吐腹中之穢氣,吐畢舌抵上齶,由鼻徐徐吸入清氣,再閉口,舌抵上齶。輕閉兩眼,然後用口吐氣。共做9次,令身中熱氣外散。[功理]《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人體生理活動正常的現象,如果這種現象遭到破壞,陰陽失去平衡,那就是病理現象。糖尿病的陰陽失衡,總體來說表現在陽偏勝,陰偏哀。本節一開始,通過在氣功態下左右自然晃動身體l0次,以求建立起陰陽協調平衡的心理準備。疾病的發生、變化既然是陰陽失調所致,因而協調陰陽就成為治療的基本原則和最終目的。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平,就是協調,協調就是使其達到新的平衡狀態。期, 這裡含有目的的意思。均、勻、深、長的腹式呼吸,可大幅度地改變腹腔的壓力,從而增強胃腸道的蠕動,提高消化吸收機能,為小腹下丹田元氣的積聚打下堅實的基礎。腹式呼吸形成後,再配合開口吐腹中之穢氣,可令身中之熱氣最大限度地外散。通過呼氣時熱氣的外散,帶動「陽偏勝」病理現象,從全身的大小毛竅、孔、穴外出,而得以解除。第三節 三田調氣法[功法]兩手掌垂於體側,靜立半分鐘,翻轉掌心朝外,兩手臂上抬,合掌(蓮花掌)於上丹田前,意念蓮花開放,隨著身體的左右旋轉,蓮花掌在上丹田前亦不斷地擺約半分鐘後,稍停片刻,改成十指相對,兩手勞宮穴對準上丹田,兩手隨著身體的左右旋轉,亦不斷地擺約半分鐘(上述動作高血壓患者慎用)。稍停片刻後,兩手由十指相對改成蓮花掌,慢慢下落於中丹田(膻中穴)處,停約半分鐘,身體及手的旋轉動作同上。慢慢下落於中脘處,動作同上。再慢慢下落於下丹田處,動作亦同上。[功理]中醫將消渴分成上消、中消和下消,分別與肺、胃及腎有關。中丹田所在部位即胸部正中, 與心肺最為臨近,下丹田所在部分即小腹正中,與腎最為臨近。中脘穴雖不稱為丹田,但它為胃之募穴, 《循經》雲:「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故治中消之胃熱,當首選中脘。上述中丹田(膻中)、中脘、下丹田(氣海)在治療上、中、下三消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腧穴),這己被大量的臨床實踐所證實。上丹田所在部位即腦之正中(偏後)相當於松果體所在部位,它與廣泛的大腦皮層最為臨近。據現代科學研究認為,每一種疾病在大腦皮層的某一區域都有相應的控制中樞,如能調整、刺激與糖尿病有關的 皮層中樞,則消渴之難題當會迎刃而解。通過蓮花掌在上丹田、中丹田、中脘和下丹田四個部位的擺動,意念蓮花開放,從而激發這四個部位的經絡、腧穴之經氣,起到清熱潤肺、生津止渴;清胃瀉火、養陰增液;滋陰固腎之效。第四節 脘腹按摩法[功法]男左手掌(女右手掌)勞宮穴貼於左脅胰腺部位,右手掌(女左手掌)疊於左(右)手背上,意念勞宮向胰髒髮氣約半分鐘,輕輕旋轉手掌,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旋轉36圈(可將旋轉按摩之範圍擴大至脘腹部位)。兩手移開身體,約15cm,再向左脅部(及脘腹部)壓氣,不停地隨呼吸拉氣和壓氣,吸時拉、呼時壓,約進行半分鐘。再上、下;左、右移動約半分鐘。兩手慢慢垂於體側。[功理]胰,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位於胃的後方,在第l、2腰椎的高處,橫貼於腹後壁,其位置較 深(偏左)。膜形態細長,可分為膜頭、膜體和膜尾三部分。胰頭部寬大被十二指腸包繞。胰體為膜的中間大部分,橫跨下腔靜脈和主動脈腹部的前面。胰尾較細,伸向左上,至脾門後下方。胰由膜腺外分泌部和胰腺內分泌部混合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可分解蛋白質、糖類和脂肪,幫助消化。內分泌部分泌胰島素,可調節血糖的代謝。通過手掌在胰腺部位(可擴大到脘腹部)的輕輕旋轉及拉氣、壓氣動作,可將下丹田之氣在意念的引導下,經任脈上行→膻中→手三陰→兩手勞宮穴,再發向胰腺和脘腹部位。這種發氣法叫做自我發氣法, 在發氣過程中,配合動作、呼吸和意念,此時的思維活動,完全是良性思維(利導思維)。根據日本·春山茂雄博士所著《腦內革命》一書的介紹,當採取利導思維的時候,體內產生的物質就有益於身體。當經常意想勞宮向胰部發氣時,就能使胰島分泌胰島素的水平趨於正常,從而有利於調節血糖。第五節 三焦清理法[功法]左手掌貼於胸部正中(膻中穴),沿任脈向下撫按至下丹田後,右手掌貼於胸部正中,沿任脈向下撫按至下丹田,兩手掌交替進行約半分鐘。採用上式方法沿左乳中線和右乳中線重複上述動作。兩手慢慢垂於體側。[功理]之所以會有上、中、下三消的產生,我認為與三焦的功能失利有關。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是通行元氣,二為水液運行之道路。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故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中藏經》認為三焦「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疏通之意;瀆,溝渠。決瀆,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說,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胃和腸、腎和膀胱等許多臟腑的協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夠通利,則肺、脾、腎等輸布調節水液的功能也難以實現其應有的生理效應。所以,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作「三焦氣化」。而消渴與水液代謝的關係是極其密切的,因此,通過本節的三焦清理動作,可以起到增強「三焦氣化」的功能,從而達到緩解消渴癥狀的目的。第六節 呼吸停閉法[功法]兩手抱球於小腹前,全身放鬆,兩眼微閉,舌抵上齶,用吸一呼一停呼吸法,意守下丹田,默念字句:「自己靜」,即吸氣時默念「自」,呼氣時默念「已」,停時默念「靜」, 重複此呼吸9次,唾液增多,可分三口咽入下丹田。兩手由抱球狀移到小腹部位並虎口交叉,吸氣時,腹部盡量向外凸起,不能再凸時,然後呼氣,腹部逐漸向內凹陷,盡量向脊椎靠近,重複此呼吸9次。兩手慢慢垂於體側。[功理]默念字句,呼吸停頓,舌體起落,氣沉丹田等動作,具有大腦靜、臟腑動的特點,有培補元氣、靜心寧神、調和氣血、協調臟腑等作用。臨床實踐證明,此法對消化系統疾病療效顯著,對其它各種慢性病的療效也較好,能健身強體、防病治病。長期練習呼吸停閉法,可形成深長細勻的呼吸,隔肌運動幅度加大,胃部及胰腺均受到隔肌上下運動 時的按摩作用,使胰島細胞功能相應增強。以X線觀察,練此呼吸停閉法的過程中呼氣和吸氣時的膈肌運動,發現膈肌上下活動範圍可達8橫指(約150毫米),為平時的3至4倍。膈肌運動幅度的加大,可使腹內壓的改變明顯增強,再加之停閉的方法,使增加的腹內壓能持續一段時間作用於胃、腸和胰。默念字句,是一種利導思維的訓練,據研究證實,利導思維能產生有利於身體的物質,通過人體的自 動調節功能,而使血糖及糖尿病的各種癥狀回復到正常狀態。第七節 宣肺理氣法[功法]兩臂在體側外旋劃弧至腹前,然後捧起,手心朝上,指尖相對至胸口膻中穴處,兩臂內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然後兩臂同時向左右展開,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展臂推掌的同時,呼氣讀「 」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從兩側自然下落,再按上述要領作第二次呼氣讀字,做六遍後做一次調息。[功理]三消中之上消,其癥狀有口乾舌燥,煩渴多飲,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肺熱熾盛,耗液傷津,故口乾舌燥,煩渴多飲。肺主治節,燥熱傷肺,治節失職,水不化津,直趨於下,故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是內熱熾盛之象。本節動作,通過展臂推掌,一方面能吐故納新,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能起到潤肺之效。配合發「四"音,能激發肺經之脈氣,起到清熱潤肺,生津止渴之效。長期練習本節,便可宣肺理氣,從而緩解上消的癥狀。第八節 健脾益胃法[功法]兩手隨吸氣之勢,由體側如捧物之狀上抬,手心朝上,抬至膻中穴時,兩手相交,左手外旋上托,右手內旋下按,念字呼氣,發出「呼」聲,呼氣盡時左手上托至前額上方,右手下按右胯旁。然後閉目用鼻自然吸氣,左手小臀外旋變為立掌。手心朝臉從面前下落,與此同時右手小臂外旋。使手心向胸前,指尖向上沿胸前上穿。兩手在胸前相交,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吸氣盡,然後右手翻轉上托,左手翻轉下按做第二個呼氣讀字,共做6次後調息。[功理]三消中之中消,其癥狀有多食易肌,形體消瘦,大便乾燥,苔黃,脈滑實有力。 胃火熾盛,腐熟水谷力強,故多食易肌。陽明熱盛,耗傷津血,無以充養肌肉,故形體消瘦。胃津不足,大腸失其濡潤,故大便干,燥。苔黃,脈滑實有力,是胃熱熾盛之象。本節動作,通過兩手臂上、下交替運動,能牽引脾之經氣運行。由於脾主四肢肌肉,故通過上肢的運動,能促使脾主運化的功能正常。同時配合發「呼」音,並以意領氣,能牽引脾經之脈氣,由大趾尖端趾甲內側隱百穴,上行腹內入脾臟,在健運脾士的同時,清胃瀉火,養陰增液。細心領悟脾經之脈氣的運行,何愁中消之癥狀不減?第九節 益腎滋陰法[功法]隨吸氣之勢,兩臂由臀部(環跳穴)經腎俞穴上提(兩手指尖朝下)至胸前。接著兩手向上、向前劃弧,兩手指尖相對,在胸前成抱球狀。呼氣並讀「吹」字,同時屈膝下蹲,兩臂抱球自然下落,上體儘力保持正直,足趾抓地,膝關節與足尖相垂直,提肛縮腎,小腹儘力後收,臂部上提。兩手繼續下落過膝後自然下垂,下蹲深度可根據個人體質不要勉強,以保持提肛不松為度。身體隨吸氣慢慢站起,吸氣盡,身體立直如預備式。共做6次後調息。[功理]三消中之下消,是由腎陰虧虛所致,其癥狀有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乾唇燥, 舌紅,脈沉細數。腎虛無以約束小便,故尿頻量多。腎失固攝,水谷精微下注,故小便混如脂膏,有甜味。口乾唇燥, 五心煩熱,舌紅,脈沉細數,是腎陰虧虛,虛火妄動之象。本節動作,先由兩手背從環跳穴上行貼於腎俞穴,意想由外勞宮穴向兩腎灌氣,激發腎臟功能,起到滋養腎陰之功效。繼而兩手在胸前撐圓,然後屈膝下蹲,由於腎主骨生髓,通過身體的下蹲,能起到強腰 壯腎,增強腎氣之效。另外配合發「吹」音,能激發足少陰腎經之氣,使腎經之脈氣,由足掌內湧泉穴, 上行貫穿脊柱入腎臟。認真、細心體察腎經之脈氣的運行,並使動作準確到位,便可起到益腎滋陰之效,從而使下消癥狀能 得以緩解。第十節 引氣歸元式[功法]兩手掌重疊置於小腹丹田部位。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靠腹,意守丹田2分鐘。搓手10次,擦臉10次。雙目慢慢睜開,練功結束。[功理]兩手重疊,置於小腹下丹田部位,能使前面9節練功過程中產生的氣(能量)吸回小腹,從而使小腹丹田之元氣增強。由於小腹下丹田距兩腎最近,故能量對腎的影響也最明顯。 腎位於腰部,脊柱兩旁,左右各一,故《素間·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由於腎藏有「先天之精」,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在五行屬水。它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和水液代謝;腎主骨生髓,外榮於發,開竅於耳和二陰,在志為恐與驚,在液為唾。由於足太陰膀脫經相互絡屬於腎與膀脫,腎與膀胱在水液代謝方面亦直接相關,故腎與膀胱相為表裡。由於糖尿病主要病機為陰虛,故滋腎為主要矛盾,引氣歸元,增強了益腎滋陰之效。完練功需謹慎,此處僅提供參考,盲目練習,後果自負。臨床報告總結請回復:糖尿病氣功臨床生命健康與養生「運動·格物·探索」訂閱號:lifecore合作微信:coreseek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