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虛詞總結
關於虛詞總結
目次
一 ,虛詞的重要性
二,古代漢語虛詞的研討
三,關於虛詞注釋幾個簡明的主張總結 導入
文言文中的詞語大概上與當代漢語相似,包羅實詞和虛詞,實詞主其義,虛詞通其氣,在詞句中,虛詞不克單獨成句,意義鬥勁概括,主要起通語法表語氣的作用,文言虛詞"以""而"在文言文閱讀中出現的頻率較高且用法龐雜
釋義
『辭書釋義』沒有完好的詞彙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效力意義的詞。漢語虛詞包羅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
虛誇不實的言辭。 『語文名詞』虛詞是不克單獨充任句法身分的詞,有連結或附著各式實詞的語法意義。依據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產生聯繫,產生什麼樣的聯繫,可以把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六類(見"《中學教授語法體系提要[試用]》")。副詞能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不克修飾名詞。介詞不克單獨充任謂語;常常附著在名詞、代詞、動詞前邊組成介詞構造;有些介詞可附著在動詞後組成一個整體,相當於一個動詞。
一,虛詞的重要性
昔人遣詞造句,虛詞更重要。 劉淇《助字辨略》序說: "構文之道,然而實字虛字兩頭,實字其體骨,虛字其性情也。蓋以文代言,取肖神理,抗墜之際,軒輊異情,虛字一乖,判於燕越………且夫一字之失,一句為之蹉跎,一句之誤,通篇為之窒塞,討論可闕如乎?"充裕證明虛詞的重要性。向來,"實"和"虛"具有一致的意義,而相橫豎足以相成,如同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惡、醜,沒有假、惡、醜,就沒有真、善、美。
二,古代漢語虛詞的研討
第一種,訓詁辦法。
第二種,語法的辦法 呂叔湘《文言虛字》; 何樂士《古漢語虛詞通釋》
第三種,虛詞來歷的研討 韓崢嶸《古漢語虛詞手冊》
第四種,史冊鬥勁的辦法 如:丁聲樹:釋弗不;
第一種,訓詁辦法。如:
訓詁是"注釋",便是用今世的語言來注釋疏通古代的文獻語言,用普通易懂的語言來注釋生僻難明的語言。
(1)"何則,何者,何也、是何也、是何、何哉、緣何、若何、如之何、此皆文中自問之辭,於是引起下文來" (盧以緯《助語辭》)
(2)"能不、能無、能勿、俱反問辭,見其不克也。" (袁仁林《虛字說》)
(3)"《論語》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雖告之曰猶雲若告之曰,亦假令之辭也。" (劉淇《助字辨略》)
《 爾雅》:"朕、餘、躬,身也" 。 "粵、於、爰,曰也。"
《經傳釋詞》:為,猶如也,假設之詞也。其,指事之詞也。其,狀事之詞也。其,擬議之詞也。 《說文》 "乎、語之餘也。" "兮、語所稽也。""者,別事詞也。" "寧、願詞也。""乃、曳詞之難也" "皆,俱詞也。"……
相關王氏父子的訓詁辦法和成績
有清一代,在訓詁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此中以王氏父子最為突出。(王氏父子指王念孫、王引之)。阮元稱王氏父子訓詁"無不旁征曲喻而得其本義之地點。"(《經義述聞?阮序》)章太炎贊王氏父子訓詁"剖析層次,?密嚴溧,上溯古義,而斷以己之律令。"(《檢論?清儒篇》)在治學實踐中,王氏父子形成了科學的訓詁思維和辦法一、實事求是,勤學尋思。實事求是,從語言真相出發,不盲從漢儒,是王氏父子最根蒂的訓詁思維。
從漢至清,注《楚辭》者都誤釋"雖"為固然之雖。只有王念孫提議了獨到的看法:"雖與唯同。""唯字古或借作雖。《書?無逸》:"唯耽樂之從。"《管子?君臣》篇:"故民迂則流之,民暢達則迂之。決之則行,塞之則止,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言唯有明君能云云也。《莊子?桑庚楚》篇:"唯蟲有蟲,唯蟲能天"《釋文》曰:"一本唯作雖。"皆其證也。"(《念書雜誌?餘篇下》) 二、因聲求義,不限形體
劉師培曾經考據過筆墨的來源進程以及筆墨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繫,指出"論筆墨之來源,則先有此名,然後盾字音以造字。既有此字,乃有注釋之文。是字形後於字音,而字義又起於字形既造之後也。"(《左庵外集》卷6)
結果,王氏父子依據"音近義通"這一表像,指瞭解因聲求義、以聲訓源的訓詁途徑。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結果提議"聲與義同原,故諧聲之偏旁多與字義相近",進一步又說 "凡同聲多同義" 。如從"農"聲的字有穩重義,如濃、膿,從"辰"聲的字多有動義,如振、震、唇。固然這不是絕對的。同從一個聲符的字不用定只有一義,而分別聲符音同或音近的也可以有同義的聯繫。段氏指出有這類表像,這就比古人的右文說有了新的清楚。 王念孫作《 廣雅疏證》,就古音以求古義,而又把舊書中相關的聲近義通的字都關聯起來注釋,"引申觸類,不限形體",著重從語言的角度闡明其間的音義相同和聲音相轉的聯繫。 其次,王氏父子視察聲義之間的內涵聯繫,闡明詞語的假借表像,指瞭解"破其假借之字而讀本字"的訓詁辦法
比如"遲疑"一詞,古人常誤釋。《顏氏家訓?書證》:"隴西謂犬子為猶,犬隨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故謂之遲疑。王念孫在《廣雅疏證?釋訓》中指出:"猶豫字或作遲疑,單言之則曰猶、曰豫,合眼之則曰遲疑,轉之則曰夷猶,曰容與。"
三、在訓詁中辯正地剖析詞義
辯正地剖析詞義是王氏父子重要的訓詁思維,他們主張依據具體的語言情況來剖析詞義。
《詩經?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
《毛傳》釋"終風"為"終日風",《韓詩》釋為"西風",鄭玄釋為"整天風"。王念孫指出三家之誤釋。毛、鄭以常義釋"終"沒有視察詞的外部情況,不知"終"與"且"相互相關,為不變構造,是"既……又"的意思。從詞的內涵寄義來剖析,終、盡、窮、竟的詞義虛化以後,則表現"已然",故"終"義演變為"既"。再從詞義的大情況來看,《詩經》中"終……且"、"終……又"的不變構造詞例許多,王氏羅列了《邶風?燕燕》"終溫且惠"、《邶風?北門》"終窶且貧"、《小雅?斬柴》"終和且平"、《齊風?甫田》"終善且有"、《小雅?正月》"終其永懷,又窘陰雨"等,加以概括,從而確鑿無疑地說瞭解"終"義為"既"。 四、精確的虛詞見解
虛詞、實詞的見解古已有之。直至明代,盧緯作《虛字說》,我國才有了研討虛詞的專著。王引之的《經傳釋詞》在古人研討虛詞的根本上,有較大的成長。
綜上所述,王氏父子的訓詁思維和辦法值得後人研討和鑒戒,這對付當前古籍整理和研討做事是不無好處的。
第二種,語法的辦法
呂叔湘《文言虛字》; 何樂士《古漢語虛詞通釋》1898年的《馬氏文通》是中國第一部體系的文言語法著作。在這部書出書之前,語法研討沒有成為獨立的學科。古代關於語法的闡發散見於兩類著作,一類是筆墨訓詁學家的著作,一類是文藝表面家的著作。訓詁學研討舊書的詞義,在隨文釋義的時辰,一定要注意到詞義與上下文的聯繫,通常涉及語法表像
南朝梁代的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篇》中說:"至於夫、惟、蓋、故者,開端之首唱;之、而、於、以者,乃劄句之舊體,乎、 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唐代柳宗元在《複杜溫夫書》 中說:"所謂乎、歟、耶、 哉、夫者,疑辭也,矣、耳、焉、也者,決辭也。"以"焉"為例 :
古之賢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韓愈《師說》)
"焉"相當於"於之"("之"常指代人或物)、"於是"("是"常指代地方),呂叔湘的《文言虛字》將其歸為代詞,而楊伯駿、田樹生編著的《文言常用虛詞》則將其歸為兼詞,指出:""焉"兼有介詞"於"和代詞"是""之"的作用,相當"於是""於之"。可譯成"在那處""從這裡"等。"宛志文主編的《漢語大字典》也指出:焉"兼有介詞"於"加代詞"此"的效力,相當於"於是""於此""。可見,雷同例7的"焉"將其歸為兼詞,且是介詞兼指示代詞已成為大眾的共鳴。
從譯文看,"焉"的寄義課本注釋沒有錯,錯就錯在將其用法歸為"指示代詞兼語氣詞",正確的說法應是"介詞兼指示代詞"。這樣,既與句子的現實含意?合,其用法和寄義也能自圓其說。
第三種,虛詞來歷的研討
1、本無其字的假借。如: 烏,孝鳥也。--借為嘆詞。 焉,焉鳥,出於江淮。--借為合音詞,"於之"。 則,等劃物也。--借為連詞
2、實詞虛化。如: 為,役作。--介詞,替,給; 益,水溢出。--副詞,越發,越發。 頗,頭偏也。--副詞,偏頗。 本,植物下基。--原來,向來
3、通用假借。如: 徒、只、但、特、獨(僅獨副詞) 若、汝、而、乃、爾(第二稱代詞) 不、弗、毋、無、亡、勿(否認副詞) 何、曷、胡、害、闔(疑問代詞)。在通用假借進程中,方言變異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第四種,史冊鬥勁的辦法
如:丁聲樹:釋弗不;
以"古今同形副詞的用法差別"為例
所謂古今同形副詞是指古今統一謄寫形勢的副詞。在漢語裡,有些副詞,古往今來謄寫形勢完全雷同,但在用法上卻存在某些差別
1、稍
①請大眾稍靜一靜。
②她本年三十二歲,稍有憔悴之色。
③稍有疏忽,就功敗垂成。
①項王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史記?項羽本紀)
②自後,秦稍蠶食諸侯。(史記?魏令郎傳記)
③僕自客歲八月來,痞疾稍已,往時間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柳宗元)
①如水清涼,便有極清處,有稍清處。(朱子話類)
②稍不順心,則鞭笞酷虐。(方勻《泊宅編》
2 仍
①革命尚未勝利,同道仍需全力。
②他得病了,仍堅持做事。
①壽星仍出,淵耀光亮。(史記?封禪書)
②晉仍無道而鮮胄。(國語?周語)
③勳謂虞、紹曰"吾乃見上,上甚聰明,但擁蔽於左右耳。(後漢書?蓋勳傳)
五,關於虛詞注釋幾個簡明的主張
1、我們的祖先把字詞分為虛實兩大類,主要是就意義而言的。即日從語法的主張來看,這樣分類真相有多大的用處。呂叔湘老師曾經提議猜忌。在語言學界對付什麼是虛詞,虛詞都包羅哪幾類詞這樣的題目,也再有分別的見解。
2、虛詞是漢語的一個子體系。漢語同任何一個語言一樣,比如是史冊的一條江河,從起源地開始,徐徐向前滾動,即使在進步的途中會遇到礁石,裹囊進泥沙,形成漩渦,發生逆流,出現污濁,但他從連續頓,走入一個個新的歷程。
3、漢語的虛詞大多來自實詞,也便是說由實詞虛化而來的。實詞虛化因此意義為依據,以句法身分的不變為途徑的,屬於詞彙語法界限。漢語中很多新語法辦法、新句式的發生,大多因此實詞的虛化相奉陪著實現的。
4、在實詞的虛化進程中有一種多見又很重要的表像,我們稱之為"均衡虛化"。所謂均衡虛化,也便是指具有同義近義聯繫或主要語義身分雷同,並不消於雷同句法身分上的實詞,有也許產生同樣的 虛化
5、注釋虛詞,應該是做語法的注釋。而今很多虛詞著作的注釋平常都包羅詞性、作用或用法和怎樣翻譯三項。這無疑都是須要的。但因該指出,這三項的做事依次應該是結果剖析作用或用法,然後確定詞性,最後才是闡明今譯,而不克是一致。
6、一個虛詞,不管用法何等龐雜,都有它的基礎義,圍繞基礎義還可以有幾個常用義,就像實詞都有它的本意和中心引申義一樣。注釋虛詞、為虛詞創立義項應該結果抓住其基礎義和主要常用義,平常只要也許用這些意義講通的例子都應歸入這些義項。至於是否還應建立其他義項,則應該與這些義項關聯起來思慮決定。
推薦閱讀:
※民間總結的各種皮膚病中醫偏方奇效30招
※未雨綢繆!日媒總結讓戀情無疾而終的5個先兆
※我是一名佛系整理師
※無可詩意
※一個吃貨在南京3年的精心總結,火鍋、西餐、甜點......詳細到令人髮指!